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GBZ188-2007 | 职业病目录 | 职业病诊断标准 |
一 | 粉尘类 | 尘肺(13种) | ||
1 | 矽尘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 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 矽肺 | GBZ25-2002 尘肺病理诊断标准 GBZ70-2002 尘肺病诊断标准 |
2 | 煤尘(煤矽尘) | 6.2煤尘(包括煤矽尘) | 煤工尘肺 | |
3 | 石墨尘 | 石墨尘肺 | ||
4 | 炭黑尘 | 碳黑尘肺 | ||
5 | 石棉尘 | 6.3石棉粉尘 | 石棉肺 | |
6 | 滑石尘 | 滑石尘肺 | ||
7 | 水泥尘 | 水泥尘肺 | ||
8 | 云母尘 | 云母尘肺 | ||
9 | 陶瓷尘 | 陶工尘肺 | ||
10 |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 铝尘肺 | ||
11 | 电焊烟尘 | 电焊工尘肺 | ||
12 | 铸造粉尘 | 铸工尘肺 | ||
13 | 其他粉尘 | 6.4其他粉尘 | 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 |
二 | 化学物质类 | 职业中毒(56种) | ||
1 | 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 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 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
2 | 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 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 GBZ89-2007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 |
3 | 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 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 GBZ3-2006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 |
4 | 镉及其化合物 | 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 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金属烟热GBZ48 | GBZ17-2002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 |
5 | 铍及其化合物 | 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 铍病 铍接触性皮炎GBZ20 铍溃疡GBZ62 | GBZ67-2002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 |
6 | 铊及其化合物 | 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 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 GBZ64-2002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 GBZ87-2002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 |
7 | 钡及其化合物 | 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 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 GBZ63-2002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 |
8 | 钒及其化合物 | 5.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 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 GBZ47-2002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 |
9 | 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 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黄磷皮肤灼伤GBZ51 | GBZ81-2002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 |
10 | 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 5.9砷 |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 GBZ83-2002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
11 | 铀 | 铀中毒 | GBZ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 | |
12 | 砷化氢 | 5.10胂/砷化氢(砷化三氢) | 砷化氢中毒 | GBZ44-2002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
13 | 氯气 | 5.30氯气 | 氯气中毒 化学性眼灼伤GBZ54 | GBZ65-2002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 |
14 | 二氧化硫 | 5.31二氧化硫 | 二氧化硫中毒 化学性眼灼伤GBZ54 | GBZ58-2002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 |
15 | 光气 | 5.34光气 | 光气中毒 | GBZ29-2002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 |
16 | 氨 | 5.33氨 | 氨中毒 | GBZ14-2002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 |
17 | 偏二甲基肼 | 5.51偏二甲基肼 | 偏二甲基肼中毒 | GBZ86-2002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 |
18 | 氮氧化合物 | 5.32氮氧化物 | 氮氧化合物中毒 | GBZ15-2002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 |
19 | 一氧化碳 | 5.37一氧化碳 | 一氧化碳中毒 | GBZ23-2002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
20 | 二硫化碳 | 5.20二硫化碳 | 二硫化碳中毒 | GBZ4-2002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
21 | 硫化氢 | 5.38硫化氢 | 硫化氢中毒 | GBZ31-2002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
22 | 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 5.12磷化氢 | 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 GBZ11-2002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
23 | 氟及其化合物 | 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 工业性氟病 急性氟化物中毒GBZ71 氢氟酸灼伤GBZ51、GBZ54 | GBZ5-2002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 |
24 | 氰及腈类化合物 | 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 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GBZ71 | GBZ13-2002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诊断标准 GBZ209-2008职业性急性氰化物中毒诊断标准 |
25 | 四乙基铅 | 5.2四乙基铅 | 四乙基铅中毒 | GBZ36-2002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诊断标准 |
26 | 有机锡 | 5.15有机锡化合物 | 有机锡中毒 | GBZ26-2007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 |
27 | 羰基镍 | 5.17羰基镍 | 羰基镍中毒 | GBZ28-2002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 |
28 | 苯 | 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 苯中毒 | 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
29 | 甲苯 | 甲苯中毒 | GBZ16-2002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 | |
30 | 二甲苯 | 二甲苯中毒 | ||
31 | 正己烷 | 5.26正己烷 | 正己烷中毒 慢性 急性GBZ71 | GBZ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 |
32 | 汽油 | 5.23汽油 | 汽油中毒 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GBZ18 | GBZ27-2002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 |
33 | 一甲胺 | 5.36一甲胺 | 一甲胺中毒 化学性眼灼伤GBZ54 | GBZ80-2002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 |
