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网民都有这样的经历:发一篇博客,结果刚发不久就被删了,或者根本就发不了,有时候,会被某网站告知你的文章里有“不适当的内容”。一查,是因为文章的内容有“敏感词”。
发文的人肯定很不高兴,以为谁在和他作对。其实,和他作对的是电脑软件,也就是说,几乎每个网站都会先由某软件对网民所发的文字进行扫描,然后与软件里设置的敏感词数据库进行对比,发现有符合的词汇,就立即将该文删除。
如果你要责怪该网站,那你是怪错了人,如果网站不这样做,恐怕它活不久就要关门,所以要生气,也是应该生它的上级的气。
这就是当前的国情。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可笑的事情,例如,你觉得总理的讲话很精彩,你在自己的文章里引用了他的原文,结果你的文章反倒被删掉了。又如,中国外交部抗议国外干涉我国内政,你要是也引用外交部的声明,却被告知你的文章有不适当的内容,这不是等于说外交部的抗议不适当?哈哈。
当局用这种方法,企图禁止人们发表对某些敏感问题的言论,但是能禁止得了吗?事实上是禁止不了的。举例说,大家每天都收到很多手机短信或者垃圾邮件,里面会有“发·漂” 这类词汇,是不是?因此,在一些文章里面,就会有“5+15-1事件”、“法LUN_功”等等的文字出现,这说明,如果某作者真想绕开敏感词的检查,他会有很多招数,这就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站对此是防不胜防。所以,这样的禁止方法,其实只是让网上的文字多了一些错别字而已。
有人说,为了删帖,网站有专门的审查人员,而且人数众多。我不是搞网站的人,所以无从考证这种说法的真伪。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样做增加了网站的运营成本,不说别的,光这个敏感词数据库的更新,肯定就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根据敏感词进行扫描,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前面说的引用总理的话这类事情,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因为在授权的媒体上你可以登,为何我不能引用?这本身就很荒唐。这等于说,在网上说话也要有特权。
此外,例如“诺贝尔奖”,这是世界著名的奖项,诺贝尔也是著名的科学家。但是在某段时间里,如果你的微博里写了这个词就发表不了,你要上网搜索这个词,居然没有任何搜索结果,这给做科研工作的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的一位大学同窗做过一项比较,就是搜索同一个科研话题,在国内的百度网的搜索结果,只有国外没有经过敏感词筛选的搜索结果的十分之一,因此他说,这种禁止敏感词的做法,对科研工作的危害是很大的。当然,当局可以说,为了维稳,耽误你一点工作算什么?
很早以前,我的博客放在搜狐网上,那时,文章里出现“毛主席”这几个字都是被禁止的,不过文章不会被删掉,而是这几个字被改为“☆☆☆”。现在,这种做法倒是没有了,但是换了别的形式。
其实,扫描敏感词的做法不仅仅存在于网上发表文章,还渗入到了日常生活里。若干年前,我到南宁去住在位于民主路的姐夫家,我通过网络发短信给朋友告知他我的住址,这封短信怎么也发不出去,提示说有不合适的词汇,于是我就删改寻找,最后查明是因为出现了“民主”两个字,我当时的气愤心情可以想象。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事实上,上述这些做法都是违法宪法的。法律禁止的事情当然不该做,但是用这样的方法来限制人们说话,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为网站有了这些“清洁工”,网上显然少了很多当局不想让人们看到的内容,于是我就想了,对像我弟弟缉思这样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岂不很不便?于是我问他,你怎么能知道那么多信息呢?他一句话就把谜底揭开了,他说,我看英文的网站。哈哈,原来网上的封锁只是苦了我等外语不好的人!那么,不明真相的人其实就是外语水平差的人了,唉……
话又说回来,虽然我外语不好,但是电脑技术好,所以我比起别人来,多了一项翻墙的能力,不时可以看看墙外的内容。
社会毕竟是在进步,回想文革期间,如果不小心把报纸上的主席照片撕破了,可能就要坐牢,比起那时的红色恐怖,现在已经好多了。不过,我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进步,我希望真正得到的是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
最后写一句,但愿本文别被删掉,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