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思想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 论

1、什么是教育思想

答:从广义上说,人们对教育现象的各种各样的认识,无论是零散的、个别的、肤浅的,还是系统的、普遍的、深刻的,都属于教育思想的范畴。在狭义上,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

2、简述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答:(1)教育思想在其形成的现实基础上,具有与人们的教育活动相联系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2)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观念形态上,具有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普遍性的特征;(3)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上,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及背景相联系的社会性和时代性;(4)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历史向度上,具有面向未来教育发展及其实践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3、教育思想具有哪些功能

答: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反思功能;概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功能。

4、简述教育思想的反思功能。

答:教育思想的反思功能主要是指教育思想具有促进人们进行自我观照、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等使教育者客观而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及结果,从而增强自己的自我教育意识,学会自我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学策略、完善教育技能等,最终由一个自发的教育者变成一个自觉而成熟的教育者。

5、什么是教育思想创新

答:教育思想创新是一个基于新的时代、新的背景、新的形势,以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新的视野,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事实、新问题,探索教育实践的新观念、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新内容和新方法的过程。教育思想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涉及教育的所有领域,就是说各个教育领域都有思想创新问题。按照本书对教育思想的类型划分,可以概括为理论型的教育思想创新、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创新和实践型的教育思想创新。

第二章 科教兴国教育思想

1、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答:科教兴国是指全国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象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交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的发展战略。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从理论起源看,马克思提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968年哈贝马斯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从理论内涵看,科技进步在生产力增长中的作用,已日益成为第一位的增长要素。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起到第一位的先导作用;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劳动者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生产力发展中占第一位的人力资源。(3)从产业结构变化看,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正在发生以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4)从经济增长方式看,产品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国民生产总值中科技术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60%~80%。

3、为什么说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答:(1)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教育将人类世世代代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加以整理、保存、传递和发展。正是教育将前人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知识的精华传递给新的个体生命,使之可以尽快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创造新的历史,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2)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共同发展。(3)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作用。教育是人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决定人现实发展和未来方向的先导性因素。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片面依赖经济社会发展,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历史的先导因素和力量。

4、为什么说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答:这是由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最重要、最根本、最紧缺的知识和人才资源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只有加速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才能促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目标。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最宝贵的人力资源相联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所以它是现代化事业的基础设施。

5、为什么说教育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答:(1)教育为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3)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三章   素质教育思想

1、“应试教育”有哪些弊端?

答: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驱赶全部学生去挤升学的“独木桥”,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其二,它把整个中小学教育纳入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口的系列,中小学成了大学预备班,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成了教鞭下的奴隶,根本谈不上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三,它以单纯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单纯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导致了教育评价上的片面性。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3、简述素质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答: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努力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概括起来,素质有遗传性、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

4、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教育对象的全体性;第二,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教育空间的开放性;第四,教育目标的全面性;第五,教育价值的多元化;第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第八,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简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答:(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对已有教育的继承,是在已有教育基础上的创新,提高和发展。(2)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要求,立足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时代性和社会功效性均体现在对素质的要求中,这样就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具体,使全面发展落到实处。(3)素质教育是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通向它的根本途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我国教育整体的发展方向。

6、简述素质教育与主体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的关系。

答:素质教育思想带有整体性、方向性,是统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教育思想。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都要为实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服务。反过来,素质教育思想的实现需要将整体性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教育思想来实现,主体性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则从不同的侧面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 主体教育思想

1、什么是主体教育?

答:主体教育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应该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协同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

2、 什么是主体人格?

答:主体人格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的态度,比如自信还是自卑、自强自励还是自我放纵。

3、主体教育思想所认识的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什么?

答:主体教育思想所认识的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在教育者为其创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的知、情、意、行等身心的活动过程,对各种内外影响加以消化吸收,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教育不仅包括“教”更要重视“育”,教育不仅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还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4、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

答:(1)教师在考虑或设计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环节时必须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2)必须要提前安排学生预习,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3)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或讨论新的学习内容;(4)要把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

5、如何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答:(1)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2)合理师生关系的要点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3)学校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应体现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原则。

6、如何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

答:(1)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2)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3)确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明确教育活动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

第五章 科学教育思想

1、什么是科学?

答:科学英文为science,本义是知识,科学主要是指关于事物本质与规律性的知识,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包括三部分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

2、什么是科学素养?

