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影评:
更多>>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题外话:著名导演的大概有几个层次:宗师级、巨匠级、优秀电影作者及一线导演。巨匠级的导演是世界驰名的招牌,各类奖项的常客,不同题材能拿捏到位,较早(导演 的领域40岁前)成名,每部作品都能自我突破的,产量不多但质量要高,这个级别首推国际名导的斯皮尔伯格以及我国的李安。优秀电影作者起码要在自己国家喻户晓,(曾经)引领着业界的潮流,作品商业与艺术结合,如星球大战作者乔治卢卡斯和我国的张艺谋;不同背景的电影创作元素支持有差距,在大环境不太好、资源匮乏、题材有限(有关审查)的情况下依然拍出各自民族地域格调而蜚声国际的导演也属于优秀电影作者,这类人集中在美洲、东欧、西亚、日韩,著名的有墨西哥的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土耳其的努里·比格·锡兰、伊朗的阿斯哈·法哈蒂和号称宝岛电影名片的侯孝贤。一线导演背后总有大投资方、但个人及作品都口碑平平的一簇,其作品较不太注重内涵和艺术性、更多炫技拉风的动作和视觉,如香港的杜琪峰、大陆的陈凯歌,美国的票房大鳄卡梅隆也属于这个级别。至于宗师级别,要求天赋极高、文化功底深厚及专业技术过硬,其出现也需要历史契机推动,而且还要有3到5部划时代的作品支撑,这些作品和他们一起经过时间洗礼成了各自行业及领域的标杆,成就达此的不出十人,如美国的库布里克和东方的黑泽明。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卡梅隆,绝对是现在影坛最有权势的一号人物(与其合作过的人的话),既有票房肯定和奖项认证,对于尊称他为卡神的粉丝应该会认为评价低了点?他所处的是80年代四大导演和昆丁、大卫芬奇等引领cult片潮流的新生代的一个过渡期,这个时期的优秀导演代表是独立编剧兼制片的科恩兄弟和南斯拉夫流浪天才库斯图里卡,他们的导演手法和耀眼作品之多证明都是S级的。前文提到乔治卢卡斯是AAA级,但他没得过学院奖项,会不会太高了呢?卡梅隆却拍了一部平了奥斯卡获奖记录的作品,自己拿了最佳导演、捧红了两位主演、成倍的刷新了票房纪录,后来他还拍了一部超越自己前作票房的记录的作品(尽管《泰坦尼克号》后他也不认为记录还会再刷新),我认为这种看法,只能说明他是生逢其时的时代宠儿。以下在详细解读两位擅长"科幻片"的大导演差距在哪。
再看看他是怎么一路走来的:他的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个艺术家,这似乎注定他一生下来就会具有工程和艺术两方面的才华,从他的作品看来展现出来的仅仅是技术方面;他的大学学的不是电影,也是受库布里克和乔治卢卡斯的科幻片影响而要投身其中的。早期拍的是终结者系列和续拍异形,续拍异形是个败笔(虽然此片评价不错):通常大导演不会接手自己拍红了的电影的续集,斯皮尔伯格没有继续拍大白鲨和侏罗纪,另外,异形系列的创始人英国大導,号称"大制作之王"的雷德利斯科特拍完异形后接着推出了银翼杀手;这两部作品都是科幻片中的翘楚,那个时期他在科幻片方面的创造力足以跟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媲美的,这也体现了卡梅隆作品的创新性平平。卡梅隆比较成功是跟阿诺合作了终结者1和2,让双方都成了票房红人;真实的谎言有点转型的意思,开始说点有内涵的故事,但不太成功,到了这个时期他基本定型了,叙事能力跟科恩没法比,挖掘故事内涵的深度远不如斯皮尔伯格,他注重剧组内的霸权,编剧也由自己担任,但他的剧作能力跟盖里奇这样的小众导演比甚至也拿不出手。
至于卢卡斯,他的成就毋庸置疑,为了不影响电影观影效果,不拘小节,向观众完美地展示了星球大战这一视觉盛宴和划时代的先进理念,被禁拍片时期致力于剧本创作和电影特技音效等技术革新;哪怕之后十年他没拍一部作品,但80年代四大名导的头衔分量十足,到年过半百,洗尽铅华后他的回归再次证明了他是不朽的,而在推动电影技术、视觉、特效的进程也是不可或缺的先驱。至今仅拍5部作品,校园题材的美国风情画票房以达115m,星战4、1、2、3集(按成片年份先后顺序)分别有775m、507m、649m、849m,而其作品的光盘租赁收入更超过十亿。他的作品能跨越不同年代、经久不衰,靠的就是他无尽的创造力,因为这个系列,里根更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强大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先进视觉效果的超前意识足以弥补了手法的不足。
卡梅隆的导演生涯到今天的最高峰是大船,我认为他也很难再接近这一高度,更别说超越。为何他会拍这部、如何拍出这种效果等细节无从考究,但这部符合通俗审美和学院派评委口味的作品大获成功完全合情合理,到这时,他基本鲤跃龙门跻身A级大导演水平,商业成功使他有足够多的空间拍真正想拍的东西。但大船之后他的表现让人失望不已,跟探索频道和迪士尼合作些卖弄技术的作品,直到那部引领3D风潮到来的新作。有人说他是商业与艺术结合最成功的导演,但这样的头衔更适合了斯皮尔伯格(虽然卡梅隆3次自然年票房冠军导演仅次于斯皮尔伯格的5次,但电影艺术性方面则是低得可怜),卡梅隆在艺术创作方面看不出有没任何追求,或者他电影展现出的艺术性、情感因素或猎奇心理通通都被转化成制片商银行账户冰冷冷的数字,就像阿凡达拍摄地的张家界你也能嗅到浓浓的铜臭味。
再说说阿凡达本身,全球席卷27亿票房,电影内核基本抄袭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导演本人的说法是《与狼共舞》),只是换成了美国一方的视觉,卖点在一项新技术。乔治卢卡斯一直引领电影业科技革新,卡梅隆却只会拿来捞钱。说他受制于制片厂的压力,还不如说他甘愿成为好莱坞食物链体系中的一角,有艺术追求的导演是不会接二连三拍这样的电影的。卡梅隆在大船后休整了整整十载,交出的答卷是如此苍白空洞,难怪学院会把奖项给了他的前妻以不到阿凡达十分之一成本拍出的《拆弹部队》。再说说3D技术,是否令观众视觉感受更真实?但电影内容在观众脑海里的映像更有助于对电影留有印象,题材上的独具匠心比卖弄技术更有帮助,像杨德昌的《一一》,没有炫丽效果,却无一幕不让人感觉片中情景来自日常生活而像是置身其中。3D技术现在出现显得有些早熟,至少不应该出现在阿凡达这部内涵不足的影片,让人觉有喧宾夺主的感觉,而故事的内容说的是宫崎骏20多年就说过的而高昂的票价这次破纪录显得毫无说服力。十年时间,卡梅隆没让自己上个台阶,却跌回20年前的水平,有点怀疑他拍的《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是像科波拉不情愿下拍出电影史上最佳作品《教父》那样无心插柳。而最近他和制片厂宣布阿凡达续拍则显出他没有卢卡斯的才情和追求,而只是满足于立足在商业片领域的中庸一线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