34 | 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 | 5.43有机氟 | 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 GBZ66-2002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 |
35 | 二氯乙烷 | 5.25 1,2-二氯乙烷 | 二氯乙烷中毒 | GBZ39-2002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 |
36 | 四氯化碳 | 5.21四氯化碳 | 四氯化碳中毒 中毒性肝病GBZ59 | GBZ42-2002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
37 | 氯乙烯 | 5.39氯乙烯 | 氯乙烯中毒 | GBZ90-2002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
38 | 三氯乙烯 | 5.40三氯乙烯 | 三氯乙烯中毒 | GBZ38-2006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GBZ185-2006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 |
39 | 氯丙烯 | 5.41氯丙烯 | 氯丙烯中毒 | GBZ6-2002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 |
40 | 氯丁二烯 | 5.42氯丁二烯 | 氯丁二烯中毒 | GBZ32-2002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 |
41 | 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一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 | 5.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 GBZ30-2002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 |
42 | 三硝基甲苯 | 5.28三硝基甲苯 | 三硝基甲苯中毒 | GBZ69-2002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 |
43 | 甲醇 | 5.22甲醇 | 甲醇中毒 | GBZ53-2002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 |
44 | 酚 | 5.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 酚中毒 酚皮肤灼伤GBZ51 | GBZ91-2008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 |
45 | 五氯酚 | 5.48五氯酚 | 五氯酚(钠)中毒 | GBZ34-2002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 |
46 | 甲醛 | 5.35甲醛 | 甲醛中毒 | GBZ33-2002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 |
47 | 硫酸二甲酯 | 5.52硫酸二甲酯 | 硫酸二甲酯中毒 | GBZ40-2002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 |
48 | 丙烯酰胺 | 5.50丙烯酰胺 | 丙烯酰胺中毒 | GBZ50-2002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 |
49 | 二甲基甲酰胺 | 5.45二甲基甲酰胺 |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 GBZ85-2002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 |
50 | 有机磷农药 | 5.53有机磷杀虫剂 | 有机磷农药中毒 | GBZ8-2002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 |
51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 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 GBZ52-2002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 |
52 | 杀虫脒 | 杀虫脒中毒 | GBZ46-2002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 | |
53 | 溴甲烷 | 5.24溴甲烷 | 溴甲烷中毒 | GBZ10-2002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 |
54 | 拟除虫菊酯类 | 5.55拟除虫菊酯类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 GBZ43-2002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 |
55 | 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 | 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 GBZ59-2002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 |
56 | 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刺激性气体:氯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光气、硫酸二甲酯、甲醛、氢氟酸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及腈类化合物(氰化氢)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氮化碳、正已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 溶血性毒物:酚、砷化氢、磷化氢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有机氯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氯乙烯 氰及腈类化合物(丙烯腈) 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酲类农药 金属类金属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 | 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 GBZ71-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GBZ72-2002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 GBZ73-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4-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GBZ75-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6-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7-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损害综合征诊断标准 GBZ78-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GBZ79-2002 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 | |
三 | 物理因素 |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 ||
1 | 高温 | 7.3高温 | 中暑 | GBZ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
2 | 高气压 | 7.4高气压 | 减压病 | GBZ24-2006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
3 | 低气压 | 高原病 | GBZ92-2008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 | |
航空病 | GBZ93-2002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 | |||
4 | 局部振动 | 7.2振动 | 手臂振动病 | GBZ7-2002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
四 | 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 ||
1 | 炭疽杆菌 | 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 炭疽 | |
2 | 森林脑炎病毒 | 森林脑炎 | GBZ88-2002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 | |
3 | 布氏杆菌 | 8.1布鲁菌属 | 布氏杆菌病 | |
五 1 |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 职业性皮肤病(8种) | ||
接触性皮炎 | GBZ20-2002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 |||
2 | 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 光敏性皮炎 | GBZ21-2006职业性光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 |
3 | 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 | 7.5紫外辐射(紫外线) | 电光性皮炎 | GBZ19-2002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 |
4 | 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 | 黑变病 | GBZ22-2002职业性黑变病诊断标准 | |
5 | 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 | 痤疮 | GBZ55-2002职业性痤疮诊断标准 | |
