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了一下《泪王子》的导演,吓了我一大跳。杨凡,高人啊!《泪王子》是一部由香港导演导的台湾电影。我纳闷香港这个殖民文化下的导演怎么能接了地气,拍出中华底蕴的历史电影?原来他是一个老人,一个出生于武汉的在香港和台湾长大的导演,恰逢政治迫害最为残酷的时期(1950-54年)。这个背景尤为关键。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人的地理,社会,文化,和知识构架的背景,影响了一个人的视角。所以杨凡的文艺片一直被电影界赋予香港殖民资本主义,台湾悲情意识,内地乡村气息的混合物。
杨凡年轻时游学美国和欧洲。1973年回香港后成为知名摄影家。其后尝试加入电影圈,并自编自导多部电影作品。所以他的经历让他身上流淌着多元文化的血液,和对中国文化更深刻的理解和思念,对移民或者殖民文化产物的深刻体会。所以他的电影不需要抄袭或者模仿什么先进国家的东西。他本身就有这深厚的功底。比如他是摄影师出身。张艺谋也是摄影师出身的导演。摄影师不是机器的操作者,他几乎就是半个导演,和导演有着超越语言的共鸣,因为导演的意图是通过视觉影像传递给大众的。光准确传递还不行,还必须是视觉艺术。所以杨凡是我非常喜欢和敬佩的导演。让我喜欢他是我看的第一部由他导演的电影。1998年的《美少年の恋》由冯德伦,吴彦祖,舒淇等演出。我后来一直觉得吴彦祖和冯德伦的表演没有超越那部戏的深度。可见导演是那么重要。导演如同当铺里擦拭玉器的师傅,能发现,估算和打磨出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师傅就是导演,演员就是玉器。
《泪王子》是我看的第二部杨凡作品,看了导演的名字,才想起《泪王子》和《美少年两部电影的忧郁唯美的调子,的确出于一人之手。启用的也是新人,把偶像打磨成演技精湛的演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泪王子》。刚出场的音乐让人非常惊讶和心动,是苏联(准确的说是东欧,就是“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的音乐)。让人惊奇的是这样的音乐出现在台湾电影里。试想台湾哪里还有能唱得字正腔圆的有着深厚声乐功底的歌手啊。就算费玉清的嗓子也不混后,而且演戏了当年日本风靡一时的哭腔的唱法。不适合唱苏里歌。一看演职表。演唱者:林子祥,佩服!佩服!宝刀未老!林子祥应该被誉为香港城宝级的歌手。香港以前的一线个个会演戏会唱歌。现在的艺人就是商品。
这段北欧风情的战争时期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年代的台湾。在欣赏这部电影的时候,细心的观众能够感悟到“一个中国”的意义。因为很多东西,思维,历史事件,台湾和祖国大陆在同一时期,都是惊人相似的。因为我们本是“同根生”。这部电影会让观众感觉,这两片土地只是地理位置上分开了,但从文化上,灵魂上却从来没有分开过。
《泪王子》是一部以台湾50年代“白色恐怖”时期为背景的影片,却配以《泪王子》(Prince ofTears)如此文艺的名字。沿袭了台湾人“酸酸的”“玩深沉”“玩文化”的特点。所以注定了这部片子的观众是小众的,文化水平颇高的人群。这部在2009年66届的威尼斯影展上为华语影片打头阵的电影,更像一部华丽的剧情片但却用深刻含蓄的手笔淡淡却辛辣地描绘了台湾历史上最黑暗的和对政治统治时期的真实探究。
《泪王子》剧情:
