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庄周梦蝶”的实际含义 庄周梦蝶的故事

分析“庄周梦蝶”的实际含义

在《庄子》中有一则“庄周梦蝶”的故事,生动有趣。人们都是站在哲学观点上去分析,我认为庄子不是在讲哲学道理,而是像老子肯定他的“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的希望和理想早晚会实现。

因为“庄周梦蝶”的故事是“齐物论”的最后一章,是庄子在“齐物论”的思想总结,要想分析清楚梦蝶的原因必须了解“齐物论”的主要思想内容。“齐物论”主要讲的是当时社会舆论出现一边倒的不正常现象,在第二章中他讲出了产生这种一边倒的现象的原因: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交魂,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

【“间”是“閒”的别体字。《说文》:“閒:隟也,从门,从月。徐锴曰:夫门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间隟也。”因为门缝中见日光与见月光是一样的,所以‘间’就成了‘閒’的别体字。《说文》:“闲:门遮也,从门中有木。”用木板把门缝遮起来使之看不见月光。】大知识分子讲话没有缝隙可钻,小知识分子讲话漏洞百出;大知识分子讲话使人感到身心温暖,小知识分子出言废话连篇。与大知识分子在一起,睡则灵魂相交,醒则身形开朗,与他接近则能和谐相处,两人之心日日都能相应。【说文:詹:多言也。搆:相合也。“斗”这个字是容量词‘石斗升’的斗,一斗十升。现在算是‘閗’字的简化字,而閗是‘鬬’的简体字,斗争、战斗的斗应是“鬥”。说文:“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像鬥之形。”“鬬:遇也,从鬥。”本文之斗应为“鬬”是相遇的意思。】

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括,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莫使复阳也。

【《说文》:“缦:缯无纹也。”是白色的帛,纯洁之意。“窖:地藏也,从穴。”在此意为深藏的知识。“密:山如堂者。堂:殿也。”庄重之意。】思想纯洁的人,深藏知识的人,举止庄重的人。他们对待自己的错误小恐时惴惴不安,大恐时头脑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他们讲话的出发点是为了矫正错误,目的是为了分清是非;【“括:应是“栝(guā)”字的传讹。说文:“栝:灶木也”。‘机栝’:用火烤木材以正其曲。】他们挽留这种心情就像发过盟誓,为了坚守最后的胜利,他们对待错误就像秋风扫落叶和冬天的凛冽寒风一样毫不留情地把它抹杀掉。现在这种与人为善的话已日渐消亡,这种做法就是要把善言都统统溺死,永远也不能让它还阳。【“这种做法”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只有君王。】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以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说文:“慹(zhè),惶恐也。”菌,古人指木耳。】人们正常的喜怒哀乐,都变成了忧虑、叹息、惶恐,这种状态是在强制打压下出现的;【“姚佚启态”很不好理解,我是在说文中分析出来的。说文在解释‘姚’字时有这麽一句话:“姚,或为‘姚娆’也,史篇中写为‘姚易’也。”姚易的‘易’与‘佚’同声应是再次错用,所以‘姚佚’应为‘姚娆’。而‘娆’字说文解:“娆,或曰‘扰’,戏弄也。”然而戏弄并非是取乐,‘戏’字在说文中解是:“戏:三军之偏也,又曰兵也。”那么‘戏弄’就有强制的含义。】乐声出于虚孔,湿热的环境能生出木耳,这种空虚而湿热的环境日夜在你身边,就不知道还会萌发出什么新的东西来。算了吧,算了吧,已经是这样了,其结果的生成也是有原因的。

是与非的产生原因,庄子在第三节一开始是这样说的: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说文:“成,就也。就,就高也。”“成心”即是向上的心,我的理解就是要向古人学习和继承优良的传统。】人都是抱着一颗向上的心跟随保持优良传统的人做为自己的老师的,有谁能没有老师呢?(人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母亲)很少人能知道自己必定会取代老一辈继承祖宗的优良传统,愚蠢的人也是有的。没有学习优良传统的向上之心就会脱离传统另搞一套从而出现了是与非的不同观点,因此就出现了今日的“适越而昔至”把今天刚刚到南越愣说是昨天就到了,这是把本来没有的事硬说成有。把本来没有的愣说成有的现象,就是神仙大禹在世也不知该怎么办,我一个人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庄子认为: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古人,对事物的认知是有所全面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全面。有的人认为事物还未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很全面了,没有了,不可能再增加了。有的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了,而开始并没有给他们划分类别。【说文:“封:封土地,各守其土。”各有各的地盘范围。】有人认为,已经给各种事物划分类别了,但还没有给他们区分谁是谁非。彰显是非,是对道(即真理)的一种损害;之所以要损害真理的人,是想尽早地成就他自己的某种偏爱。

