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你骄傲为你惋惜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11月18日是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建校二十五周年的日子。25年,1/4世纪,也是人成长为最有活力青年的年岁。

二十年前中国旅游业正是受“八九”风波影响的低谷期。也是十一月,得到消息:1991年将不再安排招生,区教委准备将学校划归某大学的外语系。我与从国家旅游局学习班赶回的校长到南宁请求区教委主要领导接见,领导只给我们十五分钟。领导第一句话是:“旅专是拍脑袋建立起来的,现在旅游业怎么样?萧条了吧!”我们的解释没有作用。眼看十五分钟就要过去。我向领导说:旅专主要是由国家旅游局投资的,产权属于桂林市。撤了旅专,教委也收不回去。领导望了望我,不再说话,叫我们回去。不久国家教委分管高校的朱开轩副主任到桂林,桂林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请他到旅专看看,省教委安排半小时。他在学校看了50分钟,给他留下了:“学校虽小,办学思想明确”的印象。但旅专能否招生仍然未知。春节后学校正副校长上京想找朱主任,到国家教委是无门可进,只打听到朱主任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居住。第二天星期天同去的谢北立老师对北航教师宿舍门卫谎称是朱开轩主任的研究生,才从门卫的电话联系到朱主任,到主任家汇报。在朱开轩主任和其他领导支持下,91年桂林旅专以中国建国以来大学招生史上最少的招生数而延续下来。后来区教委领导也改变了看法。在这最困难的日子,学校坚持适应旅游业发展,培养旅游业适用人才的目标去努力。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同系主任们到上海旅专取经一周,向这位中国旅游教育的兄长学习;其后又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发展专科教育的精神、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和兄弟院校的经验,提出了:“保证基础课的必要学时,強化外语应用能力、強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強化旅游实践应用能力的“一保三強化”的桂林旅专教学原则。与此同时调进双师型的教师,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在市区内建立实习基地,并将学生实习从桂林推向了珠江三角洲,后又推向北京。在做好校内教学工作的同时走出校门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发展,了解旅游业发展的现实,促进教学的改革。也就是在最艰难的91年春,应资源县政府之邀由两位副校长带队对当时还是贫困县、旅游业还处于初始阶级的资源县进行旅游资源考察,并向县三大班子作了开发资源旅游业建议的讲座,推动了该县旅游业的发展。在其后参与建设广西旅游大省的理论研讨中,也走在了前列。1989年与桂林市旅游局共同创办了内部发行的《旅游研究与实践》杂志广泛联系了旅游学术界也锻练了编辑队伍,1998年旅专学报公开发行后,放眼全国,主动寻求旅游教育、学术界的支持,使之成为全国性的有影响旅游理论杂志……

学校开创期的工作现在看来己属平常,在当时却要克服内部与外部的阻力才能前进。在师生的努力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从一所没人看好、生存都有问题的学校在上世纪后半期和本世纪初成长为在中国旅游界、旅游教育界有影响的名校,每年招生三千多人,有二十多个专业。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达到17项,毕业生分配率达到98%以上。

作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一名老教师,我为之骄傲。

2005年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受挫(参见上一篇博文),但是桂林旅专的名校风采仍在。

2006年我这位旅专的退休老师“升本”了,受聘任北京某主流大学在广西办的独立学院的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是上海师大旅游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刘住研究员,不长住校;我负责教学工作。那时这所独立学院的骨干教师大多来自国内主流院校,其中博士生导师就有7人;下属专业学院的领导仅我一人来自广西,又是来自专科学校,人们心中就有质疑。也不知道董事会是出于省钱还是别的,住校的旅游专业教师仅我一人,没有别的旅游专业教师。我绝不能包打天下,象有的人一样上五六门甚至十多门课,只能上我熟悉的两门课。我在广西几所大学的旅游学院聘请老师讲课而无果,只好请桂林旅专支持。聘请旅专老师授课,自然引起别的老师更大质疑,甚至直接找我提意见,我的回答是:英雄不论出处,要看最终的教学效果。学期结束,全校网上评教理论课的最高分是外聘的桂林旅专旅游心理学老师温卫宁副教授。其后外聘的旅专老师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经过这些之后,我也得到了独立学院的同事们的信任与尊重。在这之前我也曾连续五年受聘在综合性大学的文旅学院的研究生班授课,担任过硕士生导师;还在全国甲级旅游规划设计院任策划总工。作为桂林旅专的教师,桂林旅专增加了我的自信,也使我得到了尊重。

