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先生在蓬莱拥有“八仙过海”、“三仙山”、“蓬莱海洋极地世界”等三个旅游品牌企业。
本文介绍他与蓬莱陈氏文化的关系。望网友博友们关注。
《瓜瓞蕃海》--胶东大地生命与文化的传承(三十八)
李海峰先生与蓬莱陈氏文化
在古城登州,没有人不知道李海峰这个名字的,即使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一定会知道他的“八仙渡”、他的“三仙山”、他的“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现为山东省政协委员、烟台市工商界联合会副会长、蓬莱市旅游协会会长、蓬莱八仙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海峰先生是个享誉山东省内外的旅游产业的实业家。仅在蓬莱市,他就经营着“八仙过海”、“三仙山”、“蓬莱海洋极地世界”等几个著名的旅游景区,是烟台市著名的旅游企业家,总资产已达十几个亿。
还没到蓬莱,我就从本家陈肇生先生那里听说过李海峰先生,个中颇多溢美之辞。陈先生说他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俭朴、衣着无华;说他不接受宴请、不进娱乐场所,富不骄矜,勤奋执著;说他同情弱者,乐善好施,豁达大度;说他生活低调,每日粗茶淡饭,一天忙到晚,几近“事业狂”。这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了景仰之情。
到蓬莱以后,又听说了他帮助寻找收藏我登州先祖陈其学夫妇画像和石婆婆雕像的事,这更让我心生敬佩。于是便产生了写写他为蓬莱陈氏文化和蓬莱旅游事业所做贡献的事。我问陈肇生先生可不可以见一见李海峰先生,和他详细谈谈。陈肇生先生说,李总平易近人,见是可以见的,但是要见他一定要早去,不然不知道他在不在办公室,因为,一般他不在办公室坐着。
我说那好,我们明天早一点过去。
蓬莱的十月清爽宜人,海风带着希望扑面而来,海鸥带着一个个迁徙的故事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仙境的早晨云烟浩渺,波平浪静,一片祥和景象。
海峰先生的办公室就在“三仙山”景区。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这是苏东坡老先生在登州任知府时作的《海市诗》中的名句。他贵为一任知府却只在登州呆了五天,想见海市未能如愿,于是祈祷于海神庙前,期望海神显灵,让他见到海市,但终未能如愿,只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海市诗》。秦始皇、汉武帝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草,也曾东巡蓬莱,企图登上“蓬莱”、“方壶”(亦称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都未能如愿。只得筑城为山,号称蓬莱,聊解未了心愿,进而把美好的传说流传下来。
想见仙山海市,并不仅仅是苏轼老先生和帝王将相们的愿望。生活在新时代的普通老百姓也都有见海市的愿望,并渴望见到“三座仙山”。君不知,有多少人以见到海市为盼,以见到仙山为念呵!因为,这里毕竟是仙境蓬莱呵。
李海峰先生顺应民声民意,为满足人民大众想见海市仙山的愿望,继在昔日铁拐李扔宝葫芦的地方葫芦礁建起了“八仙过海”旅游景区后,又化虚无为实有,化飘渺为神奇,在古登州黄海岸畔建起了“三仙山”旅游景区,把三座仙山从海中移居陆地。
走进景区,但见三座仙山凌空而起,碧水环绕、殿阁宏伟、奇石古木、点染其间,把人们带进了扑朔迷离、浮生万象、重楼翠阁,充满幻想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仙境福地。这个景区以人类和平、社会和谐、生活和睦为主旨,以三教合一、万法归宗为主题,集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南方私家园林之秀于一身,文化氛围相当浓郁。
李海峰先生的办公室就设在景区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楼上。走进他的办公室,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到处堆放着他从各地搜集来的古籍善本,奇石楠木。
李先生果然很忙,一拨一拨的人在向他请示工作,汇报情况。我们坐在那里,早有服务人员按茶道程序泡上清茶。可以看出,李先生的工作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少顷,人员散尽,李先生才笑容可掬的走过来握手寒暄。随即,采访像唠家常一样展开。
李先生告诉我,他是1961年在蓬莱出生的。他热爱这块土地,愿意为蓬莱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他说,我从小就对历史文化感兴趣。十年前,我投资修建了“八仙过海”景区,去年,又投资建成了“三仙山”景区,其目的,都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满足人们到仙境,看仙山、观仙岛、品仙人故事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的需要。他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打造一流的旅游企业,为蓬莱、烟台、山东的旅游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李海峰先生告诉我,在这之前,他还建起个“蓬莱海洋极地世界”。他说,建这个“海洋极地世界”并不是猎奇争胜。很久以来我就想,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蔚蓝的世界里,可我们究竟对这个世界了解多少?对海洋知道多少?对海洋知识掌握多少?人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海洋生物濒临灭绝吗?人们知道他们赖以生存的海洋在自己的污染下正一天天变异吗?人们知道将来治理海洋的代价会有多高,会比现在多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吗?我们建这个“海洋极地世界”,就是让人们接触海洋,了解海洋生物,和海底生物交朋友,认识海底世界,普及海洋知识,从而使人们增强环保意识、责任意识,进而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去尽最大可能的保护海底动物,保护海洋生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贵的海洋资源、海底财富和更好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是多么大的胸怀呀!
