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虎论
中华文明为什么特有,独有,富有打虎精神和驯虎文化而贯彻古今?第一,作为最大食肉动物,老虎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老虎的故乡;第二,拦路虎是人类起源的唯一天敌,老虎截杀横越森林的人猿,几乎导致原人灭绝;第三,伏羲和燧人神话表明,中国原人用火武装起来战胜了老虎才生存下来,因此后人尊伏羲为人文始祖;第四,即使在文明期虎患也始终不绝,打虎精神和驯虎文化是生态安全必须的保障;第五,中华民族因此固有强烈积极预防天敌虎患的生存自卫意识!第六,随着有效限制虎患,打虎文化升华为驯虎文明,因此驯虎论产生不是偶然的!
一.老虎生态习性
(一)后来居上
老虎是体型最大猫科动物,也是最大食肉动物,在生物学分类系统中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也称虎属).现代生物学家一般认为猫科是老虎远祖,关于猫科起源,古脊椎动物学认为,老虎由古食肉类进化而来.第三纪早期,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主要有四个分支:古猎豹类;古剑齿虎类;伪剑齿虎类;古猫类.古猎豹类发展为现代猎豹;古剑齿虎类和伪剑齿虎类分别在第三纪早期和晚期灭绝;古猫类幸存.古猫类中的类虎古猫,就是现代虎祖先.后来古猫类又分化为三支:真猫类、恐猫类和真剑齿虎类.后二者均在第四纪冰河期灭绝,只有真猫类幸存下来分化成猫族和豹族两大类群延续至今,现代虎就是豹族成员之一.就此而言,老虎不是什么虎星天神偶然下凡,而只能是食肉目,猫科,豹属动物发展到第四纪才产生的新品种.这是一个后来居上的代表性新品种,因而具有特殊的生态优势!这是老虎能够成为所谓丛林之王或兽中王的生态历史原因!
(二)中国特产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关于老虎的成语谚语口语特多,就可以判定中国古代虎文化特别发达!但是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根据古代虎骨化石和现代虎生态地理分布判断,老虎其实是中国特产,而这正是中国虎文化比其它民族特别发达的根本原因!
关于虎属起源,根据化石考古研究,学界认为老虎起源于东亚,具体说就是长江下游的华东地区.虎祖华南虎沿着南北两个方向扩散,沿西北方向的森林和河流系统进入亚洲西北部;沿南和西南方向进入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一部分最终进入印度尼西亚群岛.在向亚洲其它地域扩散过程中,老虎演化为8个亚种,即华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因为分类标准和观点不同,也有九个或十个亚种的说法!由此可见,老虎曾经广泛分布在西起土耳其,东至中国和俄罗斯海岸,北起西伯利亚,南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亚洲土地上.至20世纪中叶,里海虎、爪哇虎、巴厘虎已经灭绝.中国曾经分布有华南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东南亚虎)和里海虎(新疆虎)(已灭绝)等5个亚种,华南虎和里海虎也曾经报道灭绝,但华南虎近年又有发现报道!现代虎八个亚种,除了饲养外,全部分布在亚洲,而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南极洲都没有!这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生态历史现象表明,根据老虎习性判断,不但古代虎起源于东亚,而且现代虎也只能生活在亚洲!
(三)量少质高
老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亚种动物,体型最大的是东北虎,雄性体长可超过3.5m,最小1.8m左右,体重200—350公斤左右.体重最大的也是东北虎,捕获的野生虎最大实测体长4m,体重384公斤.因此东北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老虎!体重最小的苏门答腊虎,是现存最小的老虎亚种,体重只有东北虎体重一半左右.老虎是最大食肉动物.老虎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通常捕食野猪、马鹿、水鹿、野羊、野牛、狍、麝等有蹄类大型哺乳动物,也会捕食其他强大动物,例如文献有老虎攻击捕杀亚洲象、犀牛、鳄鱼、豹、熊等记录. 老虎有时也捕捉各种小动物,像鸟类、猴子、鱼等等.有时饥饿之极老虎也会捕食人类家畜,甚至吃人.老虎偶尔亦捕食野禽,夏秋季亦采食浆果和大型昆虫等,为了帮助消化,也会偶尔啃点草!老虎每次食肉量为17-27公斤,体形大的老虎每顿可达35公斤,一年约吃下3500公斤猎物.这是现代生态学对老虎生态食性的认识!老虎的生态圈俗称领地也是一个生态系统食物链,老虎处于顶端,因此现代生态学家认为,老虎是顶级食肉动物和丛林食物链顶端,生态质量也就最高!简单说,老虎的最大生态特点是量少质高!
