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要一踏上澳门特区的土地,就会立刻感受到宽松祥和的气氛:即中华文化的沃土,西洋文化的浸润。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是异质文明的双向交流。其中也有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受。没有这种双向的接受,就没有文化的融汇。以“和而不同”的观点来分析澳门的历史文化是十分贴切的。
一、历史文化
澳门的名称由来以久,还有一大串的别称如:濠江、濠镜、香山澳、马交、镜海等。
澳门原是我国南海边陲的一座渔港,历史上曾分别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县、南海县、番禹县和香山县。从1553年葡萄牙人借住澳门西湾,直到1999年回归,澳门从来就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自1553年至1848年向我国交地租,每年白银500两;1849年至1999年强行拒交地租。虽然其间葡人所占地盘逐渐扩大,但主权仍属中国。澳门人口中,中国人始终占绝大多数。
从16世纪中叶开始,中西文化在此交汇,历经400多年的碰撞而形成的澳门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岭南文化由于接近南海,具有海洋文化的特点,这也正是葡萄牙文化能够在澳门与中华文明交汇的原因。体现了中华文化为主体、中葡文化交汇、多元共存的文化特质。
澳门是一个各种思想相互宽容的社会。在这里,葡萄牙人文主义和中国的儒教文化和谐相处,多元的异质文化能够在隔阂中加强交流。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包容,开放而兼收并蓄的精神给澳门社会不同信仰层面增添了光彩。在这里既有青烟缭绕的妈祖阁香火,也有西洋教堂的晨暮钟鸣;既有富于葡国情韵的石板斜街,也有洒满古榕浓荫的海边马路;既有鲜明轻快、嫣红色彩的南欧风格建筑,也有雕梁画栋、青瓦飞檐的中国庙宇殿堂;既有新春的龙狮大巡游、6月的国际龙舟赛,也有11月的格兰披治大赛车……;而满城的拱门拱窗、屈曲铁艺焊接成的闸门和阳台的围栅,瓷砖和房饰上的花纹,也构成了澳门独具特色的景观。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进入澳门,首先看到的是独特的建筑。这是中西文化双向交流、融汇的成果,生动地诉说着澳门历史的变迁。
自明代起,澳门出现了西方建筑。现存的古建筑诸如前贾梅士博物馆、岭南中学校址、前澳督府以及荷兰园一带以望德堂为中心的旧城区。从建筑的方位来分析,都包含着中国建筑风水学的遗迹,体现出西方多种建筑形式融入了中国地域以后发生的变化。
回归前落成的“观音莲花苑”,建筑在澳门半岛的新口岸海边,金黄色的观音似从海上走来,安详地站立在雪白的莲花宝座上,她为澳门人祈福,保佑着澳门的安泰和平。莲花宝座下圆形的墙壁上,彩绘着儒、道、释三家的文化。但澳门人却把她叫做“洋观音”,因为这座观音像的造型很像圣母马利亚。另外,在澳门的普济禅院,十八罗汉中竟然有一位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
重要历史建筑中,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郑家大屋最负盛名。它是一所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广东民居,但其中也有西方建筑风格的百叶窗等。有名的卢廉若花园,是典型的苏州园林风格,但其主体建筑卢家大屋却是两层南欧风格的楼房;春草堂的建筑也是中西合璧的。这是中式建筑融入了葡萄牙西式建筑影响的范例。高家大屋、孙中山纪念馆等,则体现了历史名人在澳门的生活轨迹。
位于新口岸外港填海区的渔人码头,有多个欧洲国家代表性的建筑,其中有中世纪的欧洲建筑群、哥特式建筑、意大利风格建筑以及传统的阿姆斯特丹式的修长建筑物等。
澳门西望洋教堂前有一个高台,开阔平整,面临大海。高台上竖立了一尊大理石圣母像,庄严慈祥,双手合十,似为众生祈福。因她面临大海,澳门人称之为“望海观音”。明明是圣母马利亚,怎么会成了观音菩萨?原来澳门的中国居民在崇拜观音菩萨、妈祖娘娘的同时,也敬奉圣母马利亚。观音、妈祖、圣母都是人间的保护神、航海的保护神。两种宗教信仰在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相融合了。
澳门的历史遗迹文化特质从未改变。松山灯塔位于东望洋山顶,建于1865年,是远东最古老的灯塔,至今仍风雨无阻地为航海者指引航程。另外,距旅游塔不远处,象征中葡友谊的大型纪念碑“融合门”,三座黑色巴西大理石建成的支柱相连,是西方后现代法国艺术的体现。矗立于嘉乐庇大桥氹仔桥头山冈上的大型白色浮雕,以澳门居民四个半世纪的生活及风土人情为内容,其创意则来自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些建筑是澳门历史文化多元融合的独特产物。
