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来自真实——《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观后感 感动中国屠呦呦观后感

开头的话

每当看到一部好看的影视作品时,都会有种想要写点儿什么的冲动。然而要么是被接踵而来的事情打断,无法将瞬间激发出的念头顺利地整理成形,要么就是一犯懒,一走神儿,让观映带来的点滴感悟稍纵即逝,再也寻它不着。因此这些年来,尽管颇看过一些值得一书的好剧,脑海中也闪现过不少自认为还算精彩的评述,但真正落在笔端,形成成果的,却少得可怜。每念及此,总觉殊为可惜,所以不得不督促自己,赶快抓紧时间,把这些想说的话记录下来,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

作为最贴近观众的国产电视剧,如今每年都要产出上万集。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真正能够让观众欣赏到的好作品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一部好的电视剧,首先是要好看。而好看可以分成几个角度:故事的选材和情节是否吸引人,制作是否精良,人物刻画是否合理,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甚至精彩,观众能否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感悟等等。这些角度中的一个或是几个做到了,一部电视剧就可以做到好看了。

可是好看只是观众对电视剧的最低要求,再往上还要感人。一部好的电视剧,除了让观众觉得好看以外,还要做到感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感人呢?我想真实是第一位的。剧中人必须过着真实的生活,具有真实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必须通过剧中人物的一举一动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并予以接受,这样才能够感动观众。也就是说,只有真实,最能感人,也只有真实,才能感人。

感动来自真实——《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观后感 感动中国屠呦呦观后感

然而从影视创作的角度来说,真实又分为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真实不一定非要来自真人真事,那只是获得真实的一种途经。真实也可以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让你觉得生活中的确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着这样的性格,会这样想问题,这样处理矛盾,因而也就必然产生这样的结果。你对此理解也好,不理解甚至是嫌憎也罢,他们都会这样活着,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演绎着大同小异的悲喜剧。这就是艺术的真实的特殊性,它和生活的真实之间既有紧密的关联,又会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好了,闲话少叙,我还是赶紧进入本文的正题,谈一谈我对北京卫视刚刚播出的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观后感吧。

关于故事情节

这部电视剧描写的是两代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抉择。它的故事主干,是夏、周两家人在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之间,三个不同的时间段里发生的一系列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同时还隐含着男女主人公在六十年代的一段往事,以及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一小段尾声。这样的题材和故事情节,对于今天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不太容易理解,可对于我们这些四十多岁,还有再往上一些的人来说,却有着切身的感受和难以磨灭的印象。

例如干校生活,虽然受到极左的影响,但只要是出身好、认真劳动、为人正派的人,就正如剧中周大鹏他们这些小一辈们所说的那样,都会觉得那是一段最快乐、最难忘的日子。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对于那些无法从事本职工作而被迫到这里种地、放羊的知识分子,或是留恋城市生活,无法忍受干校简陋的生活条件的人来说,这种“鸟不生蛋”的地方则无异于是“地狱”。可偏偏在这个“地狱”里,演绎并爆发了一系列的情感纠葛。

周自横和杨白本来是一对神仙眷属,可不幸地被对戏剧演员抱有成见的周母棒打了鸳鸯。这段不时在剧中闪回的往事,成了围绕周、杨两人及其各自家庭长达三十多年的恩怨情仇的根源。心灰意冷的杨白选择了自暴自弃,用抓阄这种无聊的方式嫁给了从事戏剧评论的博士夏博文。夏博文为人窝囊、猥琐,在众人眼里,这种结合几乎不可思议到了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程度。然而杨白不是潘金莲,夏博文更不是武大郎。杨白的心几乎已经死了,她不光对夏博文没有爱,她对一切的男人都没有了感情上的冲动。尽管她为夏博文生了一双儿女,但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出那是怎样一种被动和无趣的情景。她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原本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走进坟墓的,如果不是在干校再次遇见同样拖儿带女,同时又被老婆抛弃了的周自横……

