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历史中的古城——明代高浦城 遗失的古城

遗失在历史中的古城——明代高浦城 遗失的古城

高浦,高浦(小序)

黄绍坚

明代中叶古地图,标有“高浦千户所城”的《高浦所图》。选自1621年之后的抄本《泉州府舆地图说》,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我相信,人与某个地方,是有缘分的。

许多年前读《八闽通志》,第一次读到“高浦千户所”,当时的反应是:“噢,知道了”。明代时,福建为了防倭,设立沿海5卫、12守御千户所,高浦不过其中之一。有著名的“中左所”(厦门)、“金门所”(金门)、“崇武所”(惠安崇武)、“玄钟所”(诏安梅岭)排在前面,高浦根本没能引起我的注意。

过了几年,福建海防史成了我的兴趣。只要有时间,我就与朋友、学生一起,将福建沿海的古城、炮台,一个一个看过去。我们会在黄昏的鉴江古城里闲逛,会在只闻鸟语松涛的长门炮台上发呆,会在烈日下汗流浃背漫山遍野地寻找隐秘在树丛荒草间的六鳌古城门。但早已消失的高浦城,根本不在我的参观计划里。

然后有一天,朋友认真地对我说,高浦有两位“有应公”,据说“有应公”是抗倭英雄,死后成了神,你该去看看。我的回答依然是:“噢”。“有应公”这个词并不新鲜。闽南人对无主遗体,出于善心,出于忌讳,出于避疫的考虑,多能代为掩埋。埋了就拜拜,拜拜“好兄弟”,拜拜“好兄弟”保祐自己全家平安。拜拜灵验了,“好兄弟”就成了“有应公”,有求必应。一眼望去,闽南到处都有“好兄弟”,到处都有“有应公”。

但这一回朋友很认真,认真拖着我去杏林。然后在马銮社区“屿仔尾公圣域”里,我们碰到的第一位,就是82岁的杜水轩大爷,他曾管理“屿仔尾公”的墓19年,熟知“屿仔尾公”的由来。然后在前场社区瑶山社,我们想找人问路,结果直接问到了67岁的陈珍(秀珍)大妈,她手里掌管着村里各个宫庙的钥匙。朋友说,你看,这两位“有应公”,好像知道你要来,专门派人来接你。你该好好讲讲他们的故事,你该好好给我讲讲高浦城的故事。

我答应了。(2014年12月24日星期三6时27分)

遗失在历史中的古城——明代高浦城

黄绍坚

明代海防名著《筹海图编》中的《福建沿海总图》(局部)。图中右下角标有“中左所”、“高浦巡司”、“塔头巡司”与“浯屿水寨”的小岛,就是今天厦门岛。“高浦”位于厦门岛左上方的半岛上

“生为真解元,死为真主事”:范方的故事

公元1644年4月25日(明代崇祯17年3月19日),一生刚戾自用、颛权多疑的崇祯皇帝,生命走到尽头。前一天下午4点左右[1],在各怀私利的大臣、畏敌如虎的将军与卖主求荣的太监等多方暗助之下,李自成率领闯军,顺利攻入北京外城。之前半个月,4月10日,有大臣劝皇帝趁早撤离京城,崇祯皇帝悲愤而执拗地回答:“国君死社稷,再说我能去哪儿呢?”[2]终于,这天拂晓,北京内城也被攻陷,崇祯皇帝吊死在景山,大臣们多数或屈膝迎降、或四散逃命,也有数十位大臣死于国难[3]

死难官员中,有一位时任“户部主事”(约等于今天处级官员)[4]的范方。当时,闯军入城,开始大肆搜刮财物。李自成亲自带人,前往天下钱粮渊薮——户部仓库。来到户部衙门,李自成吃惊地发现,值此兵荒马乱之际,有位官员,却冠带齐整,端坐堂上。他,正是范方。李自成问:“户部仓库的钥匙,谁在掌管?”范方答:“我掌管。”又问:“钥匙在哪儿?”范方怒目圆睁,痛斥李自成:“这把钥匙,是朝廷之物,不是你们这些贼子们可以问的。”[5]结果可想而知,锋刃交下,忠诚无畏的范方,当场被杀,死前犹喷血怒骂,血溅朝堂。范方死后,李自成等人想毁锁开仓,可是仓锁居然坚不可摧,无奈之下,只得大费周章,破门而入。有人说,那是范方之魂,还在守护仓锁[6]。时人称赞范方:“生为真解元,死为真主事。”[7]