在人们的眼里,澳门是一个不夜小城、是东方的拉斯韦加斯。葡萄牙人未进入澳门时,澳门早期的街道,主要为中国村落式的街巷。往日的村落有望厦村、沙梨头村、新桥村、塔石村等。昔日的望厦村村民大多是闽潮人氏,而村庄取名为望厦,含有回盼福建、厦门之意。
街巷使这座小城岁月留痕。街道种类有大马路、街、巷、里、坊、围等。街道的命名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以行业命名的如:工匠街、苦力围;以城市命名的如:北京街、广州街、马六甲街;以平民日常生活命名的如:恋爱巷、卖鱼巷、果栏街;以人物名称来命名的如:士多纽拜斯大马路、贾梅士大马路、冼星海大马路、文第士街等;还有以花草树木来命名的如:玫瑰里、青草街、树木巷。从这些异彩纷呈的街道名称,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昔日的澳门。
澳门的多元文化包括中华文化、葡萄牙文化、土生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400多年来中西文化在澳门主流是谅解多于误解,友好多于冲突,宽容多于敌对。当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只是为了拓展贸易、掠夺财富,并不是要在澳门开展中西文化交流。而如今的澳门确已成为了一座中西文化融汇的城市。
二、民俗风情
据统计至2009年6月,澳门总人口为544200人,中国人占95%以上。小小一个澳门本岛——氹仔岛面积6.33平方千米。如果在其街巷中穿梭,恐怕需要一个星期才能走完。
土生葡人一般是指在澳门出生、具有葡萄牙血统的葡籍人士,他们基本上沿袭葡萄牙的生活方式,但是多数人在葡萄牙已经没有近亲,甚至基本上已没有什么关系。作为葡萄牙人的后裔,一方面把葡萄牙当做自己的祖国,另一方面也部分地接受中国文化,实际上已经把“根”扎在了澳门。
由于在澳门有多种信仰,被人们称为“满天神佛之地”。除了我国传统的佛教、道教之外,现存外来宗教还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巴哈伊教、神慈秀明会、摩门教、新使徒教会、基士拿教等。目前澳门特区陆地总面积27.3平方千米上,林立着大小40余间庙宇、20余间教堂。各个宗教团体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信徒。一个澳门居民,无论华洋,他既可以参加耶稣圣像和花地玛圣像巡游,虔诚地参加子夜典礼的隆重弥撒,也可以在除夕夜到妈阁庙和观音堂去祭祀神灵。一些重大的活动,天主教的主教和佛寺的大师常常同时被请去做嘉宾,成为非常有趣的人文景观。
节假日多,可以说是澳门的一大特色。原因是因为不管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一些西方的节日,澳门人都过。春节和元旦,圣诞节和佛诞节,复活节和清明节,圣母无原罪瞻礼和端午、中秋、冬至,同为公众假日。尤其是春节和圣诞,满城装饰得火树银花。最有趣的是,澳门有两个“鬼节”:中国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和西方的万圣节;两个“诗人节”:中国的端午节和葡萄牙的贾梅士节;两个“情人节”:中国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两个“思亲节”:中国的清明节和西方的追思节。而每到母亲节和父亲节,子女们都要请父母吃饭饮茶,以表达对养育之恩的报答之心。届时大小酒楼、餐厅顾客爆满,要排队领号等候入座。这两个节日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它们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伦理道德相通的缘故。
在澳门,还有一些更能深刻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节日,如庆祝包公宝诞、龙母宝诞、关帝诞、鲁班师傅诞和孔圣诞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在澳门根深蒂固的延续和留存。
一年一度的澳门音乐节、艺术节,京剧、粤剧、黄梅戏、木偶戏和贝多芬的音乐会、美国高空特技舞蹈、德国趣味形体艺术、易卜生的话剧同时上演。甚至澳门的博彩20多种赌博方式中,也是西式的轮盘赌、掷骰、纸牌、老虎机和中式的番摊、比大小、搓麻将等共存。在澳门社会的多元文化中,各种民俗文化特别是中葡文化互相吸纳,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汇现象。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象征,也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最早建于1580年,原为圣保罗教堂的前壁。它的名字本身就是中西融合的,“三巴”是圣保罗教堂葡文“SaoPaulo”的汉译合音;而“牌坊”则完全是中国的叫法。再看它的五层雕刻:既有西方文化崇尚的圣母、耶稣、白鸽和百合花;又有代表东方文化的狮子、牡丹和菊花,体现了西方宗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完美结合。
