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优秀青年创业者故事:
《一》
让青春在创业路上飞扬
——记陵川县佰润普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佩
在困境中中历练事业
2012年初春,陵川县城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李佩从太原回老家发展企业来了。
说起李佩,陵川人都知道他是从一个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在太原打拼了十几年成为名扬省城的民营企业家。
一个事业有成的大老板,现在突然要回老家发展企业,是不是疯了、傻了、或者是另有图谋?
李佩心里怎样想,只有他自己明白。
1997年,正当风华正茂的李佩,怀揣着200元钱到省城太原打工,那时他想的很简单,离开贫困的农村,在城市打拼一番事业,然后修房子,娶媳妇,生孩子,过上富裕美满的小日子。
没有想到进了城市后,许多想不到的难题摆在他面前。首先是人生地不熟,再则是找不到工作,他在太原转悠了好几天,身上带的200元钱快花完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行业。这天晚上,他忽然想起有陵川老乡在太原工作,就给老乡打电话说想找一份工作干。老乡知道他来太原找工作,就说,现在建材市场需要人手,你去那里看看吧。第二天,李佩急忙赶到建材市场打听情况,当时建材市场正需要人,但是工资报酬很低。李佩想,先在这里落下脚再说吧。就决定了留在这里打工,当了一名装饰工人。那时正是装饰高峰季节,哪一家需要装饰,他必须答应上门服务。哪一家要求材料,他就得送货上门。每天忙的两头不见太阳。为了节省住宿费,他和老板商量好,吃住都在仓库里。白天饿了,煮一包方便面充饥,晚上累了,就在仓库里睡觉。
几年过去了,他靠辛勤劳动积累了一些资金,就谋划着自己发展,在亲戚好友帮助下,成立了一个门面不大的“太原市万柏林区中天建材经销部”。由于他人勤快,讲诚信,顾客都信任他,经销部做得红红火火,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经过一番打拼,2010年,他的经销部扩大成为“太原万柏林区中天建材有限公司,他担任了总经理。此后,公司在太原、阳泉、长治、晋城等地设立了瓷砖专卖店,当时在全省拥有60余家分销客户。2011年,分销客户达到100多家,年销售额达到了8000余万元,在太原建材行业有了名声。
2011年底,李佩在太原成立了”山西佰润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了董事长。
我要为家乡亲人造福
李佩要回陵川发展事业。首先遇到家里人的反对,她问李佩:“你在太原做生意很有成就了,干吗回陵川那个穷地方呢?”也有朋友对他说:“李佩,你在太原开的是顺风车,陵川交通不好,经济落后,你如果投资,把钱放到任何一处也比投入到陵川强百倍啊?”
李佩笑笑说:“我是喝陵川水吃陵川饭长大的,在外面有了一定成就,可是家乡人还不富裕啊!”他说服了家人,经过一番策划,把资金转到了陵川。
回到陵川后,他找到崇文镇政府,说明想在当地发展企业的意向,镇领导立即表示欢迎,说道:“李总致富不忘家乡人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啊!你需要发展什么产业,我们都给你铺路搭桥。”在陵川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3月,李佩成立了“陵川县佰润普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率先在崇文镇的农村发展科技农业和畜牧业,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科技型农业。
陵川地方经济比较落后,发展产业往往受到资金的制约,李佩想,要做好公司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聘请专家和权威人士认证,又投资1400万元,开发了市重点工程“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两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采取边开发边养殖的办法运作。2013年底,养殖园区的批量土猪成功上市。紧接着,李佩又带领当地农村发展村办企业,开发了种植、养殖、采摘、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绿色产业。
李佩生在陵川,长在山区,十分了解农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他知道,陵川县有丰富的农产品,但是外运农产品的物流成本高、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弱,成为多年来制约陵川经济发展的瓶颈。他和县里有关部门协商,共同到太原有关部门争取立项。2014年,他开办了省重点工程,陵川农产品物流园区项目,项目计划投资4.5亿元。通过“建设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办法开发新的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与省内外消费市场搭起了农副产品交易的桥梁,而且为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搞活地方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发展新型产业过程中,李佩人在陵川,心在家乡,一心一意策划着每一个项目。陵川是高寒山区,缺水是历史以来的重大难题,为了解决山区饮用放心水的问题,李佩投资1000万元,购置了世界先进的净水设备,在六泉乡浙水村建立了矿泉水厂,用自动化生产方式产出高质量、零污染的优质矿泉水,为当地市场和广大老百姓提供。