答:科学素养是指人们身上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等。

3、简述高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1)信息技术大放异彩;(2)生命科学全面造福人类;(3)新材料与新的制造技术层出不穷;(4)人类活动向太空、海洋和地球深层进一步拓展;(5)人类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危机与自然协调发展。

4、简述科学素养的成长规律。

答:科学素养主要是在学科学、用科学、探索科学的活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构成科学素养的各要素中,科学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学成的”,而科学方法和能力、习惯、态度、精神等主要靠“养成”和“练成”。科学素养的成长要求科学教育活动必须是重视科学方法、充满科学精神。

5、什么是STS教育

答: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它强调科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人类的现实生产和生活,强调应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形成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正确态度。

6、如何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答:(1)要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等科学活动和科技成果;(2)要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的重要问题;(3)要充分挖掘科学教育内容的人文价值。

第六章  人文教育思想

1、 什么是人文素养?

答: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而人文精神则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趣味等体现出来的。

2、 什么是人文教育?

答:人文教育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3、简述人文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关系。

答:一般认为,人文学科主要包括艺术、文学、历史和哲学。还有一些学科,如社会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有时也被称为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文教育又不仅仅局限于人文学科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则一种教育理论或思想流派。这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自我完善的人。人文主义教育理论是一种指导全部教育活动(包括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理论体系。与人文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是实用主义、科学主义的教育理论。

4、为什么说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进步的现代人?

答:应该说,注重培养人的理性、高尚、高雅的人文精神,这是所有文明社会人文教育的共同目标,而作为一个进步的现代人,除了上述目标,还需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1)现代人文教育要使人有更开阔的心胸。今天的地球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球村”,原来地处遥远、互不相干的国家、地区、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现代人,不光要理解自己熟悉的人,还要主动地去理解那些与自己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社会地位的人,不光要考虑本人、本团体的利益,还要考虑其它人、其它团体乃至全人类的利益。(2)现代人文教育要使人更加注重精神追求。与精神追求相对应的是物质追求、功利追求。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人们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是一些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满足状况,比如受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的需要等等。所以,现代人文教育更加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外物的奴役,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境界。

5、为什么说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人类对于人文的兴趣正如对于科学的兴趣一样,有其内在原因。人类探索科学,起始的原因是因为对这世界感到好奇,而人类的人文关怀或人文情怀则源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关怀、体验和思考。每个人从具备自我意识时起,就开始不断追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该怎样对待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在这种反思和追问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一个从逐渐形成并不断修正着对个人命运与生活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与科学教育一样,人文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索客观,人文体察人情,前者重“理”,后者重“情”。通过科学,人类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通过人文精神人类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完整和谐的人。

第七章 创新教育思想

1、什么是知识经济?

答: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内核是知识,外壳是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2、什么是维持性学习?

答:维持性学习,又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3、简述创新性学习的概念和特征。

答:创新性学习是指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和参与性。

4、创新教育实施的原则有哪些?

答:(1)个性化原则;(2)自主性原则;(3)探索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6)实践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

5、现代人应具备哪些素质特征?

答:愿意接受新事物、乐于发表意见、时间观念强、对个人的能力较有信心、计划性强、有信任感、对新教育方式有兴趣、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6、为什么说知识经济必然要求知识的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答:知识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一是知识的时效性,即没有永恒不变的知识,二是知识的无限增殖性。即知识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知识,用得越多,产生的新知识也越多。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实现知识的创新,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当代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即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具有时效性和无限增值性,决定了知识经济的核心应该是知识创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未来的教育必然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掌握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是经济况争力的核心,这就决定了投资于人,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及掌握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的现实紧迫性和客观必然性,总之,知识经济必然要求知识的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八章  实践教育思想

1、简述实践教育思想的内涵。

答:(1)实践教育思想认为,实践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2)实践教育思想主张,必须坚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把教劳结合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3)实践教育思想主张,素质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4)实践教育思想还主张,应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是实践教育有一个制度保证;(5)实践教育思想还要求,应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使教育教学具有实践性。

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答:(1)教劳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2)劳教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重要方法;(3)劳教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3、为什么说提倡实践教育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答:(1)实践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总体特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教育过程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教育活动与人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总之,实践性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2)教育的实践性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步得到加强的。随着教育与现代生产、科技、经济等方面建立日益密切的联系,教育在思想、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宏观的结构、布局、体制、机制等等,都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3)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与生产、科技、经济的联系得到全面加强,教育的实践性更加显著。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是基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依赖,以及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选择。

4、如何认识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关系?