范方,字介卿,同安高浦(今集美区杏林街道高浦社区)人,后迁居长泰县[8],明代天启辛酉科(公元1621年)福建乡试解元(举人考试全省第一名)[9],著有《历代史评》、《秘书》等7种著作,可惜均已不存[10]。他是同安、厦门历史上6名解元之一[11]

史书中说,范方学识渊博,性格耿介,与闽南老乡黄道周(漳浦人)[12]、卢若腾(金门人)[13]、沈佺期(南安人)[14]等人结社,以气节互相砥砺[15]。他屡试进士不第,任国子监助教,家境贫淡,却不以为意,靠卖文补贴家用。因为正直清廉,后迁户部主事[16],殉职任上,大约死后被赠官“户部员外郎”(约等于今天副厅级官员)[17]。史书中还说,范方死时,其长子范登枫刚刚结婚,正在北京探亲。听闻父亲惨死,范登枫不顾一切地冲进户部衙门,在利刃的寒光下,在凶手错愕的目光中,为父敛尸。敛毕,嚎啕痛哭,吐血数升而亡。多亏有位范家老仆人,将父子二人遗体,同葬义茔[18]

在一个黑暗、堕落的时代里,一位高洁正直之士,如何保持忠诚、勇气、责任与牺牲等高贵的精神?高浦人范方作出了表率,足令后世敬仰。

充满传说的高浦

今日集美区杏林街道高浦社区,所谓老房子都是清代民国以后的建筑

范方的老家同安高浦,如今地名改为集美区杏林街道高浦社区,只是一处寻常的城中村社区。只有村中道路名称:浦城路、北门路、高浦北路……还有2005年重建的高浦城隍庙[19],固执地怀念着一座遗失在历史中的古城——高浦城。

据说,高浦的开发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末年[20],比同安建县还早[21]。据说,宋代朱熹任同安主簿(约等于今天分管财税与教育的副县长)时,曾巡视高浦,并写下《莲道樵歌》一诗:

“樵夫一曲和歌清,莲道响穷鹤浦城。

多少江湖名利客,不如伐木诵丁丁。”[22]

甚至还有人说,朱熹曾为高浦石氏祖祠,写下《修泉州同安鹤浦石氏祖祠堂记》:“山水合则龙聚,龙聚则地真……惟同有浦,乃山水之最佳者也……石家祖祠……架阳屋阴厅。天井作日月井,用石盖密,制辰劫曜,并高迫撞煞……有高人石洪庆者,宿学多闻望……见其祖祠轩豁,龙脉甚佳,于作法不甚合、略改正之”云云[23]

不过,细品《祠堂记》文意,“龙聚”、“阴阳”、“撞煞”、“高人”、“龙脉”之类,文意轻薄,通篇风水先生口吻,绝非朱熹笔法。再说,遍寻古籍,宋代哪来的“鹤浦城”[24]?还有那句怪异的“诵丁丁”。《莲道樵歌》的伪托者,大概是乡野鄙儒,显然并没读懂《诗经·伐木》诗的原意,在“求其友声”,而非“怡然自得”。我询问过何丙仲先生,他说,后来他查朱熹《全集》,并未收入上述诗文,现在他也怀疑那些诗文,是后人伪托[25]

还有一则关于高浦的更神奇的传说。据说明代初年,周德兴巡视福建、整饬海防时,曾受朱元璋密旨,要他关注风水,“断沿边孽穴”,保护朱家皇脉永固。周德兴到高浦,听当地民谣:“白鹤山,珠屿案。谁人葬得者,天下得一半。”他一看,高浦背依白鹤山,前方海中有宝珠屿,似为风水宝地,立即警觉起来。于是,他命令工匠在白鹤山上,开浚深井一口,深十余丈,往井中注入铁水数千斤,阻断龙脉;又将高浦城前面的28块巨石,每块都劈成两半,这才放心离开[26]