6 | 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 | 溃疡 | GBZ62-2002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 | |
7 | 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 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 | 化学性皮肤灼伤 | GBZ51-2002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 | |
8 | 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油彩(油彩皮炎)、高湿(职业性浸渍、糜烂)、有机溶剂(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螨、羌、骚(职业性痒疹) | 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 GBZ18-2002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 | |
六 |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 职业性眼病(3种) | ||
1 2 | 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 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 | 化学性眼部灼伤 | GBZ54-2002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 | |
电光性眼炎 | GBZ9-2002职业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 | |||
3 | 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 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 | 7.5紫外辐射(紫外线) 7.6微波 5.28三硝基甲苯 | 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 GBZ35-2002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45-2002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95-200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
七 |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 ||
1 | 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 | 7.1噪声 | 噪声聋 | 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
2 | 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 | 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 铬鼻病 | GBZ12-2002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 |
3 | 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 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 | 5.56酸雾或酸酐 | 牙酸蚀病 | GBZ61-2002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 |
八 |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职业性肿瘤(8种) | ||
1 |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 | 6.3石棉粉尘 |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 GBZ94-2002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
2 |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 | 5.29联苯胺 |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接触性皮炎GBZ20 | |
3 | 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 | 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 苯所致白血病 | |
4 | 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 | 5.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 氯甲醚所致肺癌 急性氯甲醚中毒 | |
5 |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 | 5.9砷 |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 |
6 |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 |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 ||
7 | 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 | 焦炉工人肺癌 | ||
8 |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 | 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铬鼻病GBZ12 铬溃疡GBZ62 铬所致皮炎GBZ20 | GBZ48-2002金属烟热诊断标准 GBZ57-2008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 GBZ60-2002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 GBZ56-2002棉尘病诊断标准 GBZ82-2002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 |
九 |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 其他职业病(5种) | ||
1 | 氧化锌 | 5.8氧化锌 | 金属烟热 | |
2 | 二异氰酸甲苯酯 | 5.44二异氰酸甲苯酯 | 职业性哮喘 | |
3 | 嗜热性放线菌 | 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 ||
4 | 棉尘 | 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 棉尘病 | |
5 | 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 | 6.2煤尘(包括煤矽尘) |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 |
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9.1电工作业 9.2高处作业 9.3压力容器作业 9.4结核病防治工作 9.5肝炎病防治工作 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9.7视屏作业 9.8高原作业 9.9航空作业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188-2007、职业病目录、职业病诊断标 职业病目录
更多阅读
医疗器械申请美国FDA510(k)的几种常见途径比较 美国fda510k分类目录
医疗器械申请美国FDA 510(k)的几种常见途径比较看见有不少坛友问510k的各种申请途径有什么区别,所以发个帖子详细讲一下各种常见途径的优缺点,供大家参考用。如有不同意见,也欢迎各抒己见。1. 企业自己申请510(k):利:主要是在费用上面有
氩弧焊的危害及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中的注意事项 氩弧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工艺简介氩弧焊是利用氩气作为焊接时保护性气体的一种焊接方式。氩气由焊炬中的专门气路输送,以一定的流速由喷嘴喷出,在焊弧周围形成一个氩气保护层,将焊弧与空气隔绝,从而能有效地保护电弧热量集中。目前工业上应用的氩弧焊大致有
中元解读《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危险化学品分类目录
解读《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浙江泰鸽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李中元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的相关要求,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
ODP开放式分类目录搜索系统 分类目录搜索
ODP是Open Directory Project的缩写,意思是“开放式分类搜索”,代表网站是由美国网景管理的Dmoz.org.。ODP是与YAHOO!可以抗衡的一种网络资源指南。它的创始人里奇.斯格仁塔(Rich Skrenta)也正是由于不满YAHOO!搜索,而产生的这一创举。OD
黎景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 危险危害因素
黎景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草根博览综合讯)被告人黎景全,男,汉族,1964年4月30日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初中文化,佛山市个体运输司机。1981年12月11日因犯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2006年9月17日因本案被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