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一讲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们就可以不重视知识了,可以不要理论了。其实不然。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开展,仍然需要理论,仍然需要知识,但是,知识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必须被赋予实践性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不可能不传授知识,学生不可能不需要掌握知识。但是知识教育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价值取向上,知识应当为生活服务,为实践服务,否则知识就是空疏无用的;二是为学习知识考虑,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习效果是比较扎实的。

5、学校教育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答:(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2)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解决学生的主体性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实践教育活动中要有知识,知识教育活动中要有实践;(5)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创造有益的实践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实践的空间。

第九章 终身教育思想

1、什么是终身教育?

答: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是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

2、什么是学习化社会?

答: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是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而出现的,美国教育家哈钦斯认为,学习化社会“是学习、完善和人为目的,所有的制度都指向于这一目的,并成功地完成了其价值的社会”。即整个社会要从“学校化社会”转化为“学习化社会”,所有机构参与教育,所有成员参与学习。

3、什么是自我导向学习?

答:所谓自我导向学习包含两个基本含义,其一,强调学习主体本人对学习负有大部分的责任。其二,学习者本人要知道如何学习,也就是要学会学习。在自我导向学习中,学习不再是社会或其它成员外部施加强制力的产物,而是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活动。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方法,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自己选择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甚至自己进行学习评估。这样,学习者在离开学校之后就能够终身有效地进行学习。

4、简述终身教育的十大特点。

答:(1)教育贯穿人的一生;(2)内容包括智能、情绪、审美、职业、政治、身体等多方面;(3)将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加以综合统一;(4)认为知识在人的发展中是逐渐完善的;(5)顺乎每个人的个性、自主性及各自的要求和兴趣,重视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持续地成长和发展;(6)教育是连续不断的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人成长的手段;(7)教育应使人的素质在一生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8)沟通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教育扩大到学校以外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9)除有无可利用的媒体和是否适应个人的能力,别无任何限制;(10)提倡能者为师,由整个社会提供教育机会。

5、简述终身教育的发展对于弱势群体的意义。

答:终身教育的发展尤其使弱势群体在其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上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保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同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状态是不同的,弱势群体要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接受更多的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弱势群体在受教育的机会确实受到各种限制的。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使所有有学习需要的人都能够享受到应得到的教育,为弱势群体走出弱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1)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2)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3)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自我导向学习;(4)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5)终身教育的目标是完善的人与和谐的社会。

7、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何关系?

答:终身教育与素质的内在的一致性使终峰的发展必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首先终身的教育理念的传播会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向素质教育方向的变化,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的期望也会发生变化。其次,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从时间上看,我国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前,而素质教育在现代的提出在后。(2)从内在精神上看,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同一性。(3)终身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思想和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确实的作用,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共同发展和传播必将更快地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进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十章 全民教育思想

1、什么是全民教育思想?

答:全民教育思想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思潮。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为标志。其宗旨和最终目的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文化水平和谋生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并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参与解决困扰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通过开展全民教育,让全人类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从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什么是人类困境?

答:人类困境是指我们正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巨增、环境恶化、资源的浪费和日益短缺等。这三者互为因果,又都对教育产生着影响。如人口激增不但妨碍了初等教育的普及和巩固,而且使文盲绝对人数有增无减。

3、为什么说全民教育是普及教育的继续与发展?

答:(1)全民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普及教育。从全民教育的范围和面向的对象上来说,全民教育是针对教育对象而言的一个概念。所谓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2)全民教育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教育民主化思想,又继承和发展了教育普及化思想。教育普及化可以说是教育全民化的基本保证,没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全民化就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教育普及,才有可能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3)全民教育的重点是儿童初等教育普及和成人扫盲。全民教育思想着眼全球,从解决人类普遍关心的、困扰人类的一些世界性问题高度,来审视教育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向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要扩大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服务,而且必须采取始终如一的措施来减少差异。为实现基础教育机会均等,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必须获得达到和维持必要的学习水平的机会。

4、为什么说全民教育是解决当代人类困境的基本手段?

答:(1)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缓解贫困;(2)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3)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4)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

5、中国在推进全民教育运动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中国政府在推动全民教育目标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即通常说的“两基工作”。到2000年止,我国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9%,全国有85%的地区实现了“普九”,青壮年文盲率已下降到了5%以下。除此以外,我国政府还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妇女、儿童受教育的状况,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帮助民族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工程。除政府的努力外,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的“希望工程”,到2006年底,通过社会集资共援助建设了13000多所“希望小学”,占全国小学总数的3.5%。

中国政府不仅重视全民教育的推进速度,而且更重视全民教育的质量。为了让每一个儿童和青少年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全国推行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变革。我国政府为推动全民教育所做的努力及其巨大成就,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公认,并多次得到国际教育组织的褒奖。