这种齐东野语,如果只当传说听听,倒也有趣。

从“高浦守御所”到“守御高浦千户所”


2005年异地重建的高浦城隍庙


虽说不存在所谓的宋代“鹤浦城”,但高浦,的确有过一座城池,一座比厦门城建城更早、规模更大的军事要塞。那是明代的事儿。

事情得从明朝初年说起。明朝建立后,为防倭寇骚扰,明廷着手在沿海地区设水寨,造战船,建立海防体系。公元1386年(明代洪武19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重新筹划浙江等地海防。在方鸣谦协助下,汤和在浙江沿海修筑城池,开始设立专门的海防卫、所[27](海防卫、所,为边防部队,其中,卫,约等于今天的军分区;千户所,约等于今天的边防团)。1387年(明代洪武20年)农历4月,朱元璋又命令江夏侯周德兴前往福建,巡视海防,在福州、兴化(今莆田)、泉州、漳州四府沿海地区,筑城16座,增设巡检司(巡检司为地方部队,约等于今天的警备连)45处,并抽取丁壮15000余人,分别防守[28]。1388年(明代洪武21年),朱元璋再次令汤和巡视闽、粤,筑城增兵,确立5个福建沿海指挥使司,即:福宁卫(今宁德霞浦县城东)、镇东卫(今福州福清市海口镇)、平海卫(今莆田秀屿区平海镇)、永宁卫(今泉州石狮市永宁镇)、镇海卫(今漳州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村),另有12个沿海守御千户所[29]

在此背景下,海边小村高浦,逐渐被建成军事要塞。

当年的高浦,是一处大陆伸向海中的小半岛的岬角,东为杏林湾,西为马銮湾,南临大海,北有陆路通同安县、漳州府,“为滨海要冲”[30]、“沿海重地”[31],“向称重镇”[32]。从高浦出发,北行陆路4里,至杏林社(今集美区杏林街道杏林社区),杏林社边就是杏林湾;西行陆路5里,至马銮社(今集美区杏滨街道马銮社区),马銮社边就是马銮湾;东面临海,水程2里至浔尾社(今集美区集美街道浔江社区)[33];南面亦临海,与嘉禾屿(厦门岛)的高崎渡头(今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高崎社)、石湖澳(今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寨上社附近)隔海相望[34]。若循海路,水程35里,可直抵稍后建成的中左所(即厦门城,今厦门老市区工人文化宫一带)城下[35]。其战略位置不言而喻。

但是,关于高浦的建城经过,一直是笔糊涂账[36]

比较可信的记录,来自清代《道光晋江县志》(晋江当年为泉州府首县,永宁卫亦在该县境内)。据记载,1387年(明代洪武20年),周德兴入闽,仿照汤和建立的浙江模式,在警备地方的“泉州卫”基础上,另设专职海防的“永宁卫”,下辖5个“守御所”(约等于今天的边防营),其中就有“高浦守御所”,并有“城高浦、为高浦所”的建城记录[37]。同年,官仓“高浦仓”也开始修建[38]——高浦筑城,肇始于此。

第二年,1388年(明代洪武21年),汤和入闽,加强闽省海防建设。当年2月,又在“高浦守御所”的基础上,在高浦设立“守御高浦千户所”(约等于今天的边防团)[39],隶属“永宁卫指挥使司”管辖[40],并开始大规模修筑“高浦所城”。同时设立的,还有“守御金门千户所”。而厦门城,当年称为“永宁(卫)中左千户所”[41]或“嘉禾所”[42],要到6年后的1394年(明代洪武27年)2月,才由“建宁卫中左千户所”迁建改名而成[43]

明代高浦城:防御体系完备的军事要塞


明代中叶古地图,标有“永宁中左千户所城”(厦门城)的《中左所图》

公元1390年(明代洪武23年),在周德兴领导下,高浦城建成[44]