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

为了成就自己的偏爱就专好一门特技,以显示和别人不一样;这种爱好,是为了表明他比别人能耐大。然而别人并非是你说是啥样就是啥样,所以他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来隐藏自己的急切之心。【说文:“纶:青丝绶也。”以青丝作为韍維遮蔽自己。“终:絿丝也。絿:急也。”】而他们的后代又做出很多文章来遮蔽老一辈的急切心情,他们如此的做法最终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认为是在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掩过饰非。)

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

因此以炫耀那些迷惑人的理论,圣人(应是指孔子)所以愿意艰难地去干这种事。【说文:“滑:利也,利者义之和也。”“疑:惑也 。惑:乱也。”“图:难意也。”】

庄子认为是与非的不同观点是相互依存的:

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非出于是,是亦因非的存在而存在,是与非是同时出现的一对双胞胎。【说文:“方,倂舟也。”方生即是双生。】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

所以圣人主张是非并存不要分出轻重,让他们各走各的路。

大道(真理)是不分轻重的,大辩论家不会抢先发言,爱的过分就会产生暴力,大廉之人不占一口便宜,【说文:“嗛(qiǎn):口有所衔也。”】大勇之人勇而不会过分【说文:“忮(zhì):很也,从心。”】。道明显了就不是道,用语言为自己辩护达不到目的,仁爱之心再长久照顾的也不可能完全周到,过分清廉别人不会相信,勇敢过分就不能成功。这五种现象你想做到周全就会走向另一个方面。

庄子的这些话是在告知统治者,对于不同的意见压制的不要过分。庄子认为是与非的辩论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来证明的: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把是非用语言表达出来使之相互影响,如果相互都不能影响,合到一起放着等待时间来证明哪一方正确,【说文:“倪:俾也。俾:益也。”倪,有满足的意思。】时间一长就会引发出新的观点,所以需要很多很多年才会有正确的结果。

庄子希望他的观点能早日实现内心不免着急坐卧不安。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如此表现?庄子说:

“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也!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我坐卧不安因为有所等待的缘故,我希望所等待的能够实现!我等的是一些蛇皮、蝉翼之类没人关心的东西!我不愿意知道最后的结果,也不愿意知道最后没有结果。

所以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蝴蝶是美丽的,自由自在的飞行正适合他的心志,这时早就忘记了白天受到压抑的心情!

然而庄子认为梦正好是相反的: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所以庄子最后说:“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分析“庄周梦蝶”的实际含义 庄周梦蝶的故事

因为梦是相反的,所以梦中的蝴蝶早晚会变为现实。也就是说庄子期望的言论自由一定会实现,不能说他是“中国梦”而是“庄子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9909.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祛疤的方法分析 有什么祛疤的好方法

怎样祛疤的方法分析——简介疤痕对于爱美的我们而言,是一个可怕的天敌。但由于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难免磕磕碰碰,疤痕的出现也就让人防不胜防。怎样祛疤才好?许多人直接选择了手术祛疤的方法,可是先不说其效果如何,联想一下疤上加疤,就让人

转载 “三纲五常”的实际含义 三纲五常是什么

原文地址:“三纲五常”的实际含义作者:孔子的悲哀“三纲五常”的实际含义现在有很多人不了解“三纲五常”,认为它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们看看“三纲五常”的实际含义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是否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造成阻碍?所谓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个别人物形象分析 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小组成员:组长:丁悦组员:王惠 张丹 杨亦馨 周文逸 吴萍 张朦晓 成琳 许铃研究背景《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荡气回肠的爱情,跌宕起伏的情节,性格各异的人物,吸引了许多的热爱甚至终生研读。前辈们花了一生的心血,对红楼进行

声明:《分析“庄周梦蝶”的实际含义 庄周梦蝶的故事》为网友醉落夕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