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关于汉字的起源,目前主要有4种说法,分别为八卦论、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以及契刻说。
八卦源于被称为我国的“群经之首”、有“中共文化的源头”之称的《周易》。不过,据科学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出现的殷商甲骨文就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易虽诞生于甲骨文之前,但是如果依据胡裕树《现代汉语》所说“不记录语言单位的任何线条、图形、符号都不是文字”,那么八卦似乎不具备文字的形体和构造,用来记录事物的这种符号是不是应该属于图画范畴呢?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通过结绳或契刻图画等途径来记录事物,这说得过去。不过将结绳或契刻说成是汉字的源头,那就有些牵强了,毕竟无论是绳子还是契刻的图画,它们都不是文字。或许“这两种途径对文字有某些影响”的观点倒是更准确,比如叶蜚声和徐通锵的《语言学刚要》中就认为“图画记事是象形文字产生的基础”。
而对于汉字是某个百姓或某史官造出来的,则更难说服人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长期的孕育,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绝不是某一个人事先订好了条例再着手创造的。仓颉可能是古代以为对汉字很有研究并在收集、整理、规范以及传播汉字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因而后人将他作为代表,把创字之功赴会到他身上。按照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的说法,汉字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社会实践中渐渐创造出来的。
2.汉字形体结构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结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商代主要用甲骨文,周代用金文(又称钟鼎文);秦代主要用小篆,而以隶书为日用字体;汉代主要用隶书,而草书和行书也已经流行;魏晋到现代主要用楷书(真书),而以行书为辅助字体。总而言之,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我们又以隶书为界,将前三种划为古文字,将后四种划为今文字。
3.汉字字体的分类
由于书写工具和承载材料不同等原 因,一种文字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符号体式。这些不同的符号体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更迭,有的时候几种符号体式在同一年代并存,以一种为主要通行文字。了解了这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就不会将各种字体混淆了。
除了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演变对汉字的字体进行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运用的书写工具的不同,将现代汉字分为手写体和印刷体。其中,手写体有分为软笔字和硬笔字两类。软笔字即传统的毛笔字,硬笔字指的是钢笔字、铅笔字、圆珠笔字、尼龙笔字等。而常见的印刷体有宋体(又叫“老宋体、古宋体、灯笼体)、仿宋体(又叫真宋体)、楷体(又叫大宋体),以及黑体(又叫黑头字、方头字、方体字);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楷书出现了彩云体、琥珀体、魏碑体、综艺体等等变体。
书法当中我们常用的有五体,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以及行书。21世纪还出现
了“马体”。“马体”,也叫“马书”、“马书体”和“马体书法”,是当代书法家马永安所创作的一种新书体。马体,2009年被中国书法新天地研究中心取名叫“马氏书法”,入编《现代书谱》。2010年2月13日经专家论证,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批注册登记,正式命名《马体书法》,被称作“第六书体”。详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五种常用汉字字体的具体情况
书法字体分类 | 书法字体代表作 | 书法家 | 参考年代 |
篆书 | 泰山刻石 | 李斯 | 秦,公元前219年 |
隶书 | 褒斜道刻石 | 佚名 | 汉,公元63年 |
草书 | 索靖 | 草书状 | 晋,公元239-303年 |
楷书 | 宣示表 | 钟繇 | 三国,公元151-230年 |
行书 | 兰亭序 | 王羲之 | 东晋,公元303-361年 |
表二书法中常用的六种汉字字体的对比
书体 | 点画 | 结构 | 取势 | 运笔 | 起笔 | 收笔 | 折笔 |
篆书体 | 没变化 | 正 | 右上 | 没变化 | 藏锋 | 回锋 | 不停 |
楷书体 | 有变化 | 正 | 右上 | 有变化 | 藏锋 | 回锋 | 停顿 |
隶书体 | 有变化 | 正 | 右上 | 有变化 | 藏锋 | 回锋 | 停顿 |
行书体 | 有变化 | 变 | 变化 | 有变化 | 变化 | 变化 | 不停 |
草书体 | 有变化 | 变 | 变化 | 有变化 | 变化 | 变化 | 不停 |
马书体 | 有变化 | 侧 | 右下 | 有变化 | 露锋 | 露锋 | 不停 |
参考文献
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8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2010重印)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