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吹箫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道教修行境界

道教吹箫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感悟:

吹箫可以培育丹田气,疏通周身经脉气血。

于吹箫中忘记小我,身心融入自然之后。

耳听天籁之音(耳根圆通法门),又是究胎息之简法。

于十指点按音孔之际,又可起十指通心之功。

总之,

全然忘我地吹箫就是真修行!

横吹笛子竖吹箫 携箫者都非俗人

□栏目主持 穆晨曦

□讲解嘉宾 张立忠

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辽宁省民族管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书中形象 携箫者都非俗人

正因箫具备这份文人雅士气质,所以古典小说中携箫者都非俗人。脍炙人口的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早从黄蓉初见梅超风的那一刻,就道出了桃花岛试剑亭上有副对联“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尽管四大宗师华山论剑,个个都是一方霸主,但只有东邪黄药师手中持一管玉箫,连出场也是未见其人,先闻箫声。究其原因,西毒欧阳锋太毒,北丐洪七公偏俗,南帝一灯入了佛门,与道家气质又不符,唯有黄药师,琴棋书画、奇门遁甲无一不精,又隐居桃花岛避世,几乎不入江湖,是真真正正配得上玉箫的人。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骨笛,历史上亦曾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横吹笛子竖吹箫”,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正因箫具备这份文人雅士气质,所以古典小说中携箫者都非俗人。在脍炙人口的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手中持一管玉箫出场,未见其人,先闻箫声。另外,今人所说的“乘龙快婿”,正是与萧有关。而古曲《梅花三弄》的开始部分,就是展示箫的凝重气质最好的范例。

箫之源 箫笛同源 唐代改为竖吹

箫笛同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距今有七千多年历史,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横吹笛子竖吹箫”,即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从字面上看,作为形声字的“箫”指的是“一种模拟风声漫天尖锐呼啸的竹制吹奏乐器”。

《吕氏春秋》中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用竹子做乐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据传,后人将伶伦所制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箫。从秦汉至唐,箫一般都指编管的排箫。早在《尚书·益稷》中记载有“箾韶九成,凤凰来仪”,是说在虞舜时代曾出现过一部名为“箾韶”的古代乐舞,“箾”即是今天的“箫”字,因为这部乐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箫来演奏的。《风俗通》也记载:“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风翼。”舜作的排箫由长短不一的律管编排而成,形状像飞鸟张开的翅膀。

箫曾被称为“篴”、“竖篴”或“羌笛”。张立忠介绍说,箫和笛的主要区别在于笛子横吹有膜孔,箫竖吹且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现在也有短的竖笛,不贴膜,音色在笛箫之间,更接近笛子。那么在远古时代,不贴膜的横吹乐器与竖吹乐器各方面区别不大,而音色更接近箫。到了今天,笛与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数千年来人们将笛视为率直、悠扬、质朴、飘逸的田园之声,箫则是内敛、清幽、古朴、深沉的清虚之音。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宫中行乐辞》中曾用“龙凤”比喻笛箫,有“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之句,后来就分别将它们雅称为“龙笛”与“凤箫”。

箫之形 洞箫最常见 琴箫几失传

据《周礼》记载,周代的雅乐中已用到“篴”,与笛同音同义,但篴为竖吹,并非横吹之笛,即箫的前身。最早这种乐器只有4孔,西汉时,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出现5孔箫。而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与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到了清代,箫的形制已与现在完全一样。清《律吕正义后编》记载:“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篴。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

箫由一根竹管做成,较曲笛长且细,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处吹气发音。张立忠说,箫不设膜孔,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两种类别。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箫的音质优劣与选用的竹材和制作关系很大,一般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要选用冬至到春分期间采伐的竹子,以生长期在三年以上的老竹为佳,竹质应坚实、分量较重,紫竹以竹花均匀,呈紫褐色的为佳,无虫蛀等缺陷,管身圆满、纹理细密顺直。

