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宁夏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研修学习心得
2014年8月21日
2014年8月12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宁夏“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宁夏小语特级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十天的培训,内容丰富,活动充实,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管理严格,服务温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带来很大启发。现将培训情况做一简单回顾。
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在思考中转变
本次培训,授课专家团队专业层次高,讲授内容涉及面广。有关于理论素养深化方面的,如课程资源问题、素质教育问题、校本研修问题、参与式教学问题、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等;有关于小学语文学科本位,如马兰老师的《体现学段特点,提高阅读教学实效》、陈琳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取向与引领》、李瑾瑜教授的《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变革》、陈大伟教授的《语文观课议课的新探索》。涉及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方面的,如李瑾瑜教授的《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专业成长》、王玮光老师的《特级教师的境界与修炼》等。这些讲座,总体感觉是“四气”:一是很大气。用周福盛书记的话说是“上天入地”,涉及面广,知识面深,让我们更新了教育理念,开阔了教育视野。二是有正气。在我任教的二十二年里,虽然还称得上敬业、上进,但随着年龄、职称、周围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自我感觉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评上副高职称后,每当我参与一些教科研活动时,总会有同事不解:“瞧你,特级也评了,副高也评了,还蹦跶什么呢?”有时候我自己也会泄气,觉得真的该轻松轻松,不用再那么苦的参与学习、实践了。凭“老本”也能“混”到退休。这次培训,对我来讲,真是一场及时雨,讲课专家的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我羞愧地认识到自己是何等浅薄无知,其理论引领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教育的本真、认识到我们教育人的责任。可以称得上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三是接地气。培训中,还安排了一些和小学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内容,这些具体富于操作层面的培训,切合宁夏教育现实,解决了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困难,很受我们欢迎。四是有灵气。每位老师的讲座,内容不同,风格迥异,当细细体味,都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启迪我们的智慧,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总会和我校乃至我们红寺堡区的教育教学现状联想起来,同时引发一些思考,或者直接找到一些解决方法,这是本次培训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日积跬步,终至千里
——在学习中成长
本次培训,既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影响着我,又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着我。我有这么三个层次的收获:一是收获知识。以下是我在学习中记录的触动心灵的导师睿语:
“把初、高中语文教材通读一遍,动笔做做课后思考题,然后回头看看自己达到一个什么状态。——知识视野妨碍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形象比素质更重要。”(王玮光)
“功夫在细节中。”“教师要善于反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华俊昌)
“要想与众不同,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小语教学的现状是:理念在半空中,没有落地运用。”“碎片化的阅读是不能代替阅读的,必须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我们要回到纸质化阅读状态。如何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先从点上做:书香班级、书香年级、书香校园……”“我当了这么多年教研员,现在才觉得小学语文不必上,至少有一大半课不必上。我们的教学,难听一点讲,实在谋财害命。”“课外阅读,一百四十五万字是保底,有些学校达到一千万字,一千万字不多,不难。……倡导多读,把阅读一抓到底的教师是功德无量的人。爱阅读的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特别好。”(马兰)
“世界充满了挑战性,但教育还留在孔子的‘非礼勿视’阶段,矛盾之下,只有争夺‘遥控器’,锁定孩子的眼球。教师不学习,如何应对现在的孩子。”“学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他们的优秀学业、品质,成就了我们。”(靳岳斌)
“点点滴滴的尝试与创新,就是变化。”
这方面不再赘言。
二是收获了友情。本次培训班,宁夏小语届精英囊括了大半。借着两年的培训机缘,让我和这么多的本土名师近距离接触,他们将为我的专业提升、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很大帮助,如参培第二天,我就向杨志成老师请教了关于课题研究方面的问题,他给我在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宝贵意见和建议。我还聆听了仇千记老师关于“如何提高自我接受培训实效”这一话题的真知灼见:“培训结束后,要及时梳理出本次培训最核心的东西,或者最能引发你思考的问题,马上付诸于行动,在实践中内化,同时,在内化过程中不断翻阅培训笔记,这样,培训一次,收获一点,假以时日,必有收获。”这些都是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之一。
三是收获思想,这是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收获。思想的收获,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规划自己。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在实践中引领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讲述的是楚国先民艰苦创业的事情,引用在这里并不恰当,但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止一次地想起这个词,想起这个典故。
我所在的红区是一个教育发展起点低、起步迟的移民地区,教育刚刚经历了一个有学上到能上学的转变,教师素质离上好学的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本次培训班上,我是唯一一个来自红区的特级教师,同时,我很清楚自己和周边发达地区特级教师的差距。我们的基层学校缺少名师的专业引领,其成长过程异常艰难,我在这方面的体会可谓“刻骨铭心”。有幸参加高端研修,我必须要求自己,一方面要努力修炼自我,同时不忘帮助身边同伴共同成长。从小做起,从细做起,找准切入口,以点带面,实现引领。
梳理一下我的今后打算:
一是坚持读书,具体篇章待细化。
二是坚持写字。写个案反思记录:具体做法是,一学期盯一到两个问题学生,连续剧式的记录他们,分析他们;记录课例:一课多上,把每次上完课的感受写出来;坚持写三年课题实践记录,每周至少三篇。
三是把《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行动研究》细化落实。
总之,这次培训给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唤醒和激励。曾在培训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步入不惑之年后,我以为自己可以停下专业发展的步子,但是在培训后,我发现,我不能停,也不敢停。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练过程,历练过程中,有“面壁十年能破壁”的苦学,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清思,更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跋涉。如何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特级教师,如何在领取政府津贴时不再汗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修炼,然后成就专业成长。
“名由实生,故久乃大。”我们每一个人,都当以此为追求目标,不断追求自己专业成长,追求“名”与“实”的真实对应,追求“名至实 归”的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