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及范文 江苏省历届副省长

原文地址: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及范文作者:姑苏百姓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1.以“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每个家庭都有美好的憧憬与有趣的故事,以“全家出走”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第二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总题目:中学生与学校
1.2003年度本班新闻文物2.有风从校园吹过
要求:(1)任选其中一题作文;(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不超过2000字。
高中组
总题目:中学生与文学
1.一首诗,一滴泪2.被照耀的喜悦3.不放在书橱里的书
要求:(1)任选其中一题作文;(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不超过2500字

江苏省第三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任选一题):
1.父老乡亲2.门里门外
高中组(任选一题):
1.家园在我身后2. 雪落故园
要求:1.800字-2000字(诗歌不少于40行);2.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如发现抄袭,取消获奖资格。

江苏省第四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总题目:我与文化
初中组

1.我的心里已经春暖花开2.寻常巷陌3.时尚

高中组
1.历史的窗口2.混响的空间3.我也追星
要求:1.任选一题;2.初中不少于800字,高中不少于1200字;3.文体自选。

江苏省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1.好大的风2.陪伴3.十字街头4.是果实,也是种子
高中组
1.我选择,我负责2.360度3.十字街头4、阳光地带

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1.向平凡致敬2.其实他很聪明3.猛抬头
高中组:1.说名次(写议论文)2.生活不在别处3.猛抬头

江苏省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

初中组:1.那一边2.课表 3.热闹

高中组1.章法2. 慢3.北大招生校长实名推荐制之我见4. 课表

江苏省第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1.在这个家里 2今天的太阳3.眼睛告诉我

高中组1. 穿越 2.心中的桃花源 3.代价

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高中组:1、淡 2.适度 3.俯仰之间

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高中组(三选一)1.假如我是莫言2.说“格”3. 独唱

360°
 
  四周都暗了下去,只有我的芭蕾舞裙和那双特制舞鞋上的蕾丝金边在闪光灯下闪着光。悠扬的音符突然在四周如潮水般倾泻而出,我随着节奏舒展自己的身体,那昂着回眸都是音乐的灵魂的凝结。乐曲进入高潮,那曲调越来越高昂越来越激荡,我开始旋转,单脚顶地360°地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连周围的景物我也看不清了,转啊转,我脑海中忽然闪现无数个我十一年学舞的片段。当音乐嘎然而止时,我定格在旋转的姿势,雷动的掌声猛然响起,我的眼泪却抑制不住地流下来。
  (一) 0°梦想
  我的脚掌骨天生就向内弯曲,经过无数的手术和治疗后,我走路时仍然会有轻微的摇晃,妈妈很爱我,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却从未告诉我我与别人的不同。五岁那年,当妈妈带我去看过一场戏剧演出后我就被芭蕾舞演员优雅曼妙的舞姿迷住了。我吵闹着哭喊着央求妈妈让我去学芭蕾。
  妈妈问:“练累了脚酸了你会喊疼吗?”
  我说:“不会。”
  妈妈看见我留着泪痕的眼中渴望的目光,她轻轻叹息了一声,点点头。
  (二) 90°?立的姿态
  拿到舞鞋我才发现我与别人的不同——我的脚根本穿不进那精致小巧的芭蕾舞鞋中。
  妈妈亲手给我做了一双,可即使穿着新舞鞋我也无法踮起脚尖直直地立着,哪怕一分钟,于是我每天练习站立,我扶着栏杆踮起脚尖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那些一个人在墙角孤独练习站立的日子,我想象自己是立在雪地中的一棵青松。当和我一同入学的孩子开始学习复杂的交换式时,我还墙角克服脚尖传来的阵阵剧痛。
  直到那一天全班一起练习踮脚站立,当所有人都站不动时,我还像一棵青松一样笔直地屹立不倒。
  (三) 180°?在疼痛中微笑
  是的,任何复杂的动作都难不倒我,除了这最简单的旋转。
  每当我用一只脚尖顶地开始旋转时,脚掌撕裂般的疼痛便让我瘫软倒地。
  旋转,跌倒;再旋转,再跌倒……舞鞋顶部已被我脚尖磨出的鲜血染红,我的腿上更是布满了大大小小紫色的青斑。再一次摔倒后,老师的眼中已噙满了泪花,她抱着我轻轻地说:“算了,孩子……算了。”那一瞬间,身体的疼痛和心中伤口的疼痛一起向我涌来,我的世界忽然黑下来,一片迷茫。
  可是妈妈没有放弃,她让我站在软垫上练习,每当我倒下时她便用她纤瘦的臂膀接住我的身体。她常常和我一起倒下去,可无论是怎样的汗流浃背,她眼中始终闪烁着如同我年幼时一般倔强而渴望的光茫。
[转载]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及范文 江苏省历届副省长
  在摔倒了无数次后,在我无数地把眼泪悄悄抹去后,我在那个昏暗的小屋里完成了我的第一个360°漂亮的旋转。那停顿下来的瞬间里,我瞟见了妈妈头上黑发已掩盖不住的银丝。
  (四) 360°?转身
  旋转,旋转,旋转……我的灵魂和记忆在和我的脚尖一起旋转。
  360°的旋转是舞者优雅的转身,360°的旋转是强者骄傲的呐喊。
  360°旋转的每一度都妈妈如海般广远的爱,360°旋转的每一度都是汗水堆砌而成的累累硕果,360°旋转的每一度都是追梦人对梦想永不言弃的追求。
  从履步蹒跚到华丽优雅的舞步;
  从自卑的阴霾到舞台上自信的王者;
  360°的旋转,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360°