张立忠说,现代最常使用的是洞箫,早先也有一种琴箫,音量比洞箫小,通常用于与古琴合奏,不过今天已很少有人再用。金庸《笑傲江湖》中写到令狐冲与任盈盈琴箫合奏《笑傲江湖曲》,任盈盈用的大约就是这种箫了。张立忠表示,琴与箫之所以能合奏,是因为二者的情感和音色很融合,箫与琴一样都是音色高雅的乐器,而音量上又很接近,都是声音不大,却意境十足。

箫之情 哀婉含蓄有冷艳之美

“洞箫清吹最关情”,箫虽然可以表达各种情绪的音乐,但表现喜悦欢乐方面显然不如笛子那样嘹亮自如,表现悲恸凄苦情绪时又远不如琵琶那样激烈。但具有人声美的箫,在表现哀婉、含蓄的情绪时却比其他乐器更胜一筹,成为箫演奏的一大特色。

张立忠称,箫不仅可以表达各种情感,还擅长表达人物和天、地、山、水的运动和形态美。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和打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适于吹奏悠长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曾描绘说:“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音,是一种似远在深山,若入幽谷的空明,让箫好似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别的乐器是声,而箫却是韵。

箫和笛在性情上大不一样,笛是亮丽的,“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配上这一声笛,连月色都显得更皎洁,诗也不至于太凄冷,所以看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句子,不觉凄凉,只觉自在。而箫却永远带着“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感觉,所谓“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怎么听都觉得是幽咽之声,有冷艳之美。

箫之品 清虚淡远 君子之风

中国古代对于乐器历来讲求一个“品”字,即所谓“乐品”,是该乐器天生所具备的基本品质。中国有句古语曰: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焚不能毁其节。古人拿竹节比喻人的气节的诗词很多,历代文人都认为竹制的箫也应该具有竹的品格与气概。所以说箫的精神境界很高,文化底蕴亦很深。箫具有的君子之风,赋予它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的底蕴,对于表现端庄大方的风度,深沉醇厚的气韵是最合适不过。古曲《梅花三弄》的开始部分,就是展示箫的凝重气质最好的范例。

中国古代文化受道家的影响很深,乐器也不例外,而清虚淡远正是道家所推崇的最高精神境界。清是清静无为,虚是虚无缥缈,具有浪漫想象的色彩。淡是淡泊、清心寡欲,将酒色财气置身度外。远是远离尘世、超凡脱俗、隐居山林、情寄山水而悠恬处得。因此清虚淡远即构成了我国古典音乐的最大特色,而箫堪称是最具备此种品格的乐器之一。而演奏箫这种乐器时一般不叫“吹箫”,而尊称为“品箫”,这个“品”字不是品尝之品,而是品位之“品”,品德之“品”,因此吹箫者的内涵、气质与修养也很重要。


趣味阅读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秦穆公有个小女儿,生时正好有人献美玉璞石,琢磨后得碧玉一块。小女抓周,独独抓取此碧玉把弄不舍,遂取名弄玉,又称玉女。稍长,弄玉姿容绝世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穆公命巧匠剖美玉为笙,弄玉吹玉笙,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其女,建了一座凤凰楼让她居住,楼前筑高台,名凤凰台。弄玉每常在凤凰台上吹碧玉笙,时有百鸟和鸣。

秦穆公佳婿难求

弄玉十五岁时,穆公欲为之求佳婿。弄玉发誓说:“一定要善于吹笙,能和自己唱和,方是我夫,若非宁可不嫁!”穆公使人遍访全国,没有合适人选。一天晚上,月明如镜。弄玉正在凤凰台上吹笙,微风拂面,风中忽闻一阵优美轻柔的箫声应和。箫声忽远忽近,隐隐约约。弄玉惊奇不已,停下吹笙想仔细听听,不料箫声也随之停止了,而余音犹袅袅不断。弄玉惘然若失,思想不明,草草就寝。

夜里梦见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降,立于凤凰台上,对弄玉说:“我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尔。”从腰间解赤玉箫,倚栏吹之。

凤箫和鸣,弄玉猛然惊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第二天早上,弄玉告诉穆公,遂派孟明以梦中形象到华山寻访。有樵夫指说:“山上明星岩,有一异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箫一曲,箫声四彻,闻者忘卧,不知何处人也!”

