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孩子们学习《孔子拜师》一课的时候,学生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孔子名言其中有一句就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到的时候,总觉得这句话简直说的太好了,它的含义不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生本的一种体现吗?
孔子的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在这句话中给我们提供了学习者的三个层面:知之者、好知者以及乐知者。而学习效率最高的就是乐知者的层面。有点像我们经常提到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是乐知者,及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孩子对学习处在何种层次上,通过他对学习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而我们身边的“乐知者”真就是太少了。
现在的教学方式就是相信孩子是有学习能力的,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学会书本的知识以及课外的知识。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悟”的过程,没有“悟”的过程,就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所以“悟”就是孩子思考的过程,只有孩子自己去思 考,才会实现能力的提高。这又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我们总是在说孩子不动脑筋,可能有的时候,当孩子思考的时候而我们作为成人硬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压给孩子,并且告诉我们的孩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为什么不放手?我们应该相信他们,他们总是要独立的,很多事情可能是我们走过没有遇到的,我们没有什么经验再教给孩子的时候,孩子怎么办?驻足还是前进。与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养成自己实践,自己思考的习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对于孩子,父母的爱放手的越早越好,孩子的成功几率就会更大。让我们改变自己,改变孩子的懒惰,一起让孩子从“知之者”变为“乐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