(四)独居称王
老虎生性机警又善于游泳,能爬上5、6米高的树,闪电一跃5-6米一下就能抓住猎物!老虎无固定巢穴,多在森林与草原交界的丛林夜出游荡寻食.每个老虎都有自己领地,这就是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雄虎领地比雌虎领地大,往往会跨越几个母虎领地,只有交配时期才与雌虎短期相伴,以后雌虎独自生产和喂养幼虎.幼虎成年后,小雄虎会出去开辟自己的新领地,小雌虎多会在母亲领地附近占一块领地.每个虎占领一块领地后,就会将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动物如狼、豹、熊等赶走,在其领地范围内,其他食肉动物豹、狼群等受到一定压制,因此老虎对生态环境有很大控制调节作用,同时也对猎物数量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动物生态学家认为老虎生态系统是一个健全优化的生态系统!因此老虎最大生态特性,就是占有很大生态领地或者说建立自己的生态王国而单独行动;老虎的最大生态习性,就是利用自己的生态优势建立自己的生态权威,绝对不许挑战,反抗与破坏,这就是老虎的生态霸气与霸权!这本来是特殊生态历史条件造成的特殊生态习性,合乎自然规律,无可非议也无须羡慕与效法,但是随着人类文化意识发展,老虎自然生态行为产生极大文化效应而形成崇虎文化,但在中国却产生打虎-驯虎-养虎的驯虎文化,非常值得深思!
(五)有敌无胜
老虎的物质能量与生态功能毕竟有限,老虎的生态领地生态域也是一个有限时空系统,老虎只有在自己生态系统食物链上,才可以说是无敌兽中王,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老虎偶而受伤而伤口不 能及时自愈,就可能感染破伤风,小小细菌就可以要命,偶而靠近眼镜蛇被毒蛇咬一口也会致命!老虎也不能任意无限扩大领地,至于越境征服基本无效,文献虽有老虎猎杀黑熊与大象的记录,但只是特殊个案而非常态,老虎并不能将黑熊与大象加环纳入自己的食物链,也不能征服生态质量大体同级的黑熊,更不能征服生态质量比自己大几倍的大象!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一只老虎饿极了偷袭两个幼熊被熊妈妈发觉,熊妈妈发威自卫把老虎打跑了,可见常态情况下熊虎斗老虎未必必胜!因此老虎只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内与其它大型动物共生,这才是老虎生态的常态!老虎的先天缺陷是智商很低,甚至低于猴子和鬣狗,和人类就更不能比了!
(六)霸气短命
老虎非常霸气,但也很短命!只要懂得老虎生态学,就可以理解老虎的生态历史命运,完全是老虎的生态历史条件与发展规律决定的!现在老虎主要靠食欲生活,性欲很低,生殖力不高.老虎没有固定繁殖期,一般在11月到翌年2月的冬季发情交配,成年雌虎每1-2年产一胎,每胎怀孕期105天左右,每胎1-5仔,通常2仔。初生虎仔重约0.5-1公斤,10天左右开眼,20天左右学会走路,哺乳期5-6个月左右(东北虎3个月左右),一岁大能和妈妈一起狩猎,幼虎跟随母虎2-3年单独生活(东北虎为18-24个月),东北虎可能成长较慢,甚至有随母四年的记录. 年轻母虎一般36-48个月性成熟,公虎则需要48-60个月。自然虎寿命一般20年,最长饲养寿命25年,最长寿命记录26年!因此老虎已成濒危物种,灭亡大势不可逆转,老虎的生态历史命运值得深思研究!
二.怎样战胜老虎
为什么要战胜老虎?这是一个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哲学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祖猿为何灭绝
人类起源问题至今仍是科学没有解决的三大难题之一,问题症结在于人猿同祖论误导!现在古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界还在拼命寻找森林古猿,虽然挖出一大堆石头骨头却并没有挖出多少历史文化;而科学测年一跃就是几十几百万年,却没有具体历史内容;因此这种研究已经不是古人类学而是古猿类学了!其实达尔文当年早就提出,人类由一种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就是说人猿是一个不同于其它所有猿类的新种,也就是说人祖人而不是人祖猿,其理论实质就是否定人猿同祖论的人猿异祖论.这是一个正确猜想,提出了探索人类起源问题的正确方向,可是现代古人类学却根本背离了这个正确方向,这样南辕北辙,差毫谬千怎么能解决人类起源问题!当然,由于历史条件局限,达尔文当时没有能够具体说明作为人类祖猿的那个古猿怎样灭绝和人类怎样由这个古猿的遗存进化而来,这是不能苛求前人的!
为了解决人类起源问题,现在我们应该研究解决达尔文正确猜想所遗留的两个重大理论问题!为此质华论提出一个新假说:人祖猿灭绝于老虎拦路截杀!这个新假说的理论前提是:原始森林只适于一般猿类生存而不能产生人类,人类不是森林的产物,而只能是森林外的产物,因此祖猿要质华为原人必须走出森林!这样,当祖猿在森林完成与其他猿类的生态习性分异后,必然试图走出森林!但是怎样才能走出森林?森林边缘有什么阻碍?森林外有没有食物和有什么天敌?祖猿一无所知!因此只能本能地横越森林,结果个体和小群在森林到草原间的丛林疏林地带被老虎拦路截杀,多次试探多次失败,终于造成大部分祖猿灭绝!这就是拦路虎这个口头语的真义!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最后由于一场森林大火驱赶,最后的祖猿沿森林河流逃到河口海滨才幸存成为原人!