孟明登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飘飘然有出尘之姿。孟明上前问其姓名。答曰:“某萧史,足下来此何事?”孟明说:“吾主为爱女择婿,善吹笙,必求其匹。闻足下精于音乐,命某奉迎。”萧史曰:“某粗解宫商,别无他长,不敢辱命。”于是一起乘车回宫。

弄玉吹箫 萧史乘龙

萧史拜见穆公,穆公命其吹箫。萧史取出赤玉箫,玉色温润,红光耀目。吹出第一曲时,清风习习而来。吹出第二曲,彩云从四方来聚。吹至第三曲时,见有一对对白鹤翔舞于空中,一双双孔雀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非常高兴,弄玉在帘内也非常惊喜,认定此人正是自己梦中的夫君!

穆公遂令太史择日,于中秋日引萧史与弄玉成亲。萧史位列朝班,不与国政,居凤楼之中,不食烟火,有时饮酒几杯。弄玉也慢慢学会了导引辟谷之法,渐能绝粒。萧史教弄玉吹箫,为《来凤》之曲。如此过了半年,忽然一夜,夫妇于月下吹箫时,天上飞下金龙紫凤。于是萧史跨龙,弄玉乘凤,自凤凰台翔云而去。今人所说的“乘龙快婿”,就是从此而来。

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吟诗作赋歌诵这段佳话。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凤凰曲》中写道:“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明代画家仇英还以此故事为蓝本,绘制了色彩浓丽、境界宏大的《吹箫引凤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更令人叫绝的是,这段天上人间的爱情神话也在山水自然之间留下绚丽的见证。如今,陕西华山的中峰被人称为“玉女峰”,玉女峰虽不高险,景致却极雅致,正应和了箫的高洁。峰上仍有玉女的遗迹“玉女洗头盆”。盆中清水溶溶,冬不结冰,夏不污腐。此外,还有玉女梳妆台、玉女洞、萧史洞。据说,萧史、弄玉到了华山中峰,夜夜吹奏笙箫,常引来凤凰落于石上一起和鸣,人们在此修建了“引凤亭”;每当萧史吹起箫来,便有神龙飞来卧在现在萧史洞西边的一个石窟里,此洞便名为“名龙窟”。

吹箫的妙用(转)

今天星期天,来了很多人,昨天和师父去仙居摘杨梅的宁波任师兄一家,林师兄一家,张师兄一家,杭州来的几个某酒店的经理,县的宣传部长,山下的众多居士,等等。聚集在真仙洞天,品茶论道。真是高朋满座,人气旺盛。下面重点介绍的是,杭州来的朱老师,吹萧的高手,来给桐柏宫的道士上吹箫的课。并知行合一,亲自手把手的教导。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为桐柏宫中秋晚会的百萧团的演奏进行强化训练。


道教吹箫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道教修行境界
朱老师讲吹箫时,要注意调整嘴唇与萧的焦距,力求吹的音色,饱满,纯厚,动听。

朱老师讲,吹箫不但可以使人的每个细胞都再呼吸,达到养生能过的效果。最主要的是可以陶冶情志,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他说,当他把一个音色,一首曲子吹出悠扬悦耳,充满生命力时,他感到内心非常愉悦,可以忘掉烦恼忧愁等等一切。

师父讲,吹箫跟道家的炼精化气练气化身炼神还虚的方法很相似。

当我们在每个道士人手一萧,都在认真的学吹箫的时候,县的宣传部部长刚好来 访,难得的是他也很感兴趣,在傍边静静的坐下,欣赏细听。之后还鼓励我们道士说,不错!你们道士好好练,练好道家的乐曲,以后到县里去表演,这也是天台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啊。

师父学到法诀后,晚上在茶楼跟弟子们练习。我们把师父吹的曲子录了下来。这个声音,听着这个音,我心情平静,平静,平静。刚好适合练功。哈哈!下次我把它挂到网上,大家一起分享!

