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山村》 雨过山村译文

《调笑令》

胡蝶,胡蝶,
飞上金枝玉叶。
君前对舞春风,
百叶桃花树红。
红树,红树,
燕语莺啼日暮。

《调笑令》

罗袖,罗袖,
暗舞春风依旧。
遥看歌舞玉楼,
好日新妆坐愁。
愁坐,愁坐,
一世虚生虚过。

《调笑令》

团扇,团扇,
美人并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
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
春草昭阳路断。

《对酒》

为病比来浑断绝,缘花不免却知闻。
从来事事关身少,主领春风只在君。

《小松》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新嫁娘词三首》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精卫词》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
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
愿我身死子还生。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鲜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谓“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唐诗别裁》卷八评张王乐府语)了。

  (周啸天)
年代:唐 作者: 王建

《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雨过山村》 雨过山村译文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作品赏析

【注解】:
1、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韵译】:
新娘三朝下厨房,
洗手亲自作菜汤。
不知婆婆啥口味,
先叫小姑尝一尝。

【评析】:
??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第一次烧饭菜。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
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
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
可。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象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遗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象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象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象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余恕诚)

《望夫石》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依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小诗。相传,古代有个女子,因为丈夫离家远行,经久未归,就天天上山远望,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终未回来,这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石头的形象如一位女子翘首远望,人们就把此石称作望夫石,此山称作望夫山了。这个故事起源于今湖北武昌附近,由于流传广泛,许多地方都有望夫山、望夫石、望夫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不少以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作为题材的作品,王建的这首《望夫石》感深情切,在众多的诗作中独具特色。

  头四句十二字,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这里有浩浩不断的江水,江畔屹立着望夫山,山头伫立着状如女子翘首远眺的巨石。山,无语伫立;水,不停地流去。山、水、石,动静相间,相映生辉,形象之鲜明,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描绘中,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融入了诗人的深挚情意。“望夫处,江悠悠”,写出望夫石的环境、气氛。“悠悠”二字,描绘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同时又衬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静立江边的石头写活: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不仅使画面生动,有立体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妇怀远,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白居易《长相思》词的名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悠悠不尽的情思,同悠悠不绝的江水,不是很相象的么?“悠悠”在这里既是写景状物,渲染环境气氛,又是摹情写人,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这二句情与景融,不可分割,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真有一石三鸟之妙。

  “化为石,不回头”,诗人又以拟人手法具体描绘望夫石的形象。人已物化,变为石头;石又通灵,曲尽人意,人与物合,情与景谐。这不仅形象地描画出望夫石的生动形象,同时也把思妇登临的长久,想念的深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二句紧承上文,是对古老的优美的民间传说作了生动的艺术概括,着笔不多,却收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山头日日风复雨”,是说望夫石风雨不动,坚如磐石,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长久地经受着风吹雨打,然而它没有改变初衷,依然伫立江岸。这里写的是石头的形象和品格,说的仍是思妇的坚贞。她历经了种种艰难困苦,饱尝了相思的折磨,依然怀着至死不渝的爱情,依然在盼望着,等待着远方的行人。这纯朴而优美的节操,这坚贞的爱情,难道不令人同情和起敬么?

  千种相思,万种离情,她有多少话要对远行的丈夫倾吐啊!“行人归来石应语”,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时,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的衷肠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归?“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时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妇的相思么?行人归来日,石头能否说话呢?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思索,诗人却就此戛然停笔了。结句实在是含悠然不尽之意,给人以美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这首诗于平淡质朴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只描写了一个有包孕的片段的景物和自己一刹间的感受,平平写出,象是信手拈来,不费力气,然而却是情意无穷,耐人咀嚼,发人深想,极有情味,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张秉戍)

《水夫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
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衣寒衣湿披短蓑,
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出。
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
长使水夫不怨天。

作品赏析

【注释】:
  本篇以水边纤夫的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写出了水上服役不堪忍受的痛苦,对当时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控诉,写得很有层次。