《泪王子》的剧情改编自真实的故事:1954年台湾戒严时期,空军少尉孙汉生(张孝全饰)与妻子金皖平,北京出生的美人胚子(朱璇饰),带着两名稚龄女儿小立及小周,居住于空军眷村,生活乐也融融。一天,金皖平重遇当年革命读书会的好友欧阳千君(关颖饰),却发现她已下嫁刘将军(曾江饰),成为将军夫人。不久之后,孙汉生与金皖平同时被宪兵拘捕;孙汉生被控匪谍罪,而金皖平则被指为思想左倾。父母被捕,孙家被查封,小立及小周顿失依靠,只得由邻居高家和孙好友丁克强(范植伟饰)分别照顾。然而眷村中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因为丁克强喜欢嫂子金皖平而诬告孙汉生。金皖平也被捕,只因为演戏要演全套。结果孙汉生惨遭处决,金皖平却被释放回家。丁克强对金皖平及两名女儿时加照顾;最后,正如村民预料,金皖平嫁给了丁克强。然而,丁克强有否陷害孙汉生?同时金皖平的好友欧阳千君及其夫刘将军也被牵连,是否也与丁克强有关连?这四人间的关系就有如蜘蛛网一样,千头万绪,难以追寻丝网的源头…
片中处处显露唯美派大师杨凡的商标——色彩饱和度极高的镜头、半裸的男主角、洋娃娃般的女人以及泛性论的暧昧气息。虽然这部由杨凡自编自导的影片就主题而言是所有作品中最充实的一部,但《泪王子》最终将更多地获得男同性恋者的青睐而非普通性取向的观众。唯美的政治“恐怖时期”
台湾“白色恐怖” 时期一直是台湾最为敏感的禁忌话题,但台湾导演总是用如诗般的手法描绘这个时期。1989年侯孝贤第一次直接涉及,拍摄了电影《悲情城市》。当时该影片备受争议,却为侯孝贤第四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导演特别奖。其中香港演员梁朝伟演一个哑巴,可见梁朝伟的忧郁气质和演技早在1989年就已经被发掘和赏识,男主角也在《泪王子》里演一个小角色“张司机”,可能这群老演员纯正的普通话台词,人文气质能够演出台湾的那个时代的气息吧。那个时代和当今最大的区别就是纯正的普通话和如今的“娘娘嗲嗲”的原住腔普通话。这个话题,这里不去探究了。不过《泪王子》里的年轻演员也练了一口普通话,可见他们的功课做的还是很足的。
用唯美表现残酷的历史,不会那么痛,而且更有讽刺意义。“民国”时代有着很强的历史特色,影片的开头别具匠心地插播了一个爱国主义短片,更有力地把观众一下子就拉近了这个历史时期,如同时间隧道一般。(当时,所有电影在播映前都必须在国歌的伴奏下播放这个片子。)这部分“开胃菜”简单地勾勒出了这一时期特有的风情,恰如其分地采用了黑白镜头,慢慢地进入做过旧的彩色世界。杨凡用自己透着乡愁又带点冷嘲的画外音开始讲故事,贯穿全片的一个家庭。
最为唯美的开始就在其中一段下伏笔的剧情,二女儿小周喜欢上她英俊而有点忧郁的艺术气质的美术老师邱先生(林佑威饰),但不久,邱先生就因为到了“禁区”(海边,对面的祖国大陆,周围是边境海防)白色恐怖时期,这样的“艺术行为”会被打上“共党卧底画台湾海防图”,而被军队带走。直接装进麻袋扔下悬崖。这位美术老师的价值观和教学方法放置今日仍为非常人性非常超前超脱的,更不要说当时了。
这样的莫须有的思维方式,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有异曲同工之处,我记得有一部中国的电视剧《热望》(由韩雪和苏有朋主演》从60年代讲到文革结束,那时候,中国刚解放不久,也在挖掘国民党遗留的潜伏在人民内部的“特务”,出于各种心理,无知,表功,公报私仇,自保等等复杂的心理,举报,冤枉,捏造等等,造就了中国的一段“恐怖时期”。思想思维饱受钳制的时代。就像《泪王子》里,弹奏社会主义国家的音乐,都有亲共嫌疑,都可能被当“共匪”逮捕。人心惶惶。所以战争给人类包括敌对的双方人民都造成了战后的创伤(Trauma)。长期的战争让人无法平静地享受战后的和平。