复习资料

名称:《现代教育思想》模拟试题(一)

内容: 一、选择题

1.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

A.教育认识B. 教育理论

C.教育规律D. 教育经验

2.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育是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A.科技发展B. 经济发展

C.知识创新D. 社会发展

3.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____________思想,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A.通才教育B. 主体教育

C.自由教育D. 全面发展教育

4.____________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的态度,比如自信还是自卑、自强自励还是自我放纵。

A.主体意识B. 主体人格

C.主体能力D. 主体精神

5.____________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A.科学方法与能力B. 科学知识与技能

C.科学行为与习惯D. 科学思想与态度

6.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其中,____________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

A.人文知识B. 人文态度

C.人文精神D. 人文思想

7.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认为,所谓____________,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

A.制度变革B. 制度变迁

C.制度创新D. 技术创新

8.实践教育思想认为,__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A.实践性B. 人文性

C.创新性D. 主体性

9.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实践家___________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巴黎成人教育会议上以终生教育为题的报告,使终生教育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提倡。

A.保罗·朗格朗B. 弗德里科·马约尔

C.埃德加·富尔D. 史密斯

10.人们习惯于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地名,音译)召开的____________作为全民教育思想正式产生的标志,并认为全民教育是90年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A.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B. 世界全民教育大会

C.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D.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素质教育

2.知识经济

3. 终身教育

4. STS教育

三、简答题 (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 为什么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2. 试列举三条教育的“应试”倾向的主要弊端。

3. 述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4. 简述“自我导向学习”。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计32分)

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人文教育思想。

2. 结合实际,并举例说明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A;2.C;3.D;4.B;5.A;6.C;7.C;8.A;9.A;10.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素质教育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2.知识经济

答: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内核是知识,外壳是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3. 终身教育

答: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是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

4. STS教育

答: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它强调科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人类的现实生产和生活,强调应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形成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正确态度。

三、简答题 (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 为什么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答: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着极为紧密和深刻的本质联系,对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

2. 试列举三条教育的“应试”倾向的主要弊端。

答:学校教育只重视少数升学有希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整个中小学教育变成大学预备班的教育,只片面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以单纯性分数标准评价学生成绩,以单纯的升学率评级学校教育质量,导致教育评价上的片面性。

3. 述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答:愿意接受新事物、乐于发表意见、时间观念强、对人的能力较有信心、计划性强、有信任感、平等待人、对新教育方式有兴趣、尊重他人。

4. 简述“自我导向学习”。

答:自我导向学习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理念,即强调学习主体本人对学习负有大部分的责任,而学习者本人要学会学习,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自己选择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甚至自己进行学习评估。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计32分)

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人文教育思想。

答: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和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1)政府社会应为学校开展人文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人文环境。(2)学校则需要持别的重视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3)教师要重视挖掘各门学科教学的人文底蕴。(论述略)

2. 结合实际,并举例说明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

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一讲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们就认为可以不重视知识了,可以不要理论了,其实不然。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开展,仍然需要理论,仍然需要知识,但是,知识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必须被赋予实践性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不可能不传授知识,学生不可能不需要掌握知识。但是知识教育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价值取向上,知识应当为生活服务,为实践服务,否则知识就是空疏无用的;二是为学习知识考虑,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习效果是比较扎实的。(论述略)

复习资料

名称:《现代教育思想》模拟试题(二)

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面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以解决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

A.理论型教育思想B. 实践型教育思想

C.政策型教育思想D. 操作型教育思想

2.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A.改革开放战略B. 可持续发展战略

C.知识经济战略D. 科教兴国战略

3.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A.综合国力B. 科技实力

C.政治实力D. 经济实力

4.建立合理的是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A.管理制度B. 师生关系

C.课程模式D. 人际关系

5.科学教育要与___________相结合,要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活动和科技成果,要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

A.创新教育B. 实践教育

C.素质教育D. 人文教育

6.__________是一种教育理论流派,这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

A.科学主义教育B. 科学教育

C.人文主义教育D. 人文教育

7.__________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代替学生得出现成的结论。

A.启发性原则B. 个性化原则

C.开放性原则D. 民主性原则

8.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__________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人文精神B. 人文素质

C.实践能力D. 主体精神

9.____________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奠基之作。在报告书中,国际教育委员会从个人自我实现和民主国家创建的高度强调了终身教育实施的意义,认为终身教育是个人自我成长及国家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A.《1919年报告书》B.《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C.《论终身教育》D.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10.早在1948年____________就宣告:“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几十年来,各发达国家确实是把全民教育作为缓解社会危机和国家的反贫困计划和经济振兴计划来对待的。

