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参观心得 参观党史纪念馆心得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一二一运动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让我了解到67年前的一二一运动的始末,也让我了解到联大在滇八年的办学历史。使我了解了先辈们以前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辛,多么的困难。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新中国的幸福青年感到自己的幸运。是他们给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内心好好问问自己,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不好好学习?
还记得在进去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门。虽然,那不是以前的联大校门,但是,那也是根据以前的校门所复制过来的,和以前的校门只是大同小异。而且,我们所见到联大校门,它是用石头一块块累积而成的。由此我们就能够想象到当时的联大办学条件的艰辛。再往里走我们见到的是当时合组西南联大的三位校长,分别是: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里面的浮雕特别多,在民主墙上所刊出的各种进步社团的漫画和壁画特别的醒目。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中央社放屁图》。不知道为何想到那幅图就想笑,在如今的中央社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权威。可是在那时却是国民党的工具,那幅图之所以会画出来是有一定原因的。在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里我再次看见了那一幅图,我也知道了画的原因——原来是因为中央社污蔑学生,在11.25日学生为反对内战,争取民主而举办集会。在晚会的过程中,国民党派特务捣乱,他们切断了电源,阻碍晚会。而且还让国民党中央第五军包围了晚会会场,他们鸣枪放炮,在晚会结束后,又封锁路口,不让学生通行。于是,同学们纷纷签名罢课。在第二天,中央社发表了《西郊匪警,黑夜枪声》的消息,完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由此,才有了那一幅漫画。在看见那一幅画时,我不光想笑,心里还会有一种压抑。他们是多么的有正义感,是多么的渴望和平,渴望自由。是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冒着敌人的枪弹,去追求一直渴望的自由,去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应该怎样去纪念他们?一切都得靠自己,其他的说太多也没有意思。
在外景部分,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那十四块浮雕。它记录了,西南联大在滇八年的历史和一二一运动的始末。它们是联大历史的见证,是历史所留下的足迹.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其中,左边的七块讲述的是联大在滇八年的历史,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著名的北方三校,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昆明,在日军侵华时,天津的南开大学成为第一所罹难的高等学府,校舍尽被日军飞机炸毁,而清华大学的体育馆被改作日军厨房,图书馆也被改作他用。因此,三校迁至昆明。同学们正当弱冠年华,血气方刚之际被迫迁滇求学。他们在迁滇途中沿途收集素材,著书立说,使得这次南迁,不仅是人员的迁徙,更具有教育的意味。在联大校史馆我见到了,同学们沿途所写的书《西南三千五百里》,《西南采风录》。其中闻一多和朱自清还专门为《西南采风录》作了序。由于当时学生们刚迁入昆明,没有专门的教室和宿舍,于是理学院租用昆华农校,工学院租用拓东路的迤西会馆,全蜀会馆等地,而文学院和法商学院则在蒙自办学,知道一学年后新校舍建成才迁回昆明。当时,昆明流传这么一句话:昆明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由于学生们的生活条件非常的艰辛,学生们也通过各种兼职来赚取生活费。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放午炮,相信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吧,其实放午炮就是在中午的时候到小西门一带放鞭炮。为何要放鞭炮呢?那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专门的计时仪器,所以,请学生到那放鞭炮告诉人们中午到了。后来,联大复员北返后,人们都说他们的时间不准了,相信大家都明白是什么原因吧?我们也可以想到,当时的联大学生对昆明人们的贡献有多大。在昆八年,联大培养出了许多的优秀人才,像杨振宁,李政道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两弹元勋等一大批英才。还有许多为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献出生命的烈士。其中,西南联大在科研上也是很有成就的。在工学院的师生的努力下,又一个著名的设备被研制出来——小型开路风洞。这个设备在当时整个世界上都是比较先进的一种设备。现在,他保存在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并且是该校的镇校之宝。可见,当时虽然学生们的学习条件十分的艰辛,困难。但是,他们却仍然能够有如此多的成就,如此多的科研。可见,当时的先辈们是多么的渴望国家繁荣,希望国富民强。如今,我们生活在先辈们所创造的优越环境里,我们是否应该学习先辈们刻苦专研,勤奋学习的精神呢?或许,大家都曾经浪费过时间,浪费了青春。但是,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时间,有机会,有能力去尝试,去拼搏,让我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为社会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同时也让我们的一生能够丰富多彩。所以,构建21世纪的新中国不仅仅是云南师范大学的任务,更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每一个青年应该担当的重任。

