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re10 mitre10 cup](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83931t0114163c7e56345ffd.jpg)
昨天终于把合同签完寄了出去,下周一就要开始这里的第一份permanent的工作,距到澳洲已15个月。以前还老想象找到第一份工作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那么多大大小小的中介谁会是我的幸运中介。可大概是找的时间太长了,真找到的时候只有五分钟的兴奋期就又变得麻木了。结交了各色中介,最后却是一个大家互相听不懂、看不顺眼的中介(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把我成功给卖出去了,呵呵,这就是生活的幽默。15个月里面经历了OQP、义工、实习、MBS、合同工、正式工不同阶段,前前后后申请了450多个职位,数不清的电话面试,几十个facetoface面试,搞得我说得最遛的英文就是面试那些话。一直抱着只要基数够大,低概率事件也会发生的信念,用中国的“人海战术”广撒网申请职位,大部分申请的职位都要先电话了解情况、网上申请、再电话follow几个步骤。五个申请能有一个电话面试,三个电话面试能有一个中介面试,三个中介面试能有一个雇主面试,几个雇主面试中能有一个雇主第二轮面试,同一个职位面试失败五次我就从一个新手变成半个专家了。这样的战术首先大方向要正确,刚来的时候我也走了很多弯路,直到两三个月前才确定了采购分析和市场分析的求职方向,一来是澳洲人数学差、语言上竞争能少点,二来是和自己工作经历和现阶段学习相关;也是一个月前才开始意识到不能仅仅只申请IT行业的大公司,否则和本地人的竞争太激烈。其次,这种碰运气战术对心理素质和脸皮厚度都是极大的考验,很容易半途放弃,从开始一次次的沮丧到毫无感觉再到后来以面试为乐,阿Q精神真是好东西,不过我也没有自信再撑一年。最后当然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这无疑要归功老婆,没有她那份工资和精神支持,坐吃山空的压力不知道能不能顶住。几周前还和老婆说,给我两个月,应该能找到份工作。因为语言的进步、MBS的名气、上课所学的内容都对我找工作有帮助,自己明显感觉到经过一学期学习后重新开始的工作申请,每一步晋级的概率都大大提高,中介面试基本都能通过,2-3个申请中就有一个能走到雇主面试。 要去上班的Mitre10是这里第二大的hardwareretailer,类似上海的好美家,我做采购分析。公司不是很好,工资不是很高,上班不是很近(34公里),但都无所谓了,能有个地方练习英文也好。虽然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但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往后可以继续实现我的梦想了,“一幢House,一辆Jeep,两个孩子,两条狗”。多谢这段日子许多关心帮助我们的家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