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你们好!欢迎大家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观光旅游。我叫******,是你们本次旅行团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我很高兴,今天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希望各位能在天柱山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在参观游览期间我有两个小小的要求:第一,为了防火和安全,请您不要吸烟;第二,由于我们是集体步行参观游览而且山势险峻,所以请大家互相照顾,跟上我,不要掉队,以免您漏掉相关的景点介绍或者发生意外。
谢谢朋友们的合作。
(现在正式开始我们天柱山之旅,让我们一睹她的风采)
首先我代表福建长泰天柱山兄弟渡假有限公司,欢迎各位朋友们来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观光游览,负有“临漳第一胜处”盛誉的闽南旅游胜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泰县东南部,与厦门特区相毗邻,东距厦门市区46公里,南至漳州市29公里。总面积3081公顷,主峰海拔933米。天柱山因奇石如柱而得知。自宋朝崇宁年间就成为闽南的旅游胜地。天柱山,富有南亚热带绮丽风光,山上有1400余公顷的原始天然林,有3000多种珍稀树种和植物,还有30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清、幽、灵、奇、古、野、旷、奥之特点的奇石、奇洞、奇水、奇岩及历代摩崖石刻、热带雨林等自然和人文景观158处,处处是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而天柱观音庙更是闽南一带的著名古刹,慕名前来旅游朝圣者常年络绎不绝。
希望我的讲解能让朋友们满意,同时也希望大家对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并给我留下您宝贵的批评和建议,预祝朋友们玩得开心、尽兴。
广场弥勒大佛
朋友们,首先,我先为大家介绍广场上这尊依山而建弥勒大佛,这尊弥勒大佛,高25米,宽26米,是目前国内人工雕塑的最大最气派的弥勒佛像。
在中国,弥勒佛有着富贵、吉祥的象征,关于弥勒佛还有着这么一段的传说:相传在弥勒还没有成仙以前,还是个布袋和尚的时候,许多人都说弥勒乐善施,别人要什么他就给什么,有两位仙人不相信,为了试探人们传说的真假,就化装成两个乞丐,向他乞讨,弥勒便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可是仙人却不满足,又开玩笑的向他索要衣服和裤子,弥勒二话没说就把衣服脱了下来,然后就解下裤腰带准备脱裤子,这时看见两位仙人在偷笑他,方知道自己被捉弄了,也跟着哈哈哈哈大笑了起来,于是,就有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造型。
好了,介绍完弥勒大佛我们准备上山了,为了让大家轻装的上山,广场的右侧有洗手间,请大家先去做健身运动,减掉身上多余的水分,为你的登山做好准备。
那么不去做减肥健身运动的游客,说明你们的身体都非常的强壮,广场右侧的天柱山美食园购物超市里有矿泉水和各种饮料、小食品,大家可以购买,即可以在登山的路途中弥补身体消耗的水分,又可以借此送给你身边的朋友,尤其是男同胞,千万别放过机会呀,这可是你追女朋友的最好的表现方式,五分钟后大家在此集合。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现在大家跟我上山,请大家留意脚下的台阶,注意安全,尤其是吸咽的团友,为了防火,上了山就不要再吸烟了。
一、云母屏(屏风石)
朋友们,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半圆形的岩石就是云母屏了,屏风石,位于天柱山主峰西面,在天柱山主景区的各个角落,均可清晰地看见这一斜插山崖的屏状巨石。此石“高逾九仞,横展碧空”,穿云破雾,气势磅礴。北宋宣和乙巳年(公元1125年),长泰知县蔡元章书刻的“天柱岩”三个大字,古朴拙实,肃穆端庄。历经八百余年雨雪风霜的侵蚀,依然笔力遒劲,赫然醒目。整个岩石除了顶部和两侧有些藓迹苔痕,大部分洁白如玉。岩上还有历代古人的题咏,可惜几经沧桑,字迹业已模糊难辨,诚为憾事!