李佩的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农村青年和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李佩说:“我们不但要开办为陵川经济发展有益的企业,也要为陵川培养一大批新型的农村青年人才,让太行山区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从白手起家到农民企业家,李佩走出了一条青年农民创业的新路。
《二》
一个打工女的人生旅程
——记晋城市美林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明彩红
从打工女到大老板
明彩红虽然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但看上去是一位普通的女士。她出身于高平市的一个普通农家。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困辍学在家。1992年,她跟着在晋城做美容生意的哥哥来到晋城打工。一开始,她给人家当保姆,明彩红聪明伶俐,勤快能干,哥哥让她有空闲时就去美容店学习理发技艺。后来辞去保姆工作,成为一名理发师。明彩红是个有心人,她在美容院打工的时候,看到一些顾客谈论做生意,就产生了做生意的想法。1978年,她刚刚20岁,家里人看她对做生意有兴趣,就支持她办了一个经营小商品的门市部。在做生意期间,明彩红边学边干,为了让顾客买到称心的商品,她自己到城里进货,亲自挑选合适老百姓使用的物品,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把小店经营得红红火火,被称为“小老板”。
在明彩红心里,小老板不是她的目标。而是学习做生意的演兵场。在经营小商店期间,她就留心市场,观察各个行业,想着如何扩大自己的生产门路。2003年,晋城地区到处都在开煤矿,需要大量的机电产品,明彩红看到了商机,马上扩大经营门路,开了一家矿山机电门市部。煤矿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煤炭市场生意火爆,明彩红又开始做煤炭生意。有一次,明彩红进城里办事,在七岔口遇到了堵车,街上的车辆排成一支长长行列。司机说,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多,就是没有洗车的地方。明彩红看看长长的车队,突然想到,要是开几家汽车装潢店多好。一来可以为洗车美容,二来又可以开发新的行业。心里想到,实际行动做到。不多久,晋城市区就有了明彩红开的汽车美容店。
明彩红成了真正的大老板。
创业路上无尽头
按说,明彩红事业有成,应该马放南山,好好歇歇脚步了。可谁也没有想到,她的眼睛又盯上了城市保洁工作。
2009年,城市建设日益发展,高楼大厦四处林立,市里把美化市容市貌作为环保的一项重要工作,保洁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有的高楼大厦外观需要清洁,一些大中型商场和各大楼内部需要美化清洗,可是晋城还没有专门的保洁行业。明彩红感觉到这又是一个商机,她和姐姐商量说,如果咱开一家保洁店,既可以为城市美化提供服务,又可以开发一个新的行业。姐妹俩反复商量后,走到北京考察了北京“奥美林”保洁公司,经过一番考察和洽谈,决定加盟北京“奥美林”保洁公司,在北京公司支持下,她们引进了最先进的保洁技术,培训了保洁人员,在晋城市成立了第一家保洁公司。
开办初期,有人说明彩红是女性,不可能办成大事。明彩红想:“女人干事业虽然困难多,但自己只要不怕吃苦,坚持不懈,认真为城市美化净化服务,一定会成功的。”她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把讲究诚信,精细服务作为经营之道,经常亲自到现场工作,热情对待每一家客户。为了让保洁工作真正达到美化市容的目标,她结合晋城保洁工作的需要,新增加20多个服务项目,使晋城的保洁工作达到了一流水平,受到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2010年,明彩红投资800万元,开办了晋城市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服务最完善的洗衣厂。新的洗衣厂有500平方米千级防尘洗衣车间,选用进口洗衣设备进行专业防尘服清洗。
有了先进的设备,还需要有管理措施和一流的技术人员来操作,明彩红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来提高新员工的职业技术和服务能力,采取集中服务,多点开花的办法,让保洁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2012年,明彩红和姐姐承包了老城区的环卫工作,她把环卫清理看作头等大事,坚持做好每一天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有不干净的地方,她都要监督检查,及时改进。随着人们对家政和洗涤需求的增加,明彩红综合了行业优势,把家政服务、洗涤服务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在市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力争使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客户享受到舒适整洁,环保卫生的服务。
