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封禅书第六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书寿堂壁 林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作品赏析


这首诗最早曾书于林逋自作的寿堂壁上,是他临终明志之作。诗题一作“先生临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当是后人所题,不是出于林逋之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二句,从“结庐”和“坟前”落笔,由生前写到身后,概括了他的一生。林逋是个清苦的隐逸诗人。绿波荡漾的西子湖水,翠竹葱茏的湖心孤山,令这位“梅妻鹤子”的诗人留连徜徉。这面湖依山的庐舍,正是他朝夕相处之所。诗人在此,虽“家贫衣食不足”,却“性活淡好古,弗趋荣利”,杭州近在咫尺,居然“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均见《宋史》本传),足见其安贫乐道的志趣。首句侧重写的是“庐”,是述他生前,次句紧扣的则是“坟”,是述他身后。林逋生前在庐侧造墓穴,自有长眠于湖光山色间之意。“亦萧疏”三字,示身后的萧条,正见隐士本色。这两句形象地总结了他的一生。

《后村诗话》说林逋一生苦吟,自摘十三联五言,唯五联存集中,梅尧臣序其诗集,更叹“所存百无一二焉,于戏惜哉!”林逋也曾说:“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但好事者往往窃记之,所以遗稿尚有数百篇。“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二句,是作者以遗稿中并无封禅书一类阿谀谄媚文字自慰,以示高洁。茂陵,汉武帝陵墓,这里即指汉武帝。据《汉书·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死后,汉武帝曾从他家中取到一卷谈封禅之书。所言不外歌颂汉皇功德,建议举行“封泰山,禅梁父”的大典。林逋借古喻今,表明决不屑于像司马相如那样希宠求荣。“犹喜”,“曾无”俱为庆幸之语,感情色彩很浓。这二句是林逋名句,颇为后人传诵,之所以如此,并非在于它是奇语、丽句,而是因为它表现出诗人的高尚志节。宋真宗时,大臣王钦若等伪造符瑞,怂恿真宗东封泰山,借以邀宠。林逋这两句诗是针对此事而发,立意高绝。秦观曾称赞说:“识趣过人如此,其风姿安得不高妙也!”后代文人在用司马相如草封禅书之事时,有正用反用之别,王禹偁《谪守黄冈谢表》中“茂陵封禅之书,惟期死报”之语,是正用,林逋这里是反用。对此,《艺苑雌黄》评价说:“自非学力高迈,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认为林逋要高出王禹偁一筹,这是很有见地的。以后胡仔虽颇不以为然,但林逋此二句流传之广,决非王禹偁句之可比却是事实。林逋生当北宋盛世,诗文颇有名,却淡于荣利,终生布衣,诗中所表白的,并非虚语,所透出的是一股高逸淡远之气。


林和靖 - 生平简介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是北宋隐逸诗人。他四十多岁起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卒于孤山,葬于孤山,时人多误以为他是“钱塘”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逋尝自为墓于其庐侧。年六十二卒,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当时杭州郡守薛映爱其诗敬其人,常至孤山与之唱和。宋真宗闻其名,赐予粟帛,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亦被婉言谢绝。也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既老,自造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逋善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今所传尚有三百余篇。名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又善书,工行草,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

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1028年(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二。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溢“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诗集》。

孤山多梅。每当腊风初度,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揽胜者多往观赏。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赏梅的胜迹。这里,曾是北宋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乡却是在宁波奉化。

林和靖 - 主要经历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善绘画,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诗自写胸意,多奇句,风格澄澈淡远。《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韵译
百花凋零的时候,唯有你鲜艳亮丽地开放;小园宜人的风景,都被你高雅的身影占光。你疏落有致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泉水上;你淡雅清幽的香气,在朦胧的月色里飘荡。冬天的鸟儿想落到你的枝头栖身,还先偷偷睁眼把你张望;粉色的蝴蝶若知道世上还有你这样美的花朵,也应该会痴迷神往。幸而有诗人与你亲近,陪你低吟浅唱;不需要俗客在歌舞酒宴中,把你亵渎玩赏。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寒雀。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说明

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

《山园小梅》这首诗它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一首名诗。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们称他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他写了很多歌颂梅花的诗歌,其中《山园小梅》是非常突出的一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非常美好。“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下面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那么下面他接着写的“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它是冬春时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种说霜是白的意思。“霜禽”有人联系到林和靖他特别喜欢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写得非常形象,特别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

说这个“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因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要快活极了、高兴极了。最后诗人说“幸有微吟可相狎”,有这种在这个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非常高兴地吟诗。“不需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在这种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这是最佳的境界。所以在咏梅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诗歌。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欧阳修是特别推崇,认为这句诗歌在咏梅诗中是最杰出的。所以林和靖的这首《山园小梅》,在我们整个中国的咏梅诗歌当中也是一枝独秀的。

这个林和靖的一生是非常特殊的,他一生隐居在西湖孤山,20多年都没有到杭州城市里去窥一窥,这也是他非常难得的。他这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赏析一: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周国平语)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我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我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我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当然,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为何如此,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我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此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赏析二:

林逋为何能将山园小梅写得如此绝倒?他为我们精心营造的“山园小梅”这一文学世界之所以绚丽多姿,除了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为我们制造了美妙的眼中梅、心中梅、口中梅的世界外,还因为他在这首诗中运用了高度的写作技巧,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的梅的世界。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此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我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当然,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鸣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赏析三:
“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非常美好。“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下面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那么下面他接着写的“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它是冬春时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种说霜是白的意思。“霜禽”有人联系到林和靖他特别喜欢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写得非常形象,特别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说这个“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因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要快活极了、高兴极了。最后诗人说“幸有微吟可相狎”,有这种在这个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非常高兴地吟诗。“不需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在这种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这是最佳的境界。所以在咏梅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诗歌。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欧阳修是特别推崇,认为这句诗歌在咏梅诗中是最杰出的。所以这首《山园小梅》,在人们整个中国的咏梅诗歌当中也是一枝独秀的。

