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粘液腺癌又称乳腺胶样癌,其发病率低,具有在肿瘤内产生粘液的生物学特征,且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乳腺粘液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在2%~2.8 %,一般纯型和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的发病比例在1∶1 和5∶2之间.以高龄和闭经后患者高发.世界不同地区之间在发病年龄上可能存在差异.纯型组10 年生存率高于混合型组,而后者的10年生存率与其他类型乳腺癌大致相同.纯型粘液腺癌的低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此外多数研究者认为肿瘤组织中粘液的产生和量的多少在影响其预后中起重要作用.也有人认为粘液产生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又无明显关系。
[概述]:乳腺粘液腺癌又称乳腺胶样癌,其发病率低,具有在肿瘤内产生粘液的生物学特征,且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但由于多数病例随访期尚短,粘液分泌对预后意义有待于更多病例的长期随访观察。
乳腺粘液腺癌较少见,约占乳腺癌的1 %~6 % ,以老年人为多,平均55. 3岁。患癌部位以外上象限多见,触诊常境界清楚、活动,质地中等或较软,易误诊为纤维腺瘤,体积大时可有皮肤的粘连和胸壁的固定。
[病理特点]:乳腺粘液腺癌的病理特征是在癌实质中有大量细胞外粘液, 堆积形成“粘液湖”, 被少量纤维组织分隔,其中漂浮着癌细胞群,有的略呈腺样结构。癌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核小深染, 间质内见多少不等淋巴细胞浸润,癌旁乳腺组织呈增生症改变。癌组织中有大量细胞外粘液,癌细胞常漂浮于粘液之中,一般根据是否合并其它类型乳腺癌而将乳腺粘液腺癌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区别的意义在于单纯型预后明显好于混合型,而混合型的预后更取决于非粘液癌成分。
[诊断]:单纯型粘液腺癌应注意与粘液变性的纤维腺瘤相鉴别。粘液变性的纤维腺瘤无论在大体和镜下都易与粘液腺癌相混淆,但仔细观察虽然肿块有明确的界限,但切面粘液腺癌较粘液变性的纤维腺瘤富于光泽,不均匀,有时瘤组织内可见纤维间隔,镜下易将纤维腺瘤内粘液变性的间叶组织误认为粘液,被挤压的上皮成分误以为是漂浮在粘液内的上皮,而误为粘液腺癌,这在冰冻切片诊断时更易发生。但仔细观察,粘液腺癌的癌细胞有小梁状、缎带状、花环状、成簇成片的排列,有一定异型,且无肌上皮细胞。长期以来,粘液腺癌一般认为是浸润性癌,最近有学者提出这一肿瘤部分有时全部为导管原位癌,其中一些粘液成分是由上皮下间质粘液变,将上皮与间质分开,并把上皮吞没。电镜显示粘液分泌“极向倒转”促使粘液分泌向细胞底部而不是向腺腔内,这就意味着是粘液而不是肿瘤细胞向间质浸润,因此纯粘液腺癌预后好,也能解释单纯型粘液癌的粘液几乎全在细胞外的原因。至少一部分单纯型粘液腺癌为原位癌而不是浸润癌。文献报道有1/4~1/ 2 的粘液癌表达内分泌分化的特点,嗜银染色阳性,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电镜观察可见致密核心颗粒,认为粘液癌与所谓的乳腺类癌之间可能有一定联系,令人感兴趣的是乳腺类癌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此称为粘液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更宜。文献报道肿瘤细胞内嗜银颗粒的存在与否与预后无关,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混合成分的存在与否。文献中其它类型乳腺癌也有神经内分泌的表达。
[治疗方法]:乳腺粘液腺癌单纯型与混合型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单纯型具有发病时间长,不易转移、ER 水平高及预后好等特点。因此,诊断乳腺粘液腺癌时应严格区分组织学类型, 并进行甾体激素受体测定,以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和辅以内分泌治疗。混合型粘液腺癌采用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单纯型粘液腺癌由于转移少、预后好,可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或单纯切除,并结合激素受体的检测情况辅以内分泌治疗。
[预后]:近年来对乳腺癌的大量研究表明, ER 和PR 阳性的肿瘤大多数内分泌治疗有效,且缓解率高,复发率低,预后好,即使E R及PR 中只有一种阳性的病人, 其预后也好于两种全阴性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