立足于屏风岩下,如处凉宫。天风浩荡,衣袂飘飘。若天气晴和,春光骀荡,但见远山含翠,近岭凝碧。烟树云林,莽莽苍苍。虬干龙鳞的苍松,藤萝纷披的古木,姹紫嫣红的山花,啁啾唱和的鸟雀,宛如一幅神奇画卷,美不胜收。若遇岚气蒸腾,雾霭茫茫,云涛奔涌,雪浪排空。屏风石岿然屹立。让人不禁联想起毛泽东的气势磅礴的诗句,“天欲堕,赖以柱其间。”足下群山,被轻纱似的白云所笼罩,若隐若现,偶露峥嵘,宛如万顷银涛中浮现的神仙岛屿,令人悠然神往,遐想联翩。身畔祥云缭绕,足底瑞气氤氲,两腋轻风习习,耳旁松涛喧响,令人有飘然出世,羽化登仙之感。即使未到过天柱山的人,诵读《屏风石赋》,也如身临其境,为之倾倒,陶然欲醉。传说云母屏是王母娘娘的一块照妖镜,因为天柱山的灵气特别重,好多妖魔鬼怪都想来天柱山吸取灵气,王母娘娘就将她的照耀镜放在这条上天柱山的必经之处,来阻挡那些妖魔鬼怪,那些妖魔鬼怪就想尽办法要捣毁这快照妖镜,于是王母娘娘就又派了两名侍卫,长年累月的守护着云母屏,大家看,这两棵长绿阔叶树就是王母娘娘派的两名侍卫变的。
二、观海
这边看到的就是观海石了,这“观海”两个大字是邑孝廉王协梦所题,观海在这里指的是观云海、观树海,右侧的这块石头被树包了起来,所以我们叫它:树抱石。现在大家往上走,是:曲廊洞、再往上走就是翠竹岩洞。
三、翠竹岩洞与观海洞
这是天柱山中两个相互联通的洞,各有特色。翠竹岩洞由巨石相叠而成。洞口甚窄,人需侧身扶壁而入。洞外林木蓊郁,遮天蔽日。而此洞洞顶却有阳光如矢射入,形成光亮耀眼的光柱,令人叹为奇观。更令人惊奇的是靠洞壁处竟然长有一丛翠竹,蓬勃挺秀,硬是顽强地从洞顶岩孔中伸出劲节坚梢,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生机盎然,诚为罕见。翠竹岩洞之下即为观海洞。洞口石壁上有明孝廉王协梦题刻的“观海”两个大字,笔力雄浑,耐人观瞻。在“观海”石刻的右侧有5株常绿阔叶树,从壁脚石缝冒出,紧贴石壁,攀缘向上,居然长得枝叶菁葱,华荫如盖。此洞据县志所载“可望海”,然而如今洞前生长着多株常绿阔叶树,藤蔓缠绕,宛若绿色屏风,挡住观海视线。尽管无法观海,但此间景致绝幽,游者如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可见到野藤悬垂、树抱石、藤包岩的奇特景观,可观赏到诸多摩崖石刻。若夏季到此,绿荫宜人,绿风送爽,蝉鸣断续,鸟语啁啾,偶尔还可看到欢腾奔跳的山獐野兔,平添浓浓野趣。观海洞左侧岩石中间还裂开一道缝,洞背缝10米高处,生长一株常绿阔叶树,树冠约20平方米。树根贴壁裸露,根须扎于壁下土壤之中。袅袅婷婷,苍翠秀丽。其树冠宛若罗伞,遮覆着岩石之斜面,使巨石仅留一石笋。引人注目,诚为奇观。
四、忘归洞和忘归石
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忘归洞了,“忘归洞”是天柱山十八洞之一,洞穴高不足两米,直径5米有余。洞中有一石床。洞门用条石和小石砌就。洞口刻有“忘归洞”三个大字,涂以丹漆,朱红耀眼,启人遐思。此洞冬暖夏凉。盛夏酷暑,炎热难耐,步入洞中,顿觉凉气森森,舒爽异常。隆冬时节,寒风凛冽,砭肌刺骨,进入洞中,宛如春风拂面,暖意盈怀。难怪古代隐士僧道,俱爱择洞而居,藉此修真养性。
相传有位书生,名叫林震,在他将要进京赶考的前几天,就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看书,于是,他就来到了天柱山,在这个洞里苦读,他把所有的书都翻看了一遍,然后回到家里,家人就问他:“你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我到天柱山的一个石洞去读书了呀”。家人又问他:“那你怎么去了那么长的时间呀?”他又回答说:“我只去了一天呀!”家人说:“天哪!我们都找了你三天三夜了!最后他中了状元,“忘归洞”也因此得名。