A.《世界人权宣言》B.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C.《世界儿童状况》D. 《萨拉曼卡宣言》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科教兴国战略

2.主体人格

3. 创新性学习

4. 人类困境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 简述教育思想的功能。

2.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3. 简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4.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计32分)

1. 为什么说提倡实践教育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2. 结合实际,谈谈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B;2.D;3.A;4.B;5.D;6.C;7. A;8.C;9. B;10. A;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科教兴国战略

答:科教兴国是指全国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象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交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的发展战略。

2.主体人格

答:主体人格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的态度,比如自信还是自卑、自强自励还是自我放纵。

3. 创新性学习

答:创新性学习是指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和参与性。

4. 人类困境

答:人类困境是指我们正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巨增、环境恶化、资源的浪费和日益短缺等。这三者互为因果,又都对教育产生着影响。如人口激增不但妨碍了初等教育的普及和巩固,而且使文盲绝对人数有增无减。

三、简答题 (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 简述教育思想的功能。

答: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反思功能;概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功能。

2.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教育对象的全体性;第二,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教育空间的开放性;第四,教育目标的全面性;第五,教育价值的多元化;第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第八,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3. 简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1)信息技术大放异彩;(2)生命科学全面造福人类;(3)新材料与新的制造技术层出不穷;(4)人类活动向太空、海洋和地球深层进一步拓展;(5)人类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危机与自然协调发展。

4.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答:(1)教劳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2)劳教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重要方法;(3)劳教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计32分)

1. 为什么说提倡实践教育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答:(1)实践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总体特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教育过程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教育活动与人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总之,实践性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2)教育的实践性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步得到加强的。随着教育与现代生产、科技、经济等方面建立日益密切的联系,教育在思想、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宏观的结构、布局、体制、机制等等,都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3)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与生产、科技、经济的联系得到全面加强,教育的实践性更加显著。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是基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依赖,以及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选择。(论述略)

2. 结合实际,谈谈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答:终身教育与素质的内在的一致性使终峰的发展必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首先终身的教育理念的传播会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向素质教育方向的变化,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的期望也会发生变化。其次,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从时间上看,我国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前,而素质教育在现代的提出在后。(2)从内在精神上看,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同一性。(3)终身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思想和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确实的作用,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共同发展和传播必将更快地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进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论述略)

称:《现代教育思想》模拟试题(三)

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是指体现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教育思想,这是国家及其政府在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而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达的教育思想。

A.理论型教育思想B. 实践型教育思想

C.政策型教育思想D. 操作型教育思想

2.科教兴国是指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象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交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的发展战略。

A.教育为本B.科技为本

C.经济为本D. 文化为本

3.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A.校长B. 学生

C.政府D. 教师

4.从外部功能来看,主体性主要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A.自觉性B. 独立性

C.积极性D. 适应性

5.科学方法与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____________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A.科学知识与技能B. 科学态度与精神

C.科学行为与习惯D. 科学思想与态度

6.人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___,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A.民主教育B. 自由教育

C.人性教育D.博雅教育

7.知识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一是知识的____________,即没有永恒不变的知识,二是知识的无限增殖性。

A.时效性B. 爆炸性

C.发展性D. 变化性

8.____________最早出现在美国,后来广为传播。它有三个基本特征,跨学科、基于社会实际和解决问题。

A.终身教育B. 主体教育

C.全民教育D. STS教育

9.____________,终身教育思想得以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A.20世纪上半叶B. 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下半叶D. 21世纪初期

10.全民教育思想是产生于____________的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思潮。其宗旨和最终目的是满足所有人基本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文化水平和谋生的基本技能。

A.20世纪60年代B. 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90年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科学素养

2.人文教育

3. 维持性学习

4. 全民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 简述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2. 简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3. 简述创新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4. 简述终身教育的十大特点。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计32分)

1. 为什么说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

2. 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C;2.A;3.D;4.B;5.B;6.C;7. A;8. D;9. C;10. 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科学素养

答:科学素养是指人们身上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等。

2.人文教育

答:人文教育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3. 维持性学习

答:维持性学习,又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

4. 全民教育

答:全民教育思想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思潮。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为标志。其宗旨和最终目的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文化水平和谋生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并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参与解决困扰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通过开展全民教育,让全人类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从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简答题 (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 简述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答:(1)教育思想在其形成的现实基础上,具有与人们的教育活动相联系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2)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观念形态上,具有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普遍性的特征;(3)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上,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及背景相联系的社会性和时代性;(4)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历史向度上,具有面向未来教育发展及其实践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2. 简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答:(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对已有教育的继承,是在已有教育基础上的创新,提高和发展。(2)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要求,立足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时代性和社会功效性均体现在对素质的要求中,这样就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具体,使全面发展落到实处。(3)素质教育是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通向它的根本途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我国教育整体的发展方向。