  悠悠的岁月翻开一年的日历,茸长的日子流了365天;金色塔楼里飘荡着圆舞曲,青青年华如此回旋;故乡的小说被岁月刻上了句号。自然的韵律总是在360°的圆中回旋,却总是画不圆。
  4×90°!
  生命善于在风霜中刻画转折点。菊,秋的独步者。在夏季万紫千红被无情地摇落时,在秋生命之果被无偿地掠夺时,在所有秋黄都化作金色的蝶悠悠地离开树木寻找根须时……
  你是大地撒出的第一串银铃,你是一切被掠夺的大地的第一声爽朗的呼吸,你在季节的舞台上首创第一伤绝俗,只因为你经历了90°。
  梅,一段被风雪折出的青春容颜。冲寒斗雪,只为迎接季节的回旋;凌霜而荣,只因命运将你抛弃在了转折点。你无可选择!在季节为你造出的90°舞台中,舞出了一身的孤标傲骨,舞出了一辈子的静谧侵饥。试问君梅,为谁而容?
  藕,你是玉人如水的臂膀,却无情地深陷于污泥之中。你在黑暗中呼吸,在根与根的盘旋中寻觅一身正气。在红荷绿莲的倒影下,在漫漶污泥的围陷中,在这自然无情的转折点,试问藕君,尚安否?
  草,一个平凡地再也不能平凡的默默背景,永远都在大地上平凡地书写“小”字。殊不知,在一撇一捺间,草,正奋力地寻找自己的转折点!
  草,没有青郁的风姿,却绿在了大地的心坎上。草,没有伟大的抱负,却点燃了雄雄草原。草,没有矫健的身骨,却支撑起了一个个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向南征服伊犁,向西翻越阿尔泰山最高峰,向东征服花剌子模最后统一的亚欧,他们举起草孕育的民族精神,走向历史深处。
  岁寒四君子:草、藕、梅、菊也!
  2×180°
  岁月能凭借自己的古老为历史醇造一坛圆融的老酒,而一个人的一生如秋风般短暂却也能走出180°般平直的从容。
  你从历史深处走来,不带一点折痕,咬破夜的黎明,闯入月光下感悟人的心魂。你可以带着酒气直入历史的篇草,你可以踢开权贵,走出岁月的荆棘。你直行穿梭于命运的河流,不管激荡出几缕涟漪!——李白,一个历史文化长廊中无畏的直行者。
  你,遭遇过政治大墨盘间的挤压;你,经历过两宋历史板块的振荡;你,尝试过文人、武客、政人的身份变迁,被九蒸日晒,水煮油炸。政治的动荡、理想的湮灭,板块的挤压,文字的锤炼,心灵的扣击,命运的波折——辛弃疾!你,没有成为曲折的龙头拐杖,却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列舰层楼、投鞭飞渡西风塞马、剑指三秦的直面英雄!
  西行岁月雕琢的平行线,向历史更青处漫溯!
  360!
  历史的风尘打磨不出完美,却留下转折的侧影。岁月的风沙洗炼不出完美的英雄,却刻画了直面苦难的浪花。让岁月流过心底,让感悟冲出圆融。时光太易风化悠悠记忆。纵然,人生路上的月光小巷中,已经难寻垆边老酒的那份圆融,那末,就让我们在朦胧的月缺之夜,呼吸着灵魂的清香,去寻觅那残缺的生命,拼凑出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口味与通融。
  生命之舟载不动360°的圆融,
  但,我们从未放弃追寻!
  点评:这两篇作品立意高远,第一篇用学舞蹈的艰辛的过程诠释360度内涵;0度代表起点,90度代表三十而立,180度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雨兼程,360度象征着量变引起的质变,风雨之后的彩虹,匠心独运,意蕴高远;第二篇作品围绕360度,把它定义为4个扇形,分别对应4种执着人生,比赋精当,出人意料。接着把360度定义为两段平行线,诠释了李白与辛弃疾两种正直人生,发人深省。最后用360度诠释圆通人生,全文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这两篇文章一个取材于生活,一个化用名人经典材料,两种技法相得益彰,超凡脱俗。
  这两篇文章善于化大为小,把360度拆分成0,90,180,360度,给文章预留了行文空间,然后化虚为实,用实例演绎,充实饱满,有独特生活感悟,确能胜人一筹。
  其次扇形结构行文也是这两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所谓扇形结构是指文章用小标题分割成几个部分,就像几个扇形,层次分明,条分缕析受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父老乡

自从有了同在桑梓共同呼吸的那一丝冲动开始,父老乡亲就不再是谈吐间一个简单的字眼。曾几何时,它已被灌入了镌刻山河,雕镂人心的独特秉赋,成为乡人心间一方漩涡世界的魔井。

父老乡亲,像一壶久经泡制的功夫茶,须红泥小火炉轻煨慢炖,用火焰细细蒸腾,待只剩下茶中精髓的那一刻,一气呵成,灌入宜兴紫砂壶,静坐藤箱,待君品尝。君可细啜名种,亦可牛饮茶汤,但无论怎样,它都会滋润你的喉嗓,温暖你的心田。无论你身在故里或是客居他乡,均可一品其香醇。烦恼时,它似忘川水,一切不悦都化为烟云,惟留温馨徜徉心间。快乐时,它似玉液琼浆,使你的春风得意多了一份归属感,从此你便不再寂寞,孤伤。

父老乡亲,像一盘玄机妙藏的棋局,每个人都在其中司行各自的职责,无论你官居宰辅或是一介布衣,都只浓缩为其中一分子,共同演绎着人生的浮沉荣辱,共同构建着一方水土。瓜棚豆架下的村夫野老,闹市茶寮里的有闲阶级,均可为其投下一子,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亲和力,它才拥有了吐纳百代,生生不息的秉承。观生死,识兴替,知古今。观此局者,只有心静如水,才能了解个中趣味。

父老乡亲,像一张蜿蜒百尺的画卷,画上可以是清明上河,溪山行旅,自古丹青妙手,无不为其抹上一笔,骚人墨客,在此川行华章。每个乡人的落款也不偏不倚的烙上。它永远是海外游子亘古不易的行囊。也许你只是隐居山林的一只闲云野鹤,但当你翻开这一画卷,你也会不自主为乡情所折服。身边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你对身处之地的眷恋。全世界的人都是你的父老乡亲,胸襟开阔,这世界便小了。