电影在丁克强(范植伟饰)出现之后,把这种“人性的恐怖”推到了高潮。丁克强是个安静又有些阴沉的人,任职于国家安全局负责行政管理的办公厅,受孙汉生的邀请来他家共用晚餐。孙汉生擅长拉手风琴,丁克强警告他小心东欧的民谣,不要随意弹奏。然而生性自由的孙汉生拒绝了他的好意。之后不久,他和妻子皖平就双双被捕,并冠以“共产党间谍”的罪名。孙汉生被抓的官方理由是,当时他在大陆曾去过被共产党的管辖区营救自己的大女儿小立。
孙汉生被判枪决,执行死刑的画面,导演把场景处理地很美,和李安一样,导演只是想对观众讲述一段历史,而不是一个纪实性纪录片。导演是在挖掘这个“白色恐怖”时期的爱与背叛的主题。影片的结尾部分有点突兀,整部片子的连续性有点影响,却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和点睛之笔。是最后导演想在观众心目中唤起的“爱和背叛”的反思。
爱与背叛
影片一步步揭露了几个主角背后纠结复杂的关系,其中包括金皖平当年革命读书会的好友欧阳千君(关颖饰),如今她已下嫁刘将军(曾江饰)成为将军夫人。二人的同性之吻更让杨凡的新作增加了时代的意味。杨凡曾经有过一部时代唯美电影《美少年之恋》就是同性恋题材的。小城之国,压抑,紧张,文化游离母体,没有根,等等都会滋养出心理的扭曲的微妙现象,包括同性之间的爱慕。这是一个很深奥的人性探究,记得有个叫劳伦斯的作家写过一部小说,名字不记得了,讲的是两个男性挚友,分别娶到了自己爱慕的女人,但是他们之间的情谊和爱慕,彼此的了解却超过和女人之间。虽然他们保持着友情,没有做任何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但最后当一个人在迷离之际,两个才意识到,同性之间也是有爱情的。那是心理的事情,和性别无关,生长的经历,性格相投,彼此的理解,关心的记忆,等等,都可能成就爱情,和性别无关。泰国影片《暹罗之恋》讲述的也是一对男孩,童年只有,成年后彼此相爱,任何女性都无法代替彼此间的关怀和理解。两个人的家庭都不是很温暖,所以,不完美的家庭和童年会让人有着非常细腻和强烈的爱的需要。这种需要被一个人满足是,那就会变成强烈的爱情。如果那个出现的人是同性,也无法逆转这种爱的事实。所以战争,变迁,父母离异,暴力,紧张压力等等不健全的生活环境会造成不健康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这些状态就会引发畸恋。而越来越多的“奇怪”“不正常”的情绪宣泄方式,越来越被现代人接纳,理解和宽容。
但是即便相爱,金皖平还是背叛了关心她爱她的青梅竹马的童年挚友欧阳千君。因为北京平民出生的金皖平爱慕上海十里洋场的贵族千金是出于虚荣,好奇,当然还有就是崇拜和爱慕,因为欧阳千君,美得太高贵,而且善良正派,追求真理。而金皖平虽然也是美人胚子,确实市井美人,精明算计,凡事为自己打算。所以她不仅仅背叛了好友,其实到电影的最后,观众会明白,其实是她出卖了自己的丈夫。因为当时“白色恐怖”只是诱因的一小部分,虽然金皖平知道以她丈夫的性格迟早会出事。更主要的是,丈夫第一个女儿小立不是她生的,丈夫为了救出她,命都不要,她知道,对第一个女儿好,丈夫才能保持对他的爱。她生活在欧阳千君的阴影里,她知道丈夫爱千君,千君也爱丈夫。他们才更合适。金皖平把丈夫抢过来了。因为金皖平看似小家碧玉需要呵护。最后,战争让失散的欧阳千君再次出现,“白色恐怖”给了金皖平宣泄内心的占有欲和日后踏实生活的欲望。丈夫的心属于大女儿小立,她是第二位的,千君来了,丈夫的心里永远有着千君,她也是第二位的。加上丈夫可能迟早要出事,她也会受牵连,还不如自己去导演这场戏,还自己日后的太平,从此不在做别人心中的第二。于是金皖平让她的丈夫和挚友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死去。她的到了她的太平,成为爱慕她已久的丁克强心目中的第一和唯一。当得到一切她想要的时候,她却开始生活在悔恨的梦魇之中。这就是故事的结尾。金皖平在忏悔中完成了她的誓言“我爱你,海枯石烂”。是很讽刺的。