林和靖爱梅,亦爱四处游学,足迹遍于江淮之间。到四十多岁时,便结庐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以种梅为乐。凭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但他绝不。相传,他从家乡奉化带去两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传说,在林和靖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他在一首咏鹤诗中写道:

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泬xuè寥〕空旷清朗泬: jué 水从洞穴中奔泻而出

林和靖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还是情怀绵绵。这在他写的《长相思》这首著名的词里可以看出: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和靖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亦常见笔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往。”“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殷殷思念屡溢言表。

林和靖 - 咏梅之风

凡梅界人士都知道杭州有许多赏梅胜地,而且知道杭州西湖的小孤山有许多梅花,那里有放鹤亭及林和靖先生墓,北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林逋(即林和靖)就长眠在那里。当年他在此植梅,写过不少咏梅佳句,还因“梅妻鹤子”的佳话传说而闻名古今。

林和靖——寒梅

据史料记载,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鹤子”的故事,就连我们现在的辞书——《辞海》关于“梅妻鹤子”条目也是这样记载的:“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其实,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疏影”“暗香”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

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随着宋代咏梅风气的盛行,林逋之名与孤山梅花在文坛上也热了起来,出现了:“明月孤山处士家”(陶宗仪诗),“潇洒孤山半支春”(赵孟诗),“幽人自咏孤山雪”(文征明诗)等等,到了以后的明代,诗人王猗又有“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之句,这说明从北宋开始,由于林逋佳句的影响,确实把文人们的咏梅风炒热了起来。

林和靖 - 解析


梅妻鹤子

如果林和靖真的是一个独身主义者,那么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他,绝对算得上是杭州这座爱情之城历史上最独一无二的异数。因为谁都知道,孤独的人更渴望爱情,可是早年曾经在江湖上游历,最后又回到故乡美丽的山水间生活了20年,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他内心深处没有过任何对爱情的憧憬。

林和靖曾经写过一首《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据此,由宋而下的许多后人,包括今天的余秋雨在内,都认为林和靖肯定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甚至,历史上还有一个叫林世石的人,自称是林和靖的七世孙,这些都引致了后人的热烈纷争。

居住在孤山上的林和靖,事实上与当时的文坛和官场都有着许多交往。比如小他三十几岁的诗人梅尧臣,就曾经在一个雪天,与林和靖在孤山上以枯枝燃起炉火,然后围炉痛饮。范仲淹曾经给他赠诗五首,据说杭州太守,至少有5任都和他有着比较密切的往来。像太守李谘,在林和靖死后甚至为他素服守棺七日才葬之。当时的皇帝宋真宗甚至还赐他以“处士”的名头。

作为一个隐士,处山林之远而能赢得庙堂的声名,林名靖在中国历代的文人中算得上是非常成功的一位。与他交往颇深的杭州高僧智圆;认为林和靖是一个“荀猛才华鹤氅衣”式的人物,能够在出世和入世中极好地拿捏分寸,应对自如。作是,作为一个独身主义者,难道他真的是孤独终生?在1000年前某个雪花落尽,梅花乍放的冬日,可曾有一位身着红衣的佳人,踏雪前来叩响他的心门?

林和靖墓

林和靖 - 后人评价

林和靖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学术的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传下来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和靖的节操和学识很得宋真宗的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宋仁宗赵祯也“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林和靖虽隐于孤山,卒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乡黄贤村,连妇孺皆知这位“梅鹤太公”。人们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历千年不衰。旧时族规定每年清明轮番去孤山扫墓,并一直保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

林和靖 -纪念建筑

放鹤亭初建于元代,为郡任陈子安为纪念林和靖而建。现亭为1915年重建,面阔875米,进深885米,重檐携三灶。亭中有《舞鹤赋》刻石一块,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碑通高24米,宽294米。碑上有巨樟覆盖,其前构筑石栏,面临里湖。亭外植梅,为湖上赏梅胜地。放鹤亭旁还有林和靖墓,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养“鹤皋”的鹤冢。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是北宋隐逸诗人,居孤山二十年,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名句,流传至今。

林和靖死后,在杭州西湖的苏堤之上,建了“三贤堂”,其中两位是唐代白居易、宋朝苏东坡。另一个,就是终生白衣的林和靖。

放鹤亭

林和靖 - 作品

《林和靖先生诗集》

林逋作诗,随写随弃,故散佚很多。其侄孙林大年在他去世后,收集他的诗作,编成《林和靖先生诗集》。梅尧臣在《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中云:“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据此,林逋的诗虽然在身后所存百无一二,但其诗在北宋时已由其侄孙林大年编辑成集。又有梅尧臣作序,林逋诗集在编辑层面的工作已经完成,但林大年编的《林和靖先生诗集》是否在北宋时期刊刻流传?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直到今天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以及《宋史》等,均未明确著录林逋诗集在北宋的刊刻情况。当下学术界较有影响的两部关于宋人文集考述的著作——祝尚书的《宋人别集叙录》和王岚的《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对此问题也是存疑。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林逋诗集在北宋刊刻流传情况作过明确的判断,如在日本贞享丙寅(即三年,公元1686年)时,林逋诗集有茨木多左卫门刻本,名为《林和靖先生诗集》,共二卷。这个刻本在日本长泽规矩也的《和刻本汉籍分类目录》(汲古书院油印本)中有著录。在杨守敬的《日本访书志》卷一四中,对这个翻刻本也有记载。杨守敬认为:“其根源于北宋本无疑。”如果这一判断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林大年当初编辑的林逋诗集应为上下二卷本,而且在北宋时期就已刊刻(或有抄本流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宋史·艺文七》中所著录的二卷本当为北宋刻本。然而,杨氏这一看似明确的判断却无更多的证据支撑,所以只能作为一家之说列出。

