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大师张永祥作品随神州十号升空130619 工笔画大师

【王建省工作室讯20130618】2013年6月11日,工作室友好机构东方艺术馆馆长、北京凌霄阁画院院长、我国著名国宝级工笔书画大师、中国装裱专利第一人、七十高龄的张永祥张老的工笔作品“草虫”随着神州十号升入太空而被一起载入太空!这是公众对张老艺术作品的极大肯定。张老以画工笔见长,他笔下的风景、人物、佛像、鱼、龙、鸡、仕女、孔雀等笔法细腻、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动物千姿百态,或可爱或顽皮,张老的作品大气磅礴,充满生活气息。

附:张永祥简介

张永祥(笔名冰融),生于1939年,河北人,现居北京。现任北京东方艺术馆馆长、凌翔阁画院院长、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理事、中国书画学院名誉院长、北京东方凌翔书画装裱(培训)中心总经理、中国书画装裱家协会会长和62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编委等职。有6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他,被书画界称为“奇人”。2010年“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等九大单位授之“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人物”。

的确,张永祥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964年大专中文系毕业后在县、市委从政20年,曾任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付主任等职。由于业绩突出,1979年12月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受到国务院嘉奖。大会期间参观颐和园时,他看到几个日本人一边剪去几幅裱件的锦绫边、天地杆,一边气势汹汹的辱骂中国装裱“落后”。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还勾起了他父亲被日本鬼子杀害、母亲抱着他逃荒要饭三年的悲惨回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研究出超过小日本的装裱,雪国耻!报家仇!1984年,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他激动了:是时候了!他毅然决然的抛弃“铁饭碗“、“铁官椅”和一切优厚的待遇,义无反顾的告别家人,投入到为变革中国装裱技艺的考察和研究中。这一走就是十二个春秋。期间八年没回家,老伴焦虑劳累陆续患心脏病、糖尿病、脑血拴、脑溢血直至离世,家里一贫如洗,四个儿子有三个辍学卖烧饼。为维持生计和装裱技艺的研创,连仅有的五间住房也抵押给银行做了贷款。他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之艰难、痛苦。就在此时,他的境遇和抱负被也可称之为“女中豪杰”的河南鹿邑县年轻英语教师李琳茹所知晓,所感动。李琳茹毅然放弃去郑州外贸综合英语深造的机会,抛弃在那时令人艳羡的工作和美好前程,和张永祥一边捡煤渣、喝白粥、吃野菜,一边研究装裱。经过反复的探索、实验和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1995年成功研制出一系列突破传统优于机裱、超过日本的装裱技艺新成果,即“张氏装裱”。该装裱技艺熔古铸今、独树一帜,被业界专家权威誉为“里程碑”、“我国装裱史上的一场革命”。“张氏装裱”现已荣获十二项国家发明专利,所裱2016米长卷荣载《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自研究成功并推广“张氏装裱”至今已17年,培训了海内外学员逾万名,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问题。

张永祥不仅是由外行变内行的装裱发明人,还是一个自幼挚爱并一直追求绘画艺术的画家,曾拜师黄均、任率英,请教彦涵、王琦等画界名家。他在研究推广“张氏装裱”、打造品牌的同时,也在砚田默默耕耘着,偶尔投稿参赛并获奖,曾荣获“全国农民书画博览会”银奖、“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组织举办的全国书画赛银奖、“国际羲之杯书画大赛”金奖。他的作品入选《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并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家”称号。他的传略被收录在《世界名人录》里。

张永祥的绘画以工笔画为主,以大画长卷见长,善于立意创新,深化主题,其作品有思想,有语言,生活气息浓厚,令人震撼,使人感悟。真是厚积薄发:他的作品从去年秋天一露头,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不少书画爱好者、收藏家竞相购买。山东一博物馆决定设一层楼为其展示作品。云南一正筹办的博物馆也陆续收藏其作品。深信,张永祥的绘画艺术会同他的装裱技艺一样成为书画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当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如今的张氏装裱发明人、著名工笔画家张永祥先生拥有12项国家发明专利。

【张】芝临池【张旭草,【永】远向前【永】不骄,【祥】和美满【祥】瑞兆,【装裱大师技艺高】。

张永祥先生作品欣赏


张永祥作品(局部)上图《春暖花开早》,下图《春风丽人行》。






【李】唐盛世诗空前,【琳】琅满目五万篇,【茹】苦含辛十八载,【福】寿永祥装裱缘。

张氏装裱发明人张永祥、李琳茹简介

这些年来,张氏装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人所共知的。不少人认为,发明人肯定是装裱祖传世家或门里出身。实际上,发明人原来都是对装裱一窍不通的外行。