乡亲父老,有了你们,我这一生便不再似不系之舟,匆匆过客,你永远是我身心的栖所。

门里门外

门,是一个带有归结性的字眼。

不论是门里的微熏薄醉,抑或是门外的车水马龙,隔着一道门,便是两个迥异的世界。

有句话叫作“侯门一入深似海”,说的便是门里。一个曼妙多姿的少女,点上绛唇,披上滚着金边、绣满凤凰喜鹊的嫁衣,被轿子抬着,晃晃悠悠走进了她另一半的人生。或许这才是那个时代赋予女人的归宿。

“庭院深深深几许?”纵使浑身解数,又奈何得了天?即使再多一两个王熙凤,终究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结局,只能空对着那面模糊的铜镜,唱着白发红颜,唱得支离破碎。“试看春残花渐落”,待到那一川烟草朦胧了月光,云轩信笺上的斑斑泪痕便是老死的红颜。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愿将自己奉送给时间碾碎的凹凸院墙。譬如那可敬的生命——昭君。鞭儿轻轻一挥,便直指塞北。生如春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至少,她逃离了那扇宫门以及门里的金粉,尽管她在那苦寒之地,必定夜夜梦到繁华的故乡。

这只是一个特例,其余则为形如枯槁的生命。

门边的风景,便是别离。

似乎所有的文人都有别离的惆怅。或许是在真正意义上的门边,“执手相看泪眼”,类似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昼雨初歇。”必定是在一个凉意微露的秋日,有山,有水。一壶暖酒,一叶轻舟,一个戴斗笠的摇橹人。那边的催促声已然响起,震颤得树上的乌鸦扑棱棱直飞。长衫的诗人饮尽杯中最后一滴酒,无语凝噎,直视前方,正是“暮霭沉沉,千里烟波”。

门,见证的便是泪光,便是望断天涯路。

但门外,“桃花依旧笑春风”。

历史中不乏在门外轰轰烈烈的斗士。鲁迅刚跨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便用笔开拓了一番新的天地。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他的诗,没有无病呻吟的虚情假意,只有纵横的旷野,飞扬的思绪。

或许在门外,作出另一种姿态是对的。毕竟,门里和门外有客观的区别。

同样,鲁迅的朋友,一个会吟“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女子,一个与昭君有着同样脾性的女子,在青灯黄卷下,质问门外的众生。

这是向上的人生。

有另外一个女子,自称是槛外人。

妙玉,带发修行类似于隐修女的人,在凄凄静静的陇翠庵中,了此残生。她既比“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林黛玉多一些孤高自傲,又比惜春强一份风流文采,然而她始终是最悲哀者。

这是否算门外,或是门里的最深,都无从知晓。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不能不说是名副其实的谜。

抑或,门的终结性,本来就无从定义?

如果说门里属知性,门外便属烈性。

如果从门里向外看,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若是在门外朝内窥,便有“墙内佳人笑”。

门里门外,是别样的人生。

我的心里已经春暖花开

当寒风席卷着落叶在十一月的天空中尽情飞舞时,秋天的乐章便开始在人间奏起。树木的黄衣被一层层脱去,无情的北风撕扯着将它们撒满大地。漫步于林间,四下一片萧索的荒景,找不到任何一朵能够逃脱秋风摧残的花儿。的确,大自然是与人性情相通的。置身于一片枯黄中,我的心头也挂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回想起前段时间,学习处在低谷,这不禁令我有些心灰意冷,心中对自己的志向开始怀疑,甚至是自嘲。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我就像这北风中的花朵,已经承担不起装扮大地的责任,我的信念也如一朵孤独的即将凋零的花儿,在秋风一般冷酷的打击下,显得如此脆弱和单薄。

那晚回到家,爷爷仍在院中安坐,天已凉,我用低沉的腔调劝道:“进屋吧,外面真冷。”爷爷似乎若无其事:“再呆一会儿。”我叹道:“这里早已被秋天‘扫荡’光了,成了一片秃地,还有什么好留恋的。”爷爷笑了笑:“秃地?殊不知在这秃地的下面正悄悄进行着一场无声无息的拼搏。”说罢,便吟起了小时他教我的那首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晚躺在床上,我将后两句诗反复吟哦,渐渐地,我开始有所领悟。爷爷的话很有道理,院子中树叶飘散,花瓣零落,草叶枯黄,但这一切只是浮在表面的现象,秋天的本质在于地下!当地上的叶因承受不住打击而死亡,地下的根却在悄悄孕育新的生命,它在无边的寒冷与黑暗中承受了痛苦的折磨,但它仍然挣扎着,坚强地生存着,只为来年能够绽放出更美丽的新生命。

人类的生命历程也是如此进行。人的一生也会经历无数个沉寂、萧索的秋天,这是我们人生的低谷,是生命必将经历的过程。没有人能够许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没有人能够预言命运将在哪一个急转弯中踉跄跌倒,人生的秋天随时都会到来。然而面对这一切,不同的抉择会获得生命对我们不同的回应。如果选择了懦弱与退缩,那么挫折的弹簧会变得更加强劲,将我们一下子击垮;但如果我们选择了坚韧与奋进,那么我们便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在人生的秋天中坚强屹立,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思绪的列车行驶到这里,一个声音不禁在心中呐喊:“坚强起来!”这喊声让我心头的热血再次沸腾,这喊声正激励着一个跌倒在人生秋天的我重新站起,向着远方奔跑,去追寻那春暖花开的时节。

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生机盎然的春,那甜美的梦在我心中回荡着,那时,我的心里已经春暖花开。

当端午节已简单到“粽子节”时,当清明节可以请人代扫墓时,当中秋节可以用一个短信代替全家团圆时,当圣诞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时,当年轻人满口英文却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人潮正在涌向西方;我们不得不担忧,也许有一天,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将会在博物馆里出现……我们看到,一种原本属于东方大地的古老文化正在悄然流逝。向西的途中,人潮汹涌——人们都被那所谓的时尚吸引着。

在情人节送出鲜花,在愚人节开开玩笑,在圣诞节寄出精致的贺卡……不知何时,这些都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知道母亲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要紧,过吧;知道感恩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要紧,过吧;知道万圣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要紧,过吧!为什么?因为这是时尚!

