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匠世家马旭初马家花园北京市东城区魏家胡同18号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鸟瞰-- 马辉堂花园- 北京市东城区魏家胡同18号(2005年8月15日绘)

作者;郑希成 绘画 学苑出版社出版

马辉堂花园位于东城区魏家胡同18号。当年,魏家胡同内被马家花园、马家祠堂、马辉堂几个女儿的宅院,车马院几乎占满。

马家是自明朝初起即承建皇宫、王府及皇家园林的大木厂营造商,到马辉堂已是第十二代传人,他参与了颐和园的承建。第十四代传人马旭初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参与了整修雍和宫及国子监大街的牌楼的工程;解放后故宫角楼的翻建,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古迹之修建都是由他指导的。

马辉堂花园是由马辉堂自己设计、修建于1915年的私家花园,总面积近8千平方米,花园部分4500平方米。

此园虽然建于清朝灭亡之后,但主人建园仍然不敢越制,一切均按商人身份建造。全园都是民间所用的合瓦卷棚脊,即使高大的二卷大客厅(二个卷棚脊勾联搭组成的大房)、三卷小客厅(三个卷棚脊勾联搭组成的大房)都没有越制。

马辉堂花园的布局按功能、用途可分为六个区域。

(一)办公区:广亮大门内、左右屏门内外是内、外账房的办公区。

(二)北花园:马辉堂花园一进门,即用一组锁链石组成一个既有阻断功能又透景的石嶂,宛如透景极佳的屏风,将你的眼神牢牢地吸引,延伸到神密的花园深处。左转山崖处有四人不能环抱的明代古槐,二十来年前矗立于道边(现已消失)。山南有一台球厅,是漂亮的敞轩,点缀在朝阳的山坡上。厅前有一池荷花,其东是连片由日太湖石组成的山洞与通道。北花园为外花园,再向南二卷大客厅、三卷小客厅及其间的长廊为界,过此界为南花园。

(三)南花园:南花园是内花园。南花园又镶一条从两客厅之间的横廊开始向南延伸,直达南墙的长廊,将南花园切割为东、西两个园。此长廊一面有廊凳可坐人,靠西的一面为水裂纹隔段,即透景又封闭,将西部圈成一清静的小区。

西部,马辉堂将三卷小客厅作为自己的居室,由南北长廊将西部圈成一封闭的小院,北院将小客厅前幽静的山林、池水、平台、阳光及牡丹等凝聚成清雅之气供其沉思、静养、品经。

东部,是马辉堂花园的主题。两卷大客厅是主客厅,名为“惜阴轩。”厅前有全园最大的池塘,乔木、果树、花卉、盆景、鱼盆在这里最为集中展现,景亭之南还有鸭池供幼子玩耍。最南有一清幽小院,树丛中隐藏着南书房,惜阴轩与南书房,点明了主人在此园内圈定的主旨。延大客厅东山墙往北可进入内宅。

(四)内宅:为两组并联高大的四合院,是马氏家眷居住,格局紧奏而完整。院中不种花木、夏季搭凉棚。院之东门有廊通向戏楼。

(五)戏楼院:此院另有大门通往外面,外客、演员均可不经宅院而由此门进院。戏楼二层,为宽大的合瓦勾联搭顶,内有多层的大戏台,供唱堂会办庆典之用、现戏楼已拆。

(六)辅助区:戏楼之南为花房、厨房、洗衣房,另有东门出入。

马辉堂花园的特殊之处,是游赏与生活有机结合,建筑物多有特定之功能、不是单纯的景观性轩榭。而且特别设有财神庙和南书房,以供奉赵公元师和鲁班,并为子女们课读下了苦心,显示出马氏家族儒商之特点,整座花园又称品经堂,从整园的经营、我们能品读主人对后代的良苦用心。

