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

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

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摘要: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通过下面对一些主要画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可以了解山水画在北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字:山水画 表现手法 寒林 雪景

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出现了李成、范宽、燕文贵,惠崇等划时代的杰出画家。范宽得助于终南,太化;高克明“喜游山水间,搜奇访古,穷幽探绝,终日忘归”。不少山水画家都有自己特色,燕文贵画山水楼观,号“燕家景致”;许道宁擅长寒林,平远,野水,表现山峰峭拔,林木劲硬的风貌。燕文贵曾在汴梁大街买画,许道宁在汴梁买药时画山水招揽顾客,他们有都与都市世俗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1.李成

李成,字咸熙。擅长画寒林平远之景,在宋初极负盛名,被誉为“古今第一”,但他为人矜持,不轻易为王公贵族作画,因此其画颇为难得。开封祖国寺附近的宋家药铺门首因有他所画的山水壁画,被誉为“山水宋家”。李成的山水画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而自成一格。他擅长用幽淡多层次的水墨画平远开旷的景色,世称“惜墨如金”;又以爽利秀润的笔锋画寒林枝杈,俗谓之“蟹爪”。

《情恋萧寺图》

《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亭台楼阁的飞檐很有特色,是李成山水画的特点。纵观全图,笔法娴熟老健,用墨层次分明,浑厚苍劲。构图呈自然开合状,节奏明快,气势雄逸,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2.范宽

范宽生卒年月不详,本名中正,字中立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寒月认错,也不停止。宋人论他的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构图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传统。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但晚年用墨过多,土石不分,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称之为“雨点皴”,下笔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称为“芝麻皴”的。画屋字先用界画铁线,然后以墨色笼染,后人叫他铁层。

《雪景寒林图》

  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斡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近年在绘画史家间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据收传印记,可知历经清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入内府,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园时曾流落民间。本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此图是否为范宽真笔,鉴赏家尚有争议,但公认为北宋范氏流派中之杰作。

3.燕文贵

燕文贵,又名燕文季。擅画山水、屋木、人物。所作山水,不专师法,极富变化,独立一家规范。其画多为北方大川,破笔皴点,干擦淡染,细碎清雅,苍润秀媚,岸边水渚多画台榭相接,景致优美,富有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相传其曾绘《七夕夜市图》,摹写汴京繁华景象,颇为精备。又有《舶船渡海像》,大不盈尺,而具樯、帆、槔、橹及舟人指呼奋踊之状,风波浩荡,岛屿相望,有咫尺千里之势。存世作品主要有《溪山楼观图》(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江山楼观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烟岚水殿图》、《溪谷图》。

《溪山楼观图》

图中层岩雄踞,山势叠起,楼管错列,杂树映掩,主峰高耸,气象严峻。山石轮廓,用粗壮浓黑线条,方曲有力,皴笔则为大小不一的短钉头,先淡墨多皴,后浓墨疏皴,偶有参以短条子皴,兼有擦笔,以表现山石的坚硬和凸凹,他貌取山的形体和厚重接近与范宽,但却把范宽谨严密实的笔法变得相当地舒宽了。画树趋于简率,但不同于范宽的整肃,也不像郭熙的精巧,而另具一种率真自然地情态,加上他的界面楼台,并不呆板,自构一格,被人誉为“燕家景”,看来是有依据的。

4.许道宁

许道宁北宋画家。擅山水,师法李成。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人称能得李成之气,时人曾有“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之说,可见在当时影响颇大。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批评家说许道宁的作品学李成能得其神韵。他的「关山密雪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描写崇山积雪,林木清疏,题款曰:「许道宁学李咸熙关山密雪图」。

《秋江渔艇图》

《秋江渔艇图》描写江上群峰,参差罗列,而皆峻直陡峭,江边港汊纵横,迂回盘曲,水流潺缓,峰巅崖间,杂树丛生,木业半脱,江心有短艇几艘,出没于烟水间,张网捕鱼,给江山增添了不少风致。全图笔力强硬,水墨苍润,看来是画深秋季节,有一股清森峭拔的气氛。黄山谷有《观许道宁山水图》七言古风长诗:“醉拈枯笔墨琳琅,势若山崩不停手;数尽江山万里遥,满堂夙物冷萧萧。”颇多移作此图的赞歌。

5.惠崇

惠崇,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苏轼、黄庭坚、王庭□等也有诗称赞他的画,其中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为后人所称许。

《溪山春晓图》

此图画江南平远山水景色。画面前后始终以重山叠岭为背景在这山溪河流中间,岗峦起伏,平渚相牵,其上林木葱郁,花开烂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画中布局取平远之势,但崇山叠岭,云气蒸腾,亦显境界深幽,而萦绕于山间的河流、湖水与云气融为一片,又使其境空灵渺远。画中笔法温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随形变化,浓淡相宜。其敷色简淡,醒目异常,增强了画面春日融融的明丽气氛。此图无款印,传为北宋惠崇作。引首有李兆蕃篆书“溪山春晓图”五字。在宋人山水横卷中,《溪山春晓图》是很别致的一幅。他不画高山大河,长松飞瀑,而画貌不惊人的丘陵,丛书,茅舍和鸭群。在这些平凡的景物里,画家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欢欣。作为一个僧人,他可以比世俗画家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观察和体验大自然,证实这种体验,使他能轻松自如地表现出山野景物的种种细微变化,使平凡的景物在画面上显得完美,丰富,富于变化。与许多由规范化得描绘显得雷同的作品相比,它把握了自然的丰富形[]态,因而十分引人入胜。王安石咏惠崇的画,有“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之句,确是有见地的评语。苏轼咏惠崇《春江晓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6.高克明

