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 沈意沁10300130051 纽约时报英文版

词条:纽约时报



(一)报刊历史

1.第一阶段(1851年创刊到1896年)

本段标签亨利雷蒙德 乔治琼斯 霍勒斯格里利 坦慕尼协会 坦慕尼贪污巨案

1.1雷蒙德时期(1851年—1869年)

1851年9月18日,创始人亨利·贾维斯·雷蒙德乔治·琼斯以10万美元创立了《纽约每日时报》(New York Daily Times),对开四版,售价1美分。1857年改现名。


在报纸的定位上,《纽约论坛报》介于《太阳报》的道德沉沦和《先驱报》的感情冲动之间。坚持公正与客观的立场,要求具备丰富的相关背景资料让读者明确地知道事件的缘由及未来可能的发展状况。雷蒙德在1857年《新闻事业的理论》中提出的:公众报纸与政党报纸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政党机关报不对新闻事业负责,因而没有资格享受新闻事业的荣誉。报纸要想取得公众的新任,必须是超党派独立的,必须具有更高尚的职能。

在报纸的销售上,《纽约论坛报》采用新的推广方法:赠报。自创办第四天起,报童向住宅送报一周,如果满意继续送报,一周之末再收报费,每周(周一至周六)仅售6美分。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9天之后订户超过1万份,2个月后达1.5万份,一年后达2.6万份。《纽约论坛报》迅速成功。第二年,报价增至2美分,篇幅也从4版增至8版,销量一度跌至1.8万份,第四年销量恢复,达到4万份。

雷蒙德的贡献在于,他培养了在公众事务报道方面的一种相当正派的态度。《纽约时报》极少刊登人身攻击的文章,也很少以格里利所欣赏的黑白分明的形式提出问题。《纽约时报》在笔调上,甚至在内容上都一贯保持公正,在发展仔细认真的报道技巧方面也无人能及。它还以准确取代了想当然,即使在雷蒙德热衷于政治时也不例外。

Ø亨利·贾维斯·雷蒙德Henry Jarvis Raymond)1820年1月24日到1869年6月18日,美国记者、政治家,曾任纽约州副州长。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3岁识字,5岁就会讲演。受过良好教育,佛蒙特大学优异成绩毕业。大学时代便崇拜霍勒斯·格里利,向《纽约论坛报》投稿。1841年雷蒙德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传奇编辑的首席助手,开始他的记者生涯。由于他不同意格里利的空想社会主义观点,同年辞职。他之后投奔了《信使与问询报》,编辑经验进一步成熟。在此期间,雷蒙德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为自己赢得了演说家和崭露头脚的政治家名声。1849年,雷蒙德被选入纽约州议会,当选纽约州议员,1851年当选州议会议长,1954年参与组建共和党。在政治主张上他支持林肯,南北战争中亲自随军参访。

Ø霍勒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1811年2月3日—1872年11月29日。美国著名报人,编辑。美国第一家全国性报纸《纽约论坛报》的创办者。自由共和党的资助人之一,政治改革家。1840年代到1870年代论坛报在其主持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美国新闻史早期著名的“三大便士报”之一,格里利也因此成为优秀报刊编辑人士的代表。

1.2后雷蒙德时期(1869年—1896年)

乔治·琼斯(GeorgeJones),他是雷蒙德的挚友、《论坛报》同事、《纽约时报》创业伙伴、《纽约时报》发行人。琼斯和雷蒙德相识于《论坛报》,当时前者供职于营业部。两人合计出版一份“理想的日报”。但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

1869年,在雷蒙德去世后,琼斯主持社务。在这一时期,《纽约时报》揭露坦慕尼贪污巨案,拉开了开美国报界揭丑报道帷幕。雷蒙德拒绝500万美元贿赂,为自己赢得尊重,也为报社赢得了声誉。

1893年,琼斯家族的继承人以100万美元出让了《纽约时报》。在当时纽约的八家晨报中它的发行量最低,面临着生存危机。

Ø坦慕尼协会及坦慕尼贪污巨案坦慕尼协会(Tammany Hall),也称哥伦比亚团(the Columbian Order),1789年5月12日建立,最初是美国一个全国性的爱国慈善团体,专门用于维护民主机构,尤其反对联邦党的上流社会理论;后来则成为纽约的政治机构,并且成为民主党的政治机器。