原“永宁卫中右千户所”的部队,被调来驻防,更名为“守御高浦千户所”(简称“高浦千户所”)[45],共有操海旗军、屯种旗军官兵1258名(明代军制极其复杂,略而不论),由1名“正千户”、2名“副千户”、1名“司吏”、1名“镇抚”、10名“百户”等武职官员统领[46]。高浦所城的驻军人数,比其后驻扎在“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厦门城)的操海旗军1204名,还多54名[47]。不过,高浦驻军中,有屯种旗军(军垦士兵)224名。其屯田之地,有新、旧二所,共有田地66顷22亩,其中一处在南安县东南,另一处在同安县西部[48]

据明代史料记载,当年的高浦城,是一座布防严密的军事要塞,设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4门上均建有门楼。其城墙,全长约1440米(450丈。明代1丈,目前通用丈折3.2米[49]),城高(含女墙)约5.44米(1丈7尺),城基宽约3.2米(1丈)。城墙上,设有供士兵站岗、休息的窝铺16座。其后,高浦城仍被不断加固。1417年(明代永乐15年),其城墙被加高到6.4米(2丈),并在4座城门外,各加砌1座瓮城。1443年(明代正统8年),又增筑4门敌台[50]

高浦城内,居中的是“高浦千户所”公署,两廊并列着10座“百户所”公署。城中,有营房1025间[51],另有城隍庙、旗纛庙等2座庙宇[52]。此外,还有1座官仓“高浦仓”[53],由文职官员“高浦仓副使”负责管理[54]

高浦城外,西门外是水田,田地淖深,不利于作战。东南城墙外是滩涂,潮涨则没,潮退泥泞,同样不利于敌人攻城。北门一带,为陆路要冲,人烟稠密,民房甚至建到城墙边上。操练部队的“教场”,也设于北门外[55]。而东北方向,地形平坦开阔,是高浦城防御的重点。1602年(明代万历30年)前后,在城外东北方增筑“外台”,提高城池的防御能力[56]

此外,高浦城外,还建有3座旱寨:高浦寨、大员堂寨、马銮寨,同样都建成于1390年(明代洪武23年),为高浦城的外围防线[57]。更远,则设有下崎、东关浔、亭泥、刘山、西卢等5座烽燧(警戒哨)[58]。到1602年(明代万历30年)前后,烽燧更增至7座[59]

这样,以高浦为中心,由烽燧、旱寨、城墙组成内外三道防御圈,加上水田、滩涂、大海等自然屏障,高浦城似乎固若金汤。

顺提一下,这座1390年(明代洪武23年)建成、城墙周长约1440米的军事要塞“高浦千户所城”,只有当年同安县城的一半大(同安城墙周长795丈许,约合2544米[60]),甚至比同年建成的另一座军事要塞“金门千户所城”还小(金门城墙周长630丈,约合2016米[61]),但比1394年(明代洪武27年)建成的“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城”(即厦门城)要大(厦门城墙周长425丈9尺,约合1362.88米[62])。

同名异城:厦门岛内的“高浦巡检司城”


永宁古街,位于泉州石狮市永宁镇。这是明代“永宁卫”所在地。“守御高浦千户所”(高浦城)、“守御金门千户所”(金门城)和“永宁中左千户所”(厦门城),都属于“永宁卫指挥使司”管辖

2012年至今,受个别海外华裔业余史学爱好者的吹嘘与误导,福州、泉州、厦门本地媒体与学者,屡屡报道海外“发现明代海防图”之类消息[63]。他们谈论的,是一部名为《泉州府图说》的图文并茂的明代古籍。他们可能不知道,2003年2月,在著名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李孝聪先生的文章《在美国的中文古地图》,早已介绍过该书[64]。据我所知,这部成书于公元1621年(明代天启元年)之后的抄本古籍[65],现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全名应为《泉州府舆地图说》(也有学者称之为《明末泉州防卫图说》)[66],编纂者可能是时任泉州府知府的程达[67]。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上,很容易查阅该书全文[68]