于是乎,春节,这个原本欢腾热闹的日子便在时尚中渐渐隐去。有人开玩笑道:“若不是放几天假,都要忘了过年是什么滋味了!”当春节可以用“放假”诠释时,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文化一种莫大的悲哀!

因为时尚,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正在流失,那么,必将有另一种文化、另一种思想来填补。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哈日”、“哈韩”。永远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西方的十字架出现在散发着馨香的古寺旁时,那将意味着什么。后来我真的看见了:那金属的十字架在阳光下一闪,只是一闪而已,却让人晕眩。霎时间,十字架的光环笼罩了大地,冥冥中我的思绪漫天飞舞,记忆深处的东西在眼前一一浮现:曾经被我系在手腕上的红丝线,端午节门前的艾草,中秋月圆,清明雨丝纷飞,行人落泪,穿着旗袍的少女笑靥如花……然而,我却不知它们该置身何处,因为这片热土已被“时尚”主宰。恍惚中,似乎看见它们在漫天飞舞,我寻不到太阳的光辉。

包粽子的人少了,包饺子的人少了。尽管超市里的速冻粽子、速冻饺子品种齐全,但那只是一种形式,而我们需要的,却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的流传。

回过神来,我依然站在古寺的菩提树下。古寺的钟声响了好久好久,我禁不住又浮想联翩。远远的,似乎看见张骞正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走得那样艰辛;看见李白正邀明月对酒当歌;看见世界正因我们的四大发明而悄然改变;看见曾经的古老中国正以她独特的方式蕴育着一种神圣的文明。但是时尚,竟这样轻易地赶走了它们。一块块来自西方的石头重重落下,中华大地一片狼藉。

古寺的钟声依然响着,我听见的,却是警钟长鸣!

近日,媒体上关于中韩端午“申遗”战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韩国欲将端午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向联合国申报。后经官方证实,韩国“端午节”乃是指江陵的端午祭活动。11月24日,联合国批准了韩国的申报。虽然事前中国有关专家竭力声称,韩国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依然隐隐觉得并非如此。而现在,“权威人士”又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真令人哭笑不得!现在,我们应该觉得苦涩,进而反思,而不是自慰!

也许,不久之后,这场“端午之争”便会被人们淡忘,但我认为,这件事为我们带来的警醒,却应在国人心中长存。韩国人在为保护传统文化做实实在在的事,我们又怎可袖手旁观?时尚,已让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若千年的文化在我们手里丢失,我们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做些实事吧,别让三闾大夫“长太息以掩涕兮”,恸哭地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将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个拥有优秀传统文化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民族。回望历史长河,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岂是“时尚”二字可以比的?

朋友,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别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别忘了自己还肩负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中国人,站稳了!在世界追逐时尚的西去的人潮中,让我们一起一路向东!

寻常巷陌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题记

有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诗中小楼深巷,风雨萧瑟,灯黄晕染,便是那寻常巷陌中幽幽散出的诗意了。

诗韵最浓在江南,江南的青石板桥中纵横着条条深巷。在那空气中弥漫着水汽的江南,条条古朴的小巷是必不可少的点缀。再寻常不过的雨天,卖花女的叫卖声穿过条条雨巷,轻扣那润润的竹帘,一夜的雨声在那浸透了浓浓水意的深巷中迂回。瞧得见那水韵江南,深巷中的一隅;瞧得见那诗意水乡,寻常生活的一景;瞧得见那如画雨夜,蒙眬中的一瞥。

寻常巷陌,在这江南水乡弥漫着的水汽中酝酿,酝酿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深巷文化。

一直记得王家卫电影中那昏黄灯光下的深巷,那隐在上海弄堂一角的深巷,那被蒙上一层阴霾记忆的潮湿深巷……老上海是一个旧时代的代名词,印上了那种留声机的咿咿呀呀,印上了那种发黄老照片上才有的记忆,无疑,这层记忆被烙在阴暗潮湿的弄堂里,那讲述老上海的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深巷里。在深巷的弄堂口避雨,是再寻常不过了;在深巷的转弯处相遇,是再寻常不过了;在深巷的氛围中酝酿出的情感,也是再寻常不过了。

寻常巷陌,在这上海特有的昏黄记忆中被回味,回味出一种略微带着忧伤情调的弄堂文化。

京韵十足的胡同深处,高墙密闭的宅院四周,无不是那北京的深巷。胡同口,小贩们争抢着生意,四合院门前脚夫们争执着价钱,条条深巷的尽头有繁华的街道,条条深巷的转弯处有卖糕的梆梆声,条条深巷的迂回处有缕缕炊烟。于是我又仿佛听到了《茶馆》里送往迎来的声音,《四世同堂》中争执不休的声音,《骆驼祥子》里拉车的蹭地声;我似乎又亲眼见着了那京剧的戏台,那卖小吃的推着的木轮车,商人们日夜兼程运送的货物。

寻常巷陌,在这漫溢着京腔京韵的北京胡同中被咀嚼,咀嚼出一种笼罩着陈旧气息的胡同文化。

品味着不同的“小楼深巷”,细听着不同的历史回响,忽然觉得再寻常不过的也变得诱人了。

寻常巷陌引发的不只是如诗画般的意境,也有那无从抒发的一腔愁绪,那无法释怀的一份情感,更有那无法书写的古老文化。沉迷于其中的我们,被这别具魅力的寻常文化所吸引,在这静默中走向丰富而悠远的历史。