1871年,威廉·特威德(William M. Tweed)时任负责人。这年春天,纽约行政司法长官吉米·奥布赖恩向其索取执行“额外”职能必付的25万美元,并威胁将揭露政治霸权集团的所有阴谋诡计。面对自己人的讹诈,政霸集团拒绝付款。奥布赖恩从朋友那里获得了这些事实和数据,并将证据移交《纽约时报》编辑乔治·琼斯(1811—1891)。在《纽约时报》揭发这一骇人听闻的丑闻之初,纽约绝大多数报刊都被特威德收买,《纽约论坛报》甚至指责《纽约时报》的行为是“政治报复”。威德政霸集团提出给琼斯500万美元,希望他不要公布这些证据,但遭到琼斯的拒绝。1871年7月,《纽约时报》开始发表这些影印件。至该月底,市民中的有识之士都知道政霸集团至少窃取600万美元。后来据历史学家估计,这笔数目应在3000万至2亿美元之间。

2.第二阶段(1896年奥克斯家族接管至今)

本段标签:阿道夫·奥克斯 纽约时报广场 信息模式 《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猪湾事件 印刷工人大罢工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

2.1奥克斯时代(1896年—1935年)

1896年,已有45年历史的《纽约时报》陷入危机,当时《世界报》的早报加晚报发行量为60万份,《新闻报》的发行量为43万份,《太阳报》早晚报13万份,《先驱报》14万份,《晚邮报》1.9万份,《论坛报》1.6万份,《纽约时报》只有9千份,并且负债30万且每周亏损2500多美元。奥克斯个人出资75000美元收购该报,而他是唯一的竞标人,此外,他与当时的股东达成协议,若能在4年之内转亏为赢,则获得该报控股权的51%。

19世纪后期,美国报坛煽情主义之风盛行,黄色新闻泛滥。奥克斯坚决反对新式新闻事业的通俗化特色,在接管报纸时,奥克斯就明确了《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两个月,在1896年10月5日,奥克斯提出“刊载一切适合刊载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Print),这个口号被保留至今。

在办报思想和原则方面,奥克斯提出自己的方针:《纽约时报》要用一种简明动人的方式,提供所有的新闻,用文明社会中慎重有礼的语言,来提供所有的新闻;即使不能比其他可靠媒介更快提供新闻,也要一样快;要不偏不倚、无私无畏地提供新闻,无论涉及什么政党、派别或利益;要使《纽约时报》的各栏探讨一切与公众有关的重大问题的论坛,并为此目的而邀请各种不同见解的人参与明智的讨论。因而纽约时报的风格新闻全面,言论稳健。

在报纸受众定位上,纽约时报旨在面向具有格调和文化教养的精英人士。他敏锐对察觉到对严肃而有品位的新闻的社会性需求,这种需求包括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大社会议题的了解和讨论。因此,奥克斯希望通过报道严肃而有重大价值的新闻获得读者与社会的认可。为了吸引读者,时报推出广告的:“本报不会弄污您的早餐桌布”,明确划开《纽约时报》与低俗报纸、“黄色新闻”的界限。在《纽约时报》的自我宣传中,始终标榜“庄重”二字,充分以道德优越感划分阶层的

在新闻内容选择上,《纽约时报》十分重视金融、市场、贸易、不动产交易、案件审理过程等方面的报道。当时纽约已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因此奥克斯首先从及时准确地报道金融新闻入手,除了每天报答报道市场情况外,他还增加了每周金融评论,很快得到读者好评,并进而扩展到政治、文化等报道领域。他而在政治报道上《纽约时报》持保守态度,该立场符合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的观念。同时,他采取增加报纸内容的办法,增出星期日杂志版,取消小说,受到读者欢迎。

在营销方面,《纽约时报》大打价格战,1898年该报售价从3美分降至1美分,比竞争对手《世界报》的2美分的售价低一倍。一年后,发行量从2.5万份增至7.5万份。此后,发行量不断上涨,1900年,8.2万份,1905年12.1万份,1910年19.2万份,1920年34.3万份。报纸发行量扶摇直上,《纽约时报》重新找回了雷蒙德时期的辉煌。

