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苏芮的歌主要是受到一位朋友的影响,他介绍了苏芮的“搭错车”“亲爱的小孩”、“第六感”“砂之船”“尘缘顺其自然”、“蓦然回首”、“休息工作再工作”(粤语)、“台北东京”、“不变的心”,我又收来“东方快车谋杀案”、“停在我心里的温柔”、“牵手”、“变心”、“爱就那么来”。
初期听苏芮有两个原因:
一是她是当时比较复杂的一个女歌手,其他的女生都过于女性化,有点男性社会的附庸的感觉,她们中间包括:邓丽君、凤飞飞、高胜美、韩宝仪、齐豫、千百惠、潘越云以及黄莺莺;
二是苏芮总是有才华横溢的制作班底,这中间包括:侯德建、罗大佑、李寿全、陈志远以及后来的澄庆;
三是因为侯德建的到来,让我更加希望了解程琳的这个前辈。
最喜欢的专辑是“第六感”,优雅、神秘、美丽的曲与词,苏芮收敛起高音吟唱那些几句美感的辞句。想到苏芮就会联想到那首“优柔的执著”(http://www.9ymp3.cn/song/17786.htm),一开始就一个转音,很美,充分体现了苏芮慢歌的功力。
至于对“跟着感觉走”和“奉献”之类的口水歌,我也有点感觉,但是终究过于大众,有点可惜,毕竟大陆的流行浪潮来得太猛了。
庾澄庆担纲制作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很独到,从“东方快车”的高亢到“蜗牛的家”的民谣风格还有缠绵的“你是我偷渡的夜晚”都充分体现了庾氏现代风格与苏芮不老歌喉擦出的火花。这张专辑应该是苏芮转到福茂唱片后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可惜少有人给与好评。
“牵手”的歌词很讨好,其实苏芮已经在炒冷饭,无非是重复过去而已。再往后就是失望了。
实在不忍心看已经步入中老年的膀大腰圆的苏芮还登台出风头,愿意美好留在她的专辑里。
无论如何,苏芮从来走的都是实力派路线,歌喉里孕育的力量是制作人重点开发的主题。苏芮是和齐秦一样可以长时期听下去的歌手,但是如果拆开苏芮的专辑听所谓的金曲合集,是无法找到真正的“苏芮感觉”的,毕竟罗大佑、李寿全和庾澄庆各自理解和解释的苏芮各不相同。
以下是一个乐友对他自己的“苏芮感觉”的记述,看来也是从作为“磁带族”的时候就开始研究苏芮的:
“天后——真情最销魂”
作者:孤房子的灯
在记忆的碎片中,总有几枚特别晶莹。他们由旋律轻轻唤起,在脑海的深穹里闪烁。是的,我无法忘记,那些天后的歌,串起了我生命的一粒粒珍珠。听我细数。。。。。。
一:苏芮
在所有天后级歌手里,苏芮一直是我的最爱。这个黑衣天后,从她的第一张专辑开始,就紧紧的揪住了我的耳朵。那还是八十年代的事了。《搭错车》专辑石破天惊喷薄而出,影响了整整一代音乐人和歌迷。平心而论,《搭错车》的电影故事拍得非常一般,但却因为其拥有的音乐元素而注定要在台湾电影史上占据一个里程碑式的位置。此后华人电影再没有哪部象《搭错车》那样拥有那么广阔浑厚的音乐资源。这是华人流行音乐的一次旷世盛典,一场无法复制的“华山论剑”。候德健、罗大佑、李寿全、梁弘志等大师级人物倾力出动,随便那一个,都是能让乐坛地动山摇的宗师。李寿全的《一样的月光》,候德健的《酒干倘卖无》,罗大佑的《是否》,梁弘志的《请跟我来》、《变》、《把握》等歌和三首配乐作品如数座山峰构成了《搭错车》广阔无垠的音乐背景,前面,是一袭黑衣年过三十的苏芮!