  “苦哉生长当驿边”,诗一开始就用“苦哉”二字领起全篇,定下了全诗感情的基调。水夫脱口发出这一声嗟叹,说明他内心的悲苦是难以抑制的。这强烈的感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官家使我牵驿船”,点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设的交通驿站有水陆两种,住在水边,要为水驿牵船服役。“官家使我”说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这两句是总叙生长水边为驿站服役的痛苦心情。紧接着,诗人从“辛苦日多乐日少”至“齐声腾踏牵船歌”,用一大段文字,让水夫具体述说他牵船生活的痛苦。“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较前描写进了一步,用了一个比喻。把人比作海鸟,说纤夫的生活象海鸟一样夜宿水船,日行沙上,过着完全非人的生活。然后诗人用细腻的笔墨,具体描写纤夫从日到夜、又由夜到明的牵船生活。先写白天牵船的艰难。前一句,顶风一层,逆水一层,船重一层,备述行船条件的困难;行船如此难,而前面的驿站是那样的遥远,水波茫茫无边无际,纤夫的苦难日子似乎走不到尽头。后写黑夜牵船的痛苦。诗人写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夜,纤夫们披着短蓑,纤绳磨破了胸口,冻裂了双脚,一切痛苦,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忍受着。一夜挣扎,没有丝毫报酬,而是“到明辛苦无处说”,在凶残的官家面前,纤夫能够说什么呢?只好把满腔愤懑积郁在心里,“齐声腾踏牵船歌”,用歌声发泄内心的怨愤不平,用歌声协调彼此的动作,在困乏疲惫之中,他们又举步向前了。

  那么纤夫们为什么不逃离这苦难的深渊呢?“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本不值得留恋,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即使逃离水乡,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田家行》)没有了水上徭役,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田家遭受着官府同样的剥削和压迫。在无可奈何的境况下,纤夫只得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幻想中:“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水变平田当然不现实,这样,他们的痛苦实际上就是无法解除的。

  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 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到愤恨,又到无可奈何,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变化,诗歌不断变换韵脚,使人觉得水夫倾诉的哀愁怨愤是如此之多。由于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诗歌的语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利的特点,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炼精警的特点,颇有特色。不用惊人之笔,不用华美之词,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捕捉诗情。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回味盈颊。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张燕瑾)

《江馆》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作品赏析

【注释】:
  在唐代诗人中,王建是擅长素描速写的著名作手。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廷禁苑下至市井乡村的风物风情画。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首题为《江馆》的五绝,就是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的素描。

  唐代商业繁荣,中唐以来更有进一步发展。不但大都市有繁华的商业区和笙歌彻晓的夜市,连一般州县也设有商市,甚至在州县城以外的交通便利地点也有形形色色的草市、小市。杜牧在《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说到,江淮地区的草市,都设在水路两旁,富室大户,多住在市上。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小市”,大概就是这类临江市镇上的商市;所谓“江馆”,则是市镇上一所临江的旅馆。诗里写的,便是诗人夜宿江馆所见江边夜市的景色。

  客馆临江,所以开头先点出环境特点。“水面细风生”,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景象。但因为是在朦胧的暗夜,便主要不是凭视觉而是凭触觉去感知。“生”字朴素而真切地写出微风新起的动态,透露出在这以前江面的平静,也透露出诗人在静默中观察、感受这江馆夜景的情态。因为只有在静默状态中,才能敏锐地感觉到微风悄然兴起于水面时所带来的凉意和快感。这个开头,为全诗定下一个轻柔的基调。

  第二句“菱歌慢慢声”,转从听觉角度来写。菱歌,指夜市中歌女的清唱。她们唱的大概就是江南水乡采菱采莲一类民歌小调。“慢慢声”,写出了歌声的婉曼柔美,舒缓悠扬。在这朦胧的夜色里,这菱歌清唱的婉曼之声,随着阵阵清风的吹送,显得格外清扬悦耳,动人遐想。如果说第一句还只是为江边夜市布置了一个安恬美好的环境,那么这一句就露出了江边夜市温馨旖旎的面影,显示了它特有的风情。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客亭,就是诗人夜宿的江馆中的水亭。它紧靠着“小市”,这才能听到菱歌清唱,看到灯火夜妆,领略水乡夜市的风情。这一句明确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方和他所要描绘的对象,在全篇中起着点题的作用。诗人不把它放在开头而特意安排在这里,看来是用过一些心思的。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本比较简单,缺乏层次与曲折,如果开头用叙述语点醒,接着连用三个描写句,不但使全篇伤于平直和一览无余,而且使后三句略无层递,变成景物的单纯罗列堆砌。现在这样,将叙述语嵌入前后的描写句中间,一则可使开头不过于显露,二则可使中间稍有顿挫,三则可使末句更加引人注目,作用是多方面的。

