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以“那段______的日子”为题写,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解析:
一、题目形式
形式上看今年安徽中考卷仍采用半命题的方式,但因为补充的词语限定在了四个词中,所以也可以视为是四个命题作文中任选一篇。学生在考试中选了规定以外的词语的情况,还是有可能会出现的。
二、关键词分析
“那”字是个指示词,用于远指,暗示所写应为过去,如果写记叙文,应该用倒叙较为清晰。而且,“那”字是单指,那就只能写一段,而不能是几段。“段”字是个量词,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而且相对集中。当然,词义具有模糊性的,不能很确切地说应该在哪个范围内,但如果是三五天或三五年恐怕是不妥的。“日子”是有特定意义,至少应该是相对集中的,不能是短时发生的一件事,能够用所填词语概括的,是有经历的——突出“我”,是有心境的——突出“感悟”的。
三、选词分析
四个词中,温暖和自由是积极倾向的,孤单和烦心是消极倾向的。
词义要界定清楚,比如“温暖”,可以侧重写事,也可以突出写人,但这事或人应该是令人感动的,或是美好的,或是给人以向上的力量的。比如孤单,可能是亲人不在身边,可能是缺少朋友,可能是专注于奋斗,可能是自卑自闭。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不能写偏,比如温暖不是温柔,自由不是放纵,孤单不是悲伤,烦心不是痛苦。不管选择哪一个,都应该旨趣积极,注重成长。
四、写法分析
虽说要求中允许考生“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但因为要写“那段日子”,如果纯议论,不知怎么写。还是应该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记叙描写部分重在写“日子”,议论抒情部分重在写所选词语。选材要相对集中,注重细节描写,注重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运用,写出波澜,写出动情点,引发共鸣。文风或朴实,或绮丽,但要考虑整体的一致性。
五、难点分析
写完前面这些,看到一个学生的留言,就再补两点。
CherryChyi戚雯钰2013-06-19 21:53:05[回复][删除][举报]
我觉得这个对初中生来说还是挺难写的,尤其是后三个词 自由 孤单烦心。。。博主回复:2013-06-22 16:35:57[删除]
你说得好,一眼就看出关键来了。写第一个容易得高分,主要是温暖的词义范围宽容,且正面积极,符合中国作文常规的“思想积极”的要求。而自由就不好界定了,可褒可贬,从形式上看,学生觉得没人管就是自由,如果这样写,因为受到“思想积极”要求的限制,还会转回来反思自由是不好的。孤单和烦心既不好界定,又要回到“积极”上,学生一不小心就把一个命题作文写成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比如“那段孤单的日子,我学会了坚强”“那段烦心的日子,幸好有好友的鼓励”等等,就把这样补充后的命题作文写成了万能型作文。
如果仍旧写那种套作的“文化散文”——就是一段司马迁一段陶渊明一段李清照的那种,显然不符合题目中“那段日子”的要求,也可以提前准备,有悖考试公平,给低分是没什么争议的。如果学生历史上某个人或猫狗、植物的角度来写,未尝不可,但恐怕是两极现象严重——写好了好,写不好了,可能分数很低,因为有投机取巧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