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高阳的《慈禧全 传》看了一遍。这套书最早是上大学的时候在特价书店的买一套全新的《慈禧全传》友谊出版社的。这套太新了,我一直都没舍得看。头两年我又买了一套,时代文艺出版社的,也不贵。这次在斯里兰卡终于有时间看了一遍,重温了清朝落败的一段历史。慈禧的一生处在了中国最跌宕起伏的时刻,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维护清朝的团结和统一的事业中,创建让子孙后代至今享用的颐和园,她勇敢地向帝国主义宣战彰显了内心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她一直约束自己的亲属进入官场和从事商业活动,但她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对周围的人采取的张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没有办法。总的来看,慈禧没有出卖国家利益,在自己的利益,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前面,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她善于倾听来自低层的消息,对低层官员的举报基本上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当然,体制限制她的视野,虽然她鼓励立宪和改革,但是那个时候清朝已经很腐败了她的精力和岁数都已经顾不过来了。
她对给予了她帮助的人一生感激,力所能及地进行提拔,有错吗?至少感恩了对吧。对于杀死安德海的官员没有进行打击报复,这是女人能拥有的胸怀吗?同时,也没有发现李莲英有什么特别过分的举动,最后急流勇退。高阳用他灵动的笔触和“局部的真实”写了一段令人感慨和发人深省的历史。
说了慈禧,再说高阳。高阳(1926—1992),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后高阳受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部作品不但使其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十分敬业,创作历史小说时,也常常用尺量地图,在草稿纸上演算书中人物的行程,以及事情发展所需的时间,努力使自己的小说永远经得起读者的多方位的检验,而从不主观臆造。高阳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塔里的作家”,而是类似于从前的说书艺人,一个老百姓的代言人。通过高阳笔下的李世民、李后主、干隆、慈禧、同治、光绪等一个个君王的政治生涯和私生活,我们不仅看到了作为人的本性显露的宫闱生活,而且,还了解了从前就有的民意和今人对他们的看法和评价。
高阳作品魅力还在于他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家。晚清历史,头绪纷繁,变幻莫测,高阳却能从容驾御。在一张一弛的故事叙述过程中,晚清的历史面貌自然地显现出来。读者在急欲了解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的阅读渴望中,不知不觉也熟悉了那一段史实。
高阳著述丰富,一生著作约90余部,105册,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高阳作品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