西湖眉眼在孤山

眷念西湖之四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栟bīng榈:即“棕榈”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唐·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孤山,又名孤屿,是西湖北山栖霞岭的支脉浮出水面形成的天然岛屿。山高38米,面积三百亩,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然而却是西湖湖中最大的岛屿,因“四周碧波紫绕,一山孤峙湖中”而得名。唐时筑起了白堤,孤山始与湖岸相通,杭城遂有“孤山不孤,断桥不断”之谓。孤山南临外湖,北濒里湖,东接白堤过断桥而至钱塘门,西跨西泠桥而与北山相连。孤山风光秀丽,环山叠翠。如画屏列几案前,盘郁重湖之间,水石草木皆有幽色,天光云影明镜辉映,亭台楼阁错落别致,其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尔,位踞全湖之胜,古人素有“蓬莱宫在海中央”之谓,今人也目之为“西湖眉眼之所在”。唐人张祜在《孤山》诗中点明了孤山之趣:“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传神之句,不迳而走。

孤山是西湖著名风景区,长期以来却被封建帝王霸占为后宫花园。南宋理宗(公元1252年)曾在此兴筑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圈进了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巡游江南,历览西湖美景,又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至今留下了“西湖天下景”和多处皇家行宫的遗址。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并称为“西湖四大丛林”,绮丽风光终不许百姓涉足雷池一步。辛亥革命后,孤山才挣脱了皇家的禁锢回到了民间,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孤山改称中山公园,才正式对外开放。

中山公园东与白堤终端的“平湖秋月”隔路相对,门口有两座汉白玉大狮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汉白玉作品。四开朱漆大门正对着秀丽的西湖。抬眼展眸,湖上风光应接不暇,画船游移,笙歌悠扬,天高任鸟飞,花重由蝶舞。醉人湖风分花拂柳,引导远处青山来朝,迷蒙烟水轻波微澜,天光云景驻足徘徊,宫殿式造型的门庭显得庄严凝重。公园占地偌大,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完美结合,内部布置曲折有致。跨进大门,宽阔笔直的园路洒满了林荫,花木掩映,直指耸峙的青山。路尽头的石壁上镌有“孤山”两个笔力遒劲的丹书大字,相传是宋人手迹。石壁的两旁各建有一座石亭,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杭州市民为感激南洋华侨资助灾民而建的,亭台石坊上刻有“善与人同”的题额。沿着石壁东侧的台阶而上,则是一座宽大的平台,森森的中山林由此而舒展,漫山遍野,涌绿耸翠,飘香留芳。平台的东侧,有一处碧水环绕的小巧园林,这就是有名的皇家园林“西湖天下景”。假山叠石参差,错落有致;老树苍虬,挺拔百年浩气,繁花馥郁,流连满园芬芳。水光滟潋,绿影扶竦,点景成趣。“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勾勒出西湖的娇娜妩媚。沿着山石台阶而下,走过一步三折的石板小桥,波光辉映中有亭翼然,丹柱画栋,升腾盎然生机,檐角展翅,欲飞俊逸神韵。中间匾额是康有为题写“西湖天下景”五个大字,取意苏东坡“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的诗句,许人如和煦的春风。两旁柱子有行草相间书写的黑字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十分引人注目而又耐人寻味。虽然只有十个重叠的单字,却让人抒发出无尽的感叹。因为标点句读的不同,楹联至少有十五种不同的读法,种种读法都会迭陈出意义不同的联语,摹画出神采各异的意境,在人们心中唤起风韵迥别的遐思。既可直读作“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也可倒读成“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可以整句作一段读,也可点断成二段、三段,读作“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自然也能倒读成句:“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还可以把叠字分开,读作“水明山秀,水山处处明秀;晴好雨奇,晴雨时时好奇”、“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此外还有跳读,甚至还可以按行书草书字体读,“水处明,山处秀,水明山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水山明,水山秀,处处明秀;晴雨好,晴雨奇,时时好奇”和“水山处明秀;晴雨时好奇”,变化无穷的联语直把“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的烟雨江南写活了、写神了。字字珠玑,句句奇妙,尽显西湖无景不奇,无处不美,无季不佳,无时不丽的丰神秀韵,给人以一抒胸臆的快乐和舒畅。

放鹤亭

沿“绿云径”石阶而下,一条花岗石板铺就的小路,逶迤在疏枝横斜的梅树林中,把人引向山麓的放鹤亭。放鹤亭,是后人纪念宋代隐士林逋的纪念性建筑。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号和靖,钱塘(今杭州)人。少时父母早亡,但他勤奋好学,经史百家无不通晓,且擅书画,工诗词。不知是因为似苏东坡那样的“满肚子不合时宜“,还是追慕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林逋一生无意功名,结茅为室,编竹为篱,长期隐居孤山。曾言:“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临终还留有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仿佛庆幸终生未曾“摧眉折腰事权贵”。

林逋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才,更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深黯儿女情长,一阙《相思令》令人回肠百转--“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生”,情真意切,不亚于柳永的《雨霖铃》,实在也是一个痴情的情种。但他最终终于选择了终生不仕也不娶的孤隐生涯,日以赋诗作书、种梅养鹤为乐,自诩“梅妻鹤子”。林逋爱梅,亲手在孤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余株梅树,不惟暗香浮动,沁人心脾,酝成一片香雪海,而且一日取一树之值为用,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雅致得引人妒忌。他的《山园小梅》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还养了两只鹤,驯养得颇通人意,简直成了他的“传呼机”:每当林逋泛舟西湖赏悦山水时有客来访,童子便开樊放鹤,白鹤纵入云霄,在湖上起舞盘旋,林逋见了必棹艇遄归,鹤便成了宾客临门的“消息树”。传说此鹤不但有灵性,而且知恩感遇,林逋死后,他养的那只鹤也在墓前悲呜而死,人们将它葬于墓侧,取名鹤冢。林和靖隐居孤山,足迹不入城市者3O余年,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甘心淡泊,有人钦敬,有人叽刺。也许是同病相怜,苏东坡在《书林逋诗后》对林逋大加赞扬:“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见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而王思任则在《孤山》诗中感慨他的清凄孤寂:“淡水浓山画里开,无船不署好楼台。春当花月人如戏,烟入湖灯声乱催。万事贤愚同一醉,百年修短未须哀。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也有人批评林逋归隐沽名钓誉,自抬身价。活着时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还明令地方官吏定期慰问;死后,宋仁宗赵祯赐给他“和靖先生”的称号,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赐封的隐士,把个隐士做得地地道道,竟也名垂青史。陈鹤在《题孤山林隐君祠》诗中吐露了艳羡的心情:“孤山春欲半,犹及见梅花。笑踏王孙草,闲寻处士家。尘心莹水镜,野服映山霞。岩壑长如此,荣名岂足夸”。南宋的文及翁更指责他只顾个人安乐,全不管国家安危,百姓游离:“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坠泪。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传严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千秋功罪,谁人忍与评说?