生活不在别处

作者:曹小曼

门前有棵银杏树,矮得可笑。可到了吐叶时却从未落后过,在微风中“呼啦呼啦”地反显得更得意些,甚至更招摇些。

偶尔心血来潮,我会极热心地凑上前去听它那么浅吟低唱一番,有时也会极耐心地挑几片,笨手笨脚地一阵刷洗后,煞有介事地题上几句。但这些确实是心血来潮而已,我几乎从来都不记得在银杏低唱时自己又做了哪些美丽的构想,那些自题的书签我都写了些什么,都被我塞到哪本书里去了。

直到前几天,为了找些材料,重拾冰心老人的《繁星》,一枚小小的银杏叶书签悠然落地。我望着躺在地上的银杏叶,上面小心翼翼写上的字迹依稀可辨。不觉有些好笑,怎么,难道自己有时候真的这么幼稚吗?

我弯腰想捡起它,不想时间太久,那叶片竟脆脆地在我指尖上碎了!真的就在那一瞬间,心里的某些东西都那么无遮无拦地配发了。我像疯了一样,跑到镜子前自言自语……

我的生活,请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你在哪里?

我从来都不能算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孩,我习惯于遗忘,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生活,习惯于像做银杏书签一样心血来潮,现在好了,我把“生活”弄丢了。

又是一个雨天,我撑伞走出家门,准备到村子里去转转,或许会有收获,毕竟,这是我的村庄。

我的村庄老了,当我像现在这样终于记得思考我的生活之所在时,她已然在时光的沉默中为自己做了一件荒草材料的披肩,而一直以来,我将自己对她的忽视看成是理所当然。我茫然地转着我花伞,远方的小学、近处的河、绿油油的麦田、屋檐边湿漉漉的炊烟,都在濛濛细雨中和着我那老槐树的轻歌融入我的小河,我的雨引着河,我的河载着雨,飘得太远,那么难回头……哈!生活生活,它可不就在这里么?

还记得在河边捶衣的母亲说过:“丫儿啊,过日子不就这样吗!”

我的生活就在这生养我的村庄里呀!奶奶常穿的蓝布褂,爷爷常吸的老烟斗,爸爸钓鱼时常坐的老树根,妈妈卖豆腐时常挑的扁担,还有我常敲槐花儿的槐树,它们全在这 里,无一缺席。我兴奋得想叫,想跳,想闹,我找到生活啦!它不在别处,它就在这村庄里,并将一直在我心里。

冷静下来想想,不光是我一个人生活在我脚下的土地上,在我内心里,其实所有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生活之所在,这个所在不是在别处,正是我们那真实的心灵。

我常看到一些老人在冬天里围坐在某个墙根下或某个小土坡向阳背风的一面,说着哪家小子腊月里迎亲,哪家姑娘找了好人家,又有哪村的一个老人老去了,再接着说说自己对人生、对生死的怕或不怕。他们所有人都在享受阳光,就像臣子跪受浩荡的皇恩一样因有功而心安理得,因圣洁而虔诚。他们要离开了,这时便会夸张地拍拍屁股上的灰尘或偶尔粘上的稻草。每每看到这些我都很感动。你看他们安静而踏实的神态与言谈,那是真真切切地认定了自己的生活就在此啊!他们常谈死亡,常谈疾病,红白喜事一并拿来在这土坯上、屋檐下、阳光里齐整地排排、晒晒,晒干了揣进怀里暖心,晒香了点进烟袋像老牛一样反刍。死谁不怕呢?但历经沧桑的老人已如温厚的大地。生是生活的现在,死却是远不是生活的终结,生活不在别处,它就在门前的两亩地里。他们不是诗人,但一切在他们眼里都被诗化;他们不是哲人,但有些问题,他们懂!

我常想起银杏书签,它破碎的经脉如今如同扎人的玻璃碎片一样植入我心。痛啊!想我的村庄时会痛,想我村庄的老人时也会痛。痛彻心扉时会分明感觉到心头结起泪痂,留下伤疤,不敢去碰,于是就不再多想生活,甚至想就这样大大咧咧地傻笑下去,其实也不错。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毕竟生活不在这消极遁世里。那天我破天荒地,极细心地用纸包起那枚银杏叶书签的碎屑,心中不停地默念:注意注意,千万不能让生活这样还未及抓住便碎掉。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真庆幸自己终于明白过来,应该不迟。生活在哪里?生活不在别处,就这里,心口的疤痕,痛痛的还在。

 评奖者说:  物象——灵动的载体

 文章的高下,说到底是见识的高下。生活不在别处,是一个哲学色彩很浓的命题,不是很容易把握。对于生活,我们习惯于走马观花,习惯于遗忘,要么在平淡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要么在斑斓的浮华世界里“把生活弄丢了”,这确实是很多人的生存状态。但让一个中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勉为其难。如何把持自己,如何确立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小作者以有限的生活阅历,在很短的参赛时间里,如此准确地把握命题要义,举重若轻地演绎出自己广博的见识和丰富的人文情怀,不禁令人感佩!