更讽刺的是那个年代的政治,一切都是大环境造成的。一个将军,身居高职,住在别墅却不打扫院子不种花草,因为台湾是异乡,他们是过客,他们总梦想回祖国,以为会是两三年,讽刺地却是几十年。这种居无定所的躁动心理就是政治不安的导火索之一。战后的后遗症。
这部片子和国内的谍战片一起看,历史就串起来了。
金皖平的扮演者把这个小市民女子演得还算可以。可能是本色出演。尽管她知道自己丈夫,正直,善良,顾家,负责,而且长得也帅,弹一手好琴。但为了自己的太平,和“第一”的心理,这些都可以抛弃。虽然她曾经依附追求真理的欧阳千君,但金皖平心理没有真理,没有信仰,只有温饱那点“小九九”,为此可以背叛爱和良知。
而欧阳千君对孙汉生的爱却是无私的大爱。她爱孙汉生,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一起爱了。她爱孙汉生胜过爱金皖平。真理,信仰,爱的追求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但社会确实现实的,人是自私的,多少人愿意去追求爱和真理呢?所以就有“王子的眼泪”。
为什么《泪王子》
这就是《泪王子》的含义。为什么叫泪王子?曾经,你我的心中都曾住着一个"泪王子",这个王子看不惯社会的不公平,所以不断地流泪,等到泪流尽了,泪王子就从你我心中,悄悄地飘然远去……。
而从流泪开始,故事就不一样了……
导演杨凡说:王子代表品格崇高的人,是看不惯世上不平事、希望为大众争取幸福的人;他甚至甘于牺牲自己,为的只是令世界变得更美好。每个人天生都有这种可贵的品质,然而在成长的历程中,这种可贵的品质却遗失了。《泪王子》是理想的化身,代表着一群想改变世界的人。
为什么用唯美的画面描绘残酷的年代
不知道杨凡本人是不是同性恋。他的《泪王子》和《美少年之恋》都是忧郁而唯美的。选的演员也美得让人窒息。吴彦祖和冯德伦无疑就是被发掘的男伶精品。这也是唯美的一部分。
台湾50年代出生的导演的基调都很唯美,用唯美讲述社会和战争的残酷。侯孝贤是唯美的,李安是唯美的(色戒,断背山),杨凡是唯美。这和台湾的一段剪不断的日本渊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长期的日本殖民统治也包括文化的统治。让台湾这个和祖国文化断了联系的小岛仅有的一点点中华文化根源被慢慢侵蚀。所以在保留着中华文化的迹象意外,台湾的思维,审美,价值观都受到日本强烈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小岛之国,台湾也是一个导演,相似的地理位置,拥挤和竞争的生活环境,失去根的羞辱和压力。(日本也曾经长期受美国统治)让台湾有着和日本相似的附属品。不完美的环境激发了对唯美的追求,唯美是永远无法实现去给让希望的灯塔,所以日本影片永远在宣扬人性的美好,理想,希望,意志力,诚实,勇敢,爱等等。就像《泪王子》“因为这个王子看不惯社会的不公平,所以不断地流泪”,这干净的眼泪,代表了纯净美好的社会,如同圣经一样,圣洁。
圣洁的童年
圣洁莫过于童贞。于是很多亚洲小国家的电影开始追溯童年的爱与誓言。以日本为胜,还有跟风的韩国,台湾,最近的泰国。
《泪王子》的童年之爱,是非常感人的,无私,关怀,无猜,表达得那么直接而且无邪。我相信那是所有现代人被污秽的灵魂所向往和梦想拥有的。
这里我就不多写了,希望观众用自己的心和眼睛去体会这段美妙的童年友谊。
“老师,我长大了要嫁给你!”