我曾经参观过那个“海洋极地世界”。那里有各地的海洋生物上千种,据说建成之初在全国同类景观中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站在水中的观光通道,你仿佛已经置身海底,任海浪在身边翻卷,任鱼儿在水中遨游,你感觉海水仿佛从四面八方向你涌来。那是个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真是蔚为壮观。
谈到明代历史,李先生更是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
他说明代的资料散失太多,特别是建文朝的历史资料可以说是流失殆尽。而明代的历史篡改太多,明代封建的血腥统治太严重,给明史研究,特别是建文朝的历史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历史的看,中国人不怕外国人欺侮,就怕内乱,太可怕了。
明初四年的靖难就是内乱,结果把一个朝代一笔勾销。这对历史是不公平的,对建文朝惨遭荼毒的忠臣义士们更是有失公允。现在,敌视中国的国际势力,想方设法叫我们分裂,叫我们内乱,我们绝不能上他们的当,我们要想方设法搞和平,搞和谐,搞合作。想方设法的搞建设,发展自己。
谈起陈氏文化,他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你们那个祖宗陈迪忠于朱元璋、朱允炆,杀身成仁;那个芮娘义抚幼孤,终身未嫁,舍身取义都是我敬佩的人。什么人才能做顾命大臣呐?那得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皇帝绝对信任,本人具有超人的聪明才智,能帮助幼主掌控时局的人,才有资格做顾命大臣。陈迪是朱元璋的顾命大臣,陈迪不简单。
那个石婆婆就更不简单啦!
一个女人,一个年轻女人,一个没有任何人帮助的年轻女人,千里迢迢,风餐露宿,领着个小孩从南京走到蓬莱(当时的古登州),那个苦,那个累,那个难就不要说了,还有险呐!交通不便,有人追杀,那个皇帝朱棣老儿口风一变,就可能把陈珠杀了,这都不是不可能的事呵!你一个外姓人跟着担惊受怕值不值?从这一点来看,芮娘已经达到了舍身忘我的境地。加之她乐善好施,这才受到蓬莱人民的尊重。她死后,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巷,还给她塑造了一尊汉白玉雕像立在巷子口。她理应得到蓬莱人民的敬重!
说到这里,他瞅着我淡淡地一笑说,你还别说,你们这些陈氏后人还真得感谢朱棣。
怎么的呐?我瞪着不解的目光。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他没杀陈珠哇!他给你们老陈家留下了很好的血脉,很好的基因。你看你们老陈家这些后人,从政的当官的、经商的、做学问的,出了多少作家、专家、学者、大学教授,这不都是朱棣的功劳吗?他给你们留下了陈迪优秀的基因,你们才能为国家、民族、家族做出更多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棣还算是宽容的,他终于良心发现了。
我也笑了。
他的话有一定科学性,也有一定道理。我不能不佩服他的睿智,他的独特的思辨才能。
访谈很快转到发现石婆婆像的过程中来。
他噙了口茶水慢悠悠的说,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我一直对挖掘和保护蓬莱历史文物有兴趣,凡是涉及蓬莱的历史文物我都收集。
那天,有人跟我说,在石岛村的石岛学校发现了外国传教士“梅里氏”的石碑,我说走,去看看!
在看“梅里氏”石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碑座,明显不是“梅里氏”石碑的碑座,这是谁的碑座呐?大家都说不知道。我说,甭管是谁的了,先搬回去再说。就这样,我们最先找到了“石婆婆像”的底座,当时并不知道它就是“石婆婆像”的底座。
后来,我们又在西关“武林大队”的院子里发现了一个人像的下半身,搬回来放在底座上,刚好稳妥,严丝合缝。因为这是人像的下半身,看不到上半身和头像,因此还不能确定是谁的塑像,我们只好留意寻找上半身。
约莫过了一个多月吧,又有人告诉我说,戚继光故里烧烤城的门口有块石头,像是个人像的上半身,能不能是你这个人像的上半身呐?我立即来了兴趣,马上说,走,去看看!
到了那儿,哥几个围着这块石头转了好几圈,越看越象是那个雕像的上半身,就提出和老板换,我拿一个汉白玉雕像换这块没有用的石头。老板乐坏了,一叠声的说,行,行行!你们拿去,搁我这儿也没什么用。于是,我们把这块石头搬回来,往下半身上一放,嗨!又是严丝合缝,连那个拐杖都对上了。再仔细一端相,这不是石婆婆吗?
就这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成三截,分离40多载的石婆婆像,分别从石岛学校、武林大队、戚继光烧烤城三个不同地点找了回来,你说奇也不奇?
我说,那可真够奇特了。不过,也得遇到你这样的有心人呵,不然,谁会费这么大的劲去找几块在常人眼里看上去的破石头呐?我们都笑了。
历经400多年,被毁损严重,且身首各异的雕像,居然能“完璧归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机缘巧合,也看出李海峰先生的良苦用心。我的朋友笑着说,要迷信点说,这也是“石婆婆”显灵了吧。可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要感谢李海峰先生的!