Ø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 原名“朗埃克广场”(Longacre Square),又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常误译为“时代广场”。时报广场得名于《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一块街区,中心位于西42街与百老汇大道交会处,东西向分别至第六大道与第九大道、南北向分别至西39街与西52街,构成曼哈顿中城商业区的西部。

1904年12月,《纽约时报》选在除夕当天迁入该广场的新大楼,并在午夜施放烟火庆祝,人们第一次在时代广场上举办了新年狂坎活动。缤纷的烟花照亮了纽约的迎新夜,世上最著名的辞旧迎新狂欢就此延生,并年年相袭直至现今。

2008年12月,纽约时报公司(New York Times Co.)在网站上公布消息,计划以抵押或售后租回的方式处置该公司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总部大楼,换取最多2.25亿美元的贷款,以缓解资金紧张局面。

Ø阿道夫·奥克斯(Adolph Simon Ochs 1858年出身于德国犹太移民家庭,是6个孩子中的老大。他14岁到田纳西的一家印刷所当学徒,后来当过印刷工和报纸推销员。20岁时,以500美元买下一家地方小报《查它努加时报》(Chattanooga Dispatch)。1878年6月2日,奥克斯的《查塔努加每日时报》第一期发行,一共4版,在他的努力下,发行量回升,3年后他获得了报纸的完全所有权,随后又创办了《零售商》、《浸礼会反射镜》和其他出版物,随后收购了《查塔努加时报》,并把家庭成员安排其中,他使《查塔努加时报》成为南方的主要报纸,创办了南方美联报,1891-1894年任改报社社长,从1900年开始他是美联社的董事,一个简单的王国初步形成了。

1935年4月8日,奥克斯去世,当时该报的发行量已接近每天50万份,星期天的发行量超过70万份。次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他去世的新闻,并加上黑色边框表示哀悼,在纽约举办葬礼时,全城降半旗,《纽约时报》工作暂停5分钟,大家以庄重的形式目送《纽约时报》国王的离开。

Ø信息模式 新闻史家把《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办报模式成为“信息模式”,一次与便士报的“故事模式”相区分,两者代表了在美国新闻业中的两种主要新闻体裁——软新闻和硬新闻。

2.2索尔兹伯格家族时代(1935年—至今)

1935年4月8 日,奥克斯去世。他的膝下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他的女婿亚瑟·海斯·索尔兹伯格顺理成章地成为发行人。奥茨为了不让报纸被他人掌控,在遗嘱中强调要让家族子孙掌控报纸的绝大多数股以确保时报的品质。这一思想在时报以后建立公司并上市, 又进一步通过制度安排予以强化。《纽约时报》将股份分为A股和B股,前者没有投票权。 1969年,《纽约时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仅限于发行A股,直到80年代,B股才允许交易,并且规定首先要卖给家族成员和公司。通过严格的制度,时报在创业一代离去之后,仍然在家族手中生机勃勃。

目前该报的发行人阿瑟·格瑞格·索尔兹伯格是阿瑟·海斯·索尔兹伯格的孙子,也是《纽约时报》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家族的其他成员都就职于该公司和旗下的报社,有些是记者,有些是董事。


²阿瑟·海斯·索尔兹伯格(Arther Hays Sulzberger,1891.9.12-1968.12.11)

1935年5月,阿瑟·海斯·索尔兹伯格接任《纽约时报》发行人。他领导《纽约时报》度过了经济大萧条的危机和二战的艰苦岁月,在他任内20多年,时报的新闻采访范围进一步扩大,广告收入翻了一倍,技术设备得到极大的更新。

在二战期间,《纽约时报》和大多数的美国报纸一样,都没有对希特勒屠杀欧洲犹太人保持警觉。如1942年11月25 日,在第10 版上一篇小稿子报道20 万欧洲犹太人已经被屠杀1944年7月,40 万匈牙利犹太人被驱逐到死亡集中营的消息,仅被安排到第12 版,并且只占单栏4 英寸高。在二战中,时报的战地记者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41 年,时报的两位记者,一位叫丹尼,在北非被捕,另一位叫Tolischus在日本被抓,被拷打并被指控为间谍。幸运的是最后两人都被释放。一位叫达顿的则没有那么幸运,1942年10 月18 日,他在新几内亚意外死于一次轰炸,成为时报在二战中死去的两名通讯记者之一。当然,二战记者中最大的赢家是时报的科学记者廉·劳伦斯。1945年8月9日,他作为政府指定的官方历史撰稿人,成为唯一一名目睹原子弹轰炸长崎的记者, 从而名垂青史。1948年,时报独家发表邱吉尔论战争的系列文章,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1955年5月17 日,时报发表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官方文件,再一次轰动。这些文件包括13.8万个单词,占了犯个整版,当时这个文件是用电报传到编辑大楼的,创下了世界电报史上单条长度之最。