在这部《泉州府舆地图说》中,第28幅图为《高浦所图》,图后附有《高浦所图说》,扼要介绍高浦千户所的防御情况。第29幅图为《中左所图》,绘的是嘉禾屿(厦门岛)与中左所城(厦门城)略图,图中清楚地标明,嘉禾屿(厦门岛)东部,有“塔头巡司”;东南部,有“高浦巡司”。显然,“高浦千户所城”与“高浦巡检司城”,是同名异城的2座城池。

但就是这个“高浦巡检司城”,让一些地方志学者晕头转向,甚至有人提出:“高浦城的前身为高浦巡检司城”[69]。这不是第一次搞混这两座城池。明代嘉靖年间编撰的海防名著《筹海图编》里,也曾弄混。不过,该书编者随后自己改正了错误,明确那是两座城池[70]

其实,“高浦千户所城”与“高浦巡检司城”,只是同名而已,却是两座不同性质的城池。高浦千户所(约等于今天的边防团),最高统领官员为武职的“正千户”[71],所城(今集美区杏林街道高浦社区)驻扎军队1200多人,属永宁卫指挥使司管辖。高浦巡检司(约等于今天的警备连),最高统领官员为文职的“巡检”[72],司城(今厦门岛内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社区白石炮台遗址一带)驻扎军队最多时仅百人,属同安县管辖[73]——说句题外话,明清两代,闽省既有“建宁府”(治所在今南平建瓯市),又有“邵武府建宁县”(今三明建宁县),也是同名异城。此类现象甚多,切勿少见多怪。

据明代史料记载,“高浦巡检司”,同样始设于1387年(明代洪武20年),地点位于同安县南22都[74]。查《同安县志》,明代与清初的同安22都,属“嘉禾里”,位于今厦门岛内,包括22都1图:曾厝湾、小高浦;22都2图:塔头、古浪屿、东澳[75]。也就是说,当年小高浦,位于曾厝湾与塔头之间,即今天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社区白石炮台遗址一带。那里也是个海滨岬角,控扼厦门港入口处,不知当年是否因此得名“小高浦”?

史料中,当年的“高浦巡检司城”,城墙全长约448米(140丈),高约5.76米(1丈8尺),城基宽约2.24米(7尺)。小城开辟南北2门,城墙上还建有4座窝铺[76]。按明制,每处巡检司驻扎“弓兵”100名,由“巡检”统带[77],以为防御,并在巡检司城的外围置“烽燧”(警戒哨),布“斥堠”(侦察兵)[78]

其后,武备松弛,巡检司数量及驻防弓兵人数,日渐减少[79]。这座厦门岛内的“高浦巡检司”,存在了近200年。据《大明会典》记载,公元1581年(明代万历9年),同安县撤“高浦巡检司”,改设为“白礁巡检司”(今属漳州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80]。改设时,白礁巡检司中的弓兵,只剩14名[81]

保卫家乡的神灵:“有应公”父子

“屿仔尾公圣域”(古墓),位于集美区杏滨街道马銮社区杏滨路边,纪念明代一位为保卫家乡而献身的英雄周彝训

82岁的杜水轩大爷,在马銮社区“屿仔尾公圣域”(有应公庵)前,讲述英雄的传说

小小的“有应宫”,位于集美区杏滨街道前场村瑶山社,纪念明代一位为拯救父亲而牺牲的英雄儿子周怀炯


前场村瑶山社里,1948年出生的林宗武大爷和1947年出生的陈珍(秀珍)大妈夫妇,讲述“有应公”的传说

今天的集美区杏滨街道马銮社区里,西滨路169号,有一座重修的“屿仔尾公圣域”(古墓)。墓前有座俗神庙宇,当地人俗称“有应公庵”。村里82岁的杜水轩大爷告诉我,这里供奉着“屿仔尾公”,俗称“有应公”,每年祭日为农历4月14日,五年一大祭。但是,“屿仔尾公”有什么事迹,他不太清楚,只知道“屿仔尾公”好像姓周,不是马銮本社人,是打仗死后,遗体漂到马銮海边的小岛“屿仔”,被马銮村民好心收葬,后来渐渐显灵,有求必应,被村民尊为“有应公”。杜大爷还说,极“左”时期,“屿仔尾公”的墓遭破坏,多亏村民有心,将暴露的遗骨装瓮掩埋。1994年,重葬遗骨于这处“屿仔尾公圣域”。杜大爷特别强调,现在“圣域”的位置,正是当年埋葬“屿仔尾公”的墓圹[82]

