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方式方法各有千秋,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有着其独特之处,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企业的做法,它对其他企业是一种宝贵的借鉴经验。在调研蒙牛企业文化时得到几点启示。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蒙牛的成长,无论是“与自己较劲”还是“人本主义”,都离不开一个“经营人心”的宗旨。“经营人心”,蒙牛先从“经营”领导者自己的心开始,也就是“与自己较劲”。换句话说就是要“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因此才会有“上下同欲”。“经营”好“人心”并达到“上下同欲”,“和谐”便由此产生。可以这样说,蒙牛的领导者首先经营了自己的“人心”,然后经营了蒙牛的“人心”,而后才是经营了市场和顾客的“人心”;由自我挑战到市场开拓的挑战,从而达到企业发展的更高挑战。
蒙牛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型”组织
随着蒙牛集团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略有短缺。在蒙牛推行“学习和培训是给员工最大的福利”,蒙牛志在培训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蒙牛每年都会拿出近千万元的学习费用给员工进行培训,以部长级别为例,蒙牛每年给每名部长拿出3万元的学习费用去学习,你可以自己买书、也可以出外地学习。集团还制定了例会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二下午两点至四点为集团例会学习时间,利用蒙牛商学院,聘请专家、教授和高级技术人员,对所有员工进行轮流培训学习,为蒙牛集团培训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10年来,仅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给推荐的电视和书籍就形成朗朗上口的一句话,叫“亮剑中华五大篇”;分别是电视连续剧《亮剑》、《大宅门》、《大染坊》、《汉武大帝》、《乔家大院》、《大国崛起》。目前,一批批各类技术管理人才脱颖而出正在为蒙牛集团建功立业。
做事先做人的道德文化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蒙牛集团奉行“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理念,追求“出厂产品合格率百分之百”的质量目标,不断把“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性的好坏”的企业文化灌输给员工,让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对产品质量管理的准则和员工的具体行为规范。以“德”来衡量做人的标准。蒙牛集团在用人原则上强调:“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蒙牛集团提出:“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的口号,这种“以德为重”的用人理念和机制是蒙牛成功之根本。
广泛吸纳各方文化营养
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任何亚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所处区域的主文化的影响。蒙牛之所以建成较为优质的企业文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吸收各个方面的文化营养,并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在民族的和区域的文化背景下,综合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的因素考察蒙牛乳业集团的企业文化,可以剖析出蒙牛文化有四大根源:草原文化、乳业文化和儒家文化、遗传文化。
吸收草原文化要素
草原文化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概念,从历史意义来讲,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并列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蒙古民族是现代草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承者,草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诚信伦理及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持久发展的精神内动力。在崇尚绿色、天然、环保的今天,人们更多地把目光转向了古朴的大草原。人们的心目中,草原食品几乎是绿色食品的代名词。将草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现代消费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保持内蒙古特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出路之一。
草原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一起构成了内蒙古企业文化的根系,内蒙古企业文化建设中吸收、转化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作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来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的个性化企业文化体系。例如内蒙古企业价值观体现了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蒙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内蒙大草原是蒙牛的地缘环境,蒙牛继承了草原人慷慨豪爽、心胸宽阔的品格。“请到我们草原来!”一句亲切的广告语,清晰透亮地传达着蒙牛的“品牌基因”:草原。
同样的机器,同样的资金,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因为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同,基因有别。
蒙牛的“起名哲学”。“蒙”——内蒙古:蓝天,白云,草原,畜的故乡,奶的摇篮。“牛”——牛,牛奶,勤勤恳恳,坚韧不拔。另外,草原和大海、沙漠一样宽阔,但它没有大海的危险,也没有沙漠的荒凉。这种特殊的地域文化,为蒙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从历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乡、奶的摇篮,千百年来,人们一提起内蒙古,首先想到的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文化是古人留给内蒙古的最大的一笔无形资产;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不可能脱离民族文化而独立存在。蒙牛是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品牌,蒙牛深深地吸收了蒙元文化的营养,马背上的民族是一个不服输的民族。2002年,蒙牛以1947.31%速度成为中国民营成长企业百强之冠,后在中央电视台2003年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中这样评价蒙牛——“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般的速度”,这是对蒙牛一路狂飙背后不服输的最好诠释。
吸收乳业文化要素
