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茂同著的《历代官职沿革·宋朝(下)》中,把官职分为官和吏两大类,押司属于吏,在州和县政府中都有押司一职,主要是招募而来,也有差遣的,
??综合资料,押司应该是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的小吏,所以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但级别不好说,因为州政府也有押司一职,宋朝和明朝的刑部也有押司一职,宋江是县级政府的押司,一般一个县有8个押司,应该不高于科级,也有人认为是股级。从后来几个朝代成熟的县级政府编制(县官、师爷、通判、捕快、押司、狱长)看,押司应在公安局长之后。
??另外,既然押司有8个,自然大家有分工,所以把押司仅仅与治安联系在一起是不妥的,我估计肯定有负责税收事务的押司。所以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押司是公安局长、治安队长、甚至办公室主任”的说法也是不妥的。
都教头,教头,提辖,节级
教头,林冲曾任此职.宋时"教头"位列"都教头"之后,都教头仅为宋时的中下级军官,教头略相当于现在的营级干部,职位大概为中校至少校。提辖,鲁智深曾任此职,为宋时一州或一路所置武职中提辖兵甲者的简称。编制在30人上下,应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或武警中队长。节级,神行太保戴宗曾任此职,职位略低于提辖,故相当于副排职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曾有过官职的地位都很低,大多属于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封官位最高的宋江也只得了个“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按现代的说法,充其量仅是个“独立团团长”。
教头宋时“教头”地位很低,位列“都教头”之后,“都教头”仅为中下级军官。教头略相当于现在的营级干部。职位大概为中校至少校。
提辖宋时一路或一州所置武职中提辖兵甲者的简称,编制在30人上下,应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或武警中队长。
押司 宋代官衙中的吏员,负责办理案牍等事务,为低级事务人员。
都头 指挥使之下的下级军官,略相当于现在的连职。
制使原意是皇帝所派出的使者。杨志谓制使,可理解是朝廷派出办理公务的官员。
节级 日行千里的神行太保戴宗居此官职,为低级武职人员,相当于副排职。
知寨 小李广花荣司清风知寨,相当于镇长。
保正 晁盖谓“保正”,大体相当于村长。
巡检 大刀关胜曾任蒲东巡检,职位略与都监相当。
太尉是三公之一。三公是国家最高官职,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政、监察。除皇帝以外,军事上最大的就是太尉。
留守,一般情况下是陪都行政负责人的称呼,也用于皇帝出巡时首都的行政负责人。有些朝代,留守的官职是在陪都、行都常设的行政一把手
留守有时候也叫“留守备”,还有叫“留后”的。太子留守的情况比监国的情况少得多,因为留守的时候,朝廷是跟随皇帝继续运作的,留守不是个很尊贵的官。
大辽设五京、金国设五都,在陪都都以贵族和大臣担任留守,远没有监国、摄政的地位尊贵。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总之,太师为虚衔,可以领受,属于干拿俸禄,没有实权的官衔。有时丞相也可兼太师,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