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青帮三大亨”的覆灭(中)
二、杜月笙:血债累累不留大陆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杜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他出生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高桥)。四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舅父养育,十四岁到上海卖水果当学徒。
杜的为人做事,很快获得法租界华探头目、黑社会老大黄金荣的赏识。
一个乡镇小子混入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的杜月笙。有人评价他:足智多谋、隐忍薄发、杀人越货而不露声色;他为虎作伥,却又有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不但出入黑白两道,还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他上了半年的学,却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个领域。他生命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搏击的传奇故事。
他曾任过:国民党政府咨议、上海地方协会会长,中汇银行行长,法租界公董局华董,上海交易所、上海棉布交易所经理;国民党军委会少将参议;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他与戴笠、张治中组建“忠义救国军”,后又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积极参与救护军民。
“忠义救国军”初建时的杜月笙。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永不休------”当年发哥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火遍大江南北,一到播电视剧的点,就万巷皆空。金庸式的武侠情怀投射到上海这块地方,江湖就变成了上海滩,武林盟主就变成了上海滩的流氓头子,英雄侠客就变成了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旧时的上海滩,有着类似改革初期的“美国梦”一样令人神往!上海滩遍地是金子。似乎:只要敢杀敢打,就能变成呼风唤雨的老大。呵呵,看看杜月笙是怎样说的?
这个被称之:中国“三百年帮会第一人”的杜月笙,曾在上海滩呼风唤雨,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没留在大陆,也没去台湾,而是选择了香港,这其中有许多隐哀。
1927年,杜月笙参与了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事件,以清理门户为名,杀害了上海中共领导人汪寿华。
1937年“八一三”,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军中急需的通讯器材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名义,成立了10个救护队、13个急救队、临时救护医院24所,征集救护车98辆。据资料显示:至抗战结束,红十字会所救护的军民总数近200万人。这一可观的成绩,与红十字会广大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但杜月笙在其中的领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所以说黄金荣是他的前辈,但杜月笙后来居上。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担任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1939年,国民党军统刀劈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筷庵;1940年,又击毙伪浙江省长张啸林,都有杜月笙的身影。
拿刺杀张啸林来说,之前张啸林有两次遇刺,这使张啸林万分惊恐。贴身司机阿四借机,把一位枪法极准的林怀部介绍给了张啸林。张啸林还当场验证了林的枪法。如了解其背景,便知真伪:刺杀张啸林的行动组长虽是军统的陈默,可他是杜月笙的门生;而为林怀部做担保的,又是杜月笙的大管家方墨林。呵呵,您寻思一下吧!
当人民解放军兵临江南时,中共中央领导也明确表示“对杜月笙的方针,就是要他努力使上海不乱”,保护上海的工厂、船只和飞机“不受损失,不南迁,等待人民解放军前往接收”。并表示“杜如果能这样做,不仅中共可以与之合作,上海人民亦将宽恕他的既往!”杜月笙虽然曾考虑过留在上海,但他深知自己血债累累,也难以完全相信共产党不究前嫌。可他也谢绝了蒋介石的邀请,他道出了:“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这是他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认知。
离开上海时,他曾保证不与中共作对。事实上,在香港期间,杜月笙对中共采取合作态度,把香港中国银行收归人民政府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他购买了新中国的公债,帮新中国从香港转运物资。合作,是杜月笙一生的态度。
杜月笙到香港后,得知直接参与杀害汪寿华的凶手马祥生、叶焯山被人民政权正法后,病情日益加重,于1951年8月16日病逝于香港,终年63岁。
墓地正面有:国民党总裁蒋中正题“义节秉昭”和国民党元老张群题“誉闻永彰”挽额。可见,这一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帮主杜月笙,在他们心中的威望。
呵呵,请耐心等待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