反观作为杨白现实丈夫的夏博文。他当初肯定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够娶到杨白的。按理说,这种近乎屈辱的结合方式,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难以接受的。可他却乐在其中,而且不顾自己与杨白之间分明的差异和令人窒息的现状,固执地用一些看起来纯属自欺欺人的信念,默默地支撑着一场貌似根本无望的婚姻保卫战。这场保卫战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最后以他的死而告终。可围绕他产生的一系列误会和仇怨,却没有停止,甚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几乎毁掉了两家人全部的幸福。

这样一种扭曲的爱情和家庭关系,今天在我们身边是不多见的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好合好散,单亲子女,这些概念早已融入人们对待婚姻、家庭习以为常的态度了。可在四五十年前,这种不幸的婚姻却是大量存在的。人们的观念还很陈旧,生活中有无数嫁鸡随鸡、得过且过的例子。对于浪漫爱情的追求,很容易和小资、破鞋等侮辱性的评价联系在一起。任何试图冲破无爱婚姻枷锁的尝试,都有可能在领导、组织、亲人、朋友的“好言相劝”下,以放弃收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在这方面无疑是进步了(有时候让人觉得进步得都有点儿过了)。这时候再来回头品味那个年代的人们,其实是很替他们感到惋惜和痛心的。

夏博文的坚守不光影响到了他和杨白、周自横三个人的命运,当杨白在女儿的逼问下不得不说自己提出离婚是在开玩笑的时候,命运的转机霎那间一闪即过,三个人之间的悲剧就注定是要一直演下去了。夏博文的坚守还影响到了女儿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夏小白就不再是一个单纯开朗的孩子,而是一个患上了深深心理疾患的问题儿童了。

孩子不懂爱情是什么,她只凭谁对她好来评判是非。在夏小白眼里,爸爸、妈妈、自己和弟弟,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是一个美好的家庭。她有漂亮且才华出众的妈妈,有善良温和、对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的爸爸。即使在外人眼里这个家庭充斥着问题,可都不会影响她对家庭的感觉。她无法理解成天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实际上形同陌路,随时都有分开的可能。她也同样无法理解,那个可爱的周叔叔到底是谁,他对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某个下午发生的一切,颠覆了整个天地。而事发之后大人们的遮遮掩掩,以及那些“你还小”之类的苍白无力的解释,已经再也无法解开她的心结,一下子把她推向一种因为内心脆弱和随时随地产生的不安全感所导致的癫狂之中,再也无法自拔了。这种癫狂始终缠绕着她,使她在长大之后出现了倒行逆施、不可理喻、排斥亲情、躲避爱情、以怨报德等诸多表现,直至撞上南墙,才在全部的事实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造成她这一连串悲剧的元凶,既包括夏博文,也包括杨白、周自横,还包括周大鹏、柱子,甚至于金姨、左叔、玲子、耗子这些人。其实也就是她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些悲剧的产生让人充满了同情与无奈,同时也发人深思。

人物分析

作为这部感人剧集里的几个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其实是很耐人寻味的。

首先是几个老一辈的。

夏博文这个人乍一看给人的印象是窝囊。通常人们会说窝囊人老实善良,其实未必。夏博文就是如此。这个人其实极工心计,为人很虚伪,内心很阴暗,而且很会演戏。这可以从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其一,他明知道自己留不住杨白的心,于是就把目标瞄在了千方百计留住杨白的人。这其实是很自私和残忍的。他完全了解杨白和周自横的过去,也知道二人的感情是自己改变不了的,于是他就用交朋友这种方式,用道德和良心来捆住周自横的手脚,让他始终无法往前迈出这一步。反过来,他又用自己的任劳任怨和懦弱可怜,有时候甚至是自残和自虐,来激发杨白内心的同情和愧疚,使杨白始终被一种负罪感束缚着,只好选择继续忍耐。也就是说,为了留住杨白的人,夏博文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事实上,他也真就做到了。他给杨、周二人套上的精神枷锁,直到他死后多年也没有挣脱掉。

