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朴珺《习惯就好》

在陵水出差,读了罗辑思维罗振宇推介的一篇从田朴珺的书《习惯就好》上节选的文章,感觉不错。以前对田朴珺印象不好,通过读文章有了反差,想了解这个人,回深圳就买了这本书。字数少,加上最近养成在公交上(有座的情况下)读书的习惯,很快读完。

感受如下。

一、关于敬业。

田朴珺在纽约看房的房产中介Erin带着她前前后后看了一百多套房子,凭想象都知道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即使Erin自己不累,田朴珺也应该很累吧?而且Erin从来不迟到,周末也主动约田朴珺看房,看房的交通费用也全由她 埋单。这需要严格的自律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看G.P.A推介的文章,介绍国际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银等)分析师的数据准确率99%都不能被接受,而且是在每周至少工作100小时的情况下,牛叉!所以,即使被称为金融奴隶的analyst也可以拿到70-80万的年薪,抛开他们创造的利润不谈,这样的敬业精神也必是金字塔顶端的水平。

市场公平,你提供怎样的价值,市场也会给你相应的定价。勤奋、严谨、偷懒、马虎自然会收到相适应的价码。

二、关于诚信

田朴珺引用她姥姥讲得很好的一句话:要想不被占便宜,就不要想占便宜。失信总有其特定的利益动机,没有驱动就没有行动。很多人不懂期权,但他们可以在现实利益和未来收益中权衡得当。不守信用,是因为眼界狭隘,看不到未来收益,只有一鸟在手。不要为了私利而玷污自己的尊严,更不要为了眼前的几粒芝麻丢了将来的一亩三分地的芝麻。

三、关于物质

也许一个人实现了经济自由,或者有了足够的自信来应付未来的账单,那他对物质的态度就会有大的转变。我不知道王石是否一直都对相较于他身份的物质有足够的淡漠,但至少从田朴珺口中知道,现在的王石足够淡泊。

王石取得了成功,有正常的价值观,所以对金钱的追求自然会减少,因为一串数字不会带来快感。相反,一些小的事情、他兴趣的事情则会令他很放松、很有成就感。所以,吃自己做的饭菜,买打折的衣服了再其中。

是不是说王石有不错的消费观,我没有实现经济自由,就不应该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呢?显然不是。物质是大家的,不是某一个人的,你浪费一点,咱们的子孙就紧张一点,物质够用即可,何必要追求那么的身外之物呢?我很想问候那些呆在贝克汉姆车库里四十多辆豪车车顶上的灰尘,你们感受如何?

四、关于交往

田朴珺《习惯就好》

时间很宝贵,而一些人似乎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记得有一次看新浪专栏,讲一个很牛叉的艺术家很豪气地向采访者显摆:几乎每晚都有人找我帮忙,我的手机里有两千多个号码。两字评价:我去!

很多鸡汤都鼓励人们找到自我,回归自我,这对于浮躁的人、想要成功的人、依附于他人而不自由的人统统适用。我不喜欢充满狗血味的鸡汤(很多鸡汤之所以狗血,因为它本身就不是鸡汤,是杜撰),但对于这一点,还是很赞同,毕竟符合最根本的哲学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王石喜欢读书、喜欢摄影,这大概可以使他找到自我,他的身份如此显耀,但却不长于社交。我不是王石,也不像王石。但我也习惯于做自己想要的事情:看看书、骑骑车、跑跑步。我不能想象一个人可以在觥筹交错、声色犬马中找到存在感,就像人的预期加剧通胀一样,你在一个氛围中找到存在感,那就需要更多相似东西来维持这个预期(有了一个20平的房子,你难道不想换一个大一点的吗?),外界给你的资源有限,繁华落尽,徒悲伤啊。罗辑思维思维推介的文章:为什么逗比更容易忧郁,是不是也有这个因素?