  值得玩味的还有,小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形象感的追求和对物象的选择非常精当,对银杏叶书签的描写,生动、细微,有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银杏叶书签既构成了行文的线索,又是文章情感的灵动载体,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独到的生活感悟,自然清新,犹如贯穿万里长空的一道彩虹,给人以丰富的哲理思考和艺术享受。文章最终在众多的高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等奖的第一名,既可喜可贺,也是实至名归。

家园,在我身后
  小时候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总觉得费解。明明有家,却偏要说得那般委屈那般迷茫,似乎是为了凑足精品而故作的诗句了。每每读起,总是一边摆着一脸不屑的表情,一边安然接受着如避风港样的家的温暖与呵护。长大以后,才稍微体味了诗句中惆怅的味道,以及天涯游子无穷无尽的哀思与愁烦了。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诗人李白只是在远远望了一眼天柱之后,便产生了在此安家落户的念头,他才发现自己找到了自己的身心居所。滚滚红尘中,他漂泊得够久了。在京城,他与君王作伴,共权贵杯酒,也曾呼风唤雨,尊荣显耀。然而,最后他还是离开了,一路游游走走,最终倾倒在清寂的天柱山的脚下。对李白来说,长安是烟柳皇都,是美绝天下,是诗,是神话,可独独不是他的家。因为那里的王气太重,那里的天街太挤,那里的林子不够疏荡清新,那里的房舍不够简朴自然,于是他猛一回头,发现了隐藏在巍巍青山中那最美的可以终老一生的屋宇。
  我曾不止一次走在清晨的深巷中,看雾色渐启,听门中狗吠,偶尔也能听到主人家的对话,都是乡音俚语,却又亲切至极。每每这个时候,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种感恩的念想,在人情充溢的巷子里,乡情在深深沉浸,沉浸在母亲嗔怪的叮咛中,沉浸在老人爽朗的笑声里,沉浸在孩子灿烂的笑靥里,沉浸在夫妻温婉的柔情里……此时此刻,仿佛天空也明朗起来,就连听古老门扉开启的声响,也是一种极棒的心灵体验。回过神来,走远了,再回头看看,一缕炊烟正袅袅升起。要回去了,清石板的深处有人在等我回家。
  家园,仿佛就在我身后,在我目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地方。这在身处异乡的游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遥望前方,满眼陌生,却依然有前进的动力与不变的信仰,那实际都源于身后的那一缕炊烟,在我们身心俱疲的时候,给我们精神的安慰。
  由此我想到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报道,说是警察在街头发现一名醉汉,仔细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位富翁。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富翁说:“我没有家。”警察奇怪的指了指富翁身后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回答。这就引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人不大不小的恐慌。我们完全不必将居所修葺得美仑美奂、富丽堂皇而不去管其它的事情???除非你愿意将内心的热情都花费在使你的家仅仅限于房子的概念上。
  于是,每每我离开家乡,总不免驻足回望,那沐浴在朝阳下的房屋、街道、梧桐,还有母亲那挥动的手,温暖又美好,于是,忽然产生一种故园感和归属感。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切的一切,在游子清澈的眼睛里,明媚动人。我想,家园的可爱之外还不尽在于它明媚动人,它实际上已经浓缩为一块标志,一个象征,一种思想的寄居,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符号。
  找一片阳光,携几本旧书,依着阳台的某个角落,于是,一个人向着历史的家园倒退。我时常蕴蓄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感慨着福楼拜发出的“艺术是我唯一的家园,它承载了我整个生命”的宣言。我正蕴蓄着,感慨着,忽一转身,看见卧室满架的藏书;再远一些,是窗外的青草地;最后,是隐约的连绵的江边小山。一下子,物质与精神融合,风景与文化冲撞,我的家园,于是在我怦然心动的一刻,悄悄停在我的身边,给予我默默滋养,缕缕温暖。在我还浑然不觉的时候,家园,赐予我流浪人生的精神皈依。
  人的情感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结点,那就是对家园的渴求。在它深情的召唤下,几乎没有什么冷峻的理性思维能在你身边保持坚挺,也无所谓拖住你前进的步伐,只是悄悄的告诉你,它在身后。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在几千年历史的磨合中,家园完成了由物质到精神,由实体到象征,由虚浮眼前到挺立身后的蜕变,于是整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史,亦在华夏大地的重峦叠嶂上铺展开来。
但愿有一天,无数飘散在我身边的惆怅乡愁能收伏在故土温暖的怀抱中;但愿有一天,我能够倚着家乡舒缓的吟出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之于家园,仿佛有着某种夙世的情牵。它磕磕绊绊的走到今天,也必将平平安安的直永恒。(本文荣获江苏省第三届“中学生与社会”高中组现场作文大赛第一名)

独唱

省前中国际分校高三(5)班 焦阳

乘一叶扁舟,荡一湾清水,去湘西的青山碧水间,寻那一韵清亮的山歌。

一腔苗音引我到了这云贵之巅,千年的楚湘遗风裹挟着我入了古城。远望西南一隅,有一座如凤凰羽翼的山峦,据说这座古城因此而得名。许是因名而得了些许灵气,有了神鸟的庇佑,这座古城便也得以福泽百年,这一韵苗腔便也得以荡涤这湘西山水。

悠悠山歌飘入我儿时的甜梦,令我神往着这一方净土,安宁祥和得那般令人痴醉。碧水茵茵的沱江踏着碎玉般的浪,漾一湾清亮的山歌,从古城的西北一隅绵延而至。一簇簇轻盈的浪花轻抚着滩涂,与沙砾呢喃着老城墙的故事。青石板下压着一个接一个神秘而动人的传说,每一步都似乎积淀着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激荡着苗家与土家氤氲百年的情怀。迎一串清悦的笑语,任和风轻抚身上的银饰,漾开一段少女的情思,透着那从墙角钻出的如那不知名小花般的女儿家天真活泼,就如翠翠一样,乖巧却又“俨然如一只小野兽”,但又多了一丝温婉。姑娘们戏耍着绕下吊脚楼,去那沱江边浣衣,任那悠悠碧水映出那婀娜倩影,漾着碧波,荡开一首山歌,一首唱不完的山歌,恰惹来对面山头一阵男子的独唱,散在风里,漫开醉人的风韵,飘渡过江。不知当夜月下,傩送是否也是如此,立于山头,独自为翠翠扬歌一曲,让这一韵山歌飘入翠翠的梦中,载着她飞向山崖去摘那虎耳草。莫不是那汉子的心上人也在其中,要不怎使得那嘴角泛出一抹粉晕,淡淡透着清甜,浣着美梦细细醉在心窝里……穿梭于街巷,每一张笑靥都露着透明的真诚,正是这样可爱的人才成就了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黎口中的“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静静坐在山头,默默看那沱江荡涤出这一城山水。只爱听沱江独唱,这方净土上也只听得沱江的歌声,唱出这一方静谧与安详,唱出这悠悠的边城。悠悠沱江孕育了这座古城,也浣洗出那一张张甜美的笑脸,正如沈老先生所说的那样:“故乡的水,故乡的这条江与他们的生命、人格永不可分。”湘西人便在这碧澈的江水中荡涤出一颗水晶般清透的心,静静聆听沱江的独唱。