二战以后,时报经历了很多危机,包括受到苏联的严厉指责,以及美国国内麦肯锡主义对时报的中伤。另外还有著名的“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该诉讼耗费4年半时间,投入大量人力和金钱,打赢了这场官司。此案最终促成《民权法案》的通过,沉重打击了种族歧视力量,极大地鼓舞了美国黑人和少数民族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

1961 年,索尔兹伯格由于两度中风,将发行人的位置让与自己的大女婿德里福斯。德里福斯为人亲和、书卷气浓。但是他时运不佳,上台伊始,便赶上两桩令人头痛的事件:其一是1961 年的“猪湾事件”,纽约时报历史上第一出线发行人干预新闻的情况。其二是他经历了《纽约时报》的大罢工,德里福斯在与工会近4个月的谈判中,心力交瘁。工人复工以后,德里福斯到波多黎各休假的途中,心脏病发作,不治去世,年仅50 岁。

实际上,到60年代末,老套的排版风格、冗长的分析文章让读者觉得越来越枯燥沉闷,还有报社收入,严重地依赖于百货公司的广告,开始急剧下降。发行量开始停滞。这些征兆一步一步地应验当时许多学者的判断:报纸将在电视时代逐渐沉没。在一片忙乱与争议之中,《纽约时报》进人彭区时代。

Ø《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1960年3月,《纽约时报》《关注他们的呐喊》的“社论式广告”,内容是呼吁人们注意当时美国南方黑人社群的生存状况,控诉了南方的种族主义行为。广告中涉及的事件发生地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当地警察局局长L?B?沙利文以涉嫌诽谤,将《纽约时报》诉至蒙哥马利市巡回法院,提出高额索赔。《纽约时报》败诉,随即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1964年3月联邦最高法院终审判决《纽约时报》胜诉,撤销原判。在判决意见中,执笔的布伦南大法官确认了广告中确有不实之处,但认定原判适用的法律存在宪法缺陷,认为对所处时代的公共事务的辩论,即便有可能包含刻薄、尖锐的言论,仍然有权得到宪法保护。

Ø猪湾事件 1961年,肯尼迪总统打电话给德里福斯,请时报不要发表中情局进攻古巴的详情,以确保国家安全。德里福斯做了一个折衷处理,他考虑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将该新闻从头版头条的位置,改放到不大明显处,并用了较小的标题,以示妥协。,但这一行为仍遭到编辑部的抗议,因为这是时报有史以来发行人第一次干预新闻。

Ø印刷工人大罢工 1962年冬天,《纽约时报》排字工人开始大罢工,导致时报停刊长达114 天,损失高达70万美元,这也是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以来首次赔本。

²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Arther Ochs Sulzberger,1951.9.22-至今)

1963年6月20日,阿瑟海斯索尔兹伯格之子阿瑟·奥克斯·索尔兹伯格为时报新发行人。阿瑟·奥克斯·索尔兹伯外号彭区,刚接任时对业务一无所知,时报收入和利润下降到了危险的地步。1969年到1970年,受全美国经济普遍衰退的影响,时报利润下跌,股票价格狂跌。彭区开始采取措施,延揽杰出经理人才,选拔麦森、罗森索等优秀编辑、经营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多元化经营。在彭区治下的29年中,《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个时代发生的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从越南战争到民权运动,从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到水门丑闻,从登陆月球到苏联解体等等。每一次历史机会的来临,都在壮大《纽约时报》的声誉。“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就是《纽约时报》的代表作。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发表了属于国家机密的“五角大楼文件”。这份长达7000页的文件,记录着美国对越南战争的许许多多内幕情报。揭穿美国政府和军方对民众的隐瞒和欺骗,引发了民众的反战浪潮,并由此掀起了美国新闻界“调查性报道”的高潮。