3. 简述创新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答:(1)个性化原则;(2)自主性原则;(3)探索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6)实践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

4. 简述终身教育的十大特点。

答:(1)教育贯穿人的一生;(2)内容包括智能、情绪、审美、职业、政治、身体等多方面;(3)将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加以综合统一;(4)认为知识在人的发展中是逐渐完善的;(5)顺乎每个人的个性、自主性及各自的要求和兴趣,重视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持续地成长和发展;(6)教育是连续不断的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人成长的手段;(7)教育应使人的素质在一生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8)沟通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教育扩大到学校以外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9)除有无可利用的媒体和是否适应个人的能力,别无任何限制;(10)提倡能者为师,由整个社会提供教育机会。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计32分)

1. 为什么说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1)人文学科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人文学科比较集中地概括、提炼和升华了社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它们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人文学科中,艺术(主要指美术和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而文、史、哲等学科内容则主要通过丰富人们关于人与社会的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式。(2)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人文教育最容易流于形式,变成人文知识的教育。因为人文精神是可以感受而难以言传的,它要求教育者用心去体会、去挖掘、去展现,这对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人文知识则是具体而明确的,是容易传授和学习的。以历史教学为例,许多教师把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把精力花在记住年代、人物、事件上,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历史思维能力以及人生态方面。(3)人文实践活动是人文素养成长的必由之路。人文素养的成长需要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高低最终是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所有的人文知识、能力与态度只有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才有意义。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富有人道精神。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重要的,但环境毕竟是外在于人的因素,人的活动才是对人的成长直接起作用的东西。所以,人文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鼓励学生实际从事人文活动,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论述略)

2. 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答:(1)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要培育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而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人,学生在学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主体性发挥如何,取决于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态度。(2)合理师生关系的要点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师生关系应该相互尊重的,但目前需要强调的主要是教师要尊重学生。这种尊重是一种全面的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水平以及尊重学生的状态等。(3)学校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应体现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原则。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是关键,但同时也不可忽视学校中除师生关系之外的其它人际关系。学校的主体地位是在其所有生活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风气。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应该形成这样一种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信,又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尊重别人。(论述略)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单选题汇总

1.(A.研究)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

2.(A.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P60

3.(B.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

4.(C.秦伯益)提出,我们要文理兼融、多元并举的培养学生.

5.(自我认识)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6.“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是(A.叶澜)的观点.

7.“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永远没有学生的成长”是(C.朱永新)的观点. P214

8.“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创始人是(B.叶澜).P200

9.1939年7月,陶行知在(B.重庆)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P3

10.1997年9月,叶澜写了一篇充满激情而又理性的文章(A.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提出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生命经历,是师与生生命的涌动和成长的论说.

11.保持高高兴兴地心态要做到(B.眼见光明、心想事成、憧憬未来)

12.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完成(A.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方式.

13.称赞陶行知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B.毛泽东)

14.从教师的角度看,多元切入理解教材是指教师多维度、多方式(B.呈现教材).P155

15.对于教师而言,(A.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

16.对朱永新的了解很多人是从他的那篇(D.《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开始的. P210

17.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D.生成性)的过程. P153

18.儿童有四种本能: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索) 的本能. (填空 )P111

19.合作学习的小组规模取决于教学的目标,如果目标是让成员练习或复习所学内容,以(A.4至6人)一组为宜.P188

20.合作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参与讨论、解决问题或计算机操作,则以(B.2至4人)一组为宜.

21.交往的基本属性是(B.互动性C.互惠性).

2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交往).P262

23.教育工作的能手对于课堂上所学的自己那门科学的知识了解得如此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C.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24.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A.集体评价).P267

25.空间智能,是指准确的感觉(A.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

26.李镇西认为教师教研的三大法宝是(C.学习,工作,思考).

27.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是指(A.亲合度).

28.能够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是(B.创造).

29.情境教育的创立者是(B.李吉林).

30.人本管理的特征为(C.相信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31.人的精神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A.书籍).

32.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C.怎样做)的知识.