外在的维持不可长久持续,而内在的成长则是无限的。想想,要是比尔·盖茨一直赚钱,那一长串数字会令他作呕。所以,他才有在慈善界存在的必要。

和这个世界的交流交换,就是这样,我们所追求的外在东西都逃不掉要回归到自身。

五、关于勤奋

田朴珺和王石从长岛朋友家归来,路过书店,买了几箱子书,我不知道有多少本,但书中写到,王石拉着箱子上坡的时候需要田朴珺助力。

李开复在微博中晒出他回一趟美国所采购的书,堆满了办公桌,几十本,而这需要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一位成名的记者在给孩子们做演讲的时候说,即使到现在她每天看新闻、听CNN、看BBC到晚上两三点。想想华尔街的analyst们每天至少工作14小时,让普通的办公室白领加班3小时试试?看看他们的反应。成功从来都不是白来的,田朴珺说,好挣的钱,最后都发现不是好钱,世界上哪有易得的成功:人说黄太吉就是买煎饼果子的,搞明白些,看看郝畅在创业前是做什么的?人说三个屌丝成立了青年菜君,那也请去翻翻他们的简历。

六、关于独立

这不是一个金钱时代,因为金钱在任何时代都引导人们的行为。在任何时代,实现经济自由对每个人都太迫切。没有饭钱就要饿肚子,没有基金就没有利息收入,没有钱就只能舔屏看豪车。经济自理(自由),是最重要的权利。

我不是名人,有时候在网上发表一些看法也能引来谩骂,我回避,一是不一定骂得过人家,二是我回一句必然会收到下一句问候。可以想见,这个世界上脑残的人很多。一孔之见、情绪化是大多数人的特征,带偏见的沟通是无效的沟通。有时候,我害怕发表意见,不是因为我真的倒挂三天倒不出一点墨水,是因为自觉才疏学浅,对很多知识和现象一知半解,没有资格发表看法,发表的看法无法说服自己,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何必utter出来呢?但很多人好像不懂得这个道理,吃了草料,倒出来的也是垃圾。

七、关于女性独立

田朴珺讲得好:想要获得爱,首先要摆脱爱的束缚。是的,你要想做木棉花,那就只有攀附的份儿;你想要独立,那就做回橡树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之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很困难,人生来孤独——死去也孤独。攀附也不符合矛盾的辩证法。可以相爱,但绝不是迁就地爱,而是独立的爱。人说,1+1=1,我不赞同;人说,1+1=1.5,我也不赞同。要不就1+1=2,要不就1+1=3。每个人从根本上不应该是某一个人的附属物。即使是你们的孩子,那也不是附带的0.5,而是一个完整的1。

有时看人歌颂钱钟书、杨绛的爱情,说这真是美好的爱情、完美的婚姻。最近看文章,杨绛说她最重大的成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童真、天性。这太令人吃惊,不愧为旧式爱情啊。我想,我不用多说了。

要是有人觉得我对杨绛不尊重,我只能说,尊不尊重是我自己的事情,发表见解也是我自己的事情,与杨绛何干?与旁观者何干?即使一个三岁小孩的意见,杨绛又有什么权利干涉?旁观者又有何权利干涉?

八、关于尊重尊敬

田朴珺说,她并不看重一些炫耀的土豪,钞票激不起她的尊重。是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绝不是因为钞票使然,也绝不由年龄差距使然,钱多不一定值得尊重,年长也不一定值得尊重。尊重是因为责任,因为思想,因为气度,而不是其他媒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5378.html

更多阅读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五1 语 红领巾真好ppt课件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文中短短的三小节向我们展示了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我们的主题,那么我认为孔老师在执教本节课时着重体现了如下几点:一、以疑促读:老师提出三个问题,分别是:“红领巾”为什么加

《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惠州市龙门县实验学校 廖兰馨《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单田芳评书《瓦岗英雄》 瓦岗英雄 单田芳 mp3

《瓦岗英雄》单田芳评书目录第一回 秦叔宝发配北平府 史大奈赎罪立擂台第二回 顺义庄兄弟重相会 关帝庙席前叙旧情第三回 救秦琼弟兄划策 求王妃内宅托情第四回 王妃用计假托梦 罗艺升堂查案情第五回 大堂上罗艺有心追流弊

转载 林佩菱《红领巾真好》 林佩菱

原文地址:林佩菱《红领巾真好》作者:曹海棠林佩菱《红领巾真好》特等奖2012、11厦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前谈话:1、用“真”说一句话2、向来听课的老师们介绍厦门:厦门的市树、厦门的市花、厦门的市鸟(白鹭)教学过

《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课题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

声明:《田朴珺《习惯就好》》为网友独特风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