(二)倒退几乎灭绝
河口海滨滩涂地带,是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准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和系统发育程度很低,几乎可以说是生态空白过渡区!由于海水不能饮,也缺乏成熟的食物链,滩涂四足陆地动物行走不便,加上海洋天敌不能登陆为害,这里生态安全有保障,因此对于初出森林的原人来说,可谓开天辟地创建新生态系统的天赐宝地!但生态系统实质是食物链系统,而食物链不能随意创建,也不能简单凭需加环和改造,这里根本没有植物食源,可食动物也很少,因此很快就发生食物危机,加之海滨风大也不适宜原人居住,生态惯性又迫使原人沿河向森林回归运动!但是倒退不但没有出路,而且已经没有活路,因为大火烧毁的原海滨林地带已经丛林化与草原化而成为老虎等天敌猛兽领地,原人要经过这里退回森林,就再次遭到老虎拦路截杀而几乎最后彻底灭绝!好在原人作为类别种群的智能已经发育到能够正面认知天敌的程度,因此又退回海滨结成较大群体沿海岸线大运动求生而幸存发展起来.从此如何自卫老虎袭击就成为原人生存的首要难题,这就是汉语虎口余生这个成语产生的生态历史背景!
(三)用火战胜老虎
原人在海滨起源后,扩大运动发展的天敌仍然主要是老虎,因此原人如果不战胜老虎,就不能生存!怎样有效战胜天敌猛兽?爪牙体能没有优势;智能虽有潜在优势但还不能立即转化为物能;因此简单利用物能潜力不大!这样最大可能与希望,就是能借助一种可以威慑天敌猛兽的强大自然力,这首先就是火!人类用火经过了克火,得火,用火,生火,造火五个历史阶段,得火是关键!原人怎样得火?应该说是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统一的结果,但在可能性与必然性存在前提下,偶然性发生决定性作用!例如汉语成语火中取栗可以启发我们作出假设:在食物缺乏甚至断绝情况下,原人看到火灾迹地燃烧残余的栗树枝头有栗子,就会忍热冒险靠近快速取栗,而当原人抡动栗枝飞栗时,原在附近虎视眈眈的老虎等天敌猛兽全都吓得飞跑逃命了!原来老虎怕火,见火就逃,原人由此发现老虎致命弱点,从而极大促进智能飞跃,由此产生意识性,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些决定人类本质的特性,精神才由被动转为主动!从此原人开始用一只火把一根棍的原始火器自卫和反击老虎,最终彻底战胜了最凶恶的天敌拦路虎,这是人类生态斗争的伟大胜利,对于人类生死存亡和独立自由发展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狩猎三虎起源
人们经常总说老虎吃人,却忘记了人也吃老虎!现在甚至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究竟老虎吃人多还是人吃老虎多?这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历史问题,不能用一个简单统计数字回答!如上所述,至少应该以发明用火为界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人类发明用火前自然老虎吃人多,多到几乎导致人类灭绝;但是人类发明用火后形势就完全颠倒过来了!起初为保证生态安全人类只是用火自卫反击老虎侵害,后来为解决食物问题发展狩猎,起初狩猎小动物,后来发展到中大型动物,老虎自然也成为狩猎对象,人吃老虎就相对多了!人不但吃老虎,而且用老虎,当发现老虎浑身是宝而成为贵重商品时,老虎厄运就到了!大量猎杀老虎就是广义吃老虎,结果老虎吃人并不能灭绝人,反而使人类发展为质量最大的物种;而老虎由于生态生命力脆弱加上人类大量猎虎,终于成为濒危种;这就是老虎的生态历史命运,实在意味深长而值得反思深思!但是从中国文化文明发展史来看,只从狩猎一词的内涵外延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老虎的文化取向!猎字原义就是猎杀,也就是打虎;而狩的本义则是捕捉活兽,母兽幼兽则豢养起来,狩猎一词排序已经表明以狩为主,这就是打虎-驯虎-养虎文化的起源!现在最大最多的养虎园在中国,最大的养虎国也就是中国,尽管养虎费用极高,中国还是愿意和能够承担最后保护濒危物种的生态义务,为挽救老虎作出最大最后贡献!
三.黄帝驯虎文明
驯虎文化哲学的核心是人虎关系问题!和一切事物一样,老虎也有两面性,对人既是天敌,又是老师,甚至可以说没有老虎就没有人类,因此在选择人类起源地和研究人类质华过程时,老虎是一个绝对必需的反动力和参考系!这是第一层哲学意义,还有第二层哲学意义,就是老虎曾经几乎导致人类灭绝,而人类也几乎导致老虎灭绝,这是生物界绝无仅有的特殊矛盾,其哲学意义值得认真研究!此外还有第三层哲学意义,就是怎样才能战胜老虎?即使消灭老虎能不能解决虎患问题?如果不能超越虎性和虎心,人类会不会重蹈老虎灭绝的覆辙?这些哲学问题,人类至今仍然没有认真研究!但是回顾历史,解决这些重大历史哲学问题的重担,早就不可避免地落在黄帝肩上,并且早已由黄帝通过创世纪的伟大历史实践杰出地解决了!
黄帝面临的特大历史难题有三:天灾,虎患,人祸;具体说就是龙卷,老虎,贪欲!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三大难题?如果没有打虎-驯虎-养虎文化;如果没有超龙-超虎-超人文明;如果没有天地人三位一体超自然哲学;不可能解决三大难题!这是历史的严酷考验,许多前人都没有经得起这个考验失败了,只有黄帝用他的杰出历史文化大实践交出了一份最优秀的答卷!如果说豢养几只小老虎作为观赏动物或杂技演员是驯虎文化的初衷,那么黄帝以智驯虎和以德制暴就是广义驯虎文明的最大最高外延,从而产生三大精神文明成果:神龙文化解决了龙卷风天灾问题,驯虎史观解决了天敌虎患问题,天地人三位一体哲学解决了贪欲人祸问题,这就是黄帝精神文明的伟大创造与贡献!
