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答案

《雨霖铃》《望海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体会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

1.柳词所运用的虚实相济和点染的表现手法

2.把握柳词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前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

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你读到了一 个怎样的柳永:

2.写作背景。

(1).《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二)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骤()雨 凝噎()暮霭()天堑()无涯()珠玑()

罗绮() 豪奢( )叠巘()羌管()千骑()萧()鼓

吟()赏参差()()

2.默写下列词语

凄切初歇无绪留恋 兰舟催发凝噎暮霭沉沉 那堪今宵良辰

形胜风帘翠幕参差 天堑无涯珠玑罗绮豪奢叠巘清嘉 羌管

菱歌 泛夜钓叟

3.解释词语

(1)骤雨:( 2)无绪;

(3)凝噎: ( 4)去去:

(5).暮霭: ( 6)沈沈:

(7).楚天:( 8)经年:

(9.)形胜: ( 10)参差:

(11)天堑:(12)叠巘:

(13)高牙:(14)图将:

4.填写下列柳永词及其他离别名句

1.念去去千里烟波,

2. 多情自古伤离别,

3.便纵有千种风情,

4.忍把浮名换了,

5.衣带渐宽终不悔,

6.怎知我倚栏干处,

7.想佳人妆楼颙望,

8.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9. 何须论得丧,

10.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西厢记》

11.莫愁前路无知己,高适

12.海内存知己,王勃

13.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

14.两情若是久长时,秦观《鹊桥仙》

15.相思相见知何日?李白《三五七言》

16.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还君明珠双泪垂,张籍《节妇吟》

18.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19.似此星辰非昨夜,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22.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无题》

23.天长地久有时尽,白居易《长恨歌》

24.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二.感知文本

赏析《雨霖铃》

整体感知

(一)默写全词(完成下列小题):

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

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

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5.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二)概述词的大意

上片:

下片:

鉴赏上片:

1.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

明确:

2.用散文语言描述景物。

3.概述景物特点

4.抄写饯别的诗句

5.抒发了什么情感

6.念去去千里烟波起什么作用

赏析下片

1.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2.想象描述这一场面。

3.概述景物特点:

4..抒发了什么情感?

赏析《望海潮》

整体感知

(一)根据提示,填写词句:

上阕:

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

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下阕:

湖山的美好:

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

官员的游乐

(二)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
下片:
这首诗歌写的是杭州,你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点染手法的运用
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抄写下阕“点”的句子:

“染”的句子:

三.课堂作业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凄切(qiè)罗绮(qí)处(chù)之泰然都会(huì)
B.相(xiāng)看凝噎(yē)间不容发(fā)参(cēn)差
C.应(yīng)届 暮霭(ǎi)良辰(chén)景 叠巘(yǎn)
D.与(yǔ)会千骑(jì)珠玑(jī)荷(hè)花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促发帐饮寒婵骤雨初歇
B.暮霭竞豪奢 那勘对长亭晚
C.天堑箫鼓辰星九宵云外
D.嘉宾竞无语嘻笑钓叟莲娃
3.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市列珠玑(泛指珍珠)
B.兰舟(船的美称)催发重湖叠巘(山峰)
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羌管弄(吹奏)晴
D.此去经年(经过一年)图(描绘)将好景
4.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

A.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B。乘醉听萧鼓

C.异日图将好景D。念去去千里烟波

6.下列词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译:东南形势重要,三吴都在这里集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B..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译: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C. 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译: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D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这一离去经过一年,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7.对《雨霖铃》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词的起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为全词奠定了基调。

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都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

C、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人物语言。以冷落的秋景来衬托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D、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这是虚写。虚写中所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

8.对《望海潮》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D.“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

9.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10.下面对《望海潮》《雨霖铃》比较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雨霖铃》此词善用渲染、铺叙,景深情长。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B.《望海潮》本词重在铺叙手法。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C.《雨霖铃》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概括的技法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全词虽为离别诗,但叙事笼统,写景工致,以凝练概括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D.《望海潮》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

(二)阅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完成11~16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 ①“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

1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句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修辞炼字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1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涵作者的忧愁。

B.该词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

14.“想佳人”一句中的“想”应该理解成“思念”还是“想像”?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词上下两片的抒情方法有何不同?试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三)语言表达

17. 为杭州作宣传,写一则城市标语。
钱塘景美,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好汉”……请试着从诗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给钱塘写一则城市标语。

一.预习参考答案:

注音默写略

1.骤雨:阵雨。

2.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3.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4.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5.暮霭:傍晚的云气。

6.沈沈:深厚的样子。

7.楚天:南天。

8.经年:一年又一年。

9.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10.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11.天堑: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12.叠巘: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13.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指高官孙何

14.图将:图,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填写句子

1.暮霭沉沉楚天阔。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更与何人说。

4.浅斟低唱。

5.为伊消得人憔悴。

6.正任凝愁。

7.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8.烟水茫茫。

9.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1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11.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2.天涯若比邻。——王勃

13.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14.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5.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16.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8.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9.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2.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3.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4.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二.感知文本参考答案

《雨霖铃》部分

整体感知

(一)默写全文

1.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2.离别

3.时间顺序

4.离别时、离别后

5.描述略。

(二)上片: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离别后的情景

赏析上片

1.明确:有寒蝉、长亭、暮霭和楚天。

2.参考: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凄切的哀吟,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

3.凄凉

4.略

5.难舍难分 无限悲痛

6.过渡,由实写转为虚写

赏析下片

1.明确:下片写了杨柳、晓风和残月。

2.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

3.冷清孤寂

4.郁闷 愁思难断

望海潮部分

整体感知

(一)填空(依次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联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二)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雨霖铃》《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答案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

(三)

(1)“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四)"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三.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D

6.D

7.C

8.D

9.A

10.C

11.C(意为“不知何故久留他乡”)

12.D(柳词中的景不是山河破败,只是主观观感)

13.C

14.从“妆楼望”“识归舟”等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故园佳人登楼远望,盼望游子归来,多次把天边驶回的船帆,误以为是“我”的归舟。这是从想像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盼归之情,这种写法,正突出了词人的用笔之妙。如果理解成“思念佳人”未免太直白。

15.上片的景物描写境界寥廓,气势磅礴,苍凉冷落,景中寄寓了离别之情;下片是从想像佳人思念自己的角度写,抒情委婉曲折。

16.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像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17. 如烟碧水如画人家, 如丝锦绣如梦杭州。
自然之胜景,天下之盛世, 心中之圣地。
西湖岸上东风破
莲叶荷花七里香
青山绿水绕天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2742.html

更多阅读

《宝黛初会》导学案 连环画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3.掌握文中一些生字生词的读音,以及一些词古今词义的不同。【知识链接】1.中国四大著名古

《感悟青春》导学案 青春感悟的经典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思想品德 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第二框题《感悟青春》 导学案爱知七年级思品备课组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到青春的美好,树立青春的热爱之情;培养珍惜宝贵年华的惜时观念,

声明:《《雨霖铃》《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答案》为网友涐故亊裡冇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