谈起明隆庆年间南京刑部尚书“陈其学夫妇画像”寻找、发现、收藏的事,李海峰先生说,这个事陈肇生最清楚,让他和你们说吧。
于是,陈肇生先生给我们讲述了“陈其学夫妇画像”寻找、发现、收藏的经过。
陈肇生说,那还是八二年左右的事,当时我在大辛店公社做党委书记。一天,我无意中发现村民陈光辉家收藏着陈氏先祖明隆庆年间南京刑部尚书陈其学夫妇的画像,就问他画像是怎么来的,他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我说那这画像很珍贵呀,你可一定妥善收藏,千万别弄丢了,他点头应允。临走时我还千叮咛万嘱咐的说,可千万别弄丢啊!有什么困难你吱声,我帮你解决。
转眼到了八七年,当我再次碰到他,问起画像的情况时,他却告诉我,画像丢了,叫人偷去了。我大为惊诧,连忙问他知不知道谁偷的,他说不知道。我当时就怀疑他把画像给卖了。因为在这之前,他说过,家里曾藏过“金箔”、“宝剑”,老一辈不争气呀,抽大烟没钱花都给卖掉了。87年那个时候困难呵,能卖上一千快钱都是大数了。
1998年左右,我又想起这件事,越想越不是滋味。老祖宗的画像怎么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弄丢了呐?
我知道李海峰先生热衷于挖掘和保护蓬莱的历史文物,就找到他说,老祖宗的画像丢了,你能不能帮助找找?
他问我怎么回事?有线索吗?
我说,哪有线索呀!这不是找您,想让您帮忙找找线索吗。
他说行,咱们找找看。
我们把在蓬莱从事文物工作的人一个个排查,一个个找来询问,终于从山梨沟一个文物贩子口子得知了画像的下落。可他不告诉我们底细,一个劲和我们划胡。一会儿说曲阜,一会儿说淄博,一会儿又说不是他经的手,不知道卖到哪里去了。问得急了,他就嘻皮笑脸的说,这种事行里有规矩,是不能随便说的。
他不说,我们也有办法。我们就找和他接触密切的人,他的朋友,一个个询问。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终于在黄泥川的老汤家打听到了准确消息,他说他是花4500元钱买的,卖了8500元,卖给了大柳行镇的齐丰波。
我们当时就开着两辆车去大柳行找齐丰波。
走到半路时,李海峰先生从电话里得知,齐丰波不在家,去天津了。我们并没有就此打道回府,放弃追回画像。李海峰先生当即打通了齐丰波的电话。在电话里,齐丰波说,先别问我花多少钱买的了,就去北京天津找人鉴定,我就花了两万多,因为不知道这是谁的画像,什么朝代的人物,什么品位的官职,结果都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李海峰先生当即表态说,你花多少钱我都给你,这是人家老陈家老祖宗的画像,也是我们蓬莱珍贵的历史文物,你可千万别再转手了,千万不能弄丢喽!海峰先生在蓬莱是有威望的,见李海峰先生表了态,齐丰波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即答应下来。于是,我们商定,等齐丰波从天津一回来,我们就到他家去取,怕夜长梦多呵。
齐丰波还是讲信用的,他没有再转卖这两件画像,而是从天津一回来就亲手把画像交到了李海峰先生手里。
2004年7月30日的晚上,蓬莱“开发饭店”格外热闹,陈家在蓬莱的宗族亲友齐聚饭店,等待齐丰波先生的到来。我记得有陈矢杰、陈矢朋(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先生的亲舅舅)、陈志科、陈九全、陈九锡、陈九健、陈明泉、陈顺泉、陈汇泉、陈立强等20多人吧。
七点钟左右,齐丰波先生带着画像赶到饭店,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他的带来。海峰先生不但话附前言,如数给够他购像、鉴定、收藏等各种费用,还另外给了他几幅字画。就这样,历时20多年的找寻,陈氏先祖明隆庆年间任宣大总督,后擢升南京刑部尚书的“陈其学夫妇明代画像”,终于回到蓬莱城里,回到陈氏族人的手中。
陈肇生先生接过画像,恭恭敬敬的悬挂起来,然后,摆上供果,焚香叩头,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李海峰和齐丰波先生都讲了话,对陈氏族人表示了热烈祝贺。陈肇生先生在讲话中对李海峰先生、齐丰波先生都表示了诚挚的感谢。然后,大家纷纷举杯,庆贺老祖宗画像重归故里。现在,这两件文物都保存在李海峰先生手中,在他的“三仙山”历史文物展览馆中做公开展览。这不但让我们陈氏族人有机会见到老祖宗的画像,也让更多的胶东陈氏、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陈氏族人都有机会瞻仰到老祖宗的风仪神采。
李海峰先生功不可没。
我们祝愿海峰先生的事业越做越大,旅游企业越办越好,信誉越来越高,前景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