狭义驯虎思想,早在伏羲打虎文化时代就产生并完成了,因此原始崇拜的对象只能是长期战胜老虎的伏羲文化!到了文明起源的黄帝时代,狭义驯虎思想发展为广义驯虎文明,黄帝不但是广义驯虎文明的奠基者,而且是高水平广义驯虎文明的代表者!黄帝广义驯虎文明的内涵外延就是驯虎,驯风,驯暴,这就是黄帝广义驯虎文明三义,而驯导-驯服-训导模式就是驯虎文明三义的灵魂与核心,不但具有极高文明水平,而且具有极大哲学意义!
黄帝驯虎并不是直接驯服驯化老虎本身,而是驯导驯服老虎的人,驯导实质是训导!
史记说: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教熊罴貔貅貙虎,
就是训导熊罴貔貅貙虎这些驯服猛兽而以猛兽为图腾标志的善战部族为德义而战,这就是黄帝否定之否定驯虎的文明真义!黄帝驯龙实质是驯风,也就是驯化龙卷风!黄帝驯风,以身殉风;巡道殉道,殉风化龙;黄帝崇拜,神化黄帝;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后人创造了神龙文化最终战胜了龙卷风,升华了驯风文明,其历史文化文明意义,永思不竭,长怀难已!黄帝驯暴,以德战胜;以德制暴,始得康宁;大同大德,地平天成;天地人一,永久和平!这就是黄帝驯暴的基本精神与军事文明,西方至今不懂也不承认!
四.宋代治理虎患
中国古代的勇士打虎故事很多,就连孔夫子的大弟子子路也有打虎经历,虽然没有打死老虎,但是打跑了老虎,不但有效保护了自己,还拽了一节虎尾拿回来向老师请奖,结构反而受到批评,因为孔子不赞成暴虎冯河,认为子路打虎是下士行为!这表明春秋时代工具打虎与组织打虎已经成为控制虎患的主流!这里无需多讲打虎故事,只就宋代治理虎患问题作一典型分析!
(一)宋代虎患爆发
虎患,亦称虎害,虎祸,虎暴等等,是一个自然灾害与社会安全管理观念,专指严重的老虎伤人伤畜事件.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虎患最多发频发时代!宋代虎患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特别突出?这是一个历史生态学问题,因此如果不考虑宋代历史特点,而仅从普通生态学或动物生态学原理出发简单说人虎矛盾突出破坏了老虎的生态平衡,就不能说明问题实质!特别是将虎患归结为人口增加就更荒唐了!宋代人口增加是事实,但是宋代老虎最多表明虎口也同时相应增加,因此当时全国人虎生态关系基本是平衡的,虎患严重突出的只是部分地区!当然生态基本平衡并非绝对平衡,相对而言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也是客观存在!造成这种相对失衡的主要原因,并非自然原因,也非人口增加,而是当时的具体历史形势!众所周知,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势最弱的时代,在与辽金夏元的长期战争中处于弱势守势,战争失利不但导致国土缩小,而且打乱了人口分布格局,从而导致生态资源再分配,这就必然破坏老虎生态系统平衡而引起多发频发虎患!于是怎样对待和治理虎患就成为宋代的一个严重政治问题!
(二)宋代老虎分布
老虎分布是一个生态地理格局问题!现存历史资料实质是虎患分布资料,而不是生态分布资料,因此现在我们只能引用一般性资料说明一般情况:
“按北宋中期的地方行政一级区划18路1京计,除了京师开封府以外,其余各路都分布有老虎:
1.京西路 京西位于京师腹地,其西部的太行山、伏牛山和南部的大别山区有虎;
2.京东路齐州(济南)和泰山有虎分布;
3.陕西路关中,西安,梁泉,华县,凤县,定边皆有虎;
4.河东路太行山老虎成群,忻州代州有虎;
5.河北路河东路太行山有虎,河北太行山也应有虎;
6.淮南路泗洲,黄州,光州,滁州有虎;
7.两浙路杭州,昌化,常州,镇江,江州,宜兴,苏州,湖州,武康,睦州,越州等地皆有虎;
8.江东路宣城,建昌,鄱阳,信州,溧阳有虎;
9.江西路南丰,宜黄,分宁,金溪,筠州,湖口,丰城有虎;
10.湖北路江陵,荆州,安陆,桃源,襄樊,鄂州,复州,沅陵有虎;
11.湖南路益阳多虎;
12.成都府路绵州,汉州,嘉州,彭州,蜀州,永康军,雅州有虎;
13.利州路果州,流江,泸州有虎;
14.夔州路施州,黔州,溱州,忠州,万州,云安有虎;
15.广东路翁源,曲江,惠州,英州,南雄有虎;
16.广西路桂州,浔州,博白,钦州,昭平,融州有虎.