清朝末年,马辉堂为专做皇家、官家木活的官木场的领工,参加了颐和园的修建,自己也拥有几个大木工厂,成为东城有名的富翁、大房产主。被世人称作“哲匠世家”的后人马旭初老人,八十余岁的北京市政府退休高级工程师,为古建筑营造世家兴隆木厂的第十四代传人。马旭初老人说:“北平解放,我就把家产都捐给了国家。有魏家胡同的近千间房、恒茂木厂、东安市场上百家铺面和摊位,还有同济堂药店、北京饭店、北京和天津电车公司、自来水公司、开滦煤矿的股份”。恒茂木厂存料场和厂房在现美术馆后街,从西扬威胡同一直到山老胡同。魏家胡同的房产是马家私宅,历时三载修建,厅堂用金砖墁地,墙壁磨砖对缝,山石林立而不繁琐,荷池灵秀而不造作。目前马家花园的住宅部分,除了戏楼被拆外,其余基本保存尚好;园林部分遭到一定破坏,但大多数建筑物仍在,仅有园南五间平顶房以及部分游廊被毁,现存建筑也大多油漆剥落,门窗破损;山石仅余30%左右,水池被填,雕塑损失无几,植树也损折近半。但是全园的整体构架和山形脉络仍基本保持,因为长期作为大杂院使用,私搭乱建很多,园景变得很糟,埋没在胡同之中而鲜为人知。


郑希成老先生是在北京城的自家民居里成长的“老北京”人,对老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有一种特殊感情和了解。近几十年来北京的经济发展了,改变了老北京的城市面貌和特色,也使老北京的胡同民居宅院逐渐减少,北京胡同文化在逐渐消失了。为保护北京的文化,作者在退休后十年中,拿起了相机、画笔,不顾自己残病的身体,走进京城各个胡同、寻找着各式各样民居宅院,有的已被拆的七零八落四合院里,还时常冒着被开发商驱赶、冷眼态度,在广大住户协助下,把很多的已被拆除的、将要拆除的、被保留的北京民居宅院画出了百余幅高视点白描民居宅院图。通过这些图画看到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北京民居文化。


下图是作者郑希成在他的画集出版后特意送书到他家看望86岁老马的合影。

今年89岁的马旭初,家里还保存慈禧曾给他家打“白条”

  马旭初的祖上从明朝定都北京城时就开办了兴隆木厂,专门负责皇家的工程,故宫、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都是马家承建的。在马旭初手里还保存着一张欠条的复印件,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朝廷主管财政的户部给兴隆木厂开的单子,上面写着:“据呈兴隆木厂商人马德春……请将十一十二年两年筹垫……实银三万二千二百四十九两六钱一分四厘,务恳请照数赏发。”原来,因当 时国库空虚,慈禧太后只能给马家打了这张“白条”。



1949年3月5日,马旭初正式参加工作,在当时北平工业局建筑工程处生产技术室当了名工程师,他所参与建设的不再是亭台楼阁,而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然而1957年的反右运动成为马旭初的噩梦,父亲解放前去了台湾,其他叔叔姑姑多在海外,马旭初因此被定为右派分子,他被开除公职,交街道管制监督,那一年马旭初才35岁。随着时局的变化,马旭初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文革期间生活困难的马旭初没法办,就卖血吧,养活家里。在协和医院,一次卖800CC,家等钱用,旁边人有好人告诉我,你再喝点白糖水,还真管事,卖两年之后,身体都垮了,最后那次是下雨天,趴在协和医院门口,马旭初说“老天爷,睁睁眼吧,我实在卖不了了。我夫人就出去当保姆。我说想法得活着。我是这样渡过这个难关,在文化大革命,打我的时候,不知道死了几次,我只求你别用这皮带铜头打我得了,抽吧,打我最厉害的一回,死了过去,胡同里来车,来解放牌的车,拉死尸,给我扔上去,下面的人一看,这还有点气呢,这人别烧,又给我扔下来了。带气的烧都不烧。就这样我的命大”。

马旭初的妻子是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新娘余益华不但聪慧漂亮,而且当时是北京市市长家的千金是北京市长的女儿,两家的联姻成为当时轰动北京的一件大事。也受到了良好的现代教育,两个人就读的学校育英和北满仅一墙之隔,但小两口并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由父母包办结婚的。在北京饭店举办婚礼,菲律宾乐队奏乐,两边都是我祖父修建皇宫时的黄绫子,一米多宽黄绫子挡着,亲友在两边。婚礼当天包下了全北京所有出租汽车行的小轿车接送宾客,连大画家齐白石都送来了一幅画表示祝贺。您别小看所有出入婚宴场地的道路围起来的黄绫子。这是只有皇帝和王公贵族到工地巡视时才能用,这也只有马家才能摆得起的谱。