苏芮的音乐道路很曲折。早年的她,一直在歌厅夜总会唱“蓝调”歌曲,经过十几年的磨砺,苏芮的演唱技巧终于日臻炉火纯青。众所周知,爵士歌曲的即兴性和技巧性是非常高的。没有深厚扎实的音乐功底是无法胜任这种与乐队互动性极强的演唱方式的。但苏芮炼出来了。八十年代初的她,犹如一颗已经打磨精良的珍珠,璀璨耀眼。但苏芮还是没有出名。那时候正是邓丽君、甄妮、凤飞飞的年代,整个台湾充斥着缱绻慵懒的靡靡之音,而苏芮深陷沟渠,难以舒展。
站在二十一世纪,回首八十年代的华人乐坛,我们突然发现,不得不感谢这样一个人:《搭错车》的导演。一部中平之作的电影,成就了一场音乐盛宴。就是这个导演,找来了候德健,找来了罗大佑,找来了李寿全,找来了梁弘志,更找来了苏芮。于是,台湾流行乐坛的一场革命风暴开始了。
《搭错车》可以说是华人世界真正意义上第一张电影原声音乐大碟,而且还是至今最为成功的原声专辑之一。它获得过的奖项难以计数,它的影响更是辐射了整个华人音乐圈。在那个时候,听惯了柔情蜜调的人们突然被一部电影音乐振聋发聩了——原来流行音乐不仅是山中的涓涓细流,还可以是大海的波涛汹涌?原来流行音乐不仅是红尘的你恩我爱,还可以是心灵的愤懑呐喊?苏芮,这个名字,终于在一夜之间唱响了宝岛,红遍了神州!
这首专辑里,那首歌更好,一直困扰着那些见仁见智的资深乐评人。他们如同进了阿里巴巴的洞穴,这样拿起舍不得,那样到手丢不下。也是,请人家吃“满汉全席”那有只准客人向一味菜下筷子的道理?索性不评了,享受就是吧。因为每首歌都是那么的经典,那么的赏心悦耳。
比起《一样的月光》、《酒干倘卖无》、《是否》、《请跟我来》这四首家喻户晓的歌,《变》和《把握》这两首歌曲传唱度要低得多。然而,这两首歌的专业水准丝毫不压于前面四首。这两首都是梁弘志的作品。说到这里,请允许我先向这位英年早逝的乐坛大师默哀致敬。梁弘志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精美作品。除了给苏芮在《搭错车》里写的歌曲,还为苏芮写了《明天还是要继续》,给谭咏麟写了《半梦半醒之间》和《像我这样的朋友》,给蔡琴写了成名曲《恰似你的温柔》和《读你》(后由费翔唱遍大陆),给邓丽君写了苏东坡名词《但愿人长久》和《淡淡幽情》,为千百惠写了《想你的时候》,为姜育恒写了《驿动的心》,为叶倩文写了《祝福》,为黄莺莺写了《面具》。天,那一首我们没有K过?而今坐在屏幕面,轻轻哼起,伤心难忍。
扯远了,还是说说《变》和《把握》这两首歌吧。
在技术上,这两首歌要难于前面四首,这也许影响了它们的传唱,但丝毫不影响它们的耐听。尤其《变》,是非常标准并且悦耳的流行歌曲,就从一般的标准来说,它的好听也是肯定的。但唱它就相当难了。首先,一张开就是高音区,且是维持了八个小节的高音区,后面还要变调,没点肺活量和好嗓子,根本拿不下来。一般K歌的朋友习惯于由低到高的渐入式唱法,所谓“过渡润嗓”、“逐次展开”。所以对《变》这种歌曲极不适应。没法唱,就只有听了。而能对大脑产生深刻记忆的,肯定是那些我们一张开就能来的歌曲,于是,相比其他四首,《变》由于曲式的原因,很多朋友会淡忘一些。但一听到那优美的旋律,还是会唤起我们心底某些柔柔的东西。
《把握》属于更纯粹的爵士布鲁斯音乐。它的特点更耐听,越听越入味,越听越上瘾。爵士钢琴的跳跃式节奏,苏芮那特有的磁性低音区音色,让你有一种波西米亚情绪弥漫心头。你只想叫一杯咖啡,与伊人对坐。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请跟我来》这首歌是由《搭错车》的导演亲自开嗓和苏芮共同完成演唱,可导演的声线却并没有因为他是导演而并非是一个职业歌手的身份而显得理所应当地有多么糟糕,相反却呈现出那个时代如费玉清或刘文正这些王子歌手一样的高贵气质,这尤其难得。导演不仅策划完成了这张专辑,还亲自加入了这张专辑,也算一时佳话!