大家看:忘归洞顶部的这块岩石,就是忘归石了
在狮头岩近处,有一岿然巨石,广可三丈,坦荡如砥,下俯幽绝,上傍青霄。是游者坐赏佳景之处。当晨曦熹微、朝暾初露,坐在此巨石上,听百鸟欢鸣,林涛喧响,胸襟若洗,心扉澄明。清风吹拂,送来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放眼望去,“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一派爽心悦目的美妙风光。当暝色苍茫,残阳如血,立于此巨石上,观暮鸟投林,闻长空雁唳,雅兴横溢,心旷神怡。若皎月东升,星辉若水,邀约良朋佳侣,坐于此巨石上,品尝香茗,或畅饮美酒,欣赏那朦胧月色笼罩下的峰峦林海,会令游者如痴如醉,乐而忘归,故古人谓之“忘归石”。
忘归石上有石桌、石登、相传郑成功曾在天柱山扎营训练精兵,就是在此与大臣共商大计的。
大家再往前走,向这边看:有两块巨石相交形成的三角形门洞,石壁上有三处时刻:一处:“云关”、一处:“南无阿弥陀佛”、另一处:“是五言四句诗”,大家可以一边走一边欣赏。现在我们可以看“一线泉”了。
五、一线泉
一线泉:位于主峰西面海拔700米处的观音庙下方,有一高8米、宽10米、长15米的巨石,刻有“一线泉”三个大字,笔力雄健。上面有人工凿成的一条一厘米深,三厘米宽、八米长的石槽,以竹从山崖引泉水入槽。岩脚一平石上有一深5厘米的圆穴,疑是水滴石穿的缘故。泉水如一缕银线,飞泻直下,注入园穴,分毫不差,铮琮如弦,终岁不绝。茂林修竹,因风碎响,与泉声汇成音籁。南明代举人张燮有咏一线泉的诗道:“滴沥下云松,冰壶聊可荐。憩此神骨清,忘却来时倦。”此泉清冽甘甜,饮之如咽仙露,神清气爽,烦襟尽涤。用此泉净脸濯手,倦意全无,俗虑顿消。用一线泉水烹就的天柱山香茗,馨香四溢,闻一闻,眉舒目展;饮一口,不啻神仙。天柱山的地瓜,可能由于一线泉水的滋润,特别香甜可口,若吃上一碗天柱山的地瓜粥,胜过美味隹肴,令人难以忘怀。巨石上还雕刻着《管候兴复天柱山记》,管侯系明朝万历年间的长泰知县管橘。此公为官清廉,刚正忠直,恤民如子。在他任职期间,兴利除弊,扶弱抑强,体察民情,造福一方。他还倡导主持修复了天柱山的一些名胜古迹。其廉洁奉公,泽被黎庶的德政,百姓口碑称颂。
现在我们山上正处于施工期间,泉水被引到了别处,所以,今天大家就看不到“一线泉”美丽的奇观了。
六、悟入
请问大家:这个门字型门洞上所刻的字应该是读成“入悟”呢?还是“悟入”呢?这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位道人所刻的,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悟入仙境”,另一层是佛教的说法,究竟怎么样解释好呢?还是留给大家慢慢的思考吧。
七、狮喉
狮头岩:位于主峰西坡海拔700米处,有一高7米宽10米的巨石,坐东朝西,形如狮头。北部下方称为“狮喉”,其右侧有一宽10米、高2米、深9米的洞庭称为“狮口”。狮口内下方有一半园形凸起的岩石,称为“狮舌”。仔细观看,酷似雄威凛凛的巨狮张嘴怒吼。现狮舌上供奉着观音菩萨,烛影摇红,香烟袅袅。狮头岩前置有石桌石凳,纤尘不染,光洁如拭。由于狮头岩坐东朝西的地理位置,当旭日东升,曙色如丹,霞光照耀狮头;当夕阳西下,暮霭苍茫,余晖照入狮喉,成为奇特景观。与狮头岩相邻的洞穴甚多,幽深奇奥,神秘莫测。忘归洞、石屏洞、悬藤洞、观海洞、疑后洞、迷樵洞,散布周遭。还有僧侣道人幽居的石室。明代刑部主事黄文史曾有“石室嵯峨半入云,手披星斗欲平分”之隹句。狮头岩附近还植有几株枝繁叶茂、粗可合抱的桂花树,虽历尽沧桑,依然生机勃勃。金秋时节,“一片繁英压玉枝,暗香郁雾影参差”,招惹得蝶舞蜂狂。