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的从前 苏黎世的从前另一版本

“从安静的地方,从这土地上,像在梦一样给我们自由,你的嘴唇含着爱,晚间的雾在飘动,谁来站在路灯前?和你一起,莉莉-玛琳,和你一起,莉莉-玛琳……”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它流行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士兵之间,进而流行于盟军之间,流行于整个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于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一首士兵的恋歌时常在战壕想起,与枪炮声齐鸣。无疑,这样的歌曲带着一丝传奇,赋予了此歌的演唱者更曲折的命运,从中折射着那个非常时代一个原本普通人的非常命运。

本来,她是一个普通的德国歌者,与一位瑞士犹太人有着甜蜜的爱情,但是在那段非常时期,他们的爱情必定充满波折。因为种种原因,她无法随爱人前往瑞士,迫于生计,她在酒吧演唱了那首《莉莉玛莲》,演出并不成功,但是之后录制的唱片却让她名声大躁。于是,她的命运在此发生了转折,昔日默默无闻的她成为了德国军中的女神莉莉,她频频演出,与德国高层见面,而当她享受着这莫大的声名时,与她分离的恋人罗伯特却无法相信爱人会为屠杀他的犹太同胞的人们演唱。

“军营的大门前,路灯之下,我们的影子容为一体,一如既往,LiliMarleen……”士兵们笑了,这是最后的冲锋,几个影子越出战壕,在他们倒下的那一秒,战争结束了……“熟悉的脚步,美丽的身影,回忆的路灯下,一如既往,LiliMarleen……在我们安息的地方,给我们自由,你的嘴唇,路灯下的亲吻,一如既往,Lili Marleen……”
 到这里,人在时代面前苍白无力,当维莉成为莉莉时,她就成了当时邪恶的纳粹德国的一种象征物。作为一个歌者,成为万众瞩目的歌星无疑是心中的理想,莉莉也是如此,她爱着她的犹太男友,但是面对盛名带给她的眩晕,她也无法阻挡,在和平年代因为一首歌成为一位明星本应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事,但是就因为战争,就因为她是一个德国人,她不得不在满怀理想实现的喜悦时面对道德的考量。当罗伯特冒险前往德国质问她时,她在痛苦中也带着一丝委屈——她只是唱了一首歌,对她来说,仅此而已……
当战争结束,她回到瑞士去见她的恋人罗伯特时,他已经是个成功的指挥家,有了妻子。战争的结束使得维莉褪下明星的光环,她只是个普通人,她只能黯然离去。我们不必责怪罗伯特的无情,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将一直在一起生活下去。只是因为战争改变了一切,1938年的瑞士苏黎世,谁会一直记得……

  作为一个德国人,在战争中该何去何从,是否只有战争的发起者才应该承担责任,是否杀人的士兵只是在尽军人遵守命令的天职;是否与当局合作的科学家只是尽推动技术进步的本分;是否热烈支持战争的人们只是出于一个本国人爱国的品德?他们能够对战争中的死亡者,集中营的殉难者心安理得吗?莉莉应该受到道德的指责吗……

莉莉爱上的是一个犹太人,而整个德国弥漫的仇恨犹太人的情绪也一定让她感到不安,所以我相信当她成为一位官方认可的歌星时,她的情绪是复杂的。她的命运其实也不是她能掌握的。

当演唱《莉莉玛莲》时,她也无法预知这首歌如此受到士兵们的欢迎,哀宛音乐和歌词分明传达着一种反战的意味,它在德国士兵中的流传多少反映着他们的情绪,他们本来也是普通人,在一种大环境的激情狂热下投入到了一场他们都不知道理由的战争。他们离开爱人和妻子,对她们一定充满了思念,所以当这首表现士兵对爱人的不舍的歌曲唱起时,他们的心灵一定受到了触动。

  这首歌在盟军中的流传更说明了,普普通通的人们没有谁喜欢战争,他们只想平静的与爱人生活,当战火燃起, 他们不得不依依不舍的告别爱人奔赴战场,对于战争的双方,这都是一种残酷。多少士兵在歌声中带着对爱人的思念冲出战壕投入下一场战斗,并且一去不返。

  最终,莉莉也参与了地下组织的行动,同时受到了德国官方的监视,她的伴奏师被派往战场,而罗伯特的被捕更让她充满了道德的自责。她甚至选择了自杀来了解痛苦,而她被处死的流言甚至造成了德军的骚动。

于是,虚弱的她被邀请再次演唱那首此时已经被禁的《莉莉玛莲》,当她听到罗伯特已经成功获救时,苍白的脸上带着笑容再次唱起了《莉莉玛莲》,那一场演出是她最成功的演出,因为,那一刻,整个欧洲的战壕都传唱着她的歌曲,那一刻,她暂时摆脱了道德的压抑,因为她的歌不是激起杀人斗志的歌,她的歌是一丝安慰,对战场上士兵的安慰。她无力结束战争,战场上的普通士兵也无力结束战争,只有在歌声中,他们寻求片刻的宁静,然后,去面对死亡的恐惧和道德的考量。

  我必然会与天色一起暗淡下来,像一枚平平淡淡的落叶,沉寂在后面的日子里,不能在岁月的长河里荡起半点涟漪,不能在时光的画卷上留下一星痕迹。抬起头,纵深的沟壑泥土沉默,清风拂过,野菊花日渐消瘦的身影依然摇曳。在那一瞬间,天地间一片迷茫,凄丽,令人为之失神错愕。凛冽在一场花瓣雨之中,感觉那片轻舞飞扬的花瓣,尽情地飞扬,飘零,坠落,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飘到哪里去。又仿佛走过了千山万水就是为了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和刚才的一幕相遇。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Lili Marleen  Vor der Kaserne, vor demgross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en wir uns da wiedersehen. Bei der Laterne wollen wir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苏黎世的从前 苏黎世的从前另一版本
  
  Unsere beiden Schatten sahen wie einer aus
  Dass wir so lieb uns hatten, das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 Leute sollen es sehe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iesn Zapfenstreich
  E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erad, ich komme ja gleich
  Da sagten wir Aufwiedersehen. Wie gerne wuerde ich mit dirg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schoen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ass sie lang
  Und sollte mir ein Leid geschehe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aeten Nebel drehen werde ich bei der Laterne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9727.html

更多阅读

《另一条道路》赫尔南多·德·索托著 赫尔南多 科斯特

《另一条道路》,(秘鲁)赫尔南多·德·索托著,于海生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2月版,38.00元。穷人经济学家索托的忠告 小心误读索托(苏小和)关于索托和他的《另一条道路》,前不久刘苏里在书评中写道:“(此书)直接针对大学教授古兹曼领导的‘光

声明:《苏黎世的从前 苏黎世的从前另一版本》为网友一个人堕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