放鹤亭最早是元代郡人陈子安为纪念林和靖而修建的,明嘉靖年问钱塘县令王代又加以扩建。现在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平台宽阔,栏杆精巧;亭内有联,有曰:“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有曰:“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而林则徐的“世无仙草能真隐,山有名花转不孤”则含意幽深,令人不胜揣摩。亭内石壁有《舞鹤赋》行书刻石,面朝东北,长方形,高3米,宽2.4米,碑文取自南北朝鲍明远作的《舞鹤赋》,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时临摹董其昌手迹书写的。字体圆劲透逸,布局疏朗匀称。碑上还有“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等三印,似见风流皇帝的神采。四周边阴刻云、龙、火焰、宝珠作为装饰。亭东有两株高可参天的大树,浓荫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庐。墓亦草草,环石围砌,青草封顶,惟四下梅花拥卫,鹤冢相伴,至死也不失风雅。张岱《林和靖墓柱铭》:“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倒也镌刻出林逋的风骨。

四照阁与六一泉

孤山西部之巅,有西泠印社。沿孤山北麓西行,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梯接着一条阶石垒砌的石径,仿佛是登天之梯直达山顶,源称西泠印社古道。西泠印社是我国最早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学术团体,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蜚声海内外。印社倚山而建,“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园林布局小巧玲球,白墙素影,淡雅高洁,步道铺砌块石,廊架缠绕藤萝,花影遍地,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山间有竹阁、柏堂、四照阁、华严经石塔、汉三老石室等古迹,各抱地势,参差错落。

四照阁四面皆窗,湖光山色破牖而来,闲情逸致应景而生。阁内有联极言其妙:“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华严经塔是一座八面十一级的密檐式塔,白石砌造。塔身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号称西泠印社镇社之宝的汉三老石室用条石砌成,里面陈列着东汉初期的“三老讳字忌日碑”,距今已有1900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碑文残存217字,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文物。由于珍贵,出土后即被外国人购去,后由浙江人氏捐金赎回。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而以他的号“龙泓”合名的。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丰泉”、“潜泉”,水量不大,却频添雅致。

孤山的南麓有“六一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任杭州刺史时为纪念他的老师欧阳修而命名的。“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欧阳修是宋代的散文家和诗人,一生清廉,大公无私,却培养了如苏轼、王安石等一批文学大家,深为世人钦敬。平生以山水自娱,自称家无长物,唯“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自称“六一居士”。“六一泉”不大,面积约2平方米,上覆半亭一座。看似平常,却是建造在欧阳修去世十八年后,物是人非,一段难得的师生之谊让人感受着真诚和永恒。苏东坡在《六一泉铭》中写道:“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常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此泉也。”那份拳拳的感激之情,那种深深的怀念和追思,不足令后人赧颜乎?

封禅书[1]

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2]。历撰列辟[3],以迄于秦。率迩者踵武[4],逖(tì)听者风声[5]。纷纶葳蕤[6],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续《韶》《夏》[7],崇号谥[8],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9]。罔若淑而不昌[10],畴逆失而能存[11]?

从远古开始,苍天生人,依次数各代君王,一直数到秦朝。考察近代还有踪迹可寻,了解远古就只有凭流传下来的风闻。因而纷乱沉沦埋没不能指称的,多得数不清。继承舜、禹,崇尚生前死后的称号而封禅的人,可以说出的有七十二个君王。综观历代,没有依顺美好的而不昌盛,谁迎合错误而能久存?

轩辕之前,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也。五三《六经》载籍之传[12],维见可观也。《书》曰:“元首明哉,股肱(gōng))良哉[13]。”因斯以谈,君莫盛于唐尧,臣莫贤于后稷[14]。后稷创业于唐[15],公刘发迹于西戎[16],文王改制[17],爰周郅(zhì)隆[18],大行越成[19],而后陵夷衰微[20],千载无声[21],岂不善始善终哉!然无异端[22],慎所由于前[23],谨遗教于后耳。故轨迹夷易[24],易遵也;湛恩濛涌[25],易丰也[26];宪度著明[27],易则也[28];垂统理顺[29],易继也。是以业隆于襁褓而崇冠于二后[30]。揆其所元[31],终都攸卒[32],未有殊尤绝迹可考于今者也[33]。然犹蹑梁父[34],登泰山,建显号[35],施尊名。大汉之德,烽涌原泉[36],沕(mì)潏(yù)漫衍[37],旁魄四塞[38],云尃(fú)雾散[39],上畅九垓[40],下沂八埏(yán)[41]。怀生之类沾濡浸润[42],协气横流[43],武节飘逝[44],迩陕游原[45],迥阔泳沫[46],首恶湮没[47],暗昧昭晰[48],昆虫凯泽[49],回首面内[50]。然后囿驺虞之珍群[51],徼麋鹿之怪兽[52],□(dào)一茎六穗于庖[53],牺双觡(gé)共抵之兽[54],获周余珍[55],收龟于岐[56],招翠黄乘龙于沼[57]。鬼神接灵圉[58],宾于闲馆。奇物谲(jué)诡,俶(tì)傥(tǎng)穷变。钦哉,符瑞臻兹[59],犹以为薄,不敢道封禅。盖周跃鱼陨杭[60],休之以燎[61],微夫斯之为符也,以登介丘[62],不亦恧(nǜ)乎[63]!进让之道,其何爽与[64]!