澳门有三座跨海桥梁:嘉乐庇大桥、友谊大桥、西湾大桥。以它们为纽带,大桥两岸新景点林立,形成一系列的博彩建筑群:新旧葡京,两相辉映;优雅的永利度假村,犹如大型积木的星际酒店,设计创意都极富现代感。还有迈向国际都会标志性建筑——澳门旅游塔等新的点,路氹填海区的威尼斯人度假村,更是标志着澳门的繁华、经济的蓬勃。它们是澳门新的窗口。
儒家思想支撑着澳门文化的精神家园,形成了和谐的澳门社会。家庭伦常关系呈现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充满着与人为善的祥和气氛。澳门社会一向有患难相顾、守望相助、扶贫助困、乐善好施的风气。同善堂“同心济世”沿门劝捐、澳门日报读者公益金每年12月举行的“百万行”活动,简直就是澳门的一个盛大节日。
澳门公园分布广、数量多。在澳门这么小的地方,却有着20几处公园无处不在地填补着澳门的空隙。由于澳门受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澳门政府“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澳门园林凸显出无处不在、四季如春、满足需要等休闲文化的特点。澳门公园普遍以小见大,比如卢廉若公园、白鸽巢公园等,处处体现出中西文化共融并存的特征。
澳门的中心地带——议事亭前地,这里的南欧建筑群,黄色的外墙配以绿色的木窗框,整个广场路面由碎石子组成波浪形图案,它见证了澳门曾被葡萄牙长期占领的一段历史。议事亭前地占地面积为3700平方米,广场四周的建筑物包括旅游局、民政总署(市政厅)和仁慈堂等。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饰有地球仪的喷泉,它是这里的地标。周围有葱翠的植物和供人休憩的长椅。徜徉于此令人有如置身于某个南欧小镇的感觉。她的历史城区,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加之博彩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多次被评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
在澳门,你不仅可以感受到无尽的奢华,同样也可以体会到平凡的淡薄。澳门人仿佛并不知道自己身处在一座怎样纸醉金迷的世界赌城之中,他们只会喝着小茶聊聊天,闲的时候也会去赌场碰碰运气,自顾自地悠然于眼下的生活。无论如何,这里都是一座梦想之城,不管你的梦境如何,总会在这座海滨小城中找到答案。
三、澳门威尼斯水城
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初到澳门必做两件事:去赌场、去购物。如果想找个楼下赌场、楼上商场、足不出楼的地方,那就非“威尼斯水城”莫属了。
这座恢弘的建筑,其占地面积相当于25个足球场,光是大门就有188个。澳门威尼斯水城以意大利水都威尼斯为基调,几乎按照1:1的规模复制原貌。漫步广场、酒店、商场、特色拱桥、小运河以及石板路,你会情不自禁地置身于充满威尼斯水城的浪漫狂放、享受生活的异国风情。
澳门威尼斯水城是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城投巨资修建的,非常具有欧洲风格。该建筑气势宏大,设计精美细致。底层是澳门最大的堵场,二楼便是供游人欣赏游弋的威尼斯水城,其他楼层是豪华的酒店。令人惊讶的是,如此豪华美丽的旅游点,威尼斯水城同其他澳门各大景点一样,都是不收门票的。
从外观看,乳白色的灯光在夜色中照亮的“威尼斯人”美如一座城堡。一进入水城街道,蔚蓝色的天幕映入眼帘,一片片游动的白云,在深邃的天空中缓慢飘动。人造的天、人造的河、人造的街道组成了赌场以外的另一个天地。在这里,时间永远定格在下午五点半。蓝天浮云衬托下的“阳光”很温馨,骑楼人家的窗户里亮着盏盏温暖的灯光,营造出一种黄昏的气氛。油褐色的人行道地砖给人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象是雨水洗礼后湿漉漉的一片。然而在这儿逛街可以很放心,因为永远不用打太阳伞或雨伞。
不一会儿,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兰色运河,在商业城中穿绕街道而流淌。运河水如游泳池中的水一样干净,清澈见底,没有一点垃圾、杂物,但一样东西除外,那就是硬币。这些硬币是赌场客人玩完游戏以后兑换回货币找零出来的碎钱,几毫几元的带着重,所以干脆潇洒地扔入河中,随中国的传统习俗讨个吉利。船夫们摇摆船浆带出的旋涡便将河底的硬币堆集到一起了。