其二,夏博文表面上和周自横称兄道弟,其实骨子里恨透了这个情敌。他一有机会就会向周自横展开报复。他可以利用自己身为杨白合法丈夫的有利地位,用一种阴魂不散的方式时刻监视和阻碍着两人的接触,而理由当然就是那句令人肉麻的“我不放心你”。同时,他还不断当着周自横的面儿,向杨白献殷勤,表爱意,这就让原本情投意合的杨、周二人感到很不自在,即便有过几番真情流露,可最终还是紧紧地约束住了自己。当我们看到杨白眼中每每流露出的对于周自横难以控制的欣赏和爱恋时,就会不由得对夏博文的手腕感到不寒而栗。

其三,也是夏博文最狠的一招,就是操控孩子。这其实也是一种对周自横迂回式的报复。小白和大鹏是公认的一对,事情原本没有任何理由发展到后来的地步。可是夏博文为了报复周自横,亲手毁了这段美满的感情。夏博文十几年来从未对大鹏表现出一丁点儿对待未来女婿的态度,尽管他看上去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柱子在病房里的及时出现,刚好给了夏博文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充分利用了柱子,达到了拆散小白和大鹏的目的。他的那套“柱子会对小白好,不会让小白受委屈”的说辞,其实是相当牵强和漏洞百出的。事实证明正是大鹏而不是别人,才是能给小白带来精神和肉体愉悦的人。大鹏对小白的关爱和忠诚也是无可置疑的。换句话说,只要是个头脑清晰、心智健全的孩子,例如小杨,都会很容易地就把夏博文的这套说辞给驳倒,可偏偏小白是个存在巨大心理阴影和疾患的孩子。于是一步步地,小白在爸爸精心设计好的圈套中越陷越深,最终做出了令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无法理解的选择。而柱子,不过是夏博文手中的一个棋子。以夏博文自己几十年的经历,难道猜不出这段莫名其妙的婚姻不可能带给柱子幸福吗?但他顾不得了,那一刻,他的心里只有成功报复周自横带来的快感,孩子们的幸福已经完全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了。联系到之前他还尝试拆散小杨和小鸟,这样的父亲简直是恐怖。

但是反过来,我们也不妨站在夏博文的立场上想一想。他对幸福的追求无疑是真诚的,他对杨白的爱恋显然也是深刻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一个弱者捍卫自己权利的无奈选择。如果他能像周自横那样有才、风趣、魅力十足,他也不会这样。他的悲剧,主要是缘于癞蛤蟆对天鹅的迷恋,以及一种守株待兔式的心理错位。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在夏博文身上看到的,其实正是那个年代,人们爱情、婚姻观念打下的深深烙印。放在今天,恐怕是不太可能再有的了。

周自横看起来比夏博文强势得多。他身上几乎什么都不缺,即使是被妻子抛弃这样悲惨的遭遇,也没有给他的形象和生活带来任何不良的影响,事实上似乎反倒还增添了他的魅力。可是,正是这个看起来很完美的角色,其实是整个故事中,最该被问责的一位。

当初,因为母亲的反对,他放弃了杨白。后来各自过着自己的日子,原本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可周自横尾随杨白来到五七干校,等于是在一池死水中,硬生生地弄出些许波澜来。此时的周自横,面对着早已成家、有儿有女的杨白,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盼着会有一些事情发生而来的。当然了,如果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可以给周自横大胆追求真爱的举动鼓掌喝彩。可问题是当杨白对他旧情复燃时,他又做了什么?他选择了逃避。既然如此,何必当初?如果你不是为了勇敢地夺回真爱而来,而只是在一旁不断地挑动杨白那早已枯死的情愫,这对于夏家人来说是种什么感觉?夏博文没有疯掉,还真算是够坚强的了。

到了八十年代末,大家回城已经十多年了,这时的周自横做了堂堂渤海医院的院长,不但高朋满座,而且仰慕者众多,完全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而夏家呢?夏博文继续在研究所里窝囊着,杨白则险些离开她挚爱着的舞台,在新单位里更是饱受冷眼和嘲讽。两家人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时候,战场已经从老一辈转移到了小一辈,也就是小白和大鹏、小杨和小鸟这两对恋人身上。

