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简介:当代著名教育专家,教育哲学博士,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都市劳动模范"等称号,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仿佛昨天才大学毕业刚刚分配到学校,可一转眼已过了整整三十年。
由一个除了激情与理想就什么都没有的小伙子,到现在还算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回顾我成长的三十年,我觉得有这么七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机遇
我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如果不是遇到恢复高考,真的很难说我以后的人生会是怎样。回顾我的成长历程,必须将我和我们这代人放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考察。
说实话,一个普通的人在大时代面前,真的微不足道。但如果顺应潮流,一个普通的人也能成为时代英雄。我当然远远算不上“时代英雄”,但因为我不自觉地把握了历史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因此至少在事业上也取得了一点问心无愧的成就。我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真诚拥护者。正是这条路线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是一个呼唤思想自由的时代,是“让思想冲破牢笼”的时代,追求人的解放的时代,宽容个性鼓励创新的时代……我有幸和改革开放同行,并和中国的前进一起成长。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绝对不会有我的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不但要顺应时代,还得有“贵人”相助,这也是机遇。三十年中,我有幸得到了许多人的相助。我事业所有的支持者,我都心怀感激。其中,我必须特别感谢这些人: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班主任》杂志主编王宝祥,著名教育专家蒋自立,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王绍华,乌克兰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卡娅,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中央教科所原所长朱小蔓,武侯区教育局原局长雷福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第二个关键词:实践
所谓“实践”,就是不停地做。教育首先是做出来的,不是只是“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所以,一名真正的教育者,一刻也不应该脱离学校,脱离学生。但是,这里的“做”又不只是“拿着旧船票”简单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绝不重复自己,不断地创新,不断超越自己。
有人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但实际上只当了一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是一样的,都是昨天简单的重复。有人做了三年教育,却实实在在当了1000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充满创造。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的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我的班主任工作,一直都在探索。我带的每一个班都有不同的研究主题。最早的“未来班”,是我的教育处女作,显然不完善,于是在第二个“未来班”便有了许多改进;接下来,第三个班,我着力研究“青春期教育”,后来的班,我先后研究“集体主义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公民教育”……三十年过去了,我的班主任历程有着清晰的足印,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成绩。
一直在一线实践,并且一直不重复自己。不断超越的过程,就是自身潜力不断挖掘和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
第三个关键词:阅读
阅读,能够让心灵飞翔。无论怎样强调阅读对于教育者的重要性,我认为都不过分。三十年来,阅读一直伴随着我,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我比较注重四类阅读:读教育报刊,这是为了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读人文书籍,这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读有关中学生的书,这是为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教育经典,这是为了直接聆听经典的永恒声音。
我特别要强调,人文阅读对教育的意义。这些阅读和教育都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让我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人生,站在人生的高度看待教育。每次阅读,都能让我和思想泰斗对话,与人文巨匠为伴,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地俯瞰人生,审视课堂,增强我作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育,以教育者的情怀感受世界。
第四个关键词:写作
写作,就是记录生命的流淌。写作对于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我看来,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且通过写作,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做!”
在我看来,教师的写作,就是教育思考的很重要的途径。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过程。有时在外面向同行们作汇报时,我会说:“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了。仅此而已!”的确,在同样有着丰富实践基础的前提下,也许恰恰是写作使我现在拥有了有的老师所羡慕的所谓“成功”。迄今为止,我出版了《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我的教育心》等30余部著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为我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
第五个关键词:思考
思考,就是任思想燃烧。教育,是关于精神的事业。很难设想,作为精神引领者的教师,会没有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实践,伴随着不断地思考,在我看来这是一名合格教师起码的素养。在谈到什么是“教育科研”时,我曾说:“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是教育科研。”这里的思考,也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凭良知反思,用常识质疑,这是我的常态。思考,有时候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素养”,只需要良知——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样,质疑一些谬误,也不需要多么坚实的“学术功底”,只需要常识,就可以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对任安妮之死与宁小燕之死的反思。
任安妮是我班上的一个女孩,因为迟到,我罚她在教室外面站了一会儿。我对这事反思的结论是,尊重学生并不是教育本身,只是教育的前提,但剥夺了孩子的尊严,就剥夺了教育的全部。宁小燕并不是我的学生,但她的自杀却让我反思我的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离开了心灵的理解与引导,就失去了教育最根本的意义!
就在前天,我还在发了一条微博:“年初发表了《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关于‘特色’,我的完整观点是:第一,我不反对特色;第二,有真特色当然好;第三,没有特色也不要紧;第四,特别反对假特色;第五,特色是经过实践与时间积淀而成的,不能“速成”。第六……”
像这样的思考与质疑,的确是基于良知与常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违背良知与常识的做法何其多矣!