2013年,明彩红又创立了”汇江亨通苗木花卉城“,为城市美化提供花卉苗木。
在创业路上,明彩红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
大心胸装下大社会
明彩红经常说,吃水不忘打井人,致富不忘党恩情。我创业成功全靠党的好政策,全靠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鼎帮助。回报社会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她展企业期间,她每年都上缴税收50万元。同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从2003年到2013年,她先后参与城区妇联、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并且为社会福利院、公司所在村捐款捐物,发放养老慰问品。
作为一家公司,使用人员是正常现象,但明彩红却把录用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首选对象。
明彩红说:”我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经历过打工创业的困难,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为此,公司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安排大中专学生就业,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通过不断吸收新员工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近年来,她的公司先后吸收大学生26人,为社会共安排下岗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累积达1000余人。成为一家服务社会和造福老百姓的民营企业。
明彩红,一个普通的进城务工的女青年,用心灵描绘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三》
现代青年和他的现代化新产业
——记高平市丹枫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毕高峰
毕高峰,男,1989年出身于高平市,2012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大学硕士学位。现任高平市丹枫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北京现代丹枫4S店总经理。
从校园到社会
2012年6月,大学毕业的毕高峰回到家乡。
当时父亲问他想做什么工作,他说,我学习的理工科目,想到外面去谋取事业。父亲笑笑说,孩子啊,你是吃高平白豆腐长大的,不要忘记了家乡,你学有所成了,就应该想着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他问父亲,您说我干什么才好啊?父亲说,咱们这里的4S店马上要开张了,我看你还是留下来经营汽车店吧。
毕高峰不情愿地说,留在高平会有什么作为啊?父亲说,一个人无论知识有多少,关键是看用在什么地方。你不要以为汽车店和经营,其实这是现代化的企业,是直接服务咱们高平老百姓的事业。在父亲的劝说下,毕高峰决定留在家里试试看。
他原来想着买卖汽车很简单,没想到上任后困难重重。偌大的店面、厂区和产品,摆放在那里像一个造车厂,连看都看不过来,还有厂里有70多名工人,每个人都有分工,都有技术,都需要安排好岗位。对这个陌生的行业怎么管理?怎样运作和运营,他感觉晕了。心里暗暗想道,看来这个4S店还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呢?面临的难题激发了他年轻的志气和创业热情,他对父亲说,我没有想到这里建有真正的学问呢。
为了弄懂4S店的运作机制,毕高 峰买来了大量的书籍,昼夜不停地学习,他一方面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运营、员工管理等知识,一方面和执行经理认真交流,掌握管理方法和运作理念。终于从不懂企业到进入一个新的行业。
把贴心服务做到顾客心里
高平4S店是北京现代设在晋东南地区唯一的一家表准的县级4S店,属于中档车型,面向的是工薪阶层。毕高峰知道,这个群体购买车辆不容易,如果的服务环节出错,会给他们带来损失,还会增加维修的负担,由此他以顾问的的身份与顾客交流,热情接待每一位购车人,认真讲解车辆的配置、性能、油耗等相关知识,力争让顾客买到放心、舒心的新车。同时加大售后服务力度,完善了一整套售后服务体系,出去一对一的服务,点对点的对接,定期回访,实时跟踪,了解顾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发短信的方式发送安全注意事项,检查车辆安全驾驶状况,及时给予帮助。
2013年6月被北京现代总部授予“重诚信、守信用”华北地区十佳店。2013年在德国慕尼黑年会上,毕高峰在现场作了经验交流,受到与会同行的称赞。也为晋城市赢得了荣誉。