由此可见,宋代老虎很多,分布很广,虎患严重,这是宋代打虎文化特别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宋代治理虎患
宋代很重视治理虎患,基本原则有三条:坚决捕杀为患老虎;保护一般未害老虎;组织和鼓励打恶虎,但禁止乱捕滥杀!
宋太祖在建国之初的开宝五年(972年)就开始“遣使诸州捕虎”.熙宁六年(1073年),宋神宗制定了详细的捕虎制度并诏令全国:应有虎豹州县,令转运使度山林浅深,招置虎匠,仍无得它役.遇有虎豹害人,即追集捕杀,除官给赏绢外,虎二更支钱五千,豹二千,并以免役剩钱充.嘉泰三年(1203年),严州乌龙山因“虎豹出没,伤民害旅”,宋宁宗批准当地“措置驱捕剿绝,乞行激赏”的奏请,下令捕杀.同时,在虎患比较严重地区,官方常常临时遣使协助地方捕虎.如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果、阆、蓬、集诸州虎为害,遣殿直张延钧捕之,获百兽.俄而七盘县虎伤人,延钧又杀虎七以为献”.淳化元年(990年)十月,“桂州虎伤人,诏遣使捕之”.还对捕虎表现卓越者予以擢升重用.如李继宣,“开封浚仪人.……尝命往陕州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太平兴国初,掌南作坊使,改供奉官,出为坋、宁、庆三州巡检、都监.”除了朝廷组织领导打虎外,还鼓励民间打虎,因此虎患地区涌现出一批自发打虎英雄,创造了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丰富充实了传统打虎文化!总之,宋代治理虎患有成效,最后就能形成比较完善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安全管理制度,《水浒》引用的阳谷县示就是证明:
“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岗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扑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过岗. 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岗,恐被伤害性命不便. 各宜知悉”!
由此可见,阳谷县已经命令景阳冈地区组织里正领导的打虎队,限期扑杀伤人老虎,并且公示景阳冈交通安全管制措施!这表明当时当地政府不但政治管理水平很高,而且具体应急综合管理水平也很高!
五.武松打虎分析
(一)武松打虎背景
武松打虎故事发生在山东齐鲁大地,不但反映了山东人的勇敢豪放精神,也不但反映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创新的精神,而且反映了人类自觉反抗自然宿命,争取自由,创造自我的创世纪精神!因此流传很广很久而深入人心,从而形成多种专门演绎武松打虎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专名武老二!经过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整理加工,将民间流传的武松打虎故事写进名著水浒传,以后中国人所知道的武松打虎故事,主要根据就是水浒!就文学而言,水浒武松打虎故事写的非常精炼经典,但由于历史局限性,施耐庵缺乏相关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因此对武松打虎过程描写过于夸张,显然有许多不够真实不合逻辑之处,这就容易误导后世读者对武松打虎精神的正确理解与学习,甚至使有些人怀疑武松打虎故事的真实性,从而提出像武松那样只凭力气打虎能否战胜猛虎问题!
(二)武松打虎描述
水浒传23回《景阳冈武松打虎》这样表述:武松在柴进庄上结识了宋江,相伴住了十几天后,就告别宋江柴进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武松步行几天来到阳谷县地面正是晌午时分,感到饥渴就到景阳岗下一家号称“三碗不过岗”的酒家吃酒!武松一连吃了三碗酒,酒家就不再添酒,武松问为什么,酒家说我这酒厉害,吃三碗就醉了过不去景阳岗!武松说我已经吃了你三碗酒为什么没有醉?你是想骗我在你家住店不是?只管添酒!酒家无奈只好不断添酒,武松又一连吃了十五碗总共十八碗酒,才提着哨棒晃晃荡荡走出门去!酒家急忙喊住他说,你不能走!最近景阳岗晚上老虎伤人,已经有二三十大汉送命!武松说我是清河人,这景阳岗至少也走过一二十回,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老虎!武松说酒家骗人,酒家仍然坚持说确有老虎,武松说就是真有老虎,我也不怕!说完只管乘着酒兴向前走去,太阳落时走到一座破落山神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的阳谷县告示,武松才知道景阳岗上真有老虎!他想折回去又怕被耻笑,犹豫了一阵最后说:怕什么!我倒要看看老虎究竟怎么样!于是武松提着哨棒上了景阳岗,果然遇到一只又饥又渴的大老虎,武松的十八碗酒一下子都当汗出了!老虎拿人就是一扑,一掀,一剪,都被武松躲闪过去.老虎又转身向武松扑来,武松就双手抡起哨棒朝老虎劈下来,可是因为慌神哨棒打在枯树上断为两截.武松就扔了半截哨棒,抓住老虎头皮把老虎嘴按到黄泥坑里,用一只脚朝老虎鼻子眼睛一顿乱踢!然后换出右手尽全力朝老虎面部一阵痛打,直打得老虎眼睛,嘴巴,鼻子,耳朵都流出血来,像一堆泥一样堆在那里等待断气!武松怕老虎不死,又捡回那半截扔掉的哨棒狠狠补打了一顿,直到老虎最后没气了才放心下岗去!
(三)武松打虎分析
怎样评价武松打虎故事?现在我们作一些生态历史文化科学综合分析!