轩辕以前,太久远太邈茫了,那详情已不可能说出了。五帝三皇因六经典籍流传,还可以略见一斑。《书经》说:“元首英明啊,辅佐的大臣优良啊。”由此来说,君王没有谁比唐尧兴盛,辅臣没有谁比后稷贤能。后稷在唐尧时创立基业,他的曾孙公刘因遭戎人追逼迁居到豳(bīn)地,得以发展,经周文王改革国家制度,到了周武王建立周朝就大大兴隆起来,极盛于周成王,以后逐渐衰变没落,但千年以来并无恶名,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然而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行事前后都言行谨慎,严防留下不良影响罢了。所以他们行事规范平易,容易遵循;恩泽深广,容易足意;法度显明,容易仿效;传承统治顺当,容易久传。因此王业在幼年登位的成王时极盛,超过了文王武王。但考察他的始终,却没有特异卓绝的事迹能和现在相比。然而他还登梁父山和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大汉的德泽,如源泉腾涌,连绵弥漫,广被四境;如云雾布散,上通九天,下流八方。一切生物尽沾恩泽,和气横流,威名远播,近狭处如在源头畅游,远阔处也象在余波浮游;开始作恶就被禁止,素来昏暗也见光明;昆虫和乐,万物都感激皇上的德泽。然后园林中出现驺虞等珍贵灵兽,围猎时获得麋鹿等奇异动物;厨房里看到一茎六穗的稻米,得到长着同根分枝角的奇兽作祭品;在岐山获得周朝遗留下的铜鼎和乌龟;在水中招来黄帝升仙时乘的似龙似马的翠黄。如同仙人灵圉的巫女住在安静的馆舍,接受传递神灵的旨意。神奇灵物穷尽变幻,卓异不凡。可敬佩哪,祥瑞的征兆达到这么多,还认为德薄,不敢说要封禅。周武王时偶然有鱼跃落到船里,就用火烤着来祭天。渺小啊,这就算是祥兆,因此登泰山封禅,不也有愧吗?冒进与谦让的事理,差异多么大呀!

于是大司马进曰:“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憓(huì)[65],诸夏乐贡[66],百蛮执贽[67],德侔往初[68],功无与二,休烈浃洽[69],符瑞众变,期应绍至[70],不特创见[71],意者泰山、梁父设坛场望幸[72]。盖号以况荣[73],上帝垂恩储祉[74],将以荐成[75]。陛下谦让而弗发也[76],挈(qiè)三神之欢[77],缺王道之仪,群臣恧焉。或谓且天为质暗[78],示珍符固不可辞[79];若然辞之,是泰山靡记而梁父靡几也[80]。亦各并时而荣,咸济世而屈[81],说者尚何称于后,而云七十二君乎?夫修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不为进越[82]。故圣王弗替[83],而修礼地祗[84],谒欵天神[85]。勒功中岳[86],以彰至尊[87],舒盛德,发号荣[88],受厚福,以浸黎民也[89]。皇皇哉斯事[90]!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91],不可贬也。愿陛下全之[92]。而后因杂荐绅先生之略术[93],使获耀日月之末光绝炎[94],以展采错事[95];犹兼正列其义[96],校饬厥文[97],作《春秋》一艺[98],将袭旧六为七[99],摅(shū)之无穷[100],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101],腾茂实[102]。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103],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104]。”

  于是大司马进言说:“陛下以仁爱抚育广大百姓,凭仗正义征服不顺从的,华夏百姓乐意奉献,周边少数民族都进贡朝拜,德泽等同古代先贤,功绩没有谁可以相比并。美善的功业融洽,祥瑞的征兆众多,应期相继到来,不只是在创业时出现。想来泰山、梁父山已安排好祭祀场地,在盼望皇上去呢。上尊号比前代尊荣,上天会降恩积福,将会促进成功。陛下却谦让不去封禅,违背天神、地神、山神的欢心,少了王道的礼仪,也会使群臣惭愧。有人说,上天有质证也不明显,既已现出珍奇的征兆就确实不能辞让;如果辞让,就会使泰山梁父山没有刻石作记的时机。历代帝王都各自随时势兴盛,如果都本来有济世功业却自谦不封禅,述说者还有什么向后世称道的,又说什么七十二君呢?养成美德,上天才会赐示祥瑞,尊奉祥兆举行封禅,就不是苟进越礼。所以圣明的君王不废封禅,会完备礼义对地神,祷告诚意向天神。在中岳嵩山刻石记功,封禅泰山显示至尊,可以扩展洪大的德泽,宣扬荣耀的名声,承受丰厚的福禄,来润泽百姓。盛大啊这件事。这是天下的雄伟景象,帝王的巨大功业,不能低估轻视。希望陛下成全这件事,然后汇集绅士官吏的智慧技能,使他们获得日月的余光照耀,提升官职,拓展事业;同时还考定陈述有关封禅的内容,整理成他们的文章,作为如《春秋》一样的经书,会继原有的六经成为七经,流传无穷;就能万代激发文士,发扬隐微余波,传扬英华名声,传播丰茂成果。从前的圣贤所以能永保美名,常被称赞,就因为封禅。应该命令主管礼乐的掌故官把封禅的内容全部奏上给您看。”

  于是天子沛然改容[105],曰:“愉乎,朕其试哉!”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诗大泽之博[106],广符瑞之富。乃作颂曰:

自我天覆[107],云之油油[108]。甘露时雨,阙壤可游[109]。滋液渗漉[110],何生不育;嘉谷六穗,我穑曷蓄[111]。

于是天子感动,露出满脸兴奋的神色,说:“痛快,我试一下吧!”就转变思想,综合官员的意见,询问封禅的事宜,咏颂德泽博大,宣传祥兆众多。于是作颂词说:

  我的恩德如苍天盖地,如行云油油,如甘露和及时雨,德泽深厚人可泳游。滋润浸渍更淌流,生物无不长势遒,嘉禾一茎六穗,庄稼怎会不丰收。

非唯雨之,又润泽之;非唯濡之[112],氾尃护之[113]。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显位[114],望君之来。君乎君乎,侯不迈哉[115]!

