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了尧与舜,而没有桀与纣,似乎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前两位,是中国政界的好榜样,后两位则是中国政界的坏榜样。中国人最早的哲学,差不多是从阴阳对称开始的,八卦图是最经典的直观表达,尧舜对桀纣是最经典的文化表达。从自然法则讲,有阴就有阳;从生活法则讲,有好就有坏。客观地讲,这些哲学观点是成立的。但具体到某人某事,是否就一定哲学地去发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司马迁说桀与纣很坏,有多少事实是真的呢?商汤说桀这个家伙太坏了,咱们推翻他吧。手下的人,在商汤的鼓动下,也就呆头呆脑地跟着他去反政府、反天子了。到了周武王也这样,他说纣这个家伙太坏了,咱们推翻他吧。手下的人都不情愿,但扛不住周武王软硬兼施,大家也就都跟着他呆头呆脑地踏上反政府、反天子的路。
历史学家如果断章取义,把周武王动员令中鼓动性的文字删去,只留下有关天子的那些罪状(通常是十大罪状),中央政府及其天子,真的就是失道寡助,不灭是无天理了。卢梭认为,民众会被蒙蔽,所以众意不可靠。依此而论,改朝换代中的众意,尤其不可靠。革命家陈胜吴广,说秦二世太腐败了,太专制了,就拉起队伍,称了王。怎么样呢?他们不也迅速腐败了吗?后面的黄巢、李自成等等,全是类似革命家。干革命的时候,口号比谁的都好;革命成功后,腐败得比谁都快。民众呢?只不过是革命家们利用的一个工具,就利用那所谓的“众意”;用完一脚踢开,民众则继续他们被奴役的角色。民众好可怜。
从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的历史。夏朝第一代领导人禹,是黄帝的玄孙,同时也是历史上的好领导人之一。这话当然是司马迁说的,但新的观点认为,夏禹集权治水,功成名就之后,他本该把各部落的权力、尤其是军权,还给所有人。可他没有,这就是夏禹的不对了。但不管怎么说,关于夏禹的佳话很多,说明在在他这个承上启下的领导人身上,总算还有一点尧舜之风。到夏朝的最后一代君主桀,留给后世的,就只有腐败的名声了。有了这样的名声,就只有等着新的革命家来推翻他了。商朝的末代君主纣,获得同样的名声,获得同样的下场。此后,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镜头不断被重演。政权问题,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永远的瓶颈。
(选自魏得胜著《历史深处话名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