1.首先,当时景阳岗新来老虎伤人和武松打虎确有其事,借助虎患宣扬武松打虎精神,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文化乃是历史与生活的必然!水浒传通过武松打虎故事过程细节的夸张描述达到了目的!
2.但是在英雄崇拜思想主导下,民间传播中对打虎过程细节已经极度夸张失实,据此加工写入水浒传的武松打虎故事仍然没有能够克服这一传播效应造成的失误与缺陷!
3.景阳冈新来的老虎短期内连续伤人,这表明这只新来的老虎还不适应景阳冈的固有生态地理条件,还没有有效建立自己健全的生态系统,还不能有效保障必须的食源!
4.就生态学来说,老虎没有建立健全生态系统以前,偶而吃人可以理解,但是连续以人为食源而建立食物链,就根本违反生态规律,已经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绝对不允许,并且有能力迅速制止!这只老虎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失败和灭亡必然!
5.现在具体分析个人肉搏老虎的基本条件问题!在体质体能大体平衡前提下发挥高度智能作用,是人肉搏战胜老虎的基础!水浒没有说明老虎与武松的体质体能差距,但从武松打死老虎想把它拖向岗去竟然拖不动来看,老虎体质体能显然大于武松,甚至大得多!这一条非常重要,可能决定武松不可能单靠肉搏打死老虎!
6.武松打虎谈不到战略战术,只就肉搏技术来看,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固然简单,但威力很大,相比之下,武松技术更简单,就是一个躲闪,其它拳术根本没有发挥作用,这样仅靠躲闪战胜老虎攻击可能性不大!如果把躲闪提高到战术水平,用躲闪战术使老虎不断扑空而消耗体能到疲劳,才能造成反攻打虎条件!
7.如果老虎不极度疲劳而丧失进攻力,或者因为受了致命伤,武松抓住老虎头皮拳打脚踢打死老虎不可能!可是水浒传没有这样的思路表述,似乎武松单靠体质体能优势作到了这一点,这是不可信的!
8.武松打虎中,中国传统武艺拳术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加上哨棒的本能性简单使用,不能不令人怀疑武松的武艺水平!哨棒虽然是一种最原始武器,但也早有一套规范棍法,除了上下打击,至少还可以抡打,可以直刺,可以低身扫荡等等,例如先刺老虎眼睛再打脑袋,或者先扫坏虎腿再打虎腰等等,这些常识基本功武松似乎都不会或者直说水浒作者不知道不会描写!结果让武松把唯一的武器哨棒不但没有打在老虎身上,反而一出手就把哨棒打到枯树上断为两截,武松只好扔掉半截哨棒直接赤手空拳打老虎!作者显然为肉搏英雄主义作铺垫而虚构了这个细节,这个虚构细节表面合乎想当然的形式逻辑,其实是一个无知造成的严重错误,导致武松打虎故事过程表述和主题思想重大错误!
(四)武松打虎真相
根据以上生态历史文化科学综合分析,我推断武松打虎过程如下:武松并非完全靠赤手空拳肉搏打死老虎,而是首先用唯一的武器哨棒打掉老虎的优势,剥夺老虎的进攻性战斗力,具体说武松的哨棒并没有打到枯树上断为两截,而是全力打在老虎腰椎上断为两截!这是对老虎致命的一击,也是武松战胜恶虎的决定性一击,一下就把老虎打趴下起不来而完全丧失天赋爪牙利器和一扑一掀一剪的进攻性三板斧优势,这时武松才能骑到老虎身上拳打脚踢!首先是拳打,不是抓住老虎头皮按下老虎脑袋用拳头打老虎头盖骨,而是抓住老虎头皮扬起虎头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打烂打坏,彻底破坏老虎神经系统!其次是脚踢,仍然补打脸部!第三,用半截哨棒戳瞎老虎眼睛和打掉老虎牙齿!最后搬起一块石头第一下把老虎打成脑震荡,第二下打破脑袋把老虎打成脑死亡!最后一击打断气,这只疯狂的愚蠢老虎就彻底失败而灭亡了!
六.陆游刺虎豪情
众所周知,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伟大爱国诗人,可是许多人至今还不知道陆游还是一位南宋时代至少勇刺打死两只猛虎的打虎英雄!