文革后,使马旭初重新焕发了新生。他除了本职工作,他不断被人邀请参与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哲匠世家马旭初马家花园北京市东城区魏家胡同18号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资料;

马辉堂花园(即马家花园,建于1915年)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马家花园位于皇城与东四三条至八条保护区之间的魏家胡同18号。魏家胡同长436米,宽7米。经马辉堂精心营造后,马家花园几乎占满了魏家胡同整条胡同。马家花园实际上是对马家整座住宅和园林的统称,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其中花园部分为4500平方米(接近7亩),算得上中等规模的园林。大门之西为5间门房,之东为账房,再东布置佛堂和库房等其他用房,形成了连绵30余间北房。

花园布局随地形展开,形状并不规整,通过假山和游廊分隔为六七个大小不一的院落。入门即见一组石峰,宛如屏风,挡住后面的主峰景观,与北房一起构成一个类似倒座院的空间。转向东面,迎面墙上开有四扇屏门,可通宅院,但平时并不开,一般多从南边的月亮门进入住宅部分的井院。再向南则可穿过另一座屏门进入花园的主体院落,南坡厅堂的西南角接出一条游廊,通向南面的一座前后三卷的硬山建筑,堂之原名已不可考,马家平时简称此堂为“三卷”。

这里是马辉堂先生本人的寝室所在,共有五开间,南面一卷西部略去两间,空出的位置留作平台,平时可以坐在这里晒太阳;东部的一卷三间则为敞轩的形式,北面一卷的明间出有抱厦,显得很敞亮。

花园位于宅院西部,其东有两跨四合院,为马氏家眷居所,格局紧凑而完整;再东为一座戏楼,四卷勾连搭,供唱堂会、办庆典之用。住宅与戏楼所在院落中也点缀了一些山石和花草,与花园部分相呼应。花园的建筑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园中主要的两座厅堂分别采用两卷和三卷的形式,虽不显高大,但进深很宽,室内可以做灵活隔断,为晚清以来园林建筑所常见的模式。建筑原来多带有匾额和抱柱楹联,全部出自于书法名家的手笔,可惜均已无存。

马家花园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此园并非附属性的游赏之地,而是主人的主要居住生活场所,建筑物多有特定的功能,不是单纯的景观性轩榭,而且特别设有财神庙和南书房,以供奉赵公元帅和鲁班,显示出马氏家族的行业特点。

园中的游廊很长,多带有坐凳栏杆,爬山绕屋,高低起伏,迂回穿插,且与住宅部分的过渡很自然。同时,园中所有的道路均采用与颐和园一样的甬路,两侧铺设石子,中央部分为菱形的方砖铺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0087.html

更多阅读

民国时期的西北马家军 西北马家军阀史

马家军,是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他们基本以家族、血缘和宗教为纽带,起于草莽,兴于乱世,在各种势力间纵横捭阖,一度占据了甘肃、青海、宁夏的全部,新疆的大部,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北,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

马家辉:普通夫妻婚后七年就不再有性生活锵锵三人行

凤凰网卫视 >凤凰节目 >锵锵三人行> 正文马家辉:普通夫妻婚后七年就不再有性生活内容提示:4月27日,河北经贸大学数统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8级女大学生庞姣姣和她的同学在校园里组织了一场颇为轰动的签名宣誓活动———巨幅布标

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mp4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剧照 http://ent.sina.com.cn/f/v/lmjdxfws/新浪娱乐讯由杨文军执导,林永健、吴秀波、于和伟、何赛飞、辛柏青、六月、陈紫涵等主演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将作为开年大戏于今晚(27日)登陆安徽卫视、东方卫视,

甘家口8号院李春平的故事 甘家口有哪些医院

人物简介:李春平1949年,李春平出生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老红军的后代,当过兵,后退伍到北影厂工作。28岁那年,因为爱情决斗,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被送到农场,成为劳教分子。迫于社会压力,李春平搬出家门,住进甘家口8号院,过起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同时

声明:《哲匠世家马旭初马家花园北京市东城区魏家胡同18号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为网友槑萌藲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