右边的七块浮雕记述的是一二一运动的始末。从爱国学生民主运动的口号一直到运动的深远影响为止。一二一运动从11.25日的晚会开始,到盛大出殡,历时113天。本来晚会最初是决定在云大至公堂举行,但遭到国民党当局禁止,并强迫云大校方不准借予会场。所以,晚会改在了西南联大的民主草坪。由于国民党用各种方法干涉晚会,使得学生群情激愤,纷纷罢课。在12.1上午9时左右,大批国民党特务和军人分途围攻西南联大和云大,他们毒打老师和学生,并向学生集中的地方投掷手榴弹,炸死青年教师于再,学生潘琰,李鲁连,张华昌四人,重伤29人,轻伤30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为了揭露国民党的暴政,让更多的人认清国民党的真面目,学生们纷纷到街头演讲,并且深入农村,孤立国民党。12.4为四烈士举行了盛大的出殡仪式,参加出殡仪式的有著名人士组成的殡仪主席团,各高校的学生,老师,还有在这次惨案中被炸断左腿的缪祥列同学,还有工人,农民,市民,妇联,以及佛教徒。可见一二一运动的影响之深,国民党的暴政是得不到人民支持的。一二一运动以“三大目标,五条要求”的实现,而胜利结束。在一二一运动胜利结束后,爱国学生民主运动方兴未艾,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展了爱国学生民主运动。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推动下,武装斗争取得了更多的胜利,推动了全国统一的步伐。一二一的历史是沉重的,也是我们都应该敬重的,是他们用生命换取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民族的统一,使得更多的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如今,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难道不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吗?所以,我们应该 好好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用行动来表达对先辈的纪念,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可以为祖国的富强做贡献的。那么,我们就从现在开始,不要浪费青春了,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就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好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浮雕的左边是联大旧教室,那是一种铁皮顶教室,在教室里有同学们自己设计的一种桌椅两用的椅子,称之为"火腿椅",因其桌面部分形似火腿而得名.而那块黑板和我们现在的黑板也是完全不同,坐在火腿椅上,仿佛就回到了从前,看到先辈们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的学习条件是多么的艰辛.想到我们的学习环境,明亮的教室,宽敞的课桌椅.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普通,如果是他们的学习环境,就不仅仅是一种优越,而是一种奢侈.可是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我们并不是珍惜,也并没有通过努力学习来使这环境更好的利用.反而让我了解到的是抱怨,是对我们环境的反感.并不清楚他们是如何想的,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贫穷,没有感受过灾难,所以她们不懂得珍惜.但我觉得以后的我们都应该努力了,不要再浪费青春,浪费先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自由与幸福.
在左边,我们看到的是茅草顶宿舍,首先我们能够看到的便是在屋檐所挂的木匾,上书七个大字"绝缴移栽桢干质".它的本意是:将大树良才移栽到荒芜的地方.喻意三校南迁昆明,带来了进步的思想文化.在下面,我们看到在这样一间不算宽敞的屋子里,要住四五十人,床挤着床.因此,有这么一句话:一人翻身,地动山摇.可见当然学生们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困难.和我们的六人间,四人间是完全不能想象的.可是我们却仍然有抱怨的,并没有人认为我们应该知足,应该当今的生活,应该努力学习,让我们能够对得起我们所居住的环境,让我们报效社会,能够让后代的生活更好.
向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火矩柱了,那两团雄雄燃烧的火焰,象征革命烈火永久不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而下方所记录的便是闻一多先生所攥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那是一篇关于一二一运动的不朽文献.
再往里走,印入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二一运动四烈士陵园了,在进入陵园的台阶上,有一把剑,那便是闻一多先生的自由民主之剑,象征着闻一多先生的勇敢战斗精神,接下来的就是闻一多先生衣冠冢,提到闻一多先生就应该想到李公朴先生,在烈士墓的后面就有李公朴先生的墓,那是1980年3月26日,才从西山迁移鱼此。其原因是“李闻事件”的特殊历史关系。李公朴和闻一多俩先生都是著名的民主战士,他们为了民主事业不惧国民党的恐吓,也并没有因为自己被纳入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名单而畏惧,停止民主活动。相反,在已知被纳入暗杀名单的李公朴先生更加频繁的参加民主活动,他对自己的家人说“我跨出了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这表现出李公朴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和随时为民主牺牲的无私精神。在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先生和夫人在归途中被特务暗杀于现在的青云街,第二天凌晨牺牲,临死前痛骂国民党“无耻”,并用尽力量说“我为民主而死”。李公朴先生的牺牲,使得人们异常悲愤,人们都劝闻一多先生暂时避一避。但是闻一多先生不仅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他那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也表明随时像李公朴先生一样,跨出了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在同年7月15日,闻一多在参加《民主周刊》社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的罪行。当天,闻一多在回到西仓坡联大教授宿舍门前被特务暗杀,通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受了重伤。一周之内,两位民主人士惨遭杀害,举国悲痛。想到这些,我们的心情十分的沉重,他们为了民主,为了解放,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也一直为后人所学习。