当然,这个专辑里的每一首歌都可称之为“大歌”。很好听,且很难唱。每一首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吟,用情去品。
别忘了,这是一个里程碑之作!
苏芮的第二张专辑是《蓦然回首》,里面有几首歌值得好好探讨:
首先是《未知》。这张专辑刚一出来时,我曾久久沉迷在《也算是奇迹》的爵士味中,也曾陶醉在《心痛的感觉》的弦乐中,甚至《迷失》的节奏,《明天还是要继续》的呐喊,都使我深深的作迷。然而,当我一听了《未知》后,那种震撼无可言喻。我算得上是资深“苏迷”。从她的第一张专辑《搭错车》开始沦陷,就此无法自拔。我听遍了她的所有歌曲,最让我痴迷的专辑就有三张。他们是《搭错车》,《台北东京》和《蓦然回首》。这三张专辑制作无比精良,里面作词作曲配器演奏无不是台湾和日本的宗师泰斗。因此这首“未知”就象放在一大堆名贵珍器里面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但只要你听听,你会为这么多年来的错失交臂懊恼不已。尤其副歌的力度,象千万头沉默的大象,势若惊雷的奋蹄而来,直接会捣碎你的耳膜。
《心痛的感觉》不仅仅是歌好听。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它的配器。在我印象中,完全用复调式来作前、间、尾奏的华语流行歌曲这是第一首,也是完美的一首。《也算是奇迹》是蓝调爵士。这首歌也是配器的典范之作。变调还调自然到没了痕迹。曹俊鸿的词曲,陈志远的配器。注意:这是两个超级大腕!!!
1988年,苏芮迎来了歌唱生涯的巅峰。《台北、东京》向我们悄悄走来。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又一场音乐盛宴的帷幕已经渐渐拉开。。。。。。。。
那年月有一首人人会哼唱的歌很好的代表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感受:“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快活。。。。。”
1987年苏芮已经是红遍华人歌坛的顶级天后,她出版的几张唱片张张抢手卖到脱销。她极具深度的嗓音是当时华人歌坛各大天后中受众最广传唱度最高的一个。为了巩固苏芮的大姐大地位,飞碟企业特意策划了这张专辑。汇集了台湾和日本的诸多名家倾力打造的这张唱片,刚一亮相就吸引了所有期待的耳朵。它注定是和《搭错车》并肩的苏芮一生的代表作品。
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该专辑的主打歌不该定为《跟着感觉走》。它非常轻松活泼,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这首陈家丽作词陈志远作曲的歌最为大众接受。以音乐易接受的角度来说它是成功的,但它缺乏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和音乐上的一种恒久。尤其该专辑有着《奉献》、《阳光照不到的角落》、《砂之船》、《圣诞礼物》等歌的衬托,更显得此歌的相对平庸。我甚至认为它是最容易为歌迷所厌烦的歌。可我也理解唱片公司的商业动机。毕竟,没有哪首歌象《跟着感觉走》一出笼就唱得大街小巷到处都是。
不过我们这里要特别说说陈志远的作曲和配器。
