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也是出现在心电图报告中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可以房性早搏,或者是交界性早搏,或者室性早搏。所谓早搏,就是提早搏动,也就是提早跳动,心电图上很容易看出来,可以看到一个提早出现的心跳波形,这个波形就是早搏。在这个提早出现的波形后,常常会出现一段较长的时间延迟后才出现下一个心跳波形,从图形上看,这就给人以偷偷停跳一次的感觉(见下图)。病人常常能感觉到这次延迟。广州人非常敏锐的感觉到这次停跳,所以在白话中,没有早搏的说法,只有“偷停”的说法。偷停这个词非常形象,描绘得很传神。在我家乡可没有这么细致的说法。
如果这次提早出现的波形来自于心房,那就叫房性早搏,如果来自于心房与心室的交界处,就叫做交界性早搏。如果来自于心室,就叫做室性早搏,其中房性早搏最常见。有时大家会看到报告会写上上偶发房性早搏或频发室性早搏,这是什么意思了,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偶发,就是发作少;频发就是发作多,甚至一次正常的,一次早搏(特称为早搏二联律,见右图)。但是要注意的是,心电图总共就做那么十几秒钟,采集的信息有限,可能在你做心电图的时候刚刚早搏发作,就是频发了。如果其实你一天24小时早搏很多,已经超过频发的标准,但是在你做这份心电图的时候,恰好没有发作,或者很少,那就变成了偶发早搏。所以偶发或频发这个结论在普通心电图上没有多大意义,要确定到底是频发还是偶发,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许多病人对这个早搏非常担心,老是看医生,其实没必要,单纯的早搏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首先大家要明白的是,正常人也有早搏,只不过可能没有症状,没有做心电图没有发现。一定范围内的早搏见于所有的人,正常人在劳累过度,饮酒,饮浓茶后都可能出现早搏。
第二,针对早搏本身是不需要处理的,重要的是看病人有没有心脏病,例如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等。如果没有心脏病,这个早搏不需处理。如果有基础的心脏病,那也是处理基础心脏病,例如冠心病,那我们要处理的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缺血,必要时行介入治疗,进行血管再通等等,这些做好了,早搏自然就好了。如果不去治疗基础心脏病,只是单纯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早搏虽然可能减少,但其实病情却加重了。好多年前有一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发现针对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早搏减少了,死亡率却大大提高了,得不偿失。从这以后,所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用的很少了,例如心律平,慢心律等等,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第三:现在对于各种早搏 的病人,医生常常使用的药物是β(读音“贝塔”)受体阻滞剂,例如比索洛尔(康忻,博苏等),美托洛尔(倍他洛克,倍他洛克缓释片)。这是什么原因呢?对于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早搏发作次数,减少每次心脏收缩的力量,减轻偷停引起的症状。对于室性早搏,虽然它并不能减少室性早搏发作次数,但却可以改善心肌缺血,改善症状。最重要的是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住院次数,减少猝死,从而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存率。这就是它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