翠鸟登枝,或山风微拂,落英缤纷,洒落遍地黄金,芳馨淡雅,熏人欲醉。当皓魄临空,星汉灿烂,坐于狮头岩前的石桌旁,“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欣赏月华星辉中的天柱夜景,雅趣盎然。一线泉水铮琮如弦,宿巢夜鸟关关啼鸣,钟磬鱼鼓之声缭绕耳畔,寒蝉秋蛩漫吟低唱。俯看长泰县城,灯光璀璨,宛若火树银花。向漳州方向望去,更是令人心花怒放。只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点缀得如同仙宫琼阁、贝阙瑶台,闪射着奇光异彩,辉耀夜空。繁华热闹的马路上,车流如潮,车灯闪烁,疑是耿耿银河泻落九天。仰望夜空,繁星灼灼,近在咫尺;月色溶溶,柔辉似水。使人恍若置身于广寒宫殿。“遍地芳馨人欲醉,何须把盏饮琼浆。”狮头岩周围,在古代曾是“楼寺星罗”,正如宋人诗中所描写的“烟霞空锁樵人径,松桧重阴古寺楼”。明代巡抚毕懋康游天柱山时,即兴赋诗,诗中有这样的隹句:“地迥禅房静,棋残日午时。篆消僧入定,茶熟客成诗。”
八、观音亭
天柱山的寺庙,曾鼎盛一时。曾筑有海涛、势至、超凡、象鼻等寺,绿瓦红墙、雕梁画栋,掩映于青峰白云之间。还筑有“观海楼”“栖霞室”“超凡阁”“梅阁”等典雅楼室,飞阁凌空,重檐翔举,墨客骚人,聚首此间,飞觞唱酬,笙箫不绝。此间还有“卿云馆”,群贤毕集,英才济济,正如明代官拜兵部尚书、两广总督戴曜诗中所写的“昂藏多士青云器,辨论诸儒白虎通”“摇笔 珠玑腾夜月,盈门桃李倚春风”。彼时曾是“秋色盈盈浮玉宇,桂香莸莸扑楼台”,可叹历经兵燹战祸,而今遗迹尚存,旧景不再。清朝叶先登有诗慨叹:“望归犹有石,观海已无楼”。所幸前人留下了不少摩崖石刻,“峭壁龙蛇留翰墨,危崖烟霭伴残碑”,令人抚碑喟叹,感慨万端,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而今,在狮头岩之侧,正动工兴建观音庙和大雄宝殿,一旦落成,殿宇辉煌,气势恢宏;崇楼峻阁,堂皇壮丽。“蟾桂影交岩桂影,天灯红映佛灯红”,“时出烟云铺下界,夜来钟磬彻碧天”的充满诗意的画景又会重现。
还有这块石碑,是长泰的县令管侯所题,上面刻的字是明朝“管候重修天柱山记”,它也是山上目前仅存的一块石碑。
九、象鼻石
大家往上边看,那块石头像什么?像不像济公和尚的帽子?除了像和尚的帽子外,是不是还像一只大象,像一只懒洋洋、垂着鼻子、半闭着眼睛再流着眼泪的大象,在他的身子和和头之间有一道裂缝,大家一定好奇那道裂缝是怎么来的,关于那条裂缝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天柱山上有头大象,总是在山上为非作歹,后来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非常生气,就派了一名天将,将大象一剑劈开,所以就留下了这条裂缝。大家一定累了吧,我们在这里小歇一下,吹吹风、拍拍照、然后上如来殿。
十、如来殿
大家看:这就是如来殿了,如来殿里供奉的是如来佛祖,本地一些居民在此求福、求平安、十分灵验,好多人都来许愿、还原、大家也可以在这里为家人求福、许愿、。。。。。。
。
结 束 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回到了广场,我也结束了给大家解说的工作,希望我的讲解能让你们满意,同时也希望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这样才能处使我更好的为大家讲解,如果没有其他的意见,我要向大家说声:谢谢各位,再见了,欢迎你们再来天柱山
(福建长泰天柱山兄弟渡假有限公司)
公司网址:www.fjctt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