2013年,高平市丹枫贸易有限公司共销售汽车600辆,营业额达到6000万元,圆满完成了总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在企业发展壮大中,毕高峰也在市场里打拼和磨砺,成长和进步。2012年、2013年,他连续两年被高平市南城区评为“优秀厂长、经理”。而他的4S店,也成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现代生活的重要基地。毕高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青年人是产业的活力,创业的动力,也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
《四》
巧手描绘春光来
——记晋城隆泰事业集团总经理樊晋慧
在新行业体现人生价值
樊晋慧担任隆泰集团的总经理了。人们惊讶地议论,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一个北方的男子汉,能挑起专做服装行业的担子吗?在晋城市,隆泰集团是有名的集团公司,下辖有劳保服装、机电、酒店等经营单位。隆泰集团经营的项目较多,各个单位的生产方式也不一样。尤其是多年来生产职业装和劳保服装的“景柏服饰”企业,每年依靠为各个行业制作职业装,企业没有多少收入,也不至于倒闭。要平时人们没有感觉到什么,但是樊晋慧一上任,人们看他的眼光就不一样了。在世俗的眼光里,做服装行业似乎是女人的专利。
樊晋慧1979年出身于泽州县,200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法学专业,曾经当过律师。按他的学历和经验,完全可以在如何一个地方打拼出一片天下。可是,他必须回家,必须转行,父亲是远隆泰集团的老总,现在需要他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
樊晋慧上任了,有人说新官会烧起三把火,换换面貌。有人说服装行业就是冷门行业,能吃得起饭就不错了。樊晋慧突然感到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晋城市,隆泰集团是有名的集团公司,下辖有劳保服装、机电、酒店等经营单位。隆泰集团经营的项目较多,各个单位的生产方式也不一样。多年来,公司按照原有的运行轨道运营,尤其是生产职业装和劳保服装企业,每年没有多少收入,也不至于倒闭。半死不活地支撑着门面。要平时没有感觉到什么,但是樊晋慧一上任,人们的看他的眼光就不一样了。
樊晋慧听了人们的议论,也看到了自己应该找准的位置。他想,服装行业是冷门行业,但市场是广阔空间。时代在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得有超前发展意识。否则会关门倒闭,被时代淘汰。自己站到了这个前沿阵地,就得对得起广大职工,对得起这片土地,就得让企业风生水起、站立潮头。
樊晋慧在市场调查中了解到,服装行业是生产工序复杂,成本高,效益低的产业,要想产生利润,必须改变陈旧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质量。为了掌握客户需求市场,他走访了许多大中型企业,了解他们对职业装的品种、质量和样式的要求。最终只有一个要点,客户需要的物美价廉、优质保洁的新式服装。他和公司的决策层讨论研究,决定以服装产业为龙头,进行新一轮改革,带动其他产品上等升级。公司确定了以“景柏服饰”为主题的产品定位,确定了生产新式职业装的样式和品质,组织车间生产了一批职业装,投放市场试营销,受到了欢迎,吸引了一些单位前来定做职业装。企业有了新的生产门路,职工们看到了樊晋慧的智慧和胆略。
特殊行业的特殊服务
有一个例外让樊晋慧感到意外,煤矿行业接受他们的产品,需要的是特殊的劳保职业装。多年来,景柏服饰就是晋城煤矿劳保服装的供货商,有着供需合作的老关系。如果煤矿不欢迎景柏服饰的产品,意味着公司生产的劳保服装没有适合客户的需求。有人说,我们做好专业的职业装就行了,做劳保职业装的费用成本更高,做不做都无所谓。
樊晋慧说:“晋城是全国的煤炭基地,对劳保服装的需求量最大,我们不能失去这个市场。再说,特殊行业有特殊行业的需求,我们要服务到家,服务到每一位矿工身上。”
公司决策层经过研究,认为企业内部的科研水平比较差,一些产品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这是事实,是缺陷,要改变职业装的产品,必须进行新的创业。找到问题的症结,樊晋慧笑了。他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到北京考察学习,并且与北京服装学院联手,组建了“北服——景柏功能性职业装研发中心”,打造了国内第一个功能性职业装领域的专业研究基地。紧接着在晋城公司开发生产,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他们所生产的新式职业装立即受到了客户的欢迎,前来公司看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有人称赞他们引领了职业装的新潮流。
职业装生产获得成功后,樊晋慧又投入到煤矿职业装的研发中。2011年,公司研制的新型矿工上衣、裤子等四项产品获得全国工业产品许可证。此后,公司又加大产品研发和科技含量,使新的景柏服饰的产品具有“阻燃、透气、防水、去污、拒油、防静电“等功能,被使用单位誉为非常实用的产品。