  末句又转从视觉角度来写。透过朦胧的夜色,可以看到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正活动着盛妆女子婉丽的身影。“明”字写灯光,也写出在明亮灯光照映下鲜丽的服饰和容颜。诗人写江边夜市,始则在朦胧中感触到“水面细风生”,继则在朦胧中听到“菱歌慢慢声”。就在这夜市刚刚撩开面纱,露出隐约的面影时,却突然插入“客亭临小市”这一句,使文势出现顿挫曲折,也使读者在情绪上稍作间歇和酝酿,跟着诗人一起用视觉去捕捉夜市最动人的一幕。因此当夜市终于展示出它的明丽容颜——“灯火夜妆明”时,景象便显得分外引人注目,而夜市的风姿也就以鲜明的画面美和浓郁的诗意美呈现在面前了。

  旅馆夜宿的题材,往往渗透着凄清孤寂的乡愁羁思。从“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这个传统的相继不衰。王建这首旅宿诗,却怀着悠闲欣喜的感情,领略江边夜市的诗意风情。这里面似乎透露出由于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新的生活场景,而有关这方面的描绘,在以前的诗歌中是反映得不多的。由此启渐,“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一类描写便时时出现在诗人笔下。这正反映出时代生活的变化,和由这种变化引起的诗人视野的扩大,和审美感情的变化。

  (刘学锴)

《江陵使至汝州》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纪行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写的。

  第一句是回望来路。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东一带的道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主要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今河南许昌),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仿佛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而此行往返程途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言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色。“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神。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能给人以美感和新鲜感。人们甚至还可以从“数峰青似染”想象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好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且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境。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魁力的一个奥秘。

  (刘学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9439.html

更多阅读

《雨巷》教学叙事研究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叙事研究2011学科教学(语文) 李秀芹我把选课目录浏览了一遍,就选定了《雨巷》,一是因为在高中学过的现代诗歌中,对《雨巷》印象最深。二是也比较喜欢戴望舒的诗歌。诗歌选完以后,就找到以前的高中课本,先是仔细的读这首诗歌,

《雨巷》教案 雨巷获奖教案

《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2.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教学重点品味意象。三、教学难点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四、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读法启发法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课学习七、教学资源

《越人歌》及赵老师译文赏析 youth 王佐良译文赏析

本学期选修了赵老师的翻译简史,获益匪浅。每堂课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很喜欢赵老师的授课方式:前半节课理论讲解,后半节课他会选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让我们做,之后会给出他自己的翻译作品进行讲解。将自己的翻译文本与赵老师的对照后,再加上

2013.7.30夜羽《雨后看见彩虹》★☆ 雨后的彩虹

newjj_夜羽〓夜羽〓夜语《雨后看见彩虹》(现代温馨治愈幸福温柔腹黑洁癖擅厨“人妻”奸商攻&前警察现按摩师坚韧敏锐乐观豁达受直掰弯 番外反攻)推荐指数:★★★扫文的时候看到这位作者大的名字,还以为是山寨版的出来了,据我所知,夜

《雨说》教案余映潮 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

《雨说》简案(余映潮)一、导入二、作者简介:屏幕展示对于郑愁予的简介,学生朗读教师让学生将“温柔华美、抒情韵味”(郑愁予的诗歌风格)几个字写下来三、介绍创作背景:PPT展示,学生朗读四、学习生字词(一)PPT展示生字词的音、义,学生集

声明:《《雨过山村》 雨过山村译文》为网友一世的姻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