33.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末,许多学生的(B.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34.如果一个人只是在(B.分数)上表现自己,那末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P54

35.如果一个学生只读(A.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末,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36.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那末,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住他的(C.注意力). P87

37.社会性建构主义是在(B.维果斯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8.事实证明,各种智能间都具有某种“(C.交互)作用”.

3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是:让孩子们去(C.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

4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A.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41.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查明学生智力不正常的原因,调查了两千多个家庭,了解儿童的遗传、日常生活、营养和精神生活的情况.最后终于看到:这些智力不正常的原因,(B.家庭)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

42.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D.弹性认知理论).

43.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中,(C.做)为中心?

44.陶行知的社会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C.教学做合一)

45.魏书生科学管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他对(C.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社科理论的认识和把握.).

46.魏书生强调:“教书必须育人”,而育人重在(C.培养良好习惯).

47.魏书生认为,科学管理就要“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具体的”(D.规章制度).

48.魏书生在运用计划引领策略时,计划通常指的是(B.自我教育计划)

49.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标志是(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50.吴刚平认为(D.条件性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最基本的保证.

51.新的高中课程中,学生将通过8个大类的学习领域修完的基本学分是(D.144).P261

52.新的了解很多人是从他的那篇(D.《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开始的.

53.新课程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B.模块).

54.学科或科目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生长的(B.心理顺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

55.学习过程是以人的(A.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56.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当把现实的(B.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状态.

57.叶澜指出,(C.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58.意识在本质上是(D.运动)或冲动的.

59.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现在高中教育的功能是(C.大众教育).P259

60.在现代教学过程中除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外还应增加(C.媒体)这个要素.P184

61.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A.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D.生成性)的过程.

62.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是(C.实现转型).P204(叶澜)

63.朱永新教育理想的践行者是(A.苏静). P216

64.朱永新推进其“新教育之梦”的实验是(D.新教育实验). P213

65.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A.“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

66.作为教育者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D.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67.作为魏书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之一,写日记,又被称为(B.道德长跑).P243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填空题汇总三

[ 2009-6-22 21:49:00 | By: 成峰 ]

2

推荐

121.陶行知原名(文浚).

122.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时,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P3

123.通过发挥主人的作用,不断增强 责任感 ,使魏书生老师实施主任策略的重要环节.

124.魏书生的成功在于他的优秀品格.他以简朴、务实、豁达、淡泊名利的做人之道,刻苦钻研、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公而忘私、甘为公仆、潜心育人的奉献精神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125.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是实现(高效绩)的自动化管理;其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

126.魏书生科学管理思想体系是由 科学的计划立规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评价系统构成的.

127.魏书生认为,科学管理就要“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具体的”(规章制度).

128.魏书生虽然不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六步教学法的,但是,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合作学习、学生主导、三维一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等思想.

129.魏书生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时,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他以培养学生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中心,重视民主与科学,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六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学导教学法.

130.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政府行为)来推进的本次课程改革,抓住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办好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次重大行动.P259

131.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标志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单选 )

132.我们不允许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低于他们的能力) 的水准下进行学习.

133.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134.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135.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136.吴刚平博士把课程分为(条件性课程)和(素材性课程).P262

137.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教学本质是(交往).

138.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

139.新基础教育是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新基础教育是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140.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性.它要求学科教学要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学校要与(社会)、(家庭)相结合.要把(获得知识的过程)放在第一位.要重视(实践),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

141.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P264

142.新课改在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P260

143.新课改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144.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兴趣来源于儿童的(本能和经验).

145.兴趣已经激发起来的标志,就是课堂上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

146.学生(自主选课),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147.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的(活动)和阻碍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

148.学习困难学生众多问题的背后存在着一个主要问题:即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发展水平低.

149.学校的道德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其主要因素是(各科教材).各科教材的(社会性)是实施德育的重要保证.

150.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

151.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152.要使能力差的学生在学校的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气氛中,任何时候也不要感到自己“不够格”. P70

153.要想保持平平静静的心态,要做到荣不喜、辱不忧 、利不争.

154.叶澜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155.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

156.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157.一个人能够通过在人生一切职务中和别人的(交往),使自己充分地、适当地成为他所能(形成的人).

158.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使课堂充满(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学习,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159.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160.语言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161.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162.在创办晓庄师范的过程中,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163.在当今中国,教师完全有可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力)的人,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164.在感知教材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

165.在合作学习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角色扮演)是经常使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166.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167.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168.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169.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170.在行为自律中,主要做到:语言自律、仪表自律 和交往自律.

171.在叶澜的心目中,(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她认为(创造)能够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172.真正的(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173.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

174.真正的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175.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176.支架式教学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环节组成.