不只如降雨,还要润得深;不只是浸渍,还要遍布均;让万物都欢欣,怀念仰慕倾心。名山尊显位,盼望君来临。君哪君啊,为何不速行。

  般般之兽[116],乐我君囿[117];白质黑章,其仪可嘉;旼(mín)旼睦睦[118],君子之能。盖闻其声,今观其来。厥途靡踪[119],天瑞之征。兹亦于舜[120],虞氏以兴[121]。

濯濯之麟[122],游彼灵畤(zhì)[123]。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驰我君舆,帝以享祉[124]。三代之前,未之尝有。

  毛色斑斓的驺虞兽,游我园林多欢欣,白色皮毛黑花纹,它的外表真喜人。神态和气肃穆,如同君子斯文。昔曾听到名声,现在看到来临。来路无踪无迹,天降祥瑞的特征。此瑞舜时也曾现,虞舜由此而勃兴。

宛宛黄龙[125],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熿(huáng)炳辉湟[126]。正阳显见[127],觉寤黎烝[128]。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

宛曲盘绕黄龙,兴起德泽上升。色彩鲜明耀眼,灿烂辉煌如金。帝王之象显现,以此唤醒众人。经传书中记载,天命寄寓龙身。

  厥之有章,不必谆谆。依类讬寓[129],谕以封峦。

天道以兆彰明,不必谆谆多言。依照事类寄托天意,显现祥瑞告谕封禅。

披艺观之[130],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也[131]。故曰:“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132];舜在假典[133],顾省厥遗[134]:此之谓也。

  翻阅书籍来考察,天人之间相交会,天上人间相生相发相呼相应。圣明的帝王美德就是敬慎小心。所以说:“兴盛时必须思虑衰败,安乐时必须考虑危险。”因此商汤王周武王处于最尊严的地位,不错过敬神;舜在审察祭祀中反省过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品注释

[1]此文载《史记》卷一—七,《汉书》卷五七下。《文选》卷四八与《艺文类聚》卷一,题同作《封禅文》。
  [2] 昊穹:天。
  [3]选:数。辟:君王。
  [4]率:循。迩:近。踵武:踪迹。
  [5]逖:远
  [6]纷纶:乱。葳蕤:委顿的样子。
  [7]韶:舜乐,代舜。夏:禹乐,代禹。
  [8]号:尊号,人主生时所上。谥:美谥,殁后所加。
  [9]七十有二君:七十二个君王。有:通“又”。
  [10]罔:无。若:顺。淑:善。
  [11]畴:谁。逆:迎。
  [12]五:五帝。三:三皇。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载籍:书籍。
  [13]引语见《尚书·益稷》。元首:喻君。股肱:喻臣。
  [14]后稷:尧臣,周之始祖。
  [15]后稷为唐尧的农官,教民耕种,他作为周的始祖这时已为周朝打下了基础。唐:唐尧,尧。
  [16]公刘:后稷的曾孙,被戎人威逼自邰迁豳定居,逐渐发展起来。
  [17]文王:周文王。改制:改革国家制度。
  [18]爰:至。周:周朝,先前是诸侯国。郅:大。隆:兴盛。
  [19]大行:极盛。越:于。成:周成王,幼年登基。所以下文说:“业隆于襁褓”。
  [20]陵夷:义同“衰微”。
  [21]无声:无恶劣名声。
  [22]异端:他故。
  [23]所由:所行。
  [24]夷易:平易。
  [25]湛恩:深恩。濛涌:广大的样子。
  [26]丰:完备,富足。
  [27]宪度:法度。
  [28]则:仿效,效法。
  [29]垂统:君王传基业到后代。
  [30]襁褓:代指年幼的周成王。二后:二帝,指周文王、周武王。
  [31]揆:度,考察。元:始。
  [32]终:考察终止。都:于。攸:所。卒:终。
  [33]殊尤:特异。绝迹:卓绝的业迹。
  [34]梁父:又称梁甫,泰山下的一小山。
  [35]显号:尊号。及下句所言是封禅所为。
  [36]烽涌:如烽火腾涌。原:通“源”。
  [37]沕潏漫衍:水流连绵不断的样子。
  [38]旁魄:此为“广被”义。四塞:四方边境。
  [39]云尃雾散:如云雾布散。
  [40]畅:达。九垓:九天,天空极高处。
  [41]沂:流。八埏:八方边际。
  [42]怀生之类:有生命之物。
  [43]协气:协和之气。
  [44]武节:武道,威名。
  [45]迩:近。陕:通“狭”。原:通“源”。
  [46]迥:远。泳:浮游。沫:通“末”。
  [47]首恶:开始作恶。
  [48]昭晰:光显。
  [49]凯泽:和乐。
  [50]面:向。回首面内:感怀天子之仁德。
  [51]囿:养禽兽的园。驺虞:一种吉祥的兽。
  [52]缴:围猎。
  [53]□:嘉禾。
  [54]觡:角。抵:通“底”,根。
  [55]周余珍:周代遗留下来的珍宝,指周鼎。
  [56]龟:周代养的乌龟。岐:岐山。
  [57]翠黄:龙翼马身的乘马,黄帝乘之登仙。翠黄乘龙:以翠黄为所乘之龙。
  [58]灵圉:仙人名。《汉书》注引文颖曰:“是时上求神仙之人,得上郡之巫——长陵女子,能与鬼神交接,治病辄愈。置于上林苑中,号曰神君,有似于古之灵圉,待之于闲馆舍中也。”
  [59]符瑞:祥瑞之征兆,指驺虞至翠黄数事。
  [60]杭:通“航”,船。《史记》“索隐”引胡广曰:“武王渡河,白鱼入王舟,俯取以燎。”即烤着祭天。
  [61]休:美,使美。燎:烤鱼祭天。
  [62]介丘:大山,指泰山;登泰山指封禅。
  [63]恧:惭愧。
  [64]其何:何其,多么。与:通“欤”。
  [65]征:攻取。憓:顺从。
  [66]夏:华夏。诸夏:泛指汉朝统治区域内的人。
  [67]百蛮:统称周边少数民族。贽:进见礼。执贽:来进贡朝拜。
  [68]侔:等同。
  [69]烈:功业。浃洽:融洽。
  [70]期应:应期。绍:续、继。
  [71]创:初、始,指始创业时。
  [72]望幸:盼望皇帝到来。
  [73]号:上尊号。况:比(前代)
  [74]上帝:上天。储祉:积福、降福。
  [75]荐成:祭上天,靠上天促使成功。
  [76]弗发:不去(封禅)。
  [77]挈:绝。三神:天神、地神、山岳神。
  [78]质暗:质证不明显。
  [79]辞:辞让,谦让。
  [80]靡记:无所表记。封禅刻石即表记。靡几:与“靡记”同义。
  [81]屈:屈己,即前文所说谦让(而不封禅)。
  [82]越:逾。进越:苟进逾礼。
  [83]替:废,指废封禅。
  [84]地祗:土地社稷神。
  [85]谒:告。款:诚。
  [86]勒功:刻石记功。
  [87]彰:明,使明。
  [88]发:发扬。号荣:大荣名。
  [89]浸:滋润。
  [90]皇皇:盛大的样子。
  [91]丕:大。
  [92]全之:成全封禅事。
  [93]因杂:萃集。
  [94]末光:余光。绝炎:与“末光”同义。
  [95]采:官。错:通“措”。展采错事:展其官职,措其事业。
  [96]正列其义:正列封禅之义。
  [97]校:修订。
  [98]一艺:如……一样的经书。
  [99]旧六为七:原有的六经变成七经。
  [100]摅:流布,流传。
  [101]蜚:飞,传扬。
  [102]腾:传播。茂实:丰茂果实。
【转贴】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封禅书第六
  [103]用此:以此,因此。
  [104]掌故:官名,管礼乐制度等。
  [105]沛然:感动的样子。
  [106]诗:咏颂。泽:德泽、恩泽。
  [107]天覆:如天覆盖。
  [108]油油:云浓的样子。
  [109]游:游泳。
  [110]滋液:滋润浸渍。渗漉:水流的样子。
  [111]曷:何不。
  [112]濡:浸渍。
  [113]氾:通“泛”,普遍。尃:通“布”。
  [114]名山:指泰山。显位:封禅上尊位。
  [115]侯:何。迈:行,指行封禅。
  [116]般般:通“斑斑”。
  [117]乐:以……为乐,欢游。
  [118] 旼旼:和气。睦睦:通“穆穆”,肃穆。
  [119]厥:其,它的。途:末路。
  [120]亦于舜:省略动词;谓也出现在舜时。
  [121]虞氏:虞舜。以:因此。
  [122]濯濯:肥大的样子。
  [123]灵畤:皇帝祭祀处。指汉武帝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事。《汉书·武帝记》:“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124]帝:天帝。享祉:享祭后答以福祉。
  [125]宛宛:屈曲回旋的样子。
  [126]熿炳辉煌:灿烂辉煌。
  [127]正阳:帝王之象。
  [128]觉寤:使醒悟,唤醒。黎蒸:众庶。
  [129]类:事类。讬寓:寄托天意。
  [130]披艺:披览艺文。
  [131]兢兢翼翼:谨慎小心的样子。
  [132]肃祗:敬神。祗:神祗。
  [133]假典:凭借(祭祀)大典。
  [134]顾省:检查反省。厥遗:其过失。[1]

