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子冢考古见闻录
报载,1月16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严仓古墓发掘现场举行新闻发布会。所长孟华平向在现场采访的中央省市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及其他有关人士介绍了考古发掘的情况。他说:严仓墓群是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文物保护中的重要发掘项目,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进行抢救性发掘。从墓葬的规模看与以往发掘的荆门包山二号墓、枣阳九连墩楚墓相当,均属于大型楚墓。发掘出的车马属于典型的指挥战车,是楚国车马坑中首次发现。
一、獾子冢的传说。
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獾子冢是古时候一个大官的坟墓,里面有吃人的獾子,任何人靠近都会横遭灾难。到了晚上,獾子就四处觅食活动。曾经有胆大之人夜归,路过獾子冢,看见狗獾尖牙利爪、眼放绿光,随落荒而逃,后来竟然不治而亡。也有说獾子冢其实是个宝藏,要相当有福气的人才能开启,命薄之人妄图开启只能招来灾祸。獾子冢一直是一个神秘之地,周围居民吓唬小孩子都说,再哭把你扔到獾子冢去!
獾子冢不过一个土丘,但小时候的我们都不敢靠近。因为冢上的确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光滑幽深,透着一股阴森之气,我们总是怕这不祥之地有千奇百怪的传说,伴着厄运而至。长大一些知道了冢字的写法,也理解了就是墓的意思,并了解到那里的确是一处古墓群,政府还派专人巡视保护。
二、现场目击獾子冢考古。
因南水北调工程将沿獾子冢一线展开,省里决定对主墓獾子冢进行抢救性发掘。家门口的考古,伴随着儿时的恐惧和神秘,将被一同揭开,这自然吸引着我们的关注。獾子冢到底有没有吃人的獾子?古墓到底是哪个朝代?獾子冢里面葬着谁?里面究竟有没有宝藏?为揭开这些疑问,我成了最关注发掘进程的考古迷。
1、第一阶段:付出生命的勘探。
最初只是陆续有几个人来,拿着尺子反复测量,不知得到了一些什么数据。然后又来了一批人,扛着标杆设备又来测量。其中一个人手拿着铝制的标杆,望着远处的小红旗往上举时,不幸碰到了高压线,结果当场身亡。这位考古界的青年才俊,终于为考古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让每个人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更为儿时的传说又增添了新的恐惧和神秘。但是科学从来都不怕流血牺牲,不怕死亡,更不相信妖魔鬼怪。历史不会因某一个人而停止、改变,考古工作依然有序展开。
2、第二阶段:迁民坟,雇民工。
附近居民知道獾子冢是古时候大户人家的祖坟,并相信古人是看过风水,认定是宝地才下葬的,也想像古人样,将先人葬在此地好让后人沾光。可是獾子冢即将动工,一大片将被夷为平地,所有民坟只好迁移。为照顾到当地百姓,工作组将雇佣民工范围定向到严仓村,民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坟包上的杂草树木。
3、第三阶段:地面封土被切为四瓣。
当大型铲车和挖掘机轰鸣而至时,土丘表面茂盛的草木已经被清理干净。眼前这个土丘并不是被一点点铲光,而是被划了个十字,分成了四等分,一瓣一瓣的挖掘。这样在断崖处就能清晰地看见一层层的封土线像波纹一样,从高向低排列下来。成色不一的土层也充分证明这个土丘是人为堆起来的,不是自然形成的。
铲车果然挖出了几只狗獾,但并不像传说中的丑陋难看,反而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可惜被美餐一顿了,这也说明獾子冢名副其实。
4、第四阶段:地下封土成回字形层层下挖。
地上的土丘被夷为平地时,地下的土层回填分界线便映入眼前。考古专家用石灰沿界画出轮廓分明的墓葬形状,这样就确定了墓葬的规模。专家根据相吻合的史料记载,初步认定墓主人为战国时期的黄歇,后来又根据出土的指挥战车及铜铙、铜戟、铜戈等,又确定墓主人应该是一位将军。总之,在答案揭晓之前,一切可能都只是猜测。再往下便成回字形一层层清理,足足挖了十五层。天气阴冷,为防止积水和塌方,专家们用塑料布将阶梯状的回字形盖起来。这个时候,我们才看到整个考古工地足足有2个足球场那么大,想到2000多年前的这个工程,该是多么的耗资巨大,劳民伤财!