作为父亲的周自横此时应该做些什么呢?他难道不了解夏博文的真面目吗?以周自横的水平和聪明,看穿夏博文的心思和伪装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儿。那么,就算自己碍于情面和道德的约束,不能对杨白有些什么进一步的举动,那积极促成两对孩子的好事,不正是此时此刻的重中之重吗?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成全了孩子们,实际上也是对夏博文的有力回击:你不是自诩为我的好朋友吗?那就让咱们结成亲家,好上加好,亲上加亲吧。你夏博文只要不敢撕掉自己的伪装,对这种好事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那后面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也就不复存在蕴育的土壤了。柱子就是再有那心,也只能眼巴巴地干看着流口水。可是周自横这个骄傲的父亲,却什么都没有做。

到了九十年代,夏博文去世若干年后,周自横再次选择了逃避,志愿去援助西藏了。表面上看,他是为了避开小白,给两家人留下相处的空间,可此时的夏小白,早已在仇恨的烈焰中烧昏了头脑,继续举着她爸爸那面报复周自横的大旗,不断用自己丧失理智的行为,折磨着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如果周自横的逃避可以浇灭夏小白的怒火也还罢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夏小白的怒火是在自己错误选择的生活的沉重打击下,在事实真相不断得以披露的教育下,特别是在她妈妈,那个全剧里命运最悲惨的杨白毫不掩饰、一如既往地对周自横的思念的感召下,才逐渐冷却下来,并最终熄灭的。这和远在西藏的周自横,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那么周自横人生中这最后一次逃避,伤害最深的,其实还是他和杨白。人这一辈子,能有多少时间可以这般挥霍呀。我对周自横这个人物并不欣赏。

杨白,无疑是这整部悲剧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个。她这一辈子得到了什么?可以说,她得到的只是一些虚幻的东西。例如周自横对她执著的爱,夏博文对她绞尽脑汁的照顾和讨好,她自己如愿以偿重新 站在舞台中央,以及迷途女儿最终的忏悔和回归,等等等等,都是虚幻。真实的东西她一样也没有得到。她这一辈子,其实就是在幻想和迷茫中度过的。不正常年代里命运多舛的女子,差不多就是对她一生最好的概括了。

从夏博文、杨白、周自横这三个人的相互关系来看,其实最终胜利的还是夏博文。杨白和周自横始终都被夏博文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倒似乎印证了“柔弱胜刚强”的古训。老天爷对人还是公平的。可夏博文最终之所以能够获胜,靠的并不是自身的魅力,而是杨、周二人近乎自虐的自律。从这一点来看,杨白和周自横这两个人物,倒还真是叫人钦佩啊!

老一辈里的另一对重要人物是金秀娟和左曙光。金秀娟这个人哪儿都好,就是受到了自身身份地位的限制。如果周自横接受了金秀娟,他们无疑是会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的。但是一句“心有所属”,其实反映出来的还是周自横和金秀娟二人身份地位上的差距。作为一个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还带着一个女儿的女人,现实中的金秀娟一定过得非常艰难。她要承受各种白眼、非议、居心不良,甚至是祸事上门,可在剧中我们却看不到这些。这大约是编导对金秀娟这样一个非核心人物,进行了一番浪漫主义的简约化处理吧。所以金秀娟这个人物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是一种勇于追求、安于接受的现实态度,是比周自横、杨白他们这些执著于所谓真爱的小资们更自由、也更向上的一种形象。只可惜后来把金秀娟写成了一个植物人,增添了这个人物的一些悲剧色彩。

左曙光身上体现出来的,则完全是凡世间一个小人物的典型。他这个人不怎么正派,整天想着占一些女同志的小便宜。可他又算不上是个坏人。他在五七干校里权力很大,可他并没有多少恶行,相反在几次重要的冲突中,表现得还很公正。干校解散后,他跟了金秀娟。两个人肯定谈不上爱情,无非就是茫茫人海中相依为命罢了。可没有爱就没有性,左曙光的渴求金秀娟满足不了,最终导致他和小米勾搭到了一起。这件事情让金秀娟难以接受,令玲子无法原谅,可对于左曙光而言,倒像是一个正常的选择。何况他后来凭本事吃饭,对小米和孩子也很忠诚。这样的结局其实还是不错的。同时也让我们在看待左曙光这个不那么正面的人物时,减少了一些脸谱化的归类。