作品译文
 从远古开始,苍天生人,依次数各代君王,一直数到秦朝。考察近代还有踪迹可寻,了解远古就只有凭流传下来的风闻。因而纷乱沉沦埋没不能指称的,多得数不清。继承舜、禹,崇尚生前死后的称号而封禅的人,可以说出的有七十二个君王。综观历代,没有依顺美好的而不昌盛,谁迎合错误而能久存?
  轩辕以前,太久远太邈茫了,那详情已不可能说出了。五帝三皇因六经典籍流传,还可以略见一斑。《书经》说:“元首英明啊,辅佐的大臣优良啊。”由此来说,君王没有谁比唐尧兴盛,辅臣没有谁比后稷贤能。后稷在唐尧时创立基业,他的曾孙公刘因遭戎人追逼迁居到豳(bīn)地,得以发展,经周文王改革国家制度,到了周武王建立周朝就大大兴隆起来,极盛于周成王,以后逐渐衰变没落,但千年以来并无恶名,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然而这没有别的缘故,只是行事前后都言行谨慎,严防留下不良影响罢了。所以他们行事规范平易,容易遵循;恩泽深广,容易足意;法度显明,容易仿效;传承统治顺当,容易久传。因此王业在幼年登位的成王时极盛,超过了文王武王。但考察他的始终,却没有特异卓绝的事迹能和现在相比。然而他还登梁父山和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大汉的德泽,如源泉腾涌,连绵弥漫,广被四境;如云雾布散,上通九天,下流八方。一切生物尽沾恩泽,和气横流,威名远播,近狭处如在源头畅游,远阔处也象在余波浮游;开始作恶就被禁止,素来昏暗也见光明;昆虫和乐,万物都感激皇上的德泽。然后园林中出现驺虞等珍贵灵兽,围猎时获得麋鹿等奇异动物;厨房里看到一茎六穗的稻米,得到长着同根分枝角的奇兽作祭品;在岐山获得周朝遗留下的铜鼎和乌龟;在水中招来黄帝升仙时乘的似龙似马的翠黄。如同仙人灵圉的巫女住在安静的馆舍,接受传递神灵的旨意。神奇灵物穷尽变幻,卓异不凡。可敬佩哪,祥瑞的征兆达到这么多,还认为德薄,不敢说要封禅。周武王时偶然有鱼跃落到船里,就用火烤着来祭天。渺小啊,这就算是祥兆,因此登泰山封禅,不也有愧吗?冒进与谦让的事理,差异多么大呀!
  于是大司马进言说:“陛下以仁爱抚育广大百姓,凭仗正义征服不顺从的,华夏百姓乐意奉献,周边少数民族都进贡朝拜,德泽等同古代先贤,功绩没有谁可以相比并。美善的功业融洽,祥瑞的征兆众多,应期相继到来,不只是在创业时出现。想来泰山、梁父山已安排好祭祀场地,在盼望皇上去呢。上尊号比前代尊荣,上天会降恩积福,将会促进成功。陛下却谦让不去封禅,违背天神、地神、山神的欢心,少了王道的礼仪,也会使群臣惭愧。有人说,上天有质证也不明显,既已现出珍奇的征兆就确实不能辞让;如果辞让,就会使泰山梁父山没有刻石作记的时机。历代帝王都各自随时势兴盛,如果都本来有济世功业却自谦不封禅,述说者还有什么向后世称道的,又说什么七十二君呢?养成美德,上天才会赐示祥瑞,尊奉祥兆举行封禅,就不是苟进越礼。所以圣明的君王不废封禅,会完备礼义对地神,祷告诚意向天神。在中岳嵩山刻石记功,封禅泰山显示至尊,可以扩展洪大的德泽,宣扬荣耀的名声,承受丰厚的福禄,来润泽百姓。盛大啊这件事。这是天下的雄伟景象,帝王的巨大功业,不能低估轻视。希望陛下成全这件事,然后汇集绅士官吏的智慧技能,使他们获得日月的余光照耀,提升官职,拓展事业;同时还考定陈述有关封禅的内容,整理成他们的文章,作为如《春秋》一样的经书,会继原有的六经成为七经,流传无穷;就能万代激发文士,发扬隐微余波,传扬英华名声,传播丰茂成果。从前的圣贤所以能永保美名,常被称赞,就因为封禅。应该命令主管礼乐的掌故官把封禅的内容全部奏上给您看。”
  于是天子感动,露出满脸兴奋的神色,说:“痛快,我试一下吧!”就转变思想,综合官员的意见,询问封禅的事宜,咏颂德泽博大,宣传祥兆众多。于是作颂词说:
  我的恩德如苍天盖地,如行云油油,如甘露和及时雨,德泽深厚人可泳游。滋润浸渍更淌流,生物无不长势遒,嘉禾一茎六穗,庄稼怎会不丰收。
  不只如降雨,还要润得深;不只是浸渍,还要遍布均;让万物都欢欣,怀念仰慕倾心。名山尊显位,盼望君来临。君哪君啊,为何不速行。
  毛色斑斓的驺虞兽,游我园林多欢欣,白色皮毛黑花纹,它的外表真喜人。神态和气肃穆,如同君子斯文。昔曾听到名声,现在看到来临。来路无踪无迹,天降祥瑞的特征。此瑞舜时也曾现,虞舜由此而勃兴。
  肥肥胖胖大麒麟,嬉游祭祀之地。孟冬十月,君王祭祀,跑到君王车前,天帝赐来福祉。夏商周代以前,未曾有过此事。
  宛曲盘绕黄龙,兴起德泽上升。色彩鲜明耀眼,灿烂辉煌如金。帝王之象显现,以此唤醒众人。经传书中记载,天命寄寓龙身。
  天道以兆彰明,不必谆谆多言。依照事类寄托天意,显现祥瑞告谕封禅。
  翻阅书籍来考察,天人之间相交会,天上人间相生相发相呼相应。圣明的帝王美德就是敬慎小心。所以说:“兴盛时必须思虑衰败,安乐时必须考虑危险。”因此商汤王周武王处于最尊严的地位,不错过敬神;舜在审察祭祀中反省过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1]