吹箫可养生

作者:杜 华

  人们喜欢箫,除因为箫艺可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因吹箫可以开发智力,使人健康长寿。古今吹箫长寿者,代不乏人,特别是很多武功修炼者,更是爱之如贴身之宝,常以箫为炼气修心的门径,使人听箫声而销魂。这可以从以下四点看出吹箫与养生的关系。

  一.箫艺是一门古老而高雅的文化。据有关文物出土考证,到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箫,外观精致,声音优美而独具风格,常用于独奏和琴箫合奏,是古代文人雅士、方术武修者操练和随身携带的乐器和武器,也是宫廷和皇室里常用的主要乐器之一,为皇帝和妃嫔所喜爱。如张良、唐玄宗、李龟年、才女蔡文姬等,就曾是一代吹箫大家。箫还是我国吹管乐器的始祖,如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三孔骨箫便是佐证,素有“三更笛子五更箫”,“箫为管之王”,“笛清不如箫和”等美誉。故箫之美,曾引起诸多大文豪的纷纷赞颂,如李白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苏轼的“客有吹洞箫者,扣弦而歌之,其声呜呜然”,辛弃疾的“玉壶光转,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等等。箫艺古朴典雅,吹箫者也因此而温文尔雅,洁身自好,兴味盎然而安舒自得,不沾恶习,清高性善,从而福寿绵长。

  二.吹箫的姿势有利于活血行气。吹箫者不管取站势或坐势,都要求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胸实腹,全身肌肉放松等。这样做,就与静坐和打太极拳的养生机理有了相通之处,有利于人体的活血行气,思想集中,散瘀止痛,全身心进入极美的艺术境界之中。而且肺部有节律的腹式呼吸,可增加肺活量,使全身的肌肉畅通无阻,自然泰和;舌头的起落,口风的控制,手指的灵活运按,又可以活动人体的诸多经络,按摩到很多穴位,使许多肌群得到锻炼,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在气息的强弱掌握和手指“内劲”的运用上又符合了太极拳“其根手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原理,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长寿。

  三.箫声含蓄幽远。“伯牙弹琴非流泪,张良吹箫退楚兵”,由此可知,箫声的魔力真能摄魂夺魄,感天动地。箫发音柔和,细腻、含蓄而深远,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美,最擅长表现深沉忧怨、优美如歌的旋律,这是其它乐器所不能及的。我国传统的吹箫技法有“五虚”、“五实”的特别要求,吹箫有素者能从吹箫的发音和音色强弱、虚实变化的旋律中,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思想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高低来。基于箫这种独特的音色,很是适合于音乐疗法实践,在艺术养生中对开发智力和消除人体疲劳具有独占鳌头的作用,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许多科研和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据我国和日本的多项研究实验表明,在音乐疗法中,以古典乐器演奏的严肃音乐最为理想,其中箫是经常被采用的乐器。很多例子证明,箫音最适宜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忧郁、恐惧、精神失常、烦躁等疾病。

  四.箫乐清新隽永。杜甫听了丝管后,赞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孔子听了韶乐,竟三日不知肉味,而古代的丝管、韶乐,主要是琴瑟和箫。箫音甜美缠绵,箫乐也大多清新隽永,古远幽深,不管是抒情或叙事,都带有高古而旷达的韵味,让人听后骨酥肉软、心荡神驰,忘记了人间恩怨情仇,全身心进入尽美尽善的境界,使肌肉和神经得到极大的放松和调节,从而精神愉快,对事业和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如《关山月》的古朴雅致、《怀古》的深沉阴郁、《雨打芭蕉》的清新活泼、《玉楼春韵》的秀丽婉约、《雁落平沙》的和平悠远、《夕阳箫鼓》的幽静恬适等,吹奏这些乐曲时,心临其境、物我两忘、德艺双馨,达到情曲统一,做到此,则“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吹箫的养生作用

