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请分享《增广贤文》之四百八十九:“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这句贤文的意思是:不装痴作聋就做不了公婆,孝顺父母才具备做人做儿子的资格。这句贤文启迪我们:做长辈的对晚辈要宽宏大量,做晚辈的要孝顺长辈。这里的“痴”并非真正的“痴”,而是装“痴”,这里的“聋”也不是真正的“聋”,而是装“聋”。真正的“痴”和“聋”是一种生理疾病,装“痴”装“聋”则是悟透了本质,放弃了枝节的大智慧。孔子说“六十耳顺,七十不逾规矩”。生活的经历阅历是增长智慧筹码。有些话,有些事在年轻的时候听不进,不顺耳,甚至会做出激烈反应。到了六七十岁之后,就能够听得进,能理解。家庭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对晚辈的言行不要过于计较,有时装痴作聋更有利于家庭和谐。民间流行一种说法:老人耳背会长寿。意思就是耳不闻心不烦,心情好,所以易长寿。平民百姓需要装痴作聋,开明的君主也会善用装痴作聋。史料记载了有再造唐朝之功的郭子仪父子与皇上的故事。有一天,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与升平公主发生激烈争吵,郭暧气急之下骂公主:“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升平公主闻听此言,哭哭啼啼跑到父皇面前告状。皇上对公主说:“姑娘你有所不知,他父确实是嫌天子不作,否则,社稷岂是我们李家。”公主听后不解恨仍然啼哭不止,皇上劝公主赶快回婆家。郭子仪知道儿子犯了大忌,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便命人将郭暖五花大绑押至朝堂等待皇上问罪。谁知皇上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安慰郭子仪说:“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小儿女子闺帏之言,大臣安用听?”还给郭子仪父子一些奖赏,劝他们带公主赶快回家。郭子仪一边下跪谢恩,一边装模作样打了郭暖几十下,一场大祸化于无形。可见郭子仪不愧为一个明理的父亲,皇上也不愧为一个开明的君主。做晚辈的为人之道就是要孝顺父母长辈。孝顺比孝养高一个层次。孝养是满足父母长辈物质上的需要,孝顺则主要是满足父母长辈精神上的需要。孔子曾经讲到,如果仅是满足温饱等物质上的需要,与养猪养狗没有多少差别。晚辈深爱父母长辈,一定会有和气、愉色和婉容。如果常常把父母长辈的话当成耳边风,动辄教训父母长辈,跟父母长辈发脾气,这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更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子女。
![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尼姑不为人知](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85538t01c91d373f700145d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