作品简析
  

在泰山筑坛祭天叫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筑坛祭地叫禅,是古代帝王的重大祭典。此文是司马相如遗作,死后上奏给汉武帝,阐明请求封禅的主张的。文章先概说自古以来历代封禅的君王,指出封禅无不昌盛;接着用略知的三皇五帝和可稽的周代封禅的盛事作对比反衬,指出大汉恩德和祥兆空前,武帝更应该封禅;又假托大司马(官名)上书,歌颂武帝功德、祥兆空前,封禅是天意所示,圣君所宜,会给官吏和百姓带来好处;进而假设武帝同意封禅,而拟作颂功德赞祥瑞的刻石词。直陈其意,托人进言,拟作颂词,再三强调武帝最宜封禅,真可谓“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最后还以天人感应,强调祭祀典仪可促进敬慎小心,居安思危,从更广意义上反复阐明应该封禅的主旨。[1]

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
  (约前179—前117)汉代文学家。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一说成都人。原名司马长卿,小名犬子(狗儿)。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就做了汉景帝的警卫“武骑常侍”。所作《子虚赋》与《上林赋》为汉武帝所赞赏,拜为中郎将,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后为孝文园令。他见武帝喜好神仙之术,曾上《大人赋》欲以讽谏,然效果适得其反。后病卒于家。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遗有《封禅文》一卷。作品还有散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凡将篇》,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汉茂陵简介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2152.html

更多阅读

转贴:忆与吴志攀教授夫妇交往点滴--冷静

提示:本文作者冷静,是我博士同门,共同师从尊敬的吴志攀教授,目前任教于香港大学法学院。冷静闻知吴老师和杨老师遭人陷害,悲愤在心,连夜写就长文,回忆与恩师交往点滴。冷静文章多有自谦之词,事实上,冷静游学多国,学问及才识远在本人之上。因而

转载 艰难陈述四 转贴 艰难陈述 后门

原文地址:艰难陈述(四)(转贴)作者:汉水一方艰难陈述——苏jing(一枝独秀)后来应好友的要求,我们做了一场表演秀。但是我们还是自己人和自己人做,虽然是在同一张床上。快要结束时,为了给别人证明精彩(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我们换了一下。Q又很享受

{转自贴吧}我看日版花样男子日版花男 日版花样男子全集优酷

个人把多数版本的花男都看了,台版(最先)、动画、韩版、芒果版(完全为了找茬和挑战极限)、日版。不可否认,台版是我心中的经典,是不可取代的,虽然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有限,现在看来好像很多地方都不够完美,但是这群人演出来的感觉就是让人觉得《花

声明:《转贴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封禅书第六》为网友柠檬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