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甘熙故居很多人知道,俗称九十九间半。谁知,江宁也有个九十九间半,在杨柳村。这个古民居群,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篇里的剪纸就是拍自那里。
网上介绍:
杨柳村民居群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杨柳村,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群。
传说曾经住着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裔,始建于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建成于清代乾嘉年间。200余年间,先后建成36个宅院,共计1408间房屋。
据村民介绍,到了清代,朱家成了书香门第,出过翰林、进士、举人、大学士,名声显赫一时。
1982年被文物专家普查到,是南京迄今为止保留得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号称南京的“大宅门”。
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保存比较完整的有17个宅院,37进,366间房屋。
目前保护最为完好的是杨柳村村西的一组“思承堂、礼和堂、树德堂”,俗称为三堂上。共有各类房屋近150间,建筑占地面积约5552平方米。
1.从2007年这里就进行保护性修葺,看左边的脚手架,维修仍在进行中:
2.1这面墙貌似小庙门,到跟前看,才知镶嵌的是古井沿和古石磨,这样的保护方式与众不同:
2.2
2.3
2.4
3.杨柳村的景区介绍里,借用了明代诗人皇甫冲的杨柳词前四句:
上林新柳弄新晖,柳上春来春又归。江南此日絮应尽,北地今来花未飞。
百度了一下皇甫冲的杨柳词全文,有点让人叹息年华易逝,白发羞看:
杨柳词
上林新柳弄新晖,柳上春来春又归。
江南此日絮应尽,北地 今来花未飞。
一自离家五经月,梦里垂杨别时折。
春归不逐梁间燕,春去其如花上渼。
人道京华别样春,我独逢春愁杀人。
阳和偏到宇文树,风力长吹庾亮尘。
尘飞莽莽蔽白日,禁柳宫花自颜色。
何事当年抚树人,今日还来泪沾臆。
臆泪沾衣不得干,人生何似客中难。
年华易逐东流去,白发羞将镜里看。
眼看白发何能改,故园杨柳应犹在。
婀娜长条拂地垂,莫使春光不相待。
4.1九十九间半的大门,看着怎么像是八字开。左边的牌子是:南京市江宁区民俗博物馆,右边的牌子是:南京市江宁区非物质遗产展示馆。
网上介绍说:2007年开始,全面启动杨柳村民居群整体修缮工程,邀请南京大学历史系周学鹰教授编制了《杨柳村民居群修缮设计方案》。
整个维修工程分为两期进行,总投入约1200万元。以突出“非遗”和“民俗”为定位目标,江宁区民俗博物馆、江宁区非遗展示馆。
民俗馆展陈向社会征集的民俗用品用具300多件,包括农耕用具、老旧家庭生活用品、传统渔猎用具等。
非遗展示馆以综合馆、湖熟板鸭、周岗红木、金箔技艺四个专题馆为主线,全面介绍江宁区43个区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概况和非遗保护成果。
4.2
4.3
4.4
5.大户人家如此的不显山不露水:
6.目前已有的两个展区内容不少,以后分别介绍:
7.不知为何,这里的三进屋到第二进才看到有显示富贵人家的门楼砖雕:
8.1 承恩堂和礼和堂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但目前只有文字和部分实物展出,没有操作现场的展出:
8.2
8.3
8.4
8.5 堂内的柱子有些保留了原样:
9.1后面及屋内的一切不再像门口的简朴,处处显示出大户人家的奢华。
正如网上介绍的:三进建筑东西并列,相互穿通,连为一体,均为多进穿堂式高墙深院,在各群体间有前后相通的“备弄”(即通道、夹道),既可防火又便于巡逻。
9.2
9.3
9.4
9.5
10.不知屋檐下的这些巨大横木是作甚用的?
11.后面的砖雕破碎严重得厉害:
12.1走到最后,看到如此长长的墙,才知道有数个后门,怪不得看到不同的门,还以为自己记错了: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