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1、学生回顾文言文内容,积累、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2、正确背诵课文并流畅翻译文句。
3、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阅读。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能完整通顺地翻译句子
难点: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阅读。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一、基础知识练习
(一)通假字
•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
(二)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小大之狱:案件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三)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名词用作动词)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名词用作动词)
二、篇章理解
•第一节,战前:分析政治准备。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第二节,战时:记述战争过程(关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
•第三节,战后:分析取胜原因(关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的解释)
三、经典例题
(一)庄公认为可以作战的条件有哪些? 曹刿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3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庄公认为:得到左右朝臣的支持、得到神灵的保佑、得到人民的支持。
•曹刿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得到人民的支持。
(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肉食者的鄙”表现在哪里。
•战前,庄公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朝臣的支持、神灵的保佑上。
•战时,庄公急于击鼓进军,急于追击敌军。
•战后,庄公在取胜后不明胜利的原因
(三)、思考课文内容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3)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4)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5)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
四、逐段问题
(一)读第1段回答下面问题
1、“十年春,齐师伐我。”都交代了什么?
•战争发生时间
•作战双方
•战争的性质
2、请简析“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这一句写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的双方及战争的性质。“齐师伐我”说明当时情况紧急,为下面的“请见”表现曹刿的爱国之情做了铺垫。
3、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正义的一方?
•齐师伐我
4、阅读第①段,说说曹刿为什么要提出“战则请从”。(2分)(2010一模)
•14. 为国分忧;肉食者鄙,不能远谋。
5、曹刿和鲁庄公对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作战的条件(原文:何以战?)
6、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依次说出庄公进行战争的三个条件(用原文答)
•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小大之狱……
8、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鲁庄公认为战争可以凭借的几个作战条件分别是什么?
•将养生之物分给他人。
•祭祀时以信待神。
•如实公正地处理大小案件。
9、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战争观?
•取信于民是获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10、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及表明这一条件的具体内容各是什么?
•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曹刿是怎样肯定第三个条件的?(用原文回答)说明了什么?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说明了曹刿认识到要想战胜敌人,神灵和贵族都是靠不住的,必须依靠广大人民这样一个正确的道理(即“取信于民”)
12、用原文回答:战前,曹刿的“乡人”阻止他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肉食者鄙”。
13、其乡人曰:“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对刻画曹刿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06东城一模)
•反衬曹刿爱国和深谋远虑
14、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远见卓识。(1分)
15、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直接原因:齐师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6、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请见
17、曹刿为什么拜见鲁庄公?
•肉食者鄙
•爱国热情
18、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写鲁庄公铺垫;
•与后文鲁庄公的冒进呼应。
•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9、从文中“曹刿请见””乃入见””战则请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做事有主见,积极参与,关心国家。
20、选文写乡人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2010年一模)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二)读第2段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文章说说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适时决定出击。
•适时决定追击。
2、从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长勺之战的经过,可以看出他具备什么样的战术思想?
•捕捉敌方勇气衰竭,我方勇气旺盛的有利战机进行攻击。
•仔细观察,摸清虚实,知己知彼,然后追击敌兵。
3、写了哪两件事?
•击鼓逐师
4、围绕这两个内容,作者怎样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出曹刿与庄公不同的指挥才能.(用原文)
•战局初开:“公将鼓之”/刿“未可”,待敌三鼓
•齐军刚败:“公将驰之”/刿“未可”,细观敌情
•庄公:急躁冒进,不懂战术.
•曹刿:谨慎对敌,善于抓住有利时机.
(三)读第3段回答问题
1、齐人三鼓,为什么刿曰可矣?
•“一鼓作气……故克之”
2、反攻的最好时机是什么?
•彼竭我盈之时。
3、公将驰之,刿为何先说未可,后来又说可矣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视其旗乱,望其旗靡.”
4、追击的有利时机是什么?
辙乱旗靡之时。
(四)读2、3段回答
1、曹刿在作战中最为典型的慎重之举和它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举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齐是大国,难以推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3、“公将鼓之,刿曰:未可”。曹刿作出这个决定的根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一鼓作气。
4、为什么在“齐人三鼓”时刿曰:“可矣”?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5、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是哪两句?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五)整体问题
1、.写出曹刿判断追击“未可”与“可矣”的理由。(用原文回答)(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每方面1分。
2、文中能具体证实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一看法的语句有哪些?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④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⑤既克,公问其故。
•括号的内容不建议写出来。
3、《曹刿论战》全文 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详写论战前政治准备和战后总结,略写战斗过程。这样写既突出了“论战”又突出了曹刿是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
4、本文所加题目为“曹刿论战”,请从“论战”的角度概括三段大意。
•①第一段,曹刿论
•②第二段,曹刿论
•③第三段,曹刿论
•①作战条件,②作战时机,③取胜原因。
5、从全文看,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强调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6、通读全文,结合文章谈谈曹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政治远见:
•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热爱国家,主动参与:
7、从全文看,庄公和曹刿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作战条件(何以战)
•作战时机(出击和追击的时机)(西城答案没有这一点)
•取胜原因(公问其故)
8、文中说“肉食者鄙”,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一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庄公把小恩小惠和神灵保佑当作可以作战的条件
•庄公在作战中急躁冒进。
•庄公胜利后不知道取胜的原因。
9、从全文看,鲁国以小胜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前,注重取信于民,做好了政治上的准备。
•战中,曹刿在指挥上运用正确战术,善于把握战机。
•鲁庄公知人善用。
10、请列举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并结合文章分析其好处?
•对比衬托: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以“其乡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来衬托曹刿的以国家大事为己任,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远见。
•详略得当:详写论战前政治准备和战后总结,略写战斗过程。这样写既突出了“论战”又突出了曹刿是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
•主要采用对话描写:能充分体现”论”战,人物形象生动。
11、请选取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文中有“下视其辙”和“登轼而望之”两处细节描写,均表现了曹刿重视观察、谨慎对敌,突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为了表现他怎样的特点?
•深谋远虑、谨慎对敌、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注意:问法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善于辨别他到底要让我们干什么)
12.请谈谈你对鲁庄公这一人物的认识。
•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代表。开战之前,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开战之后,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击鼓,什么时候该追击。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善于听取建议,亲自参战,接受了曹刿从战的请求,而且让曹刿直接参与战争的指挥,说明他知人善用。
•并且他做到了取信于民。
•问的不同,答的不同。
13、鲁庄公的两次答话能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两次答话看出鲁庄公具有“鄙”的特点,因为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对左右侍臣施加小恩小惠上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百姓不会服从。
14、文章主要从那些方面塑造曹刿这个人物的?
•文章主要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指挥才能两方面来塑造曹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