接下来就是几个第二代的年轻人了。

第二代中的核心人物无疑是夏小白。而她也是这批年轻人中心理最不健康的一个。这个女孩聪明,漂亮,但内心充满了纠结。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本来即便是她父母的家庭并不幸福,她也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小家。但是由于夏博文的阴谋和诱导,夏小白成了牺牲品。

我看到网上有不少留言都表示了对夏小白这个人物的不解和批评。这大约是年轻观众缺少生活阅历的问题。夏小白这个人物,在生活中绝对是大把抓的。她们自负,清高,任性,在父母的呵护下甚至有点为所欲为。她们自己其实还不太懂事,却偏偏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在她们眼里,长辈的观念早已过时,对长辈的话也不太听得进去,对长辈的态度则是忽好忽坏,想怎样就怎样。她们总是觉得,生活所带来的好处都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甚至是伤害,则一律都是他人的原因,自己没有一点儿责任。也许真要等到年纪大了一些,亲身经历的酸甜苦辣多了一些之后,她们才能意识到,父母长辈的经验教训是那样的宝贵,人生又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容不得你耍性子闹脾气去荒度它。事实上,夏小白折腾得越狠,她受到的伤害就越大。而最终折腾来折腾去,居然又重新找回了真爱。这也许就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带来的好处吧。但毕竟,将近十年的美好青春是再也回不来了。我们每一个人看到这里,都应该引起一些关于珍惜生命的感悟。

与夏小白一样存在心理问题的,是柱子。作为第二代中唯一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柱子不但自小缺少父母的关爱,而且有限的记忆中还充斥着父亲酒后失德以及父母先后投水自尽带来的巨大心灵创伤。他也因此成为第二代孩子里面的一个另类,走到那里都受到歧视。即便是像大鹏这样比较懂事和厚道的,在对待柱子的亲热中最多也就是有那么几分同情和客气,或许连友情都谈不上。因为柱子实在是太普通了,太乏味了,还有那令人头痛的口吃,简直叫人提不起一点发展友谊的兴趣。众多发小中,也许只有耗子对他的态度才是最真实、最没有掩饰的:表面上的亲热、不时的取笑、发狠、遇到冲突时特想揍他一顿的冲动。这就是柱子的真实生活,就像一只活在众多天鹅中的癞蛤蟆。

又是一只癞蛤蟆!可这只应该是和夏博文那只不同才对。夏博文得到杨白是靠上帝的垂青,可柱子有什么理由自信能赢得小白的喜爱呢?所以,他的执著其实很可疑,缺少必要的逻辑基础。生活中,特别是在柱子所属的这类人群中,也不会有这么不切实际的人。如果不是夏博文的阴谋和小白的病态,柱子其实一点儿机会都没有。况且问题还在于,柱子是不应该对由此带来的悲剧结局毫无预判的。毕竟,他没有夏博文的手腕,无法像夏博文拢住杨白那样拢住小白。时代也不同了,不能指望小白像她妈妈一样,选择一直屈辱、自虐般地生活下去。更何况,大鹏也不会像他爸爸一样,转头去和别人结婚生子。可编剧偏偏要把情节安排成这样,以此来增强小白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戏剧效果。这样一来反倒有些失真,成了本剧的一处败笔。

