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鸡毛蒜皮,不值一提。小屁孩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在寝室里整天叫唤:“滚犊子,滚犊子...”耳濡目染,就学会了,无非是让对方走开,别胡闹了之类的意思。那天仙儿(大庆人)“飘”来我们寝室唠嗑(东北话),忘了怎么回事,我就朝她吼了句:“滚犊子!”谁知瞬间她脸色都变了,像我犯了什么大的忌讳似的。还有一次,肃肃(哈尔滨人)也在我们寝室,我随口说了句“滚犊子”,她惊呼:“瑞雪,你怎么能说这个话呢?”小红笑了:“哎,说者糊涂,听者清楚。”本想“滚犊子”多可爱呀,你想一个小狗狗或者一个小马驹在草地上滚呀滚,真的很招人喜爱,但我发现我是以南方人的角度去理解东北方言了,很多地方的方言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的,和这个地方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滚犊子”在东北人看来就是句比较恶劣的脏话了,而对于我这个外乡人,无意的误用就犯了说话的大忌。中国很大,省份众多,各个地区都有自己固有的文化与 风俗。城市之间也风格迥异。苏州最精致,成都最悠闲,重庆最火爆,北京最大气,珠海最浪漫,南京最伤感,上海最奢华,西安最古朴,香港最辛苦,拉萨最神秘,深圳最有欲望,大连最男性化,杭州最女性化,武汉最市民化,厦门最温馨,台北最陌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故事。千奇百怪的方言,各具风韵的地方菜系,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小红与她妈妈通电话时,我们寝面面相觑,她从头到尾叽里呱啦,像在讲日语或韩语,根本一句读听不懂。上次跟她们提到我家乡一年一度的淮扬菜美食节,而她们根本没听说过淮扬菜这个菜系的名字,着实让我伤心。四川人就是大大咧咧的,说话口无遮拦,所以刚和室长接触时,总有疙瘩,她们平时讲话已经很习惯了,因为在四川时大家都能接受,而遇到我这个“保守”的江苏人,就难免会超过那个说话的“度”。快两年了,还是没有理解东北方言其中的“奥秘”,像“磨叽”、“埋汰”、“得瑟”、“刺挠”等等,还是可以理解的,就这个“滚犊子”还是雾失楼台,月米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曾经的一节教育学课上,唐给大家介绍了陕西八大怪,让我们大开眼界,其中提到一种“扯面宽得像裤带”的小吃叫“biàngbiàng面”,笔画繁多复杂至极,现代汉语词典根本没有这个biàng字,写出来给拿放大镜才能看出它的构造。设想“滚犊子”的含义的复杂程度应与这个biàng字有一拼吧。还怕这个标题被哪个明白的东北人看着了进来揍我,不管怎样,我是不敢再向东北人讲东北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