无独有偶,距马銮社区仅3公里外,同在马銮湾畔的集美区杏滨街道前场村瑶山社的村边,也有一座小小的“有应宫”。村里67岁的陈珍(秀珍)大妈和66岁的林宗武大爷说,“有应宫”后面也是座古墓,墓里埋着谁,他们不太清楚,只知道与马銮社那个“有应公”有关。他们说,老辈人讲,当年打仗,两人死了,遗体一具漂到马銮,另一具漂到瑶山。瑶山村民也好心收葬,后来渐渐显灵,有求必应,所以瑶山人尊为“有应公”。瑶山“有应公”的祭日,是每年农历6月14日[83]

他们讲述的,其实是500多年前发生在高浦所城的一场残酷战斗。两位“有应公”,是一对为保卫家乡而英勇战死的父子。

公元1448年(明代正统13年),为了反抗明廷的横征暴敛,沙县人邓茂七、尤溪人蒋福成等人,先后发动起义,震动大半个闽省。第二年(公元1449年,明代正统14年)正月,邓茂七部将陈敬德,攻占同安县城[84]。据《明英宗实录》记载,起义军开始联络海上渔民起义军(当年被明廷称为“海贼”),共同行动[85]。1449年3月,“海贼”围攻镇海卫玄钟千户所(今漳州诏安县梅岭镇玄钟村)[86]。4月,又攻下广东潮阳县[87]……就在这一年(1449年),“海贼”也围攻了高浦千户所城及其周边村庄。为了保卫家乡,瑶山乡(今集美区杏滨街道前场村瑶山社)邑绅周彝训,出面率领民团抗击,不幸马陷泥潭,受伤而死。其子周怀炯,为救父亲,英勇杀入敌阵,同时阵亡[88]。他们死后,父亲周彝训的遗体,漂到马銮村海边小岛“屿仔”,被马銮村民收葬,即“屿仔尾公”[89];儿子周怀炯的遗体,漂到瑶山村海边,被瑶山村民收葬,即“有应公”[90]

这样的故事,真令人悲伤万分:殊死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反抗暴政、揭竿而起的义军,另一方是奋不顾身、保卫家乡的英雄。而真正的凶手,却躲在千里之外的金銮殿里,舒舒服服地继续作着他的皇帝梦。

尾声

高浦人范方殉职11年后,公元1655年(南明永历9年)4月,正在英勇抗清的郑成功的部将、工事官冯澄世,为了修筑氵丙州新城及厦门岛内的高崎寨、五通寨、湖莲寨,下令拆毁高浦所城,将石料装运,修筑新寨[91]

其后,清初海禁,高浦城更遭彻底拆毁。

高浦城,从此遗失在历史中。(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21时10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6103.html

更多阅读

宫颈锥切术在CIN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cin3锥切干净就好了吗

摘 要 目的 评价宫颈锥切术在CIN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2例宫颈锥切术患者的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颈管诊刮、宫颈锥切病理及子宫切除术的病理结果,同时分析了并发症的防治及随诊TCT的结果。结果 宫颈锥

转载 关于BOLL-M和BBIBOLL在实战中的比对秋实原创系列 王秋实

原文地址:关于BOLL-M和BBIBOLL在实战中的比对(秋实原创系列)作者:秋实一般平时常用指标BOLL-M布林线-主图叠加指标和BBIBOLL多空指标BBI和布林线叠加比对来分析股票,而且盘中30分钟比较有效,特别是对于BBIBOLL的观察有些心得。BBIBOLL的用

声明:《遗失在历史中的古城——明代高浦城 遗失的古城》为网友慕雨遙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