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是智力的拐杖,记忆力是智慧之母。
— 亚里士多德
案例引入:
父亲求助:我儿子小胖今年17岁,是高一学生。这孩子从小就是个爱忘事的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做事毛手毛脚,每天上学要么就是忘记带学习用品了,要么就是把作业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理科成绩都很好,文科要背的东西却一塌糊涂。正是因为文科成绩不好就把他在班上的名次整个拖了下来。现在孩子上高一了,学业压力非常大,老师布置很多家庭作业,英文要听写,语文要背诵的,他回家望着十几本参考书的时候就发愁,我也发愁,孩子记忆力本身就不好,在半年内怎么可能把这些书都装进脑子里啊?我和孩子他妈的记忆力都不差,为什么孩子就是记不住东西?怎么能让他的记忆力提高一点?
专家分析:
一张纸被折过后会留下痕迹,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的物质上留下痕迹。心理学上认为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只是记忆的风格不一样,有的孩子善于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常常能够记清人的面孔,却记不起他们的名字。有的孩子善于通过听觉来获取信息,这类孩子往往能够听了一句话后,能够立刻准确地重复出来,但却忽略了场景。
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遗传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只要孩子智力表现正常,则他的记忆力一般都能满足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孩子容易忘记,不一定是记忆力差,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记忆内容较难等。此外,孩子语言发展水平稍落后的话,语言活动的能力会受影响,这并不是记忆本身的原因。所以,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应具体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而不应简单归结为记忆能力。小胖这个孩子发育正常,父母无不良疾病,排除生理方面的智力缺陷,之所以平时丢三落四,忘性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式
遗忘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无意义音节的研究发现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不均衡变化。遗忘在识记的初期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保持量趋于恒定。例如: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0%,而在31天后依然能保持21.1%。
2、消极暗示,不用心记忆
家长和老师一些消极的指责,如“这个都记不住”“没记性”等,会让孩子从内心否定了记忆的可能性,放弃主动记忆。孩子一旦放弃了主动记忆,就经常会以“我记忆力不好”来作为借口,比如类似的想法还有:“这个内容太复杂了,我记不住”、“我对数字不敏感”、“太多了,没时间记”等等,都是排斥记忆的坏习惯。长此以往,我们的大脑就自动关闭了,变得越来越迟钝,记忆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糟。茅以升说:“人的头脑、人的四肢,越用越灵,越练越强;相反,不经常磨练,时间长了,就会生锈。”
3、行为习惯较差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有的孩子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没有常性,条理性又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4、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
对学习没有兴趣,固然不会把学到的内容放进自己的脑海。如果仅是学习方面或他不感兴趣的东西,那就不能单纯的定性为记忆不好。
专家支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强大的记忆能力,只是受到各种局限,没有认识到而已。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训练和系统的学习,以最大可能开发我们记忆的潜力。
一、掌握科学的记忆方式
要想尽快地记住所学的大量知识,就要学会科学记忆,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记忆力。
1、概括精华,浓缩组块
人短时记忆的容量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信息组块,超过了7项,就会影响记忆效果。如果要记忆的信息很多,可以提炼关键信息,然后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信息符号”,便于记忆的效率提高。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保甲法,记忆时可顺序概括为一青、二募、三农、四方、五保,只要记住五个主要字,即可回想起全部内容。
2、“重头尾,拆头尾”,掌握黄金记忆时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前摄抑制;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摄抑制。简单来说就是在记忆过程中,人们比较能记住前面的事物和后头的事物,但是中间的部分容易被忽略。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呢?比如:①我们可以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② 记忆大篇幅的材料的时候人为制造单元,拆成几个小段,这样每段都是有开头和结尾;③把握早晨和晚上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一般来说,上午9-11点和晚上7-10点为最佳记忆时间;④ 长时间学习过程中要休息,人为增加“开头”和“结尾”的次数。
3、利用遗忘曲线记忆规律,及时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复述是保持记忆的关键一环。复述越多,信息保持的时间就愈长。及时复习,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此外,学习之后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的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学过的知识,也能避免遗忘。
4、交替记忆,文理交叉
把文科和理科的学习内容按时间进行分配,交替记忆。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容易疲劳,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不利于记忆。
5、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在识记一个包含大量信息的资料时,要先理解其内容和意义,把握其特征,抓住其要点和关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记忆,才能记的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忆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
6、多通道协同记忆
人们记忆外部信息,往往需要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共同参与。实验说明,学习时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记忆的效果就越好。读、想、看、听相结合,利用多个感觉通道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的多。朱熹曾经说过:“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二、自我暗示法
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心,遇到需要记忆的问题,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记住”,同时可以拿以往记忆力成功的经验来巩固这种信念,例如,你曾经能记住某个很难记的外国明星的名字,或者一个学术上用的专业术语等,然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来记忆,这样可以大大增高记忆效率。
三、克服不良习惯,计划做事
家长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想想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等。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孩子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的好习惯,克服做事毛躁、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协助孩子制定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利用一些便签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想想所需物品是否带齐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记忆兴趣
让孩子寓兴趣于记忆之中。有兴趣的事情容易记忆,兴趣越强烈,就越容易记得牢。首先,要让孩子在心情舒畅时记忆。一般来说,记忆时静心安神、精神放松,对增强记忆力是大有好处的。如果孩子不愿意记忆时,不要强迫孩子,而要想办法诱导他,让他高高兴兴地去学习。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可以将记忆的内容加以改造,使之有趣。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把要记忆的内容编成故事,因为故事一般都有情节,有趣味,生动形象,容易记住。另外,可以运用打比方、联想的办法去增强记忆的趣味性,提高记忆效果。
五、有意识地训练记忆能力
平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利用一些有趣味性的方式,有意识地训练记忆的能
力:①谐音记忆法训练:谐音法可把枯燥乏味的数字(或其他材料)变为有意义的
语言。例如:圆周率的数值为3.14159,可依谐音背成:“山巅一寺一壶酒”;②儿歌记忆法:这是把识记材料改编成歌诀的形式来记忆的方法。大量实践经验证明;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比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材料要好记得多。如《历史朝代歌》为: 夏代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③联想风暴法:奇特联想记 忆法让孩子运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将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便于记住。如“汽球、墨水、草原”三个不相干的名词,你要连起它们达到记忆目的,可想象成墨水挂到汽球上向草原飞去;④定时强化训练:规定几分钟的时间里,强化记忆某个数字,比如3分钟内记住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号码、5分钟内背诵几个英语单词、10分钟内记住一个化学方程式等。
六、食品辅助
要给孩子安排科学的饮食,良好的记忆力需要有发育良好的大脑,并能充分发挥大脑正常的生理作用。增强孩子的记忆力,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孩子吃足够的蛋黄、瘦肉、鱼肉、海产品、水果、豆制品和葡萄糖,并且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