70年代开始,时报进行形象革新。通过明快的写作和规划,使其偏冷的版面风格开始生机勃勃,新闻写作开始强化,在专门领域如医药、计算机、金融、法律、教育、艺术等,报社聘用的一批专才来主持报道。同时扩版,增加体育、科学、烹饪、家具、娱乐专刊,尽管这些“轻佻的”内容在一开始就遭到猛烈批评,但是管理层坚持下来,最终获得读者及广告客户的好评。时报趁热打铁,索性放下架子,刊登电视节目表及纽约周边郊区的新闻。周日杂志也在这个时候创刊,广泛报道教育、时尚、健康、休闲、旅游、家居等领域。

1975年,时任执行总编辑的艾布·罗森索对版面作了历史性的改变,一改时报传统的“灰贵妇”(The Gray Lady)版面(时报版面风格高贵、严肃,但拘谨保守,版面上一片灰色,被称为“灰贵妇”),将报纸分为A、B、C、D四个单元,针对不同读者,设计推出了多种专刊。当时纽约时报的经营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由于这次成功的设计,营业额骤增,一下子扭转了劣势。这种分为四个单元的编报方式也引得其他美国报纸纷纷效仿。

经过彭区近20年的管理,纽约时报走出了濒临崩溃的困境,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发行数字从1963年的71万份上升到1992年的110万份,星期日的销量由140万份上升到170万份。而总收入从1亿美元发展到到1991年的17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纽约时报》也完成了由家族式经营向市场式经营的转型。

Ø“五角大楼文件”事件1967年,时任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聘请了36位专家学者,组织成一个专门委员会,彻底研究美国是如何卷入越南战争的。1971年6月,国防部官员将这批描写美国如何卷入越争的绝密文件披露给《纽约时报》。在《纽约时报》将文件公布前,美国政府曾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文件的发表,但未果。尼克松总统,对《纽约时报》进行了严厉的打压。但是最高法院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判决,在媒体与政府的较量中,第一次判决媒体胜诉,从而在“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的两难中,选择了言论自由。

²阿瑟·格瑞格·索尔兹伯格(Arthur Gregg Sulzberger,1981-至今)

1992年小阿瑟被任命为时报的发行人,从此开始了《纽约时报》新时期下的新纪元。早在1978年,作为独子的小阿瑟·奥克斯·索尔兹伯格就被安排到报社接受培训和见习,经过多年培养后,上任后他果断决定对体育新闻、大都会新闻进行扩版,增加时尚版,对时报杂志进行改版并且加大投资。1993年,时报投资11亿美元,收购波士顿环球报。在经济的低潮,时报完成了一系列战略部属。

(二)、报刊业务

1.记者编辑组织架构

《纽约时报》编辑部最高的主管是执行总编辑(Executive Editor),下面是总编辑(Managing Editor),再下面是七位副总编辑,每一位都有一定督导的新闻部门和特别的职权。另外有两位准副总编辑,一位主管艺术设计及图解,另一位主管编辑部的人事与行政。

编辑部主要的新闻部门为国外新闻部(ForeignNews Desk)、国内新闻部(National News Desk)、大都会新闻部(Metropolis News Desk)、财经新闻部(Business and Finance News Desk)、文化新闻部(Culture News Desk)、科学新闻部(Science News Desk)、体育新闻部(Sports News Desk)、妇女及风格新闻部(Women and Style News Desk)、摄影新闻部(Picture Desk)等。

这里所说的每一个新闻部门都是规模很大的单位。每一个部门有主任、副主任,下面有夜间部主任,主观该部门新闻之出版作业,并有电讯编辑以及五至六位高级这里编辑,还有特别设计新闻编辑,他们都是编辑部的中坚编辑干部,能够对新闻进行取舍,是真正的幕后决策人。因此,每一个主要的新闻部门至少有20位以上的编辑,整个编辑部的编辑人士要在200以上。记者和特派员、评论家以及新闻助理及书记秘书人员不在其内。