一多先生的衣冠冢后面就是一二一四烈士的墓了,从右到左分别排列着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四烈士墓。墓为水洗长方形墓,墓前各有墓碑一块,上述烈士姓名,籍贯,终年春秋。那是烈士的简介,其中,张华昌烈士年仅16岁。在四烈士墓后面有一块自由女神像石雕浮屏。在自由女神像身后跟随着无数的热血青年,他们呼唤光明,呼唤自由。在石屏基座上刻着冯至,萧荻等人写的五首悼诗。充满了对四烈士的怀念。我们都看到在烈士墓的四周有用铁链围栏,而铁链上有许多的铁钉。那是象征着革命道路的坎坷不平。如今,中国的繁荣建设道路虽然不能和新中国成立的道路的坎坷相比,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前途,中国的富强关键还是在年轻一代,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后备军,我们应该担当起建设强盛新中国的重担,对我们来说,那也是一条坎坷不平的路啊。同学们,青年们,好好思考,好好准备,如何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的新中国,一切都会交到我们手上哦。

继续往前走,我们将看到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三绝碑。它集历史,文化,书法于一体而堪称三绝。虽然在现在的北大,清华,南开都有一块一样的三绝碑,但那都是复制过去的。三绝碑是由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写的碑文,文系教授闻一多书丹篆额、中文系主任罗庸楷书碑文,共19行、1178字。石碑的背面是由联大校志委员会编纂,并请中文系教授唐兰写篆额、数学系教授刘晋年书丹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上列834名从军学生名单。这是西南联大学生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证据,也是参加解放战争的有效凭证。我们知道当时在联大就读的学生8000余人,而只有近4000毕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投笔从戎,所以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都是和他们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会有我们如今的幸福吗?所以珍惜一切吧。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的参观结束了,但它给我带来的影响是不会结束的,这次参观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礼,我会永远记住我的使命,我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了。我也明白我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我是未来的栋梁,我的责任就是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2588.html

更多阅读

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何选择杭州出家? 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

李叔同来杭州,爱上了这清茶淡水的安静,割断尘缘,成为弘一法师。他写过一篇《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讲述自己民国元年七月来杭州,住在钱塘门内,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去西湖边的一所小茶馆景春园吃茶,还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有一回跟夏丐尊

一分区大事记——1938 一二九运动大事记

一分区大事记——193838年1月5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在灵丘城召开军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50多人。三团长季光顺、政委王道邦、灵丘县长侯国良出席了会议。会议结束后,一分区政委邓华率三团和战线剧社,离开涞源县,到完县(今顺平县)、唐县

沃根教育名校参观团来我校参观访问 参观名校心得体会

□ 作者 规划宣传部 李响12月6日下午两点,来自沃根教育“名校参观团”的200余名学生及其家长来到郑中国际学校开启一段名校参观之旅。学校办公室主任乃殿雄、初中教务处主任高宏敏等陪同参观团交流访问,并对学生和家长的问题一一进

声明:《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参观心得 参观党史纪念馆心得》为网友年少无知随便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