除了上面这两个问题儿童,羊草坡的其他孩子其实都很正常。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大鹏。作为周自横的儿子,他不但继承了父母良好的身体基因,同时还受到了周自横乐观大气生活态度的潜移默化。因此,他成为一个才貌双全的大众情人简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尤为难得的是,周自横虽然自己有点自虐的倾向,但他带给两个孩子的却是阳光。于是周家的孩子尽管自小就生活在一个残缺的家庭里,却在完美的父爱抚育下,没有出现夏小白那样偏激的心理问题。可以说,编导们把周大鹏描写得太好了:工作优异,为人开朗,大方,风趣,仗义,有担当,值得依靠,总之都是一个男孩子最好的品质。这一点对于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来说,都值得好好研究一下。毕竟,能把孩子培养成周大鹏这样的人,估计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共同的心愿。

耗子与大鹏不同,他是一个贫农的孩子,能够获得今天的地位,全靠自己的灵气和努力。他对生活的追求是健康的,没有因为自己的穷苦出身而自卑。他对玲子的感情真挚而专一。他虽然爱钱,但不抠。他后来的翻船,是受九十年代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的不幸并不是他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造成的。因此,我倒是很喜欢耗子这样的小人物。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生活带来的简单和欢乐。

年龄偏小的小杨和小鸟,是这几个孩子里最单纯的一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心理阴影,也没有多少家庭背景带来的苦闷,即便是受到了夏博文、夏小白父女不断的干涉和袭扰,他们依然执著地走到了一起。而且最终由于小鸟妈妈的归来,一下子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迈进了富豪的行列。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阳光,是快乐,是坚持,以及这种坚持带来的丰厚回报。他们才是令人艳羡的一代。和他们相比,夏小白和周大鹏们,毕竟承受了太多历史带来的沉重的负担。

玲子的悲剧正如她妈妈金秀娟一样,是受了身份地位的拖累。玲子浅薄,无能,不如她妈妈。但她追求幸福的心是和妈妈一样的。金秀娟当年敢于向周自横表白,玲子也敢公开向周大鹏示爱。她们的失败毫无悬念,她们在周氏父子众多的追求者中一点优势都没有。横在她们面前的,是杨白、夏小白母女这样难以逾越的大山,因此她们只能选择退出,放弃爱情,选择友情。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最常见,也最现实。可是这样一对可亲可敬的母女,生活对她们却太薄。金秀娟最终再次失去了家庭,自己还成了植物人;玲子也失去了耗子,虽然得到了柱子的关心,但这份感情很无奈,总给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感觉。金秀娟的退出成全了周自横和杨白,玲子的无奈成全了周大鹏和夏小白。这对母女实在是人家的贵人,可她们的付出和牺牲能不能得到人家的理解和感激呢?在真实生活中,也许很难。

演员评价

分析完剧中的主要人物,我想评价一下演员们的表演。

尽管我不太欣赏周自横这个人物,但对张国强的表演还是很佩服的。他驾轻就熟地塑造了周自横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让观众跟着他一起开心,一起叹气,一起起起伏伏。他是本剧的第一亮点。

擅长扮演小人物的陈创,再次成功扮演了夏博文这样一个小人物。他把夏博文内心的纠结和阴暗,以及行为的猥琐,通过精心赋予的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很好地呈现出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小人物的悲戚、无奈、坚持和狡猾。因而尽管这个人物非常讨人嫌,但却没有引起我对他太大的反感,反而真地是很同情他,甚至乐于看到他的种种小伎俩得逞。这个人是被自己折腾死的。可他的死不但没有给大家带来解脱,反倒将大家一把拽进了更大的漩涡。这一份心机,这一份手腕,值得大家好好琢磨。

温峥嵘的戏看得不多,可她对杨白的把握却很让人信服。杨白这样一个人还在心已死的人,她的感情活动是非常难以把握的。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既要有长期压抑带来的形容枯槁的感觉,又要表现出遇到真爱时情不自禁流露出的美的本相。而且这种转换还不能太突兀,太不自然,所以真的很难。而温峥嵘做到了。