第六个关键词:个性
我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原因之一,就是我的个性。而三十年来,我一直顽强地保持个性,所谓“保持个性”,就是保持纯净的自我。以世俗的眼光,我的个性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让我失去了很多很多,但我认为,因为失去了我本来就没有想得到的,所以我变多了一些人没有的宁静心态,就让我更加专注于我所热爱的事业,因而取得了一些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我的个性成就了我的事业。
我一直试图保持一个怎样的自我?
崇尚率真。儿童的心总是一尘不染,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我们当然不可避免要长大,但是那份率直,那份赤诚,我永远不愿意丢弃。写真情,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是我永远的追求。
远离城府。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彼此尊重,互相信任。我最不齿最痛恨的就是不动声色地算计,彬彬有礼地欺骗。人应该拥有智慧,但拥有智慧的代价不应该是纯真的丧失。
保持本色。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教育专家”,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校长,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面对教师,我都希望自己善良依然,纯正犹存,热情不褪,我都希望自己捧出的是一颗纯净的心。
抛弃面具。我们的时代,是人人都带着面具生活的时代。我理解有时候必要的客套甚至必要的违心话,也是难免的。但我更喜欢素面朝天,真诚待人。以心灵赢得心灵,是我的做人准则。
追求单纯。人生一辈子也就几十年,什么都想得到,结果往往什么都得不到。不如单纯一些,再单纯一些,这样我们活得也会更轻松更快乐。单纯地对待教育,会让我们真正走进教育的世界,并收获属于我们的单纯的教育幸福。
拒绝成熟。“成熟”在不少人心中往往是“圆滑”与“世故”的代名词,而这恰恰是我最深恶痛疾的。我不反感生存的策略,我也会警惕不被欺骗,但作为教育者,还是“幼稚”一些好,这里的“幼稚”其实就是“纯真”。
忠于心灵。守住内心最朴素的信念,除了追求真理,决不随波逐流,决不追赶时髦。不要给孩子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有人说:“一个人如果给别人宣扬他自己都不信的一套,那他就做好了做一切坏事的准备。”
执着理想。时间流逝,但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变,比如少年的理想。我永远铭记19岁的王蒙在他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中说过的一句话:“忠实于少年时代的友爱、热情与誓言,这是人生最严肃的事情。”
朴素最美。我特别喜欢英国思想家培根的一句话:“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人生如此,教育也如此。朴素是一种单纯的情怀,是一种宁静的心态,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教育状态,更是一种从容不迫的人生进程。
幸福至上。为什么我能够三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对教育的一往情深?因为我从年轻时便想透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是为自己工作,为自己的幸福工作。这和校长无关,和名利无关,只和幸福有关。教育,就是追寻或者说创造幸福的人生。
第七个关键词:童心
其实刚才我已经谈到这个话题了。所谓“童心”,就是永葆纯真,拒绝“成熟”。
我今年五十四岁了,可我自认为我还保持着24岁时第一天参加工作时的兴奋、憧憬、向往、纯真……因为我有童心。童心就是单纯之心。回想我刚参加工作时,真的很单纯,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只有单纯而专一的热爱,就想着如何让孩子快乐,让自己快乐。
单纯的教育情怀,就是没有任何功利心的对教育的热爱与对孩子的依恋。几天前成都市教育局和武侯区教育的同志陪着《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的编辑曾国华来我校采访我。采访过程中,有个女生来请我为她妈妈写几句话,因为那天是她妈妈生日。我赶紧停下接受记者的采访,把她请进办公室,很认真地为她妈妈写了几句祝福的话。她满意地走了。在场的记者和教育局的同志却很感慨,他们说这事如果其他校长遇到,肯定会对女生说等一会,忙完了再说。我说:“不对,对我来说,当学生来找你的时候,学生就最重要。所谓‘把孩子放在心里’,不是一句空话。”
的确不是一句空话。只要你把孩子放在心上,孩子就会把你放在心上。上个月我去马来西亚讲学,一周以后回到学校,碰到一个初三的孩子对我说:“李校长,好久不见您,我好想您!”那一刻我真感动!这是一颗童心对另一个童心的思念,也是一颗童心被另一颗童心的感动。
我特别骄傲的是,三十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这颗童心。
最后,我想以许多年前我写过一段话作为结束。几年前,我出版了我的教育日记《心灵写诗》,序言中有这样几段话: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因为我是语文教师,这便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大自然的季节继续有序地轮回,日月星辰继续默默地运行,青春的花朵会继续绽放在永远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生命的翅膀会继续从容而磅礴地拍打着事业的天空,还有无数我预测不到的精彩或平淡的故事、欢乐或悲伤的细节、情理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奇迹……在前方的驿站等待着我,因此我的教育手记也会一篇一篇地写下去,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精彩瞬间。
唯一能够预测的是——我将永远与青春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