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影评:
更多>>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2007年,韩国导演李沧东执导的《密阳》一片摘得第六届大韩民国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数项桂冠,并在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一炮打响。
单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由韩国一流导演、曾任韩国文化部长的李沧东执导,再加上韩国最优秀的演技派演员全度妍的精彩演绎,此片堪称佳作。因其对人性、爱情、苦难、宗教等诸多重大人生命题的探求与揭示,使这部影片显得十分厚重深沉,只不过由于现代人多倾向于寻求感官刺激,以至于一般观众很难耐心细致地去品味全剧。
由于影片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且对信仰及教会生活有负面描写,因此被认为是一部反基督教影片。但导演李沧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认可这一点,他说自己虽然不是基督徒,但并没有刻意去反对,只是真实地再现了教会生活以及他对宗教的认识。
每一个观众的心目当中都会有一个不同的“密阳”,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着这部影片。反基督教的人士会得出结论:看那,基督教不可信!信徒则会感到不快或厌恶甚至沮丧,一般的非信徒观众则更多的从对人生意义的诠释或艺术角度来欣赏它。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韩国的很多教会对这部影片却持欢迎态度,他们认为“教会需要社会的批评”,应该说这是韩国教会成熟的标志。
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位失去丈夫的少妇(申爱)带着孩子来到丈夫的老家密阳,打算开始新的生活,由于她的虚荣,给别人造成她是富婆的假象,结果导致孩子被绑架并撕票,在万般痛苦之中她来到教会,接受了安慰且变得开朗起来,甚至愿意饶恕那害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当她带着这样的意愿去监狱探望凶手时,却发现凶手也信了上帝,并且得到上帝的赦免,申爱的信仰一下子崩溃了,她觉得上帝骗了她,于是开始报复教会,千方百计地要使上帝难堪,最终割腕求死,但在紧要关头还是向路人求助保住性命,康复之后,在无可奈何之下与一直追求她而她并不喜欢的宗灿走到了一起。
“密阳”既是片名,也是影片最深刻的文化符号,导演把它的意义藉两个角色的口说出,一是当申爱初入密阳时问宗灿是什么意思?宗灿回答是“秘密的阳光”。二是当教会的女执事向申爱传福音时说道:“每一缕阳光后面都有上帝的深意”。这两个“密阳”其实就代表了导演的两个上帝观,一个是世俗化的上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之神”,另一个就是教会所传扬和代理的基督教的上帝,或宗教化的上帝。导演透过此片试图向人传递的信念是,不要依靠那虚无缥缈的宗教上帝,接受“命运之神”的安排,顺应现实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就如宗灿所说:“生活哪能总是如你所愿呢?顺其自然就好啦。”对于申爱而言,貌似庸俗但真心爱着她的宗灿才是她真正的“密阳”。片头那烈日当空的阳光与片尾那照在地上角落里的阳光形成强烈对比,天与地、宗教与世俗、虚无与存在,导演藉着大有深意的两种不同的阳光形象地阐释了这一主题。
然而,李沧东或许不知道,他所阐释的这两个上帝都是假的!世俗化的上帝当然不是上帝,那宗教化的上帝呢?不错,影片对教会生活的描写十分逼真,但那只是一种模仿。也就是说, 导演心目中的和他在片中演绎的“教会”并不是真正的教会,因此这个“教会”所传扬和代理的“上帝”也不是真正的上帝。真正的上帝是公义的,不会以有罪的为无罪,也不会轻易地赦免罪人,上帝的爱表现在透过牺牲他的独生爱子为他的百姓赎罪,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罪人,认罪悔改,接受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担罪所成就的救恩的人,才能得到上帝的赦免,并由此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体,有了这样的新生命的人才可能去真正饶恕那些伤害自己的人。正如耶稣所说:“你们必须重生!”而“密阳”中的“教会”只是强调了上帝的慈爱和赦免,却忽略了上帝的公义和审判,这样的“福音”虽然能给身处困境中的人带来一些安慰,却不能使人真正委身于基督,也就不可能有“爱仇敌”的心,这样的“福音”不是真正的福音!申爱其实是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她在生活中一直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即使“信主”之后仍然如此,她在虚假的安慰之中非但没有认罪悔改,认识自己的本相,相反在对上帝角色的扮演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其“信仰”的崩溃是必然的,因为人是何等渺小软弱,根本无法凭自己行善。本来那位为人类失去儿子的上帝完全可以成为失去儿子的申爱的安慰,然而片中的没有十字架的上帝却带来了虚假的安慰和轻飘飘的悔改(凶手),致终带来的是冷漠和绝望。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并非不存在这样的“教会”,我们甚至可以从影片中看到我们自己的某些影子,这是每一个基督徒应该思考和警惕的,这也正是韩国教会对此片持欢迎态度的原因吧!对于李沧东导演来说,如果他接触的教会所传扬的都是这样的一位上帝,就难怪他不是一位基督徒了,但愿他能与真正的上帝早日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