在中国,乳文化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尤其就匈奴、突厥、蒙、满、哈萨克等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都过着“食畜肉,饮乳汁,衣皮革,被毡裘,住毡制帐幕”的游牧生活,食用牛奶和牛肉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牛乳在这些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形成了具有独具特色的草原乳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飘着乳香的草原上牧人们以勤劳和智慧孕育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乳文化”。清王室入关后将这一乳文化传统带入紫禁城,将其继承和发扬,并且在中国宫廷饮食文化史,乃至老北京传统的饮食结构中增添了具有浓厚游牧民族特色的绚丽篇章。内蒙古广袤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内蒙古经济的崛起、促进了致力于牛奶事业的企业发展。牛奶决定了蒙牛的行业特征,这一特殊的产品决定了蒙牛和供应商(奶农、牧场、奶站)、消费者、地方政府(奶农和养牛业的组织者)的密切关系,也成为蒙牛文化的一个源泉,蒙牛的宗旨、事业定位、使命、承诺、管理方针等都包含了“乳”字,这些都是由牛奶而引出的理念。如蒙牛的使命——“百年蒙牛强乳兴农”、蒙牛的承诺——“为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优质的乳制品”等。
吸收儒家文化要素
儒家文化(孔孟之道)。今天儒家所拥有的地位,是由于儒家在她产生以后,在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一统思想地位后而行成的。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儒家文化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庸、忠、孝、悌等范畴。儒家文化的思想原则“以德治业,以仁施政;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家国一体,天下为公;制民之产,节用裕民;仁内礼外,内圣外王。”
蒙牛在学习古今中外的同时,也力图在其继承儒家文化的企业文化上有所创新。例如在“仁”的引用上,蒙牛教导员工要有做人的胸怀,引用“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的做人处事的哲学。譬如在“义”的引用上,蒙牛强调“财散人聚,人聚财散”的财富观,要“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这充分体现了其文化上的对人和人心的重视。还有在“庸”的借鉴上,蒙牛提出“与自己较劲”,发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进行自我超越。对此,蒙牛是这样阐释的:“‘与自己较劲’是蒙牛文化的精髓之一。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设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老牛强调:两军对垒,不要期望对手失分,要设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别人打你一巴掌,先不要忙着声讨“打你的手”,而要反省“挨打的脸”。……无一不体现了蒙牛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
吸收“遗传文化”要素
一提到遗传,大家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联想到“基因”一词,因为大家都知道,基因是遗传的。本文所讲的“遗传文化”是指继承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基因工程”,同样的机器、同样的资金、同样的原料、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企业的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蒙牛企业文化的基因可以说是形成于伊利,光大于蒙牛。1993年5月8日,呼市回民奶食品厂改制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的成功,使伊利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实现了由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到实行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的跨越,从而使伊利初步具备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严密的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伊利运筹帷幄、决胜市场的指挥中枢。伊利集团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地管理思想和方法,寓管理与法制之中,伴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伊利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包括规范的生产与生活(即岗上和岗下)行为规范、监督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从领导到员工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的现场管理,使公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井然。伊利公司通过全员军训,从点滴小事做起的严格制度建设,培育了员工适应无情市场竞争的铁的纪律和意识。
上万名员工,十几个企业,在厂区内能做到禁烟、禁酒、禁剩饭,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伊利就做到了,其秘诀无非是严字当头,一视同仁。公司领导、员工、来宾,不管你职位多高,不管来意如何,犯了伊利的规矩,你就得接受处罚。在生产岗位上,伊利对员工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员工上岗必须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第一要旨。新员工进厂,首先要进行一个月的军训,合格后方能上岗;至于车间员工说话不准摘口罩,进车间班长查指甲卫生,车间员工上班化妆等于投毒等日常“小事”,已成为员工严格的行为规范,正是这样严格的管理,上下班时间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却没人逾越白线。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企业育化产品,首先要育化人,企业管理地目标,仍然是人而不是物。在伊利,从上到下都在讲一个“狮子和羚羊”地故事,这虽然是创造的一则寓言故事,但伊利集团却用它来鞭策和警示全体员工,要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增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事业心。
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在伊利工作了16年,他的很多管理思想是在伊利形成并成熟起来的。蒙牛的创业团队也无一例外来自伊利。这种深厚的渊源决定了蒙牛文化和伊利文化的天然联系,蒙牛继承了伊利优秀的企业文化。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时任伊利副总裁时,1989年在内蒙古干部学院上学,还总结出他的“需求阶段论”。牛根生听了关于凯恩斯理论的课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一定要在工人中间培养有汽车、有房子、有票子的中产阶级。员工物质生活满足了,才谈得上为社会奉献。他清楚地认识到人们需要的不是牛根生,不是伊利,而是能够保证他们过上安定富足生活的领导和能够为他们创造未来、实现价值的企业。所以1999年牛根生才会提出“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顾客购买要实惠,父老乡亲盼税收”。抓住主要矛盾,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在蒙牛身上我们找到许多老伊利的影子:蒙牛团队“敢为天下先”的经营魄力以及面对目标“誓不回头”的决心;企业聚焦自身强势集中资源打造乳业品牌的战略思路;蒙牛企业“准军事化”的制度与管理;“狮子和羚羊”传递出的竞争意识;“绿色环保”、“建设规范牧场”的经营理念;身临一线与员工同甘共苦的领导作风……挂冠离去的400人在呼和浩特的另一个叫做和林的地方建设了一家“新伊利”,它叫做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