在创新中发展企业,在发展中服务市场,景柏服饰获得了国家特种劳动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全国工业产品许可证。并得到3M公司、杜邦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的的认可,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站在新起点上发展
景柏服饰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樊晋慧并不满足,他把目光放在了更高更远的地方,决定扩大生产规模。2012年,公司投资1.2亿元的加工基地在南村工业园区建成,公司的加工能力一下跃居国内领先水平,年产职业装达到40万套,年销售额近亿元。
樊晋慧是一个男子汉,却长着一双创业的巧手,把任何产品都做得那么精细和灵巧,那么有档次和品质。这得益于他“人员走出去,技术引进来,产品上档次,打造新队伍”的思路,近年来,他多次领着公司的技术骨干到罗蒙、杉杉、海澜等国内知名服装品牌生产基地,以及职业装专业对口的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公司内部,经常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公司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打造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在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他还为社会提供各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80余人。
2013年,全国首家“功能性职业装体验中心”落地晋城,这里成为我国功能性职业装展示的唯一的主题博物馆。
樊晋慧以用先人一步的思维,先人一步的行为,先人一步品牌,让企业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为晋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2011年被评为“晋城市企业转型跨越带头人”;2012年,被评为“晋城市年度慈善人物”;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泽州县优秀民营企业家。
《五》
从个人“人品”到企业“品牌”的华丽转身
——记山西鲁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晋军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的农家娃,靠着诚实守信的好“人品”打拼了一片天下,靠着土生土长的土产品创造了“鲁村小米”、“本尔昆”农产品“品牌”。为发展现代农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土娃娃的土干法
王晋军,1977年出生于泽州县鲁村一个普通农家。1996年高考落榜回到农村,每天呆在家里无事可做。有一天他对父亲说,我帮你种地吧。父亲看看他身小力薄的样子,板着脸说道:“家里土地不多,我和你母亲就可以种了,你还是歇着吧”。
王晋军听了很难过,心里想:难道自己考不上大学,就连种地也不行吗?他明白父亲的意思。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早就盼着儿子考上大学,给家庭增争光添彩,可如今自己名落孙山,父亲心里当然要生气了。
王晋军想,考上大学固然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可是十个指头不一般齐,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就在农村没有出路了吗?
在家里呆在没意思,王晋军就和同学去城里打工。到了城里,他找了好多单位都不接受,有的嫌他年龄小,有的说他没有工作经验。有一天,王晋军走到一家食品厂,厂里正逢节日期间需要推销员,王晋军赶忙报名参加了推销工作。经过一段时间,食品厂领导看他能吃苦耐劳,是个诚实孩子。就说,你留下来干吧。食品厂是季节性比较强的企业,每到淡季,几乎没有事情可干。王晋军就抽时间学习维修机械。此后,他看见哪里有事就去做,哪个企业需要帮忙就去干,不仅学习了许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结识了许多朋友,在城里扎下了根。
2006年秋季,王晋军回家帮助父亲收秋,乡亲们在收庄稼时说,咱鲁村的土地种粮食可以收小麦、玉米、谷子,就是没办法把土里的东西变成金票子啊!王晋军听了心里一动,他看着家家院里堆放的粮食,想道,家乡的农副产品就是致富的资源,为什么不能发挥作用呢?回到城里,他走访了超市和商场,有位老板告诉他,现在城里人越来越喜欢原生态的农家粮食,可是没有人去做,也没有加工农产品的企业。王晋军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开发农产品的最好机遇吗?他和朋友商量,决定办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007年6月,他把打工积累的钱作为基础资金,又在银行贷了一部分资金,注册了“晋城市味利达商贸有限公司”,首先把家乡的谷子收购起来让人加工,自己注册,自己设计包装,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晋城各大超市,立即受到了欢迎。
打造龙头树品牌