2007年我参加在重庆召开全国重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已经多年未参加这样的会议了,过去的老朋友大多已退休,多数旅游院长系主任是年轻人。吃饭的时候,同一桌的年轻教授、博士、主任、院长们我都不认识。当他们知道我这位独立学院的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就是桂林旅专学报的老主编时,都一齐站了起来向我敬酒:张老师,我们都是看桂林旅专学报长大的。读本科的时候看,读硕、读博都在看,现在也在看。有的还向我说:张老师,还记得我吗?我的那篇文章是你责编的……他们的酒是敬给桂林旅专的。

06年初我去贵州黔西南自治州要经过三江县,行前旅专导游系周主任告诉我,他系一位二年级学生在三江县程阳侗寨租了一栋木楼经营乡村饭店,还培训当地两位中学毕业回乡侗妹做服务员。也是这年秋天下午我从旅专校区乘公交车返回市区,在车上与让位于我的学生聊,他告许我:他是刚入学的新生加入了系里的旅游协会,今天是协会安排到市里的四星级饭店“打工”。他说虽然还没上多少课,也得不了多少钱,师兄师姐们说了:学这个专业就得先感受一下饭店,体验一下服务。到市里的住宿、如何工作协会都安排好了……

有着敢于在旅游市场中创业闯荡的高年级学生;有着受到学校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的影晌,一入学就主动开始了旅游服务体验的新生,相信他们毕业后会在旅游业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中国旅游本科教育为“供需错位”所困拢的年代,我为桂林旅专骄傲。

送走独立学院首届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我回到桂林,旅专返聘我任教学督导,在听课中有机会较广泛地接触老师们。他们的敬业与创新,展规了新一代旅专教师的风采,不能升本之后,他们在校党委领导之下,仍然不懈努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面对质量下降的生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越了解这一支优秀的队伍,也就越为桂林旅专惋惜、为中国旅游教育惋惜。

从上世纪后半期到2005年间桂林旅专作为国内专科名校在招生中受到考生广泛的欢迎;直至2005年在8个省最低录取分数线超过三本线,17个省最低录取分数线超过专科线20分以上,其中超过50分以上的有11个省,学生入学成绩在400分至550分之间。然而,随着大部分师专升本和三本院校的兴起,现在桂林旅专学生入学成绩降了100多分。与刚从中专升为高职和民办高职处在同一条线上,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只有处于一线的教师才深有体会。学生素质的大幅下降对于曾经为中国旅游业培养了优秀一线人才的教学团队来说,也有积极的面对,也有痛心的无奈。

一位曾带出了数名获全国大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大奖的青年讲师面对低素质的学生,他对我说:“我几乎是在痛楚中教学,要想获得往日的成果很困难了”。

电子商务系的老师跟我谈到:学生素质下降,学好计算机应用、还要学好商务经营知识,三年时间太短了,要使学生适应市场需求非常艰难……

他们并没有退却,而是在新的情况下继续探索。

作为教学督导,对这支面对困难依然兢兢业业坚持不断创新的队伍由衷的尊敬。

在中国旅游本科教育严重的供需错位下,为什么不可以让桂林旅专也参与应用型旅游本科(实质是职业教育本科)的培养呢?为什么不让这曾经为旅游业培养了合格一线优质人才的教学队伍,展现自己的身手?为什么要可持续地降低他们的作用?

八十、九十年代中国独立设置的公办旅游院校是两所专科半所本科,上海旅专、桂林旅专加上挂了中国旅游学院牌子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已成为旅游大国,旅游业占GDP已超过了4%,国家又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北二外的中国旅游学院的牌子没了,上海旅专合并到上海师大,虽然保留了“独立法人资格”,仍然是上师大的下属。桂林旅专二十五年来被定格在专科的层次上。

在海峡对岸,我国的台湾省也有一所旅专---高雄餐旅专科学校,晚于桂林旅专十年的1995建立,他们顺应餐旅产业的发展2000年改制为高雄餐旅学院,2009年又改制为高雄餐旅大学。他们在人才培养上建立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三个层次。

我们的高等教育该怎样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本世纪初旅专在筹备升本的时候,曾有人说:“升本不是旅专自己考虑的事。”

那么高等教育的发展由谁考虑,谁来决定?

