王夫之:《姜斋诗话》、《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

1.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处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

2.把定一题一人一事一物,于其上求形模、求比拟、求词采、求故实,如钝斧子劈栎柞,皮屑纷霏,何尝动得一丝纹理。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惟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已尽则止,殆无剩语。夭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

3.“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现量:通过感官对事物直接反映)

4.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逾此限。非按舆地图便可云“平野入青徐”也,抑登楼所见者耳。隔垣听演杂剧,可闻其歌,不见其舞;更远则但闻鼓声,而可云所演何出乎?前有齐、梁,后有晚唐及宋人,皆欺心以炫巧。(铁门限:铁皮包裹的门槛,意为限制谨严之意)

5.以神理相取,在远近之间,才著手便煞,一放手又飘忽去,如“物在人亡无见期”,捉煞了也。如宋人咏河豚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饶他有理,终是于河豚没交涉。“青青河畔草”,与“绵绵思远道”,何以相因依,相含吐,神理凑合时,自然恰得。

6.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长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影静千官里”,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凡此类知者遇之;非然亦鹘突看过,作等闲语耳。

7.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古人绝唱句多景语,如“高台多悲风”、“蝴蝶飞南园”、“池塘生春草”、“亭皋木叶下”、“芙蓉露下落”,皆是也,而情寓其中矣。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谢太傅于《毛诗》取“訏谟定命,远猷辰告”,以此八句如一串珠,将大臣经营国事之心曲,写出次第,故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同一达情之妙。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9.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亦不容雕刻。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天情物理,可哀而可乐,用之无穷。流而不滞,穷且滞者不知耳。

10.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若但于句求巧,则性情先为外荡,生意索然矣。

11.一解弈者,以诲人弈为游资。后遇一高手,与对弈,至十数子,辄揶揄之曰:“此教师棋耳!”诗文立门庭,使人学己,人一学即似者,自诩为大家,为才子,亦艺苑教师而已。高廷礼、李献吉、何大复、李于鳞、王元美、钟伯敬、谭友夏所尚异科,其归 一也。才立一门庭,则但有其局格,更无性情,更无兴会,更无思致。自缚缚人,谁为之解者?昭代风雅,自不属此数公。若刘伯温之思理,高季迪之韵度,刘彦昺之高华,贝廷琚之俊逸,汤义仍之灵警,绝壁孤骞,无可攀蹑,人固望洋而返;而后以其亭亭岳岳之风神,与古人相辉映。次则孙仲衍之畅适,周履道之萧清,徐昌谷之密赡,高子业之戌削,李宾之之流丽,徐文长之豪迈,各擅胜场,沉酣自得;正以不悬牌开肆,充风雅牙行;要使光焰熊熊,莫能掩抑,岂与碌碌馀子争市易之场哉?李文饶有云:“好驴马不逐队行”,立门庭与依傍门庭者,皆逐队者也。

12.立门庭者必饾饤,非饾饤不可以立门庭。盖心灵人所自有,而不相贷,无从开方便法门,任陋人支借也。

13.古之咏物者,固以情也,非情则谜而不诗。

14.诗有叙事叙语者,较史尤不易。史固以檃栝生色,而从实著笔,自易。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此《上山采蘼芜》一诗,所以妙夺天工也。杜子美仿之作《石壕吏》,亦将酷肖,而每于刻画处,犹以逼写见真,终觉于史有余,于诗不足。

15.诗入理语,惟西晋人为剧。理亦非能为西晋人累,彼自累耳。诗源情,理源性,斯二者,岂分辕反驾者哉? 不因自得则花鸟禽鱼累情尤甚,不徒理也。取之广远,会之清至,出之修洁,理顾不在花鸟禽鱼上邪?

16.议论入诗,自成背戾。盖诗立风旨以生议论,故说诗者,于兴、观、群、怨而皆可。若先为之说,则言未穷而意先已竭。在我已竭,而欲以生人之心,必不任矣。以鼓击鼓,鼓不鸣;以桴击桴,槁木之音而已。......足知议论立而无诗,允矣。

17.咏史诗以史为咏,正当于唱叹写神理,听闻者之生其哀乐,一加赞论,则不复有诗用,何况其体?

18.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乃为朝气,乃为神笔。景尽意止,意尽言息,必不强括狂搜,舍有而寻无。在章成章,在句成句,文章之道,音乐之理,尽于斯矣。

19.敬美诗一往有关情处,阿兄不及也。关情是雅俗鸿沟,不关情者,貌雅必俗。然关情亦大不易。

20情景合一,自得妙语,撑开说景者,必无景也。

王夫之:《姜斋诗话》、《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6811.html

更多阅读

《王小慧:我的视觉日记》阅读笔记一

这本书,是从xia那里知道的。我被这本书脊梁骨上的那句醒目的书名吸引了——《我的视觉日记德生活十五年王小慧》。于是,在网上寻来连载阅读。这次,我又被封面上那张清晰的王小慧的黑白照片吸引了:她的看似忧郁不拘言笑的神情和那架被她

王羲之思想探微暨王羲之传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答案

王羲之思想探微作者:曹洋殷志林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自宋朝起就因疑引起论辩,至上世纪60年代由毛泽东主席促成,郭沫若与高二适对垒将论辩推向高潮。兰亭论辩的焦点较多,其中之一就是对该文中的“一死生为虚

李慎之:《哈维尔文集》序

捷克是个小国,但在这个小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瓦茨拉夫·哈维尔。我们是一个大国,但当代中国称得上思想家的有几人?原因或许在于哈维尔所强调的道德和良知,如今我们这里有知识而无良知的专家教授是很多的,但他们注定成不了思想家

简介 :王夫之论中、和

王夫之论中、和中国哲学的不少概念,在王夫之哲学中都有着独到的解释。“中”、“和”即是一例。“中”,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论语》:“中庸之为德也”(《雍也》篇)。以后,“中”成为《中庸》中的重要范畴。什么是中庸?历来说法不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 利玛窦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王夫之,又称王船山,汉族,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

声明:《王夫之:《姜斋诗话》、《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为网友白眼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