177.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

178.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79.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长,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灵魂作用.

180.智能,就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

181.中国人本身就具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情怀与经典风尚,正所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82.朱永新教育理想的践行者是(苏静).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多选题汇总一

[ 2009-6-22 21:50:00 | By: 成峰 ]

1. (A.建构性B.诊断性C.累积性D.反思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P182

2.“从做中学”也就是(B.从活动中学C.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

3. “自主学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A.发挥学生首创精神B.将知识外化D.实现自我反馈).

4.李镇西提倡“语文民主教育”的特征可概括为(A.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B.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C.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D.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5.叶澜对有待完善的课的理解是(A.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B.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C.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D.这样的课就是真实的课).

6.(A.家庭生活B.学校生活C.集体生活D.社会生活)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

7.(A.建构性B.诊断性C.累积性D.反思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 P182

8.(B.诊断性D.反思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

9.“从做中学”也就是(B.从活动中学C.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

10.“新基础教育”倡导的“还给”是(A.把课堂还给学生B.把班级还给学生C.把创造还给老师).P204

11.“自主学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A.发挥学生首创精神B.将知识外化D.实现自我反馈).P192

12.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A接受性学习B.发现性学习). P265

13.单讲社会的目的,其意就是(A.要养成一种人品B.能对社会有益C.能做社会有用的一分子),这个目的自然就是道德的目的了.P120

14.道德是个体的(B.社会智慧C.社会能力D.社会情感)的有机整合.

15.杜威提出“生长即道德目的”,充分体现了他对儿童人格尊重和力图改革(A.死板B.压抑C.无效)的传统道德教育的努力.

16.杜威提出思维的五个步骤为:暗示、理智、(A.假设C.推理D.检验).

17.多元智能课堂教学环节策略提出了以下三种策略(A.多元导入B.多元切入理解教材C.多元化的作业).

18.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方法有(A.课外阅读B.参加学科小组C.有自由支配的时间D.避免死记硬背).

19.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中心应是如何培养学生的(A.探究能力C.创造性思维).

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P179

21.交往的基本属性是(B.互动性C.互惠性).

22.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具有(A.提高认识B.发展能力C.加强交流D.丰富情感)的作用.

23.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A.导体C.火种).

24.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A.更成熟的B.更丰富的经验D.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

25.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是(A.开放性B.活动性C.创造性).

26.教学中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A.心态的开放B.主体性的凸现C.创造性的解放D.个性的彰显).

27.教育即(A.生活C.生长D.经验改造).

28.教育能传递人类世代积累的经验、(A.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B.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D.从而维系和发展社会生活).

29.课程应涉及的三大领域是(A.人文学科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

30.李镇西提倡“语文民主教育”的特征可概括为(A.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 B.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C.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 D.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31.李镇西提倡“语文民主教育”的特征可概括为(民主教育是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重视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的教育).P251

32.临淄区实验中学在实施“新基础教育”实验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A.让学生学会选择B.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C.健全评价制度,把评价权还给学生D.完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33.每个人都有多种表现的领域,表现为(A.智力领域B.道德领域C.课本知识D.学习成绩).

34.情境教学的特点是(A.形真B.情切C.意远D.理寓其中).P220

35.情境教学的五原则是: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和(A.突出创造性B.渗透教育性C.贯穿实践性).

36.人的本能冲动是潜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一种生来就有的能力.它最初是自发的,而且是没有一定形式的;(B.它是一种潜能,一种发展的能力;C.它是一种独创的和创造性的东西;D.是在创造别种东西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东西.).

37.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

38.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包括(A.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B.人要有多种表现的领域C.让学生达到他力所能及的程度D.让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P54-55

39.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著作有(A.《给教师的100条建议》B.《帕夫雷什中学》C.《我把心给了孩子们》D.《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40.苏静在诗歌教学中,把男女生组成两个棋逢对手的诗社是(B.青云斋C.兰若轩).P21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0147.html

更多阅读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

2012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规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______(D)。D、校长负责制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______(A)。A.在全国范围适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简介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方法/步骤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1、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

ntet教育技术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中学思想品德二

第1题教学背景本次考试考查从教学规划、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的完整教学过程。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品德老师,相信你能很好地完成下列任务。【教学内容】初中一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节【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关于我国的戏曲剧目。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很多的剧种,都有独特的演变过程。如有“东方歌剧”美誉的国粹是由安徽的徽调与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衍化而来的。(填戏曲名称)(2分)2、我

声明:《现代教育思想各章练习题及答案》为网友不灭的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