我要着重提到的是饰演夏小白的青年演员宋轶。这个女孩很年轻,之前出演的重要角色也不多,能想起来的只有《毛岸英》里的刘思齐,据说还有新版《红楼梦》里的香菱。新版《红楼梦》由于之前的种种口碑,所以一直没看。而刘思齐这个角色,倒是很给人一种清新靓丽的感觉。据说宋轶还是刘思齐本人亲点的演员。在一部以描写伟人父子为主线的男性题材作品中,这样一个清新靓丽的形象只能是一闪而过,无法吸引观众全部目光的注视。而在《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中,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前所述,夏小白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她作为第一代恩怨的目击者,和第二代恩怨的发起者,始终占据着剧情的中心。同时,由于这个人物是一个有着巨大心理阴影和创伤的特殊角色,既有温婉动人的一面,又常常表现出焦虑、纠结甚至是狂躁,性格极其多变,情绪跨度很大,因此从好的方面讲,有利于表演张力的释放,从坏的方面讲,把握的不好,很可能失控,搅和了整部戏的气氛。

而宋轶的表现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她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夏小白演活了。我看到有微博评论说,“编剧没把夏小白写成功,宋轶却把夏小白演得很成功”。对此我也有同感。有心理疾患的角色,如果只是从表层来刻画,很容易机械。而实际上心理疾患者并不总是处于病态,她们出现病态是在遇到心结的时候。而在平时,她们和正常人一样。因此,如何把握人物情绪的细微差别,其实是需要演员透彻地理解人物,并在表演中始终在心里保持着一条逻辑主线的。而不是像有些演员那样,只会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来简单程式化地刻画此类人物。那样的表演,只能让人生厌,而不能像宋轶这样,把人物演绎得叫人又恨又爱。而一个真正感人的心理病人,其实正是叫人又恨又爱的。

宋轶很漂亮,但她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令人惊艳的美丽,而是一种凡是中国人见了就会人见人爱的类型,甜美、温婉、活泼、轻灵,特别是那双会笑的眼睛。新版《红楼梦》选她来演香菱,也算是慧眼识珠。可惜从剧照上看去,那个可恶的铜钱头,还有粉腻腻的化妆,完全掩盖了宋轶本身的丽质,如果不是眼中偶尔闪现出的一丝光彩,很容易就淹没在那一堆分不清谁是谁的脂粉中了。

从宋轶本身来讲,她现在的年龄和她的形象很配。无论是现代都市女孩,还是古装历史人物,都正好符合她自身的特点。但是一个热爱舞台、热爱表演的好演员,是不会只满足于吃一碗青春饭的。我在想宋轶年纪大了以后会怎么办,她适合的角色会随着年龄样貌的改变向哪个方向发展,还真是不好说。不过这不是宋轶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么可爱的女孩子现在要做的,就是享受生活,享受青春的快乐,就足可以了。只是面对如今乌烟瘴气的娱乐圈,每当我们看到一个这样清纯、这样优秀的女孩子的时候,总不免要为她捏一把汗。

宋轶还很年轻,她所体现出来的潜质是惊人的,因而前途也会很可观。她身为北京人艺的演员,应该能够从人艺世代传承的艺术氛围中不断吸取养分,洁身自好,不要做那种爱慕虚荣、昙花一现式的所谓明星,而是要认认真真演戏,踏踏实实做人,追求一种德艺双馨的境界。如果她能够把握好这些,我相信她会在未来的荧屏和舞台上,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

其他几位年轻演员的表演也不错。但在宋轶的光芒下,多少显得有些黯淡。例如戚迹,还有闫庆元。有些问题不是演员自身的问题,而是本子和导演的侧重点的问题。

结 语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原本是二十多年前钟镇涛唱的一首歌的名字。那时正在上大学的我们,无不被歌词中传递出来的那种宽厚、大气、无私、高尚的胸怀所感动。时至今日,当年的同学重聚时,还会时不时地再次唱起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对于勾起那些陈年往事,特别是对那些曾经有过情感纠葛的故人用来一吐衷肠,简直是太合适了。

可是看了这部同名电视剧后,我忽然有了另外一种感悟。“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有时候并一定就代表着无私和高尚。当对方的现实生活根本就不可能“过得比我好”时,这样的祝福显得多么的虚伪和残忍。表面上是在为对方着想,可事实上很可能是把对方唯一的希望掐灭,重又把她推回到严酷的现实中去了。这种看起来很无私、很高尚的举动,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是一种更大的伤害。此时此刻,要说的其实不该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而是“我要让你过得更好”。这才是真正的爱。