但这一切,也只是我印象中沈从文先生口中那个“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的凤凰古城罢了。再次拥入你的怀抱,那青石板却似乎无力再述说那古老的故事。墙根那不知名的小花残败地绽着,嗅着那若有若无的淡香望去,却怎也寻不到那天然去雕饰的苗家姑娘,笑靥不再,风中分明弥散着一丝世俗的脂粉气。巷道变了方向,跌跌撞撞,扶着墙壁,我倚着吊脚楼在石阶上坐下,似乎有意等着那浣衣的姑娘,等着那山头飘过来歌声。沱江漫漫,失了旧日里那般温婉澄澈,拘一口,凉凉滑过喉咙,似蛇莽吐着舌尖游走于肝胆心肺间,喷涌出难以言喻的苦涩,溢满整个心房,泛滥在早已模糊的脑海。一条清污的小船摇荡入眼帘,这时我才注意到那江面上星星点点的不堪,也无怪乎这苦涩的江水了。沱江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他们的生命、人格永不可分,试问沱江如此,是否故人依旧?

我踱步至那山头,想再听一听那沱江的独唱。到底是不遂意的,远处的正街更名为名族步行街,正吹吹打打,演绎着另一番热闹。屋舍翻新,巷道拓宽,震天的叫卖,摇滚的音乐,杂夹着蜂拥抢购,买卖叫喊的嘈杂,热闹地奏响这一派繁荣的大合唱,歌声回荡在山川,久久不去,怎还容得下那沱江的独唱。

大合唱将黄昏奏成了黑夜。入夜了,上灯了,却总听不见沱江的歌声,大概它也无力再唱了吧;倒是那人潮川流处依旧歌声震天。

寒风掠过山头,冷冷浸在心头,冻得喉头打颤。但我依旧决定在这山头独自放歌,也只有我独自为你而歌唱,歌声沁着凉意,可那往日的宁静安详却没有任何回音。我又捧起江水,饮一口,涩涩凝结在心头,神鸟啊,这沱江浸透了难以言语的苦涩,莫不是你的眼泪?

回望那灯火阑珊处,霓虹闪烁,可有人听得见晚风中我的独唱?那川流的人海里再也寻不到那一对清明如水晶般的眸子与我对望,在夜幕下共忆那边城旧曲……

独唱,只为你,漫漫沱江,也只愿你再为我独唱一曲悠悠凤凰……

(此文获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一等奖)

点评:在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在一个“嘻哈”盈耳、“娱乐至死”的年代,作者带我们进入了这一方安宁祥和的净土。这里的山、水、人、歌、情无不令人神往。无怪乎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黎称湘西凤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而当沱江的独唱变成震天的合唱,相信你、我、他都会为之惋惜痛心并深深反思;或许和作者一起静静地聆听这一曲“悠悠凤凰”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扣题、选材、思辨、文辞均是本文的亮点。在文,是气定神闲;在人,是聪慧洒脱;表现出作者良好的语文素养,值得推崇。(指导老师:朱静丹)

看见,看不见

唐小蔚

三毛,你注定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我分明看见了你的软弱退缩,你的自闭忧郁。你逃学,把自己锁在屋里不讲话,街上遇到人低头逃走。学习,学画,遇到小小的困难立马放弃。在花儿一样的年龄,你却选择闭紧花苞,躲避阳光。你天生就是个阴沉冷郁的孩子。在你阴暗的雨季,我看不见乐观蓬勃的火花在你身上燃烧。可你又让我看见:在德国温暖的教室,热情的西班牙大学,一个中国女孩,和那儿的所有人都成了朋友。再没有比“灿烂”更好的词形容你的笑。每一个见到你的人都为你的魅力所倾倒,西班牙语、德语、法语、英语、日语……那个不讲话的女孩去哪了?逃学的你开始在每个国家踩上你游学的脚印。这时的你,让我丝毫看不见你的冷硬深沉,只看见你的开朗乐观。

机场上的你义无反顾地走向你的梦想,似乎看不见身后相拥而泣的父母。你不对他们说一句道别的话,也不在他们泪眼矇眬的企盼中回一次头,更顾不得父母不愿你背井离乡的哀叹。我又看见了你的叛逆、自私、无情,怎么也看不见你的那一些温柔。可是你强忍不住的泪水决堤般冲下脸颊,国外孤苦无依的黑夜你蒙头悄悄哭泣,每天一封从不间断飞往大洋彼岸的家书,都告诉我你不是那个有着强硬外表的冷酷三毛。还有啊,荷西去世后那些漫长冷寂的夜,你是如何疯狂地想念他的一切:坟地上你蓬头垢面,撕心裂肺;大海边你没日没夜地寻找着荷西;再回马德里你失魂落魄……这一切都让我再看不见你的刚强无情,只看见你内心柔情似水。

那壮阔的撒哈拉,苍凉如遇天地末日,无穷尽的沙丘只给人以绝望无力之感。朔漠风沙中,我在无垠黄沙里看见了你。你穿着鲜艳的大花裙子,长长的裙角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你在大漠中深一脚地前行,风吹干了你的口鼻,却吹不进你坚定的心。我这时哪还能看见你的软弱与退缩?我在大漠孤烟中看见了一朵最灿烂的花,那是执著坚定的三毛!