王晋军成功之后,感觉应该更多地开发土特产品,扩大企业的市场。他想到做到,马上去全国各地考察。他发现,如果单一依靠加工生产,那样的利润很小,如果开发新产品,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才有发展前途。回到晋城后,他决定建立土特产品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产业化模式经营。他又回到老家,成立了专业对口的农业合作社,对各村按照实际情况合理种植粮食,采取实现了谷子、杂粮专业化、科学化种植。实行公司统一购买优质种子,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原粮进行加工,把粮食制作成口感好、无污染的产品,统一进入市场销售。
2011年,王晋军自筹资金1100万元,国家扶持100万元,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山西鲁村食品有限公司”,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整套小米加工生产流水线,通过一系列的加工、保鲜、环保等处理,保证了小米品质,口感和营养成分。在短短几年内,公司有了自己的品牌,也有了稳定的市场。
王晋军的创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家乡6000多户家庭增加了收入,帮助了100多农民实现了就业,并且填补了晋城市农产品加工节能及技术进步项目的空白,使昔日不起眼的农家粮食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品牌。
在大地上施展才华
现代化的生产要有现代化的市场,现代化销售手段,王晋军在开拓各地市场的同时,十分注重现代化网络的作用。为了在网络上宣传“本尔昆”、“鲁村小米”、“双生娃娃”等产品,他先后与《淘宝店》、《天猫店》、《1号店》、《亚马逊店》等知名网购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还投资60万元开发了公司官网、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网站《中国五谷养生网》及《中国五谷养生购物商城》。提高了公司和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产品销量。把地方土特产打进了全国的市场。
为此,山西鲁村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思路,被《央视七台》、《央视十台》、《CCTV食品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农业网》、《新华社》、《中国工商报》及《山西日报》《黄河电视台》和晋城市等20余家新闻媒体作了详细的报道。而公司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先后被山西省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产品专卖店被评为“晋城市安全食品放心店”。其“本尔昆”品牌2009——2013年,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山西特色农产品畅销产品奖》。2012年获《第二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产品奖》。2013年获《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4年元月,鲁村的“本尔昆”小米在山西精品年货节上又荣获“畅销金奖”。
王晋军说:人品决定产品,产品决定市场,我是农民的儿子,艰苦奋斗、勤劳创业就是我的品质。果然,他在晋城农产品前景良好的前提下,又看到了更远的前景。2014年初,他做出决策,从今年到2015年底,投资1600万元,新增转化5万吨杂粮综合加工项目。2014——2017年,投资5000万元,在泽州县选址建成“五谷养生配料米饭加工厂”。
这不仅是一次农产品深加工的大胆尝试,而且是王晋军人生的再次创新和飞越。
《六》
创业路就在脚下
——记沁水县龙港镇小岭头村党支部副书记丁雷
在沁水县,人们传颂着大学生村官、小岭头村党支部副书记丁雷
在贫困山村发展科技产业,开展“液态智能化养鱼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成立新型产业合作社的感人故事。
起步,他把山村作为家乡
2004年初春,大学毕业的丁雷被沁水县委组织部选取为村官,委派到了龙港镇。镇党委领导问他:“小丁,你想到哪个村工作?”丁蕾想了想说:“我是年轻人,让我去最艰苦的地方吧。”镇领导看着他说:“你有这个打算就好,小岭头村比较偏僻,村里没有致富产业,是咱们镇经济最不发达的地方,镇党委决定派你到那里当村官,发挥文化知识的作用,为山区老百姓致富做个样板。”丁蕾担心地说,:“我刚刚参加工作,并且是农村的工作,能行吗?”领导对他说:“农村要富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型产业,你是年轻人,要有雄心壮志,到那里可以发展新型产业,为农民致富起带头作用。”丁蕾想了想说:“让我试试看吧。”
丁蕾到了小岭头村,村里的房屋破旧,街道上冷冷清清。他在村里四处查看,看到各家门口坐着的都是老人和家庭妇女。来到村委会,村支书对他说:“我们村的老百姓靠土地养生,除了种地收粮,几乎没有收入,太落后了啊!”