“你不可以嫁给我,我都可以当你爸爸了!”
“正因为你像我爸爸,我才要嫁给你,因为我不能嫁给我爸爸,所以我要嫁给你!”
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温暖地微笑当我们听到这些台词。
慢慢享受这些童真美丽的台词吧。想想我们内心那个真正的自我。
这部电影用一本名叫《泪王子》的童话书来寓意成年世界的阴暗。用完美来寓意不完美。“泪王子最伤心的是,不解这社会的不平衡,尽管努力想改善,但最后仍无奈地壮烈牺牲”。影片指出这部《泪王子》儿童漫画,经历日本人的轰炸,经历了八路军,却还是跟随国民党家属来到台湾,的保存了下来。寓意真理是不会被战争,丑恶的社会和时代变迁所磨灭的。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泪王子》给观众的就是如画一般的美丽,如童话一般纯净却是比匕首更锋利的讽刺着那个“白色恐怖”的愚昧年代。这不电影也可以视为对那段历史的道歉,对含冤失去的人们的道歉,对受害家属的道歉。同样也显示了台湾的勇敢,勇敢的面对事实,哪怕是丑陋的事实。就像德国向世界人民道歉那段丑陋残酷的事实一样。面对才能进步。才能进入另一个更美好和先进的文明。
《泪王子》如梦一般黯然的美丽也是想中国文化的致敬,因为从来就是一种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分开过。即便天涯却是咫尺。这种民族的命脉是断不了的,所以才铸就了相似的残酷,相似的思维,相似的生活......相似的眷恋,相似的美好,相似的愿望。无疑也是一部促进两地文化交流的影片。像世界承认一个中国文化的影片。这部电影反复出现大大小小的孙中山像,也同样对台湾内部的政治提出一种一致的声音就是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训。
《泪王子》同样也是对那个思想行为饱受钳制的历史强烈地情绪宣泄。一次性宣泄,唯美温暖的笔调没有阻挡强烈悲愤的,压抑已久的情绪。所以我被感动了,我相信所以看过的人都会被感动。听说在威尼斯电影节的《泪王子》首映结束后,观众掌声雷动,长达5分钟,令杨凡感动得眼泛泪光。
但前往被以期待一部巨作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会显得单薄,这只是一个讲述一个“恐怖时代”的家庭故事。不是史诗。也别期待偶像明星的表演多么精湛。他们成功地一起讲述了一个故事。和《美少年之恋》一样,杨凡导演喜欢运用旁白。
俗话说,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和李安一样,杨凡着力于追寻一种美的境界。电影由资料搜集到完成,足足历时五年,总共耗资超逾二千万港元制作。为求逼真,杨凡不惜花去制作费的十分之一,大约港币二百万元,在高雄觅地重建50年代台湾空军眷村。和李安拍摄《色戒》的思路同出一澈。包括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也是再现了当年的环境。为了还原眷村的结构和生活气息,哪家门口要放些鸡鸭,哪家门口又要晒点腊味,哪里要放个打水机,哪条街口要放座木桂街灯,每一个地方都十分用心。而片中涉及的众多道具布料陈设,则有些是从香港带过来的,有些甚至来自欧洲……总之,层层把关之下,影片终于展现出了一个个既唯美又生活化的场景。
对于道具的打造,剧组也同样是费时费心。从军服,便服,华服到囚服,所有观众能看到的,都是经过特别制作。小至军帽上的一个徽章大至可载数十人的军卡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那辆军卡车就是道具组自己做出的道具车。
有个特殊的细节值得一提,片中所有墙门的颜色,都是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的混合体。其实这并不是对当年台湾眷村的写实,而纯粹是导演个人的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