发明人张永祥

张永祥:河北人,1964年大专中文系毕业后,在县(市)委和公社(乡)从政二十年,曾任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79年底,以代表身份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国务院的嘉奖令。会前,河北省委办公厅商调其去省委工作,可谓“双喜临门”。然而,就在劳模会期间一个偶然的际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是在全国劳模游览颐和园时,他亲眼看到几个日本人把所买的画幅用剪刀把天地杆、锦绫边全部剪去,并指手画脚的斥责“中国装裱落后”。眼前发生的一幕,深深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并勾起了他辛酸的回忆:1943年,父亲被日本人活活杀害,母亲被迫抱着他塞外逃荒年三年......。家愁国恨激起他研究装裱、为民族争气、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1984年,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研究装裱的种子萌发了:在组织不允许他脱职搞研究的困惑中,经过痛思,便义无返顾地放弃了公职、工资 、工龄和优厚的待遇,告别妻儿,走出家门,甘当乞丐,考察全国搞研究。历经十二个春秋,期间八年没回家,致使家破人亡、倾家荡产。1996年秋,终于在李琳茹的配合下、在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中获得跨越性成功,迎来了真正属于他们的春天。被世人誉为“奇人、奇才、奇迹”。成功后,在推广装裱技艺的同时,面对掌声和鲜花,依然研究不息,创新不止。他说:“装裱技艺无止境,只要活一分钟,就要研究六十秒。”

2010年张永祥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颁奖词这样说:没有祖传的渊源可他却在书画装裱业内尽人皆知,他用智慧和汗水实现了我国装裱业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跨越,他不断的钻研和创新掀起了一个领域的行业革命。2016米长的装裱作品让世界为之感叹。已成为装裱巨臂的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装裱技艺无止境,只要活一分钟就要研究60秒。”

发明人李琳茹

李琳茹:河南人,1989年大专毕业,任中学英语教师四年,后又考上教育学院,欲深造英语。当接到入学通知书后,为给家里找致富项目,在北京中国科技信息中心与张永祥相识,被其高尚的情操、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便毅然扔掉公职,放弃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同张永祥一边捡煤渣、吃野菜、喝白粥、一边废寝忘食的搞研究。他们终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跨越苦难拥抱于成功的泪水中。自张氏装裱推广技艺以来,她在技艺上深钻细研,在培训服务上下功夫,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学员。

 张氏装裱问世以后,伴随几十家重大新闻媒体的报道,张永祥、李琳茹研究装裱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撼。有众多书画家、专家学者为之题词赞誉。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马厂长和郑导演等负责同志考察采访后,一致表示,在适当的时候拍一部原汁原味的写实电影,以净化人们的心灵。直到现在电影《骆驼祥子》、《西安事变》》著名导演郑煜元还提念这事,想圆这个梦。著名编剧、电影《侦察兵》的编剧徐子衡计划编写十集电视剧《装裱奇缘》(暂定名),写到四集因病故而剧本搁置。

装裱奇缘

  ●张秀贤 张吉明

  首都北京举办“庆六·一儿童书画展”,一位日本友人看好白碧莹小朋友的两幅参展作品,当场买下准备带走。白碧莹的父亲提议装裱好后再带走,日本友人一听:“不行,不行,中国的装裱技术太差!”白碧莹的父亲耐心解释说:“我们现在有一种“张氏装裱”,快速而精美,包你满意。”当两幅装裱一新的作品交到这位日本友人的手里时,他先是为手工装裱而又如此神速称奇,待仔细验看过裱件后,不由得赞美:中国的装裱确实比日本的好!这背后是我们的主人公张永祥先生在书画装裱艺术研究的道路上历经十余年的苦苦探索和艰难跋涉,是他和李琳茹女士一起,用汗水、泪水和血水以及超常的付出和巨大牺牲而完成的对中国传统装裱工艺的伟大超越。“张氏
装裱”熔古铸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填补了我国书画装裱史上的一项空白。

  张永祥,河北省南宫市人,1941年生,1964年河北师范大专毕业。曾在南宫市委从政,后任南杜公社副书记。李琳茹,河南鹿邑县人,年轻的英语教师。因家乡穷、家境困难,不甘贫困的她于1993年春来中国情报所找科技项目,与张永祥相遇、相识。聪明、好强的她被张永祥的装裱事业和宏伟理想所吸引,并为他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崇高精神境界及顽强毅力所感动。于是决定留下来,投身研究。她协助张永祥一起攻克难关,成为张永祥艰难的研究途中相依相伴、患难与共的得力助手和宝贵的精神力量。自此,在我们这个用血泪写成的故事中,又平添了几分女性的智慧、柔情和坚韧。

当时,一贫如洗的张永祥和李琳茹住在北京石景山八大处的一户农民家里。为了解决生计和科研经费,他们找来铁锹和镐,到路边开荒种菜,并从一里以外的养猪场掏粪养地。此外还经常到田间地埂挖野菜,去菜市场拾菜。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曾三个月滴油未沾,到菜市场花上2角钱买个鸡架,回来做点汤,算是改善生活。就这,李琳茹也是自己舍不得喝,变着法儿让张永祥多喝上几口。一段时间,张永祥发现自己的面汤油花飘香,而且李琳茹总说自己已经吃过。她只是静静地、深情地看着他香甜地吃完。张永祥敏感地意识到什么。一次,他谎称外出,推起车子走了。估计时候差不多,就突然折回,一看琳茹正吃那一滴油都没有的白水煮面条。看到这一幕,张永祥心一热,眼泪立时盈眶,一股敬意从心底油然升起:多好的人哪!

