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在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时,有朋友请他出席宴会。到朋友家时,听见屋内屏风后传来阵阵琴声。蔡邕悄悄听了一会而琴声,觉得这声音起起伏伏,若有所失,紧紧张张,有肃杀之气。心想,用音乐招请我吃饭,怎么这乐声带有杀气,情况可能不妙。于是也不敢进门了,决定驱车回去。请蔡邕赴宴的下人连忙把这件事告诉了主人。主人急急忙忙跑出来说:贵客留步,有什么地方得罪了先生,请明示。蔡邕就把刚才听琴的感受说出来。这时弹琴的客人也来了,说,先生说得对,刚才我在鼓琴时,看见一只螳螂一会前进一会儿后退,正在准备捕捉一只秋蝉。我一边弹琴一边注视着螳螂捕蝉的进展,担心螳螂到手的美食失落。难道是这种心情通过琴声表现出来了吗!蔡邕一听,笑着说:这就足够了。
原文:
《汉书》云:初,蔡邕在陈留,人有以酒食召邕。至门,有客弹琴于屏。邕潜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遂自追问其故,邕俱以告。弹琴者曰:“我向鼓琴,见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恐螳螂失之蝉也,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笑曰:“足以当之矣!”
蔡邕 (133-192),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中
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赏析: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尽说蔡中郎。”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绝句。简单明了勾画出一副《盲艺人说书图》。前两句是时间、地点、人物及其特征,第三句是作者对艺人所说故事的评价,最后一句概括了盲艺人说书的影响。这个故事即是在当时十分流行的《琵琶记》,所说的人物蔡中郎,就是蔡邕。故事梗概大致说的是蔡伯喈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这当然完全是说书人的编排,历史上的蔡伯喈没有另娶二奶的说辞,可说是厚诬古人。按下不表,可见蔡邕的逸闻趣事不少。
这个故事没有正面描述琴师如何技艺如何了得,但聪明如蔡伯喈却感受到冷兵器的寒光;当琴师说出看见螳螂捕蝉的担心之后,又使人为蔡伯喈的多疑而哑然;这个故事再次说明音乐审美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需要审美者投入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无论对欣赏者还是演奏者。
这一类的故事还有不少。《韩诗外传》记录了孔子鼓琴的故事。一天,孔子鼓琴自娱,他的学生曾子、子贡在旁边侍候。听了他演奏之后,曾子发言了,不是好话。他说“先生的琴声表现的感情不高贵,我从琴声中听到一种狠毒的贪心,好象看见不光明正大的行为,急于要得到什么东西似的。”孔子十分感慨地说;“啊!你这个曾参啊,真正是天下最会欣赏音乐的人了。刚才我鼓琴的的时候,正看见一只老鼠从墙洞里跑出来,恰巧又被一只黄鼠狼看见了。黄鼠狼缘着弯弯曲曲的房梁,弓着背小心翼翼慢慢地向老鼠靠近,生怕一不小心让到口的美食给跑掉了。我一边弹琴一边担心,没想到这惊险的一幕就用琴声表现出来。你所说我的琴声表现的‘狠毒的贪心,好象看见不光明正大的行为。’真是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