本剧还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问题儿童。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在他幼小的时候任你涂抹。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心目中更幸福、更美满生活的权利,日益进步的社会,在两性关系上给予人们的空间,也远不是周自横和杨白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可比。

然而,人有别于动物,就在于能够发乎情,止乎礼。成年人在处理自己情感的问题,例如无爱的婚姻、夫妻间的审美疲劳,以及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时,都应该采取理性的方式,尤其是要注意孩子的感受。我们中国人的老话总爱说,“孩子还小,说了他也不懂”。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而且有害的观念。无论多小的孩子,都应该及时与他沟通,努力地去把事情的本来面目展示给他,让他知道,即便是家庭发生了变化,也不是他的错,而且父母对他的爱是永远都不会变的。如果做父母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便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他面对的也是暂时的情感障碍,而非对道理的否定。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智终究是会战胜情感,孩子也会最终冷静客观地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孩子,即便心中隐含着一丝怨气,也不会让它越滚越大,直到变成夏小白那样不可救药的心理疾患。一个问题儿童,不但自己的生活会弄得一团糟,还会把身边人的生活都搅和了。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基本的生活准则,让我们的孩子虽经风雨,内心依然充满阳光。

一直以来,总觉得中国人不太会拍情感戏。要么是勉强生造出一些矛盾冲突,看了就觉得假;要么是人物脸谱化,简单化,非善即恶,泾渭分明,缺少现实生活的丰富层次。这也难怪。在那个极端的年代里,情感被认为是和无产阶级的精神世界格格不入的东西,即便是表现革命的浪漫主义,也必须转弯抹角地加以模糊和暗示才行。改革开放了,首先看到的大都是一些程式化、虚构化的,诸如琼瑶剧一类的港台舶来品。再后来整个社会向钱看,到处充斥着浮躁和浅薄,甚至有大学生嘲笑爱情、否认爱情的现象发生。这样的氛围下,如何能拍出好看而又感人的情感剧呢?

于是在一看到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时,立刻就被一种全然不同的感受所打动了。真实的生活中,其实是没有完人,同时也很少有一点瑕疵都没有的好人,以及毫无可爱之处的坏人的。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普通人。他们有可爱可敬的一面,也有可恨可气的一面。他们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的,同时偶尔尝试着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就会让人觉得很伟大,很感动。捕捉住并且展现出普通人的这一特点,才是一种比较高明的情感剧。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创作中融进了这些原则。于是我们不断看到,如今的电视荧幕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式的情感剧。它们成功地展示了中国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追求,在打动观众的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了空间。我们应该为这种自觉喝彩,同时也盼望着在他们手中,能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我相信,能够反映中国现实,打动中国观众的好剧,也一定能够打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观众,从而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8894.html

更多阅读

只 想 你 过 得 比 我 好 难得想起他

只想你过得比我好图文/网络 编辑/丁香花某个黄昏的时刻,思绪在晚霞里忽然飘渺,此刻我又在想起一个,很遥远,却又很牵挂,但早已和我的命运,已没有任何关系的一个人。那个

慢生活 极简主义:你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

【慢生活】极简主义——你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极简生活,奇怪的概念,似乎很罕见啊。其实不然,你觉得人生活下来必须的物品有多少呢?答案是少得惊人,几乎是零。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

亲爱的,你在哪里,我好想你情感美文 亲爱的你在哪里歌词

亲爱的,你在哪里,我好想你文: 网络 整理:hnnycyx过年的日子总是让人充满期盼和向往。期盼着心爱的女人能够归来,向往着和心爱的女人一路幸福走下去,而当过年的日子真正离我越来越近的时刻,心中却又充满惆怅和失落,是啊,亲爱的,你在哪里,我想你

声明:《感动来自真实——《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观后感 感动中国屠呦呦观后感》为网友瘋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