5、第五阶段:公安武警联合执勤,视频全方位监控。
当棺椁渐露尊容时,为防止群众哄抢文物的事情发生,工地周围的铁丝网架起来了,公安武警也进驻考古工地,搭起了帐篷,架起了探照灯,装上了监控器。这阵势,怕是我们这些乡下人所没有见过的,于是更加觉得这地底下的秘密不简单。开棺在即,各路记者蜂拥而至,网上报道铺天盖地,小小的严仓村人声鼎沸。想当年还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岭,顷刻间竟然门庭若市,这不得不说真是沾了先人的光。据说,央视欲直播考古现场,但未能如愿,原因恐怕是那几个盗洞。
6、第六阶段:棺椁现行,小心翼翼。
最后一个回字便是棺外面的椁,椁的周围有四个边厢,中间才是是棺。听到这个消息时,铁丝网外已是观者如潮、人山人海了。专家们视若无睹,仍在下面小心翼翼的清理边厢里的淤泥和积水。这时才看到出土的文物,若不是专家介绍,那些形态各异的文物,根本就是一堆大大小小的泥块。突然想到电视上网上看到的那些精美的文物,原来都是经过修复还原处理过的,不然何以熠熠生辉?边厢里的泥巴都被用蛇皮袋装好,运走了整整一卡车。这应该是怕遗漏细小的文物,回去再淘洗清理吧。比如戒指、印章、散落的玉珠等等,都有可能被遗漏。看过武德皇后的墓,那枚证明身份最重要的印章就是遗落在泥土中,后来被淘洗出来的。
巨大的木椁被地下水浸泡多年后,每一块都有上吨重。最后一块椁板被吊上来后,中间的棺终于现出了久违的面目,可惜已经千疮百孔,被盗墓分子破坏了。我们的心情也被破坏了,非常沮丧。椁被斧头砍开两个洞,棺被油锯锯开一个四四方方的洞,墓主人的尸骨部分也被拖到了棺的外面。
7、第七阶段:运走 文物,撤回警力,回填墓坑。
因盗墓贼的破坏,原先指望出土许多文物的愿望落空后,便再没了观看的兴致,大家都遗憾的离开了。后期的清理冷冷收场,也不知道清理出多少文物,也不知道有多大价值,一切还要等博物馆研究之后才能揭晓答案,一切谜团还要进一步考证之后才能公布于众。
三、盗墓活动无处不在。
在成色各异的黄土层中,有三个水桶粗的黑土尤为显眼,那便是盗洞。盗墓贼从土丘旁边的平地斜插进去,直入墓室。与先前土丘上未得手的盗洞相比,这个更阴险,更专业,更具毁灭性。看到那把明清风格的斧子,以及椁上那两个不规则且腐朽的洞,才可以想象那是古代斧劈的,经过多年碳化而成;看到那个四四方方且切面整齐的盗洞,我都可以猜出来是现代油锯的杰作。还有那个02年制造的黑色塑料桶,以及矿泉水瓶子,吸氧嘴等,无不昭示着现代盗墓分子的罪恶行径。
本地也有参与盗墓被取保候审的。看来,盗墓分子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从古至今都活动猖獗。随着考古工地的沸腾,谴责声日益高涨,不绝于耳。
四、考古经济使当地人受益。
考古工地原本荒郊野岭,鬼不生蛋,当地农民仅在旁边有几亩农田。有人来车,也是一晃而过,从不停留。而如今,它却是热闹起来了,平常就有本地人三五成群、陆陆续续的来看稀奇。开棺的那几天,居然人山人海,里里外外、前仆后继,村里镇里,市内市外都有人来看考古。有蔗农看准商机,竟将甘蔗卖到了考古现场。再就是当地农民每到冬季便无事可做,现在却在家门口做起了小工,赚起了外快,省的背井离乡,这难道不是一笔可喜的收入?
受益最大的是社区居民。原来一条柏油马路穿街而过,坑坑洼洼,破破烂烂,尘土飞扬,积水成河,多年来一直民声载道,苦于修补无门。为配合獾子冢的发掘,迎接各路记者、领导,上级有关部门迅速出击,下拨专款,短期内便修成一条靓丽的水泥路。社区居民无不拍手称快!
五、獾子冢的待解之谜。
墓葬虽已清理保护完毕,但后期的解读研究将接踵而来,所有的猜测都会被一一证实,考古学家们将会为我们揭开一个个谜团:
墓主人究竟是谁?将凭什么确定?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身份?将军还是统帅?
棺上那个红漆脚印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偶然,还是报复?
盗墓贼究竟盗走了多少文物?是些什么文物?价值几何?
我们将拭目以待!
作为当地的普通一员,我不是文物专家,亦不是专业记者,无法自由进出了解详情,便省去了许多数据,记了些流水账,多发了些感慨,仅以一个看客的角度,为家门口的考古记录本地日志,以示纪念。
20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