张永祥在事业和生活中信奉这样两条:一是看准的道就坚决走下去,再就是助于人而不求于人。他刚生下来就没奶吃是用米汤喂大的。三岁丧父,尝过逃荒要饭的滋味。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历炼了他自信、刚强、坚毅的性格,从不轻易求助于人。然而,人间自有真情在。仿佛是他们的行为感动了上帝,一位名叫孙宝贞的大爷得知他们的处境后,深深地为他们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范所打动,每天下午都前来帮忙,每个月都接济他们三五百元,他的一位就职于北京印刷研究中心的妹夫也慷慨相助,拿出当时仅有的2000元钱给他们作科研经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才知道孙大爷的身世。1995年11月底孙宝贞三天没露面,他们不放心,就前去看望他,直到这时他

们才知道孙宝贞大爷是拣破烂的,接济他们的钱全是卖破烂所得。他本人省吃俭用,靠几箱散装方便面度日,就连老鼠吃剩下的也舍不得扔掉,结果中毒腹泻,起不来床了,患难之中见真情。孙大爷这种古道热肠和金子般闪光的心灵,使他们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在心底发誓: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位好人。到了年底,粘合剂再次试验成功,准备投入生产,在这个用钱的节骨眼上,孙宝贞老人雪中送炭倾其所有,把1.5万元的积蓄拿来交给张永祥。张永祥与李琳茹共同研究创造的全新的装裱技术,是具有1700多年书画装裱史上的突破性的技术革命。张永祥和李琳茹成功了!

在共同经历了艰苦生活的磨练、无数次失败的打击并最终迎来成功和辉煌的时刻,张永祥先生和李琳茹女士由创业伙伴进而结为人生伴侣。在人们的眼里和心里似乎已是水到渠成之必然。

  萍水相逢岂偶然,业凝连理亦前缘。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所有关注着他们的朋友的祝福和企盼。热心的沈鹏为张永祥先生和李琳茹女士做证婚人,并题诗祝贺:

  毡毯分红与梨花,

  角觥绿蚁透窗纱。

  有缘万里相厮鬓,

  携手鹊桥双返家。

张永祥先生在题款

张永祥先生作品局部

张永祥先生和他的《百鸡图》长卷















德艺双馨的张永祥赢得了总理高参、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书协会员任玉岭先生的赏识


任玉岭先生书法欣赏

任玉岭先生为张永祥先生的《东方艺术馆》题词

新闻通稿:

国际百行会工笔书画大师张永祥作品随神州十号升入太空

2013年6月11日,国际百行会友好机构东方艺术馆馆长、北京凌霄阁画院院长、我国著名国宝级工笔书画大师、中国装裱专利第一人、七十高龄的张永祥张老的工笔作品“草虫”随着神州十号升入太空而被一起载入太空!这是公众对张老艺术作品的极大肯定。张老以画工笔见长,他笔下的风景、人物、佛像、鱼、龙、鸡、仕女、孔雀等笔法细腻、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动物千姿百态,或可爱或顽皮,张老的作品大气磅礴,充满生活气息。国际百行会雷鸣会长、刘丽华秘书长等领导向张老表示热烈祝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0759.html

更多阅读

张永豪接TVB警告信道歉与受虐女星握手言和 握手言和

据香港媒体报道,辽宁首富无线新人刘蔚萱拍摄无剖腹产奶粉线剧集《心路GPS》剖腹产奶粉疑遭导演张永豪“施虐剖腹产奶粉张永豪作出公开道歉外[url=http://tiny.yaolan.com/youbo/]圣元优博[/url永豪作出公开道歉外,无线也向他发出警告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张孝祥南宋词人,做官十几年,起起伏伏屡受磨难,最后绝意仕途,隐居乡里,雅号“于湖居士”。于丹老师以及网络上的一些诗词爱好者在解析这首词时,从“仕道”的角度侧重描述了作者光明磊落,纯洁高尚,慷慨悲凉的仕途情怀。我认为这首词反映了作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阅读答案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

张继隶书作品 张继隶书讲座视频

张继(b.1963) 隶书张继隶书作品《尽日相亲惟有画》张继隶书作品《王维·观猎》张继隶书作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张继书法作品张继,字续之,号四融斋主隶书汉画题跋 - 作品欣赏

声明:《工笔大师张永祥作品随神州十号升空130619 工笔画大师》为网友我会咆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