2.新闻政策与基本原则

《纽约时报》新闻政策的基本准则是阿道夫·奥克斯一手确定的,他在1896年8月19日接办时报时指出,《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应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无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并以“所以适宜刊载的新闻”作为时报的信条此一信条,便永远滴出现在时报第一版报头的左角落,成为时报的招牌。

3.广告理念与标准

《纽约时报》在最近几年提出的推广口号是“出高价钱买高品质的商品”,以提供高品质新闻以及多元化特稿来读者所出高价的订费,以及广告商高价的刊费。

奥克斯在1896年接办《纽约时报》时,不仅对素有适宜刊载的新闻和言论立下了最高的标准,同样也为广告选择立下了最高的标准:宁愿牺牲广告收入,也要坚持广告品质。为此,时报的广告部还设有“广告接受适当性”的部门(Advertising AcceptabilityDepartment),负责检查调适有问题的广告(Questionable Ads)。此部门最做的经历文森瑞汀(Vincent Redding)在1957年制定了“广告接受适当性的准则”(Standards of AdvertisingAcceptability)。他认为提高广告接受标 准的目的有三:第一,在保障读者的利益。第二,在保障广告客户,以避免受到不公平的竞争。第三,在保持与维护广告高尚的格调与品位(Tastefulness)。

4.经营模式

目前,在美国少有单一形态、仅仅纵向经营的媒体公司,各媒体公司都致力于跨媒体经营,并且围绕其主业、以内容整合多种媒体。应该强调的是,美国的传媒集团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和收购、兼并,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业务结构,即使不同公司拥有相类似的媒体,其盈收结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这种传媒格局大致可以避免恶性的同位竞争,传媒市场从经营结构上来说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纽约时报公司是一家以报业为经营核心的传媒集团,连续数年在传媒公司100强中排第18位,报纸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甘奈特、论坛公司。公司早年只有《纽约时报》及其附属产业,后收购兼并一些地方报纸,并逐渐把经营触角伸向广播电视、网络等方面,目前出版有19种报纸,拥有一个电视网(下设8个附属电视台)、2家纽约广播电台,及40多个web网站,2002年收入达31亿美元,连续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成功的企业。公司在两个纸厂中拥有股份。2003年公司与探索传播有限公司(Discovery Communications Inc.)合资开播一个数字有线频道“探索时报频道”。公司还投资于“新英格兰体育”,包括波士顿红短袜棒球队、有线频道“新英格兰体育电视网”,该频道在美国东北地区有370万家庭用户。公司不断调整经营战略。2001年,公司售出其期刊集团,以减少人力费用支出。

公司经营项目表





【纽约时报】沈意沁10300130051 纽约时报英文版

参考文献:

1.《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美】迈克尔·埃默里等著,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4

2.《报业帝国——<纽约时报>背后的家族传奇》,【美】苏珊·蒂夫特著,吕纳译,华夏出版社,2007-09

3.《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美】安东尼刘易斯著,何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

4.《纽约时报的风格》,李子坚著,长春出版社,1999-09

5.《报业进化的缩影(上)——<纽约时报>150年》,熊波,《南风窗》,2001-12

6.《报业进化的缩影(下)——<纽约时报>150年》,熊波,《南方窗》,2002-02

7.《纽约时报经营模式探析》,陈昌凤,《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六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0653.html

更多阅读

看《纽约时报》解读“喜大普奔” 纽约时报英文版

【东方文化西方语微信公共号chinglish_zhaihua】话说学中文的外国人最怵成语(four-characteridioms),据他们说中国成语“不讲理”,几个字堆切起来,语法不通不说,而且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难以理喻的历史典故。这些老外现在更“惨”了——新

纽约时报排行榜畅销书-死亡 奇迹 预言 2015纽约时报畅销书

纽约时报排行榜畅销书死亡 奇迹 预言丹尼 白克雷 。保罗派瑞 著罗若苏 译序我第一次读到丹尼,白克雷的消息,是在乔丹亚州的奥葛丝塔的报纸上。它说南卡罗来纳社区附近,有一名年轻人在讲电话的时候,不幸被雷电击中头部,心脏停止跳动后却有

美国地图中文版、英文版 美国纽约地图英文版

自然地理: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和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面积937.2614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大部分

声明:《纽约时报 沈意沁10300130051 纽约时报英文版》为网友低吻丶恶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