在准备离开独立学院前三个月,我遇到刚退下来任学院顾问的原教育厅分管高教工作的副厅长,他看到我这位在那里任旅游学院院长的旅专教师,第一句话竞是一声叹息:“桂林旅专不能升本,太可惜了!”

老厅长的一声叹息久久在我心头难以离去。作为地方分管高教的领导,他也只有惋惜,使我有点困惑。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了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中指出由教育部、旅游局负责“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旅游教育不再只有一家来负责了。

在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校二十五周年的日子里,作为一位对旅游教育有难以抹掉情感的老教师,祝愿: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有希望!

旅游教育有希望!

2010-11-17

岁月履痕


1991年1月国家教委朱开轩副主任到桂林旅专,给他留下了:“学校虽小,办学思想明
确”的印象。


1991年桂林旅专历经磨难三个专业共招收54名新生。有了这一次开学才能有今天近万的在校生。

1991年4月的资源县考察是桂林旅专首次参与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活动。这是发表在学报(内部发行)上的考察报告。


学报的前世今身。

旅游研究与实践 1989---1992 主编 刘敦荣;

旅游研究与实践 1992---1997 主编 张文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旅游论坛) 1998---2005 主编张文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旅游论坛) 2006---2007主编李肇荣;

旅游论坛 2008---现在 主编 李肇荣;特 邀主编 保继刚。


2009年7月《旅游论坛》特邀主编、中山大学校长助理、旅游管理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中)与现任主编和前任主编畅谈刊物的发展。


1992年7月的桂林旅专首届旅游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作品展览,不仅引起了桂林市领导的重视,三大班子九位领导出席开幕式,更引起美术界、工艺美术界和高等院校的热情关注与赞许。毕业生的敲铜工艺品、编织工艺品、蜡染、竹木工艺品等受到好评。带出这些使人眼前一亮作品的绝不是什么“名家”、“名师”,而是当时还是助教的:梁立新、岳龙、金旭明(外聘)、熊玲芳等年轻教师,他们与同学们一起辛勤创作,往往为了完成一件好作品的制作日夜奋战。这些年轻教师才是桂林旅专商品美术系(现在的视觉艺术系)真正的“开系元勋”。当然也不应忘记第一任系主任丁千副教授、第二任系主任陈仕旺副教授的辛劳。也正是商品美术系新颖的工艺美术作品引起了自治区领导对年幼的桂林旅专的重视。


1992年7月在首届旅游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作品展上桂林市市长、第一任校长袁凤兰与部分师生合影。

十八年前的今天,中国旅游报对桂林旅专旅游工艺美术教学成果的报道,也是中国旅游报桂林旅专的首篇报道。



这本图案集是由旅专任课教师从旅游工艺专业 92、93级一年级基础图案课程作业中挑选编辑的。是桂林旅专第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学生作品集。1994年出版,五次印刷,共出版发行了 16000册。

1992年在桂林古典园林上旅游美学考察课的留影,参加这一活动的还有曾为邓小平、叶剑英、尼克松、田中角荣担任导游的刘寿保先生(后排右二)。


2002年,在阳朔举办乡村旅游经营学习班,向农民学生讲课。

师生共种毕业纪念树。


2002年8月在阳朔作乡村旅游示范开发研究(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考察,项目组在乡村饭店休息。此次考察参与实习的有广西三所大学的旅游硕士生。

05年6月学校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湖南雪峰山脉花瑶风情区作规划考察。

2005---2009年桂林旅专编著的乡村旅游研究论文集、参与编写的国家西部开发重点项目研究,学校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广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部分规划。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你骄傲为你惋惜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7291.html

更多阅读

桂林阳朔自助游攻略 桂林旅游攻略自由行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所谓阳朔山水,是指北起杨堤,南抵阳朔,漓江两岸绵延约百里的山光水色。阳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唐诗中一句说得好:“城郭并无二里大,人家都在万山中。”准备去阳朔游玩是很早就在决定的事了,但最近才提上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郭争鸣 湖南国中医药有限公司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郭争鸣(2013年11月20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活动开展以来,按照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声明:《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你骄傲为你惋惜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为网友雨后有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