善佛道、人马、花竹、翎毛、禽虫、畜兽、鬼神、屋宇,皆造于妙。工画山水,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团扇卧屏,尤长小景,但矜其巧密,殊乏飘逸之致。喜幽默,多行郊野间,览山林之趣,箕坐终日,归则求静室以居,沉屏思虑;神游物外,景造笔下。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大多是从实地观察获得素材,复经自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中得来,并不专师于一家,却能注意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自为体格,颇有创新的味道。他的绘画成就,在当时已得到公认。《宋朝名画评》将其作品列为妙品第一,认为:“高克明铺成景物,自成一家,当代少有。”宋高宗赵恒曾写诗云:“(高)克明已死(许)道宁逝,郭熙后有新成名。”认为高克明品第尚在著名画家郭熙之上。明人王世贞甚至说:“今世称二马(远、麟)、刘(松年)、夏珪,要亦以易知之耳。若克明,殆犹顾(恺之)、陆(探微)之于张(僧鹞)、吴(道子),岂可同日语哉!”

《雪意图》

  雪意图,描绘溪山雪后的清寒景色。画面中央为一片溪水,近岸为树木房屋, 远方则遥山对峙,稍近又绘有树木房屋道路。整幅画画上表现出一种清旷荒寒的烙调,而又不失苍秀嫣润的气韵。另外,经营位置的周详得当,意境表达的幽静深院,笔墨运用的精细整饬,都有自创的新意在内。景物的具体,周详,说明画家对生活有深切的研究和体验,所以画卷虽不是全景式的高山大川,但皎洁,清冷的感觉十分强烈。他的构图方式,已开南宋山水画家描写山水近景之先河。

结语:

在欣赏诸多山水画名作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的经典之作都是以寒林、雪景为题材,而这种情景较集中地出现在北宋时期,在其他时期则比较少见。北宋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社会风尚是以文人士大夫的身份为荣,而具备文人身份的画家则更受欢迎,虽然他们并不以画家的身份为荣,但文人的身份却使得他们的作品比一般画工更具有艺术性。作为文人,而同时又是技法巨匠,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画家也大多集中在北宋时期。在南宋,南宋四家本身都只是宫廷画家,不具备李成这样的显赫家世及文人士大夫身份。元代的赵孟頫及元四家是典型的文人画家的代表。但是画面技巧的深入程度仅仅停留在文人自娱的层面上,达不到“神乎技艺”的程度。而明代似乎是南宋和元代的一个综合,既有类似于南宋画风的浙派,又有类似于元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和董其昌。仇英的技法最为扎实和细腻,但漆匠出身的他艺术上的造诣始终达不到最高,只有唐寅最为接近,文采斐然,画艺精湛,但却终身没有入仕的机会,且狂放不羁,不可不谓遗憾。清代的画家大致分为“在朝”的和“在野”的。“在朝”的画家如“四王”,为取悦统治权贵而画画;“在野”的画家如“四僧”,并不为时人所称道。之后的民间职业画家以卖画为生,迎合市场,如“扬州八怪”等。综上所述,只有北宋时期稳定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得一种绘画题材稳定化、持久化。雪景山水画的发展跟当时画家自身的地位、修养、处境、审美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及成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顶峰,单雪景寒林类山水画的成就而言其他时期就不可比。南宋山水的“一角半边”似乎是当时残山剩水的真实写照,作品的完整性无法与之比拟。元代由于汉族文人士大夫没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所以并没有太多展示他们艺术才华的机会,他们的艺术也只是“在野”的。明清时期更是趋向于笔墨技巧自身而渐渐忽略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技法和艺术内涵本末倒置是无法使他们的作品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崇文抑武,使得文化和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画家们才有宽松的环境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雪景寒林山水画的空旷之美也正是北宋文化博大空间的体现。

致谢:

值此论文付梓之际,首先感谢指导老师王云英!王老师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身受益匪浅。为时一学期的学习结束了,在王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我的艺术修养有所提高。在此谨向尊敬的王老师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催延子等 《中国美术通识》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08 第二版

李涛 紫都 《中国美术史》 远方出版社 2005-07 第一版

杜永菊 孟庆荣 《中国古代绘画》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04第四版

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8 第一版

黄涌泉等 《中国历代画家大观》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第二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0189.html

更多阅读

浅析池大为的形象——我读《沧浪之水》 池大为

浅析池大为的形象-------《沧浪之水》摘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本是屈原《渔父》里面渔夫的唱词,在本书中寓指一种为官之道。《沧浪之水》在描绘了池大为这个有自己信仰、又坚持操守的有棱有角的青年知

美术鉴赏论文对《韩熙载夜宴图》鉴赏 美术鉴赏论文1500字

《韩熙载夜宴图》摘要:《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时期顾闳中的作品,画卷以长卷的形式再现了韩熙载宴请宾客的奢华贵族生活的场景。长卷由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场景若离即合,既可独立自成一画,又精密相连,人物既形象统一而又随夜宴的进程

《砥柱铭卷》鉴赏记 砥柱铭

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有一卷传世墨迹《砥柱铭卷》,纸本行楷,共六百余字,书魏征《砥柱铭》文字,卷上无年款。卷高32厘米,长824厘米,加上拖尾纸上历代名家题跋,共卷长1500厘米左右。原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近日出现在北京保利国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鉴赏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重点字词】①潼关;古关名,在今陕西临潼。关城雄踞山腰,下临黄河,据秦,晋,豫三省之冲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初探(一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教学研究 News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初探(一)新闻来源:惠安县荷山中学 作者:余锡铭 点击:93次 更新时间:2011-04-27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初探惠安县荷山中学 余锡铭[摘要]此次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

声明:《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为网友少年放肆的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