乾道八年(1172)三月,陆游应四川宣慰使王炎聘入幕府为高级幕僚到达南郑,开始他的从军活动!秦岭以南的山南广大地区,地形复杂,山岭绵亘,秦岭巴山两大山系交汇,山中常有猛虎出没。宋史1451页载:“太平兴国三年,果、阆、蓬、集诸州虎为患”.集州与巴州接壤,巴州与今之西乡、南郑、宁强诸县为邻,老虎自然会窜入此区. 另据西乡县志94页载:清康熙年间虎为患,知县王穆招募猎人猎虎,三年获虎64只.上述史实充分说明,从宋至清,山南地区一直有老虎为患,因此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陆游及当地驻军打虎除害自然义不容辞!陆游一生写诗过万,现存剑南诗稿仍然收诗近万,其中多首多次回忆他的打虎情怀!《10月26日夜梦行南郑道中》一诗写道:“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铺。雪中痛饮百樽空,蹴踏山林伐狐兔。眈眈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仇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岩血如柱。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大雪歌》也写道:“千年老虎猎不得,一箭横穿血皆赤。挐空争死作雷鸣,震动山林裂岩石.曳归拥路千人观……”;《建安遣兴》再次写道:“刺虎腾身万目前,白袍溅血尚依然”.其它还有《步出万里桥门至江上》、《闻虏乱有感》等诗,也写到打虎情状. 当时陆游已48岁,在从军南征期间,赴阆中公干,“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铺”,清晨从沔阳驿(勉县老城)乘马西行,行走两小时许,到达长木铺(今宁强县桑树湾一带),下马用过早餐,得知北山有一只“食人不知数”的恶虎,即带领当地驻军三十人,上山打虎,为民除害。当老虎真的来了,30位随同的西北藉军士却吓得脸色发青,只有陆游心神气定迎向前;老虎直立扑来,一副“虎人对立”的场景出现;陆游挺矛再向前,扑来的老虎被刺中;虎血喷溅了陆游,衣衫和岩石一片赤红;在万目睽睽中,陆游将老虎拖回城里…….他打死的另一只老虎,是在凤州(今凤县双石铺)以北的秦岭山中,这里距宋军的前沿阵地大散关很近,正与陆游《怀昔》诗中“一日岁欲暮,扬鞭临散关”相吻合。打虎的时间应是九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当时已是“增冰塞渭水,飞雪暗岐山”,一派冬初雪景。陆游一行赴大散关前线视察,傍晚经过秦岭,为防意外,陆游仗剑前行,走在山路拐弯处突与乳虎遭遇,即“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其英烈壮举“至今传军中,尚愧壮士颜”.由此可见,陆游打虎的文化水平很高,第一,陆游主张组织打虎,他组织了一个三十名军士的打虎队;第二,他不赞成肉搏打虎,主张武器打虎,他说:亡羊未恨补牢晚,搏虎深知攘臂非!第三,他个人身先士卒用武器有效打虎,第一次用长矛刺死老虎;第二次用利剑刺死老虎.可见陆游打虎完全符合主要依靠武器,工具,技术组织打虎的历史文明要求!
七.灵虎崇拜异化
中国驯虎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一些虎灵崇拜的异化性寓言,所谓灵虎,义虎,善虎等等就是例证!现在分析一下虎灵崇拜的由来!
(一)商纣虎灵崇拜
老虎有灵吗?老虎智商很低,不但不如猴子,而且质差很大,不但不能进入灵长类,而且没有提高智商可能,也就缺乏可比性!这一点伏羲打虎文化就早已确认了,黄帝驯虎文明更确立了人类文化文明对老虎等猛兽的驯导性,可是后来却出现逆化异化的虎灵崇拜现象,实在令人深思!
有人说:古代先民认识到虎的凶残与威力,由敬畏进而产生崇拜,不仅把虎视为守护四方的灵兽之一,还视其为农业的保护神。如《礼记》中就有“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的记载.同时,虎在民间信仰中还是力量与正义的化身,能驱避凶邪,消弭灾祸.如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各种宗教中,虎也是被崇拜的对象.如在道教,虎既是天上的星宿,又是生命守护神等等!这种说法实质就是虎灵崇拜!那么虎灵崇拜何来?
首先肯定,虎灵崇拜是对黄帝驯虎文明的逆化异化;其次应该界定虎灵崇拜实质是暴力崇拜!以此作标准衡量判断,始作俑者应该是破坏大同德统首开小康的夏启,但是整个夏代大同小康斗争很激烈,政局始终动荡不已,最后夏桀亡国!商汤革命,顺天应人,只能高举继承德统,反对暴政的旗号;但是到了末帝商纣不但重蹈覆辙,而且变本加厉,因此又引发文武革命,以后才有以周礼为代表的周文化!那么《礼记》所谓迎虎祭虎是否虎灵崇拜之始?不能这样简单判定!根据前定两条标准判断,虎灵崇拜应该始于商纣!
史记说:“帝纣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与妇人.”“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这时就有奸臣崇侯虎助纣为虐进谗言:“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于是“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
“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可见商纣迷信暴力迷信自己,商纣文化实质就是崇虎尚暴文化,而且影响一代社会风气,这可能就是虎灵崇拜的滥觞!
(二)借虎吃人惩逆
发人深省的是,宋代打虎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虎灵崇拜在官民中还有一定市场,例如宋政府在组织和鼓励打虎同时,还倡导用祭天祈神、道德感化、佛法降服等辅助手段来应对虎患,因此宋代许多地方官员不断演出许多祭虎拜虎闹剧,无须多说,这里只谈一件
借虎吃人惩逆的反寓言代表作!
《夷坚志》:“乾道三年,江西大水,濒江之民多就食他处。丰城有农夫挈母妻并二子欲往临川,道间过小溪,夫密告妻曰:“方谷贵艰食,吾家五口难以偕生,我今负二儿先渡,汝可继来.母已七十,老病无用,徒累人,但置之于此.渠必不能渡水,减得一口,亦幸事.”遂绝溪而北.妻愍姑老,不忍弃,……掖姑登岸,独过溪报其夫.至则见儿戏沙上,问其父所在,曰:“恰到此,为黄黑斑牛衔入林矣.”遽奔林间访视,盖为虎所食,流血污地,但余骨发存焉.不孝之诛,其速如此.”