丁蕾问:“那村民靠什么生活呢?”支书说:“村里种地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和家庭妇女,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丁蕾问:“咱们村里没有企业吗?”支书说:“咱这里是贫困山区,想致富,没门路,想发财,没人才,哪来的企业呀?”丁蕾想起了镇领导的话,心想:“农村想要富裕,必须转变生产方式,用现代化产业推进农业的发展。”可是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呢?他心里也没有底。回到城里,他四处打听有什么适合山区发展的产业。有个同学向他推荐说,县里的水产部门有科学养鱼的项目。丁蕾马上找到县水产部门,哪里的人给他介绍了目前沁水开发冷水养鱼的情况。说开发科学养鱼,有市场,有效益,不过难度也很大。建议他谨慎发展。丁蕾有走访了县里的渔业公司,了解了发展养鱼的生产效益,市场销售情况,觉得开发养鱼事业还是一个好项目。回到村里后,丁蕾和支书说他要发展冷水养鱼。沁水县是山高石头多的地方,村里人听说他要养鱼,纷纷议论说,咱们这里养猪、养兔、养鸡的都有,就是没有见过养鱼的。家里人听说他要在农村开发养鱼,也阻止他不要冒风险,不如安安稳稳当一个村官。
丁蕾听了这些话,心里有了一种压力,更有了一种责任,暗暗说,我是一名村官,是来农村创业的青年人,乡亲们都在看着我的行动,不管困难有多少,冷水养鱼必须成功。必须让乡亲们看到科学技术的成果。他跑前忙后筹备,建设养鱼池,购买鱼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冷水养鱼获得了成功。小岭头村有了一个新的产业。
2006年春天,丁蕾同沁水县太行渔业的贾先生共同筹划,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率先进行了液态智能化养鱼技术的推广和研究(这在全省还是首例)。并村里成立了养鱼专业合作社,丁蕾被选举为社长。同年,也被选举为小岭头村党支部副书记。
历练,他把艰苦当作磨刀石
丁蕾的养鱼走向了正规,有了收益。其他村的村民也来参观,询问养殖技术。许多无事可干的家庭妇女也要求参加养鱼工作。丁蕾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乡亲们讲解科学养鱼技术。鼓励大家广开致富门路,发展科技产业,养鱼专业合作社为大家提供一切服务。
2007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正值年关季节,公司有8万尾鲟鱼即将上市,没想到鱼池里突然出现了死鱼现象,每天有100多尾鲟鱼不明不白地死去。如果按照每尾鱼30元成本计算,每天就得亏损3000多元。丁蕾眼睁睁看着倒出去的死鱼,心疼得要命,暗地里流眼泪。可是到了大家面前,他依然是笑着说,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困难,咱们好好找找原因吧。为了弄清楚死鱼发生的原因,他赶到太原水产部门化验水质。那些天恰好老天下大雪。同事们劝他雪停了再去,他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是下刀子我也要去。”
他在太原跑前跑后忙碌的时候,家里的人揪心地看着每天的死鱼,几乎是每小时一个电话追问他化验结果。因为化验需要一定的日子,他只好先回沁水县。在回家的路上,恰逢下大雪高速路暂时封闭,他坐的车被堵在路上。到了深夜,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才想起在太原一天没有吃饭。从挎包里拿出一袋方便面,就着矿泉水吃了填肚子。
到了第二天中午高速路才开始发车。回到村里,他急急忙忙赶到公司,一方面组织大家整理养鱼场,一方面和太原联系。经过五天的排查,太原那边发来了消息,原来是饲料问题造成了死鱼现象。
丁蕾傻了,原来库存积压的饲料价值10万元,而现在进料需要10万元,加上死鱼的5万元,这次事故一下子损失了25万元。而养鱼的正常运转每周就需25万元。为了筹划进场饲料和养鱼周转资金,他到处奔走,寻求各方面支持,终于筹齐资金,保证了运转。
十年,他走出了一条创业道路
2012年9月,丁蕾在公司支持下创办了“沁水县鼎丰养鱼专业合作社”,占据了52.6%的股份。带领了70余户山区农民发展养鱼。
冷水养鱼是一个新产业,需要严谨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丁蕾在企业内建立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在公司内部建立健全了产品检验制度,每批次养的鲟鱼都要到省城检验。对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坚决不出鱼场,不上市场,保证了鱼产品的质量和收益。
2013年,丁蕾瞄准了新的目标,扩大了生产规模,他从“大连永新鲟鱼开发有限公司”引进了20万尾鲟鱼精心饲养。在发展养鱼的实践中,丁蕾坚持创新发展、科技为农,不断加强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把高资金投入、高资源消耗产业,转化为高科技投入、低资源消耗生产,加大高科技含量,使产值增加到7——10倍,实现了经济效益良性增加,养鱼企业可持续发展。
丁蕾,以创新发展科技产业的成果,受到省科技厅领导表扬。并被授予“山西省农业技术承包三等奖”,“晋城市优秀科技特派员”。被乡亲们誉为创业路上的带头人。
《七》
车轮里飞出的朝阳花
——记山西大科贸易有限公司洁净煤洗选分厂总经理乔云飞