陈志远是台湾歌坛最著名的作曲家和编曲家。鉴与台湾有那么多优秀的音乐人,陈志远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编曲配器功夫。他写过很多好歌。比如这张专辑里的《跟着感觉走》,还有给王杰写过《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孤星》,给叶欢写了《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记得我们有约》,给张雨生写了《烈火青春》《天天想你》,给林忆莲写了《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但他的配器能力才是他屹立于台湾众多顶极大师之列的看家本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是台湾配器第一人。从85年开始给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配器后,顶极歌手的专辑音乐配器无不以能得到陈志远的指导而自豪。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我感到万分激动。好歌!歌曲弦律很简单,但背景很丰富,歌里长笛那如泣如诉的音色始终贯穿全曲,把《奉献》的主题烘托得厚重丰饶。我分明听到校园歌曲的清新和俄罗斯情歌的缠绵合二为一了。而以上两种歌曲恰恰是我们读书时代听得最多最深入心扉的歌曲。怎么会有人把两种风格揉为一体了?天下竟有如斯高手?我感恩不已。《奉献》绝对是精品中的精品。词曲双绝。作词是杨立德,作曲是翁孝良。这又是两个大师级人物。杨立德除了《奉献》还写过《亲爱的小孩》、《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等歌词。而翁孝良是发现和培养了张雨生、徐怀钰、陶晶莹、东方快车的音乐伯乐。他写过《我的未来不是梦》、《让世界多一颗心》.
第三首《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是一首非常忧郁的歌曲。这首由寥萦如作词楼之中作曲的歌曲会让人无端的升起一股幽怨情绪,淡淡的,却无法释怀。“窗外的天空/夜雨正缓缓的洒落/不敢惊醒我的寂寞/推开窗/让它飘进记忆的沙漠/足迹它已不再/又何必探索?”在这样的歌声中你会听到命运的不可把握性和人生的无奈,很凄凉,也很真实。这首歌不励志,但却格外引人思索。不知道词作者寥萦如经历过什么样的坎坷写得出这样深刻而无奈的歌词,而楼之中更把他升华成一絮低语弥漫在我们身边,终日绕耳,挥之不去。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尤其在夜里听,记忆会纷至沓来的。
第四首歌《不再流浪》和《跟着感觉走》恰巧相反,不易入耳。但这首歌又正是最显示苏芮嗓音特点的一首歌。我们知道,苏芮的高音区最大的特点不是她的“亮”,而是她的“厚”。空旷飘渺之余声音能久聚而不散。《不再流浪》似乎是为苏芮的高音特点而特地打造的一首歌。
很多朋友都知道,《台北、东京》是一张颠覆性的专辑。可“颠覆”的是什么呢?是歌曲的风格个性。俗称“曲风”!苏芮在这张专辑中由呐喊走向思考,自凌厉过渡温情,黑衣天后冷俊的面孔上开始写下了女人的柔软。是的,在这张专辑,苏芮的刚性开始走向软性。我始终认为:温柔才是女子的属性。不管开始她表现得多么刚烈,最后的归宿一定是柔软。苏芮如此,潘美辰也是如此(从《拒绝融化的冰》到《我有泪水也有柔情》),林良乐还是如此(从《冷井情深》到《会哭的人不一定流泪》)。后二者在歌曲风格的变迁上始终跟随着苏芮的足迹。
A面的第五歌《我只要一点暖意》也是陈志远写的,这首歌是苏芮曲风变化的开始。非常温柔,非常小资。“轻轻唤醒你沉睡的心/把好的黎明献给你”。。。。。之前你几曾听过苏芮这样作小女子状?当然变了的苏芮更丰润,更多棱,也更好听。不过在当时这种变化会给苏芮带来什么影响的确不好预测。台湾歌坛曾经流传着一句话:“如果没有苏芮,邓丽君的歌曲会延长流行至少十年”。当年,正是苏芮的反叛精神和愤懑呐喊掀起了台湾歌坛的革命风暴,而苏芮的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对自己的自我否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