哦,你在撒哈拉动手搭建的家被评为“最美沙漠之家”,你不惜重金买下老人的破石头,你总流连于街市上的小玩意儿,你总为一点点的美的发现高兴得似孩童一般……你让我看见了你是多么地热爱生活!可是我却看不见你原来一直是那么愤世嫉俗,逃避现实。你总对一些街头现象绝望不已,你总想投入那印第安的村落或是那小镇的风景,永远不再踏入尘世,甚至企图隐埋自我。有时真为你痛心,你真像一只受伤的小兽,等人安慰。

可是在马丘比丘的大洪水中,你又让我看见,原来你是那么勇敢坚强!你拼死拼活地救下了几车人;我又看见你的善良热心:你竟不顾一切帮助发高原病的陌生女孩,又无私给予撒哈拉居民你的一切……本来我看不见你是如此贴近人世,我只看见你的不羁与浪漫。

有入说:“三毛那么热爱生活,那么豪迈奔放,怎么会自杀呢?”“三毛她看不见身后的亲朋好友吗?她怎么能这样!”

他们没看见另一面的你!三毛。

“流浪——流浪——去远方”,你知道游子的心是回不了乡的!游子的魂不能回乡!只能在路上……

三毛,你是相信来世相信魂的,我知道你一定是看见了你的追求,你那永恒的信念!去追吧,既然看见了,就去追吧……

三毛,我看见了你,本看不见的也都看见了。我义无反顾地爱你。多面性才构成了每一个真人,无论是你的坚强、勇敢、乐观,还是你的软弱、退缩、自闭,我在这儿看着你,千遍也不厌。

既然信缘,那么,天国的你,看不看得见爱着你的我?

另一种鼓点

高二3班 唐小蔚

穿过一小片青苍的林,来到那座盖满欲滴的葡萄藤的小院,便是我书法老师的家。

老师五十多岁,曾在市里文化界显赫一时,是市书法协会高级会员。后来不知为何来到了这小镇,再也不走了。他也曾在镇上小学当了一阵子书法辅导员,最终还是闲居在家。

推开那吱呀的铁门,一定能看见他坐在葡萄藤下的摇椅上,摩娑着他那花蛇皮的二胡,或者是——喝酒。

说他嗜酒,也不为过。我每次到他家已是日上三竿,他却才醒。早饭竟是灌上几杯白酒再来几颗花生米。

我写字,他喝酒,墨香与酒香在空气中交织,缠绕,升华。谁不醉心这如“汉书下酒”般大俗大雅的结合?“汉书下酒”这四个腾蛇般的狂草就飞在客厅正中,对着老师喝酒的台桌。

其实老师不爱我叫他老师,他总喊我“大徒儿”。我也只好叫他“师父”。师母总唠叨师父别喝别喝。一日,我从洗砚提出一支青杆狼毫,舔饱了墨汁正要落上洁白的宣纸。摇椅上突然传来师父一声大吼:“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我吓得一抖,乌黑的笔头就整个戳在了宣纸上,如花一般晕开来了。而师父“浑如此、叹吾于知己,真少恩哉!”这后半句亦似低到了尘埃中的飘渺。

师父起身,看见了那漾成一团的墨迹,突然大笑着接过笔来,顺着那墨团就写成了十个奇粗无比的大字,如流水,如行云般的飘逸笔画,却勾出那气势磅礴而又隽逸潇洒的大字: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在水墨丹青的润泽下,时光就这么行云流水般地过往。镇上的学校受了上面的指示,纷纷开展书法特色课。师父自然会收到烫金的聘书。

阳光正好的日,师父举着大剪刀梳理那茂密的葡萄藤条。藤条一到日就会密密麻麻地盖满整个院顶。阳光透过碎隙撒在小院的鱼池中,池中初绽的莲花受着阳光的洗礼。这时我的书法课就从屋里的“耘墨轩”移到了傍晚凉爽的葡萄藤下。师父也在藤下拉着他那修长的二胡。

我看到搁在池旁的聘书,轻轻地问:“师父,您为何拒绝?您又为何来到这小镇?听说您名气是很响的……”

师父半晌说道:“太累了。”“可是在哪不都是写字么?您在家也一直在写呀。”师父看着池中的莲花:“不,是心累……你太小,还不懂。”他操起二胡,拉开一曲绵长的调子。我整个人都溶在了那调子中,突然随口念道:“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师父停琴,抬眼,诧异地望了望我,慢慢地笑了。

爸妈央师父送两幅字,师父自装裱了到我家来。其中一幅他要求挂在我的书房。爸妈执意要给他钱,但他看到了阳台上挂的香肠,拎了两串说是回去下酒,钱留下了。

等他走了,我去看书房里,一幅用他最爱的行书王体写就的《满庭芳》,潇洒与气度扑面而来:“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明月半弯,葡萄藤下,传来他悠扬的二胡声。我铺纸墨,慢慢地临摹,仿佛看见他伴着千钟美酒,袅袅墨香,对着清风皓月,铺洒一曲酣畅淋漓的《满庭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616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材料作文“轿夫与新鞋”导写及范文 向领导汇报工作范文

原文地址:材料作文“轿夫与新鞋”导写及范文作者:城郊李卫全材料作文“轿夫与新鞋”导写及范文材料作文,必须根据材料立意。有的作文题目,提供的是故事中套故事的“连环套”似的材料,这增加了审题的难度,须高度重视。【题目】阅读下面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3~2014 开始啦 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3~2014)开始啦新一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经拉开帷幕。我们诚邀广大中学生朋友,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所思所想。更祝愿各位同学成为本届作文大赛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新星。一、大赛主题“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3~2014)

声明:《转载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及范文 江苏省历届副省长》为网友我爱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