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就是当时在一定程度上流行的虎灵崇拜思想,认为虎是灵物,能分善恶,不妄伤好人:“人言虎性甚灵,不妄食人,遭其患者,盖命所值,或是宿冤也”.
否定之否定,异化再异化!打虎英雄武松,李逵,陆游能同意这种思想意识吗?
(三)聊斋判虎赎罪
聊斋志异卷五《赵城虎》讲了一个老虎吃人被告判刑赎罪的故事,很值得细品深思!
赵城有个老太太,只有一个儿子,上山打柴却被老虎吃了,老太太非常悲痛,就到县衙报案,要求捕虎归案治罪!县官说:衙门管人事,怎能管得了老虎,你还是回去吧!可是老太太哭告不已,不依不饶,县官吓唬,也死不肯去!县官没有办法,就想走个过场哄老太太回家!于是装模作样喝问:谁能去捕虎归案?衙役们无人敢应,只有一个李能因为喝了点酒,就说他能去!于是县官签发了逮捕令,老太太才走了!李能酒醒就后悔了,他哪敢真的上山捕虎,但是他以为县官不过虚情假意胡弄老太太,何必当真,转了一圈就拿着逮捕令回来交差!县官大怒说:你说能捕虎,为什么又反悔?李能没有办法,只得请求带一批猎户上山捕虎,可是一月无果,被县官杖责数百,没有办法又只好到东岳庙跪祷求神保佑帮助!谁知过了一会儿,竟然来了一只老虎,李能吓得要死,可是老虎只蹲在门当中并不看他,李能祷告说:如果是你吃了老太太的儿子,应该让我绑起来归案认罪!老虎就服服帖帖让李能缚回县衙,县官问老虎:是你吃了老太太儿子吗?老虎点头!县官说:杀人偿命古有律!况且老太太就一个儿子,你吃了她的儿子,她怎么养老?如果你能給她当儿子养老,我可以赦你罪!老虎又点点头,于是县官下令把老虎放了!为此老太太很生气,可是第二天早上一开门发现门口一只死鹿,老太太就卖了死鹿过日子,以后竟然习以为常,老太太心想这真是一只德虎!有时虎来就卧在檐下终日不去,人畜相安,各无猜忌!过了几年老太太死了,老虎衔来许多财物作丧葬费厚葬之!墓成,老虎恫哭雷动,很久才去,为此当地人还立了一个义虎词纪念!
如果科学分析这个故事,情节不尽合理,表述也多悖逻辑,但是这是文学而不是科学,文学就是文学,现在只就文学谈文学!这个故事实质是蒲松龄创作的一则寓言,虽然取材民间传说,最初立意难免虎灵崇拜,但是蒲松龄把主题思想上升到以德驯虎的高度,表明蒲松龄深知中国传统驯虎文化的真谛,这就是蒲松龄的思想和艺术水平!
八.老虎濒危挽词
老虎是否会灭绝?现在还有不同看法,生态学界多数认为老虎灭绝大势已经不可逆转,动物保护界有些人则认为老虎灭亡还可以挽救;但是老虎濒危已经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近年来学界把老虎列为十大濒危物种之首就是证明!至于老虎为什么濒危?老虎为什么名列十大濒危物种之首?这是一个现代动物生态学理论难题,应该由动物生态学家研究解决.但是人们所认识和议论的老虎,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狭义生物虎概念,而是一个带有文化思维的广义虎文化概念,也就是一个客观性与主观性夹杂的概念!因此,从驯虎文化角度分析思考,也可以提出一些重要的参考意见!概括起来说,老虎濒危有老虎主观与客观环境两方面原因,但老虎生态习性退化而不能与时俱进适应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因此归纳起来,老虎濒危主要有十大内因:
1.生态环境过优
2.生态地位太高
3.个体重量太大
4.生态惰性太大
5.适应能力太差
6.生态寿命太短
7.生殖能力太低
8.大脑进化滞后
9.精神质华缺失
10.种群效应最低
即使和猴子与小猫相比,猴子和小猫的生态适应性也比老虎强得多!小猫虽然早已驯化,仍然会捉老鼠,可是老虎圈养失性,不但不会猎食,连路也不会走了!黑龙江一单位作老虎恢复野性实验,买了一头黄牛作猎物让老虎追杀,黄牛跑了,老虎追了不到三百米就累得趴在地上喘气不动了!这样的老虎,除了人工圈养喂肉,已经不会吃食了,哪里还能叫什么兽中王呢!
老虎有十大生态颓势内因,濒危灭绝势难逆转!以虎为鉴,反思人事,不无启发,因作挽词曰:
占山称王,唯我独尊;虎啸一声,八面威风!老虎崇拜,滑稽可笑;仰视三呼,争霸欲效!是否知道,霸权濒危;历史规律,虎亦难违!老虎灭种,大势难回;保难救亡,安乐送危!买牛饲虎,虎追不及;老牛跑了,虎趴不起!如此老虎,虎性已失;别说称王,养也不易!老虎老虎,为何濒危?霸权霸权,怎能永垂?没有忏悔, 没有眼泪;不得教训,岂知濒危!上山下山,生必死归;不能自赎,谁能代罪?自己无命,谁能救你?历史已矣,虎其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