一艘艘小舢板似的“贡多拉”,在威尼斯小伙子和姑娘欢快的歌声中,在运河的远处缓缓划动,船夫们嘹亮的歌声吸引了很多游客寻声而来。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只知道他们无论胖瘦,个个都是唱歌的好手。大运河购物广场设计了非常好的回音效果,当一位船夫唱起悠扬的歌,这歌声便会穿越座座拱桥飞向河道的远方,瞬间响彻整个广场。这个时候其他的船夫都会很自觉的停止歌唱,避免冲突。每每有歌声响起,两岸的游人便纷纷兴奋地寻着声音小跑冲去,然后骤然停在栏边,痴痴地看、痴痴地听。有的船夫很幽默,正式唱之前先开开嗓,弄出些希奇古怪的声音来,逗乐游人。一曲《我的太阳》唱完,岸边掌声响起,船夫大方礼貌地脱下帽子,以表敬礼感谢。此时此刻此景,你已经忘记了是在室内,完全有一种置身美丽如画的大自然之中的感觉。
这里的水道、桥梁联成一体,以舟相通,精雅别致的“贡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水上代步小船。登舟穿行于碧波之上,眼前呈现着“水上都市”的美景。徜徉其间,一边欣赏多彩的泛光灯映照河面、倒影婆娑的美景,一边被别具特色的街头表演所吸引。泛舟这座东方威尼斯,感受她的美丽、温馨和浪漫,在自得其乐中独享一番情趣。
“威尼斯人”最为一绝的就是酒店三层以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为主题设计建造的“大运河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周围尽是威尼斯特色的楼宇、拱桥、小河及石板路,充满威尼斯人浪漫狂放享受生活的异国风情。河道两岸,仿建了古老的圣马可广场,街道两边装潢着各种高档名牌商店,商品琳琅满目。两条运河呈S形贯穿于整个建筑之中。宫殿、豪宅建筑有拜占庭风格、哥特式、巴洛克式、威尼斯式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房屋建筑风格也是多种多样,门窗、走廊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随处可见的酒吧、餐馆和商店鳞次栉比,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在包厢式的休息区里,若是三五好友小聚,也有独立的空间可以活动。环境布局中各个路口方向都有岔道,通向四面八方。进入威尼斯水城,使人仿佛产生了置身于一种迷宫般的幻觉中。当你不知不觉走了两个多小时以后,却发现只领略了很小的一部分。她独特的艺术气氛,确实令人乐而忘返。
“威尼斯人”共分为酒店、购物中心、娱乐城等多个部分。这里是综合性旗舰项目,包括华丽景点、3000多间豪华套房和娱乐设施。这里大得足以容纳90架波音747客机,在亚洲其他地方很难找到与此匹敌、最令人兴奋的娱乐目的地。大厦的主要休闲区位于五楼,当中设有多个游泳池和水力按摩浴池以及豪华舒适的V水疗中心。设备齐全的V健身中心则位于七楼。无论是MALOCLINICSpa、V健身中心、四大室外泳池及按摩浴池,还是48个池畔小屋,及18洞君度迷你高尔夫球场,澳门威尼斯人的敞阔空间和缤纷选择,可以让您与您的家人共享欢乐绚烂的时光。
四、澳门美食
澳门的饮食文化是闻名于世的。食肆十步一间,星罗棋布,多达2000多家,荟萃着中西南北各种美食,包括葡萄牙菜、法国菜、意大利菜、日本菜、印度菜、越南菜、泰国菜、缅甸菜、巴西菜等。在美食节上,葡国蛋挞和上海小笼包、云南米线同样成为最受欢迎的食品。
澳门人习惯上把中餐厅叫“酒楼”,西餐厅叫餐厅。但是,当你走进这些餐厅,就能充
分感受到中葡、中外饮食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和接受。一家西餐厅,进门就
有一个神龛,里面供着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两边赫然写着:“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的对联。创建于1903年的佛笑楼,是经营葡国餐的百年老号,却起了一个充满中国文化色彩的名字;而很多酒楼尽管以经营中餐驰名,内部装修却完全是西式的;至于菜谱,多数西餐厅都有扬州炒饭,不少中餐厅也有沙律、罗宋汤和粟米羹。这些中西文化融汇的现象在澳门俯拾皆是。
澳门餐厅最有名的葡国鸡、马介休炒饭,既非葡国菜,亦非中国菜,是地地道道的土生菜、澳门菜。在澳门的菜市场上,有一种菜叫“西洋菜”,和白菜、萝卜放在一起出售。为什么叫“西洋菜”?有人说是葡萄牙人从欧洲带过来的;有人说不是,澳门原来就有,但不知道它能吃,是葡萄牙人发现它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汤的菜,大家才吃它,故名“西洋菜”。
中西文化融合、多元文化的另一表现是澳门的饮食文化。澳门是一个美食的天堂。“中西名肴荟萃,各国风味集锦。”既有中式酒楼、饭店、茶楼,又有西式餐厅、咖啡室、小餐馆、冷饮室以及经营粥、粉、面、饭的茶餐厅、大排档。以粤菜酒家为主,葡式西餐为次,共同组成中西饮食文化交汇的特色。只有澳门这种中西交融的土壤,才能结出饮食文化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