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按音孔为前五后一。早在《尚书·益稷》中记载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当因韶乐伴奏乐器以箫(当时为排箫)为主而有此称。

一、 吹箫对身体气机的调节

呼吸是人们生理正常的生命现象,呼吸的强弱、快慢、大小、长短表示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程度。采用正确的腹式呼吸,就好像拨慢了生物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延长了能量发挥时间,也就是延长了生命。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箫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吹箫一般采用腹式呼吸。

1、腹式呼吸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的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由於持续的交替,使呼吸运动增加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同时也增加心脏中带氧量,无形中给身体充了电,加大了血液循环,这样就加强了心脏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有助於保持心脏血管系统的健康。

2、腹式呼吸扩大肺活量,能增强肺脏功能。肺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们吸入的清气,积於胸中,参与宗气的生成,贯注心脏以运动全身,肺又主宜髮,疏通调节水道,宜降以输导气与律液,并同时滋润皮毛。所用经常吹箫可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起到美容作用。

二:吹箫对手指经络的按摩作用

1、手指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手指是人体上肢的末端,气血流注到此而返回,五个手指有6条经脉循行。心、肺、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等经络在手指尖部起始交接,肺经止于拇指少商穴,大肠经起始于食指商阳穴,心包经止于中指中冲穴,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关冲穴,心经止于小指少冲穴,小肠经起始于小指少泽穴。

2、五指对应的经络和器官

拇指

肺部经络 

心脏和肺

食指

大肠经络 

胃、肠和消化器官

中指

心包经络

五官、肝脏

无名指 

三焦经络 

肺、呼吸系统

小指 

心、小肠经络 

肾、循环系统

3、吹箫对手指能起到按摩作用

吹箫时要求每个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相互配合,使手指动作灵活、迅速、持久。手指要有弹性,并保持一定力度,这样按闭音孔时才能严密不漏气。手指抬起时,则需要迅速放松。吹箫的指法:颤音、倚音、叠音、打音、滑音等指法在一闭一开之间充分按摩手指,起到了养身保健作用,从而达到内外兼调的作用。

三、吹箫对精神的愉悦作用

1、箫的演奏姿势有站式和坐式两种,吹萧姿势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的,因此持箫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人体自然状态,才能正确用气、调指、唇舌相配达到最佳演奏效果。

2、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其声音能诱导大脑进入α波,α波又称为"放松波",表示轻松而又有警觉力的状态,使人心情趋于安定,记忆力变好,最有利于阅读、写作、观察,问题解决。在低沉委婉的箫声中,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达到调养心神的保健作用。


张维良吹箫教程

【一】乐器概况【《箫教程》张维良】

【二】基本吹奏方法【《箫教程》张维良】

【三】缓吹超吹急吹【《箫教程》张维良】

【四】乐曲练习【《箫教程》张维良】

【五】筒音练习【《箫教程》张维良】

【六】技巧训练【《箫教程》张维良】

张维良-箫基础教程1-7口风


乱红·箫与钢琴【陈悦and马克】

《乱红》

一个东西方音乐元素奇妙融和的音响国度

时尚与传统的天作合

心灵栖息的世外桃源

箫声如水

在钢琴的映衬下起起落落

音乐中似有泰戈尔的韵脚

隐约散发着绿茶的清香

箫与钢琴合奏的声音之美妙

使人仿佛能看见一个个银质的音符从箫声中滑落

在钢琴上跳跃,闪烁

心也跟着音乐

来到了一个静谧安详的清凉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4989.html

更多阅读

吹箫大全 箫的吹奏方法

一、箫的概述箫,古称“顺吹”或“竖吹”,据传为上古先民为教化苍生,模拟凤凰翅管临风发声而做。最早是若干竹管并排粘在一起,每管一音,称“排箫”,现仍有传世。后来又出现了单管开孔顺吹的“洞箫” ,也就是现在常见的样子。其历史可以追根

声明:《道教吹箫修行法细说道经每日清修系列 道教修行境界》为网友爱了痛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