1977年,乔云飞出生于阳城县县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位老实巴交的工人,全家人依靠父亲的工资过日子,家境比较贫困。
1996年,乔云飞高中毕业后,进入阳城县工商联下属的开发公司上班。在这里,他每天按时上下班,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时间久了,乔云飞对朋友说,这样的工作太无聊。朋友们笑他不知足,说你在这里风不吹,日不晒,按月领工资,还嫌不满足,你想做什么工作啊?乔云飞笑笑说,作为一个年轻人,对社会不能做一点贡献真是人生的遗憾。可是做什么事情,他的心里也没有底。在工贸公司里,他常常听到那些跑运输的人谈论搞煤炭运输比较赚钱,就想买车经营运输业。这个想法一致憋了好几年。有一次对父亲说想下海经商,父亲狠狠地骂道,你这山看着那山高,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还想干什么?乔云飞低头不语。
1999年,谁也没有想到,乔云飞突然给单位递交了辞职申请书。家里立刻掀起轩然大波。父亲问,你辞职下岗去做什么?乔云飞说,我想买车跑运输。母亲说,你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为啥去干那又苦又累又危险的运输业。父亲说,你一个月才领几个钱,拿什么资金买大汽车啊?乔云飞说,这几年我省吃俭用,也积攒了有4万元,再到银行贷一部分款就能购买辆运输货车。
当他到汽贸公司购买车辆时,才知道买一辆运货大汽车需要20万元。当时,20万元对一个21岁的年轻人来讲,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想了又想,作为年轻人,要是退后了一定会被人笑话,面对困难,只能进不许退。他回到家里说服了家人,冒着赔钱的风险,买上汽车开始了跑运输。经过五年的辛苦劳动,他获得了30万元的利润。成功淘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第一桶金,乔云飞计划做更大的事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因为车祸去世,他也因企业改制而成为下岗职工。没有母爱,让他感觉没有家庭的温馨,失去岗位,让他感觉没有稳定的经济后盾。乔云飞消沉了,什么事情也不想干,整天东游西逛,父亲心痛地说,儿子,我老了不能干什么事情了,你是年轻人,是男人,男人生来就要有一份责任与担当啊!
乔云飞听了父亲的话恍然大悟,感觉自己不能消沉,应该走出阴影,去做一番事业。他和几位下岗的朋友商量做什么工作,朋友说,你人年轻,点子又多,你干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乔云飞看见大家信任自己,决定发挥原来在工贸公司的优势,发展新的产业。
2004年,乔云飞带着5名下岗职工来到了晋城市,在晋城走访各单位时,有的单位对他产生疑问,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凭啥让我们支持你们办企业?乔云飞说,我有在工贸公司工作的经验,也有搞运输的管理经历,还有年轻人干事业的理想和志气,我会做好创业的每一项工作的。他的热情感动了部门领导,悄悄说,这个小伙子是个人才。经过与有关部门的支持,他签订了协议,于4月份成立了“晋城市工贸有限公司”,乔云飞担任负责人,开始了新的创业。
为了把公司经营好,他组织了20多辆运输车辆搞运输;还多方寻找门路,代购代销煤炭产品。在运营过程中,他深入市场,联系客户,到正规企业学习先进企业管理办法,掌握运输业经营之道。后来又多次外出发展业务,采取联营的办法沟通了晋、豫、陕、鲁、冀五省的运输渠道。这次创业又获得了成功。2004——2008年,公司每年的营业额都保持在2——3亿元左右。
乔云飞被誉为了“业界新秀”。可是他常常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社会各界和大家的支持,我不会成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有更大的理想,更多的社会有责任心。
2010年,省委提出了建设一个新山西的号召,大力支持发展节能减排的项目,乔云飞知道后,马上从河南撤回了资金,在阳城县寺头乡成立了“山西大科贸易有限公司洁净煤洗选分厂”,第一期投入资金1800万元,可年产120万吨洗净洗选煤,预期年产值3000万元,利税900万元。二期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设了“煤泥煤矸石提炼氧化铝、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开展废物利用”等节能型项目。他雄心勃勃地说,山高人为峰,路遥脚是船,我要不断学习先进生产工艺及管理经验,通过循环经济增加煤矿产品的效益,早日实现了新型环保经济的大目标。
有人说乔云飞是从汽车轮里走出来的青年企业家。乔云飞说,在创业路上,只有起点无终点,在建设美丽家园的路上,我甘做一个开路先锋。
1996年就职于阳城县工商联下属的开发公司,后因企业改制成为下岗职工。
1999年开始创业,历经波折,于2004年在晋城市区成立了晋城市钟洋工贸有限公司。2010年又在阳城老家成立了山西大科贸易有限公司洁净煤洗选分厂,创造就业岗位140个,直接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40多人。多次受到地方政府的表彰。
(五四前夕,晋城共青团市委组织写作一批青年创业者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