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王戎 竹林七贤酒仙

文/百里冰,号琬雪宜人

智慧与胆量

魏晋都城洛阳的集贸市场上,推车的、担担的、补锅的、卖蒜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片忙碌繁荣景象。此时洛阳城的季节正是炎炎夏日,小商小贩们顾不得擦去脸颊上的汗水,他们不停地吆喝着,为争相推销自己的商品而忙碌着,在众多的商位前,一家摊位前人群拥挤不动,争相购买。而在他对面正是用来降暑解渴的西瓜摊位前却廖无几人,真的可以用空旷无人来形容其萧条景象了,卖西瓜摊主用一双既怨恨又无助的眼神盯着对方的摊位,让人既可怜又好笑。在这家摊位前人们不顾天气的炎热你拥我挤。说了这么多,大家只想知道这家究竟卖的什么货物这么抢手,告诉你,这家摊位卖的货物并不是稀有物品,就是普普通通的水果“李子”,但是这家的李子与其它的李子不同,它个大皮薄,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水灵灵的煞是喜人,李子的薄皮就像是二八姑娘的脸颊一样,红里透粉,粉嘟嘟的让人看着就喜欢,更别说咬一口就甘甜的美味了。这家李子的这些特点还是其次,而最让人好奇、最特殊的是每个李子上都有一个孔,这样的李子成为洛阳都城街谈巷闻的一大“奇异景观”。更因为这家的李子在京城独此一份,绝无第二家出售此类品种的李子。后来人们渐渐地由困惑转为明白,原来李子上钻孔是它的主人在保护其独有的“李子”产权专利,在距今一千年多年前竟有这样的智慧注重产权保护的人实在是世间罕见……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神童”王戎。

王戎(234—305年)字濬冲,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司徒,自幼聪慧,眉清目秀,身材短小精干、体态轻盈、身姿矫健。在“竹林七贤”中,王戎年龄最小。比山涛小二十九岁,比阮籍小二十四岁,比嵇康小十一岁。

智慧“精灵”七贤中最小的帅哥闪亮登场了,竹林七贤就是七个帅哥组合,如果他们生活在当今,冲击人们喜爱的影视歌三栖的话,那些追星俱乐部的少男少女们恐怕能为了成为他们的粉丝而发狂的。王戎不仅聪明过人,智慧超群,在他身上还有更令人惊奇的事情,就是他那一双乌黑闪闪发亮的眼睛,他的眼睛和他的智慧一样有着传奇般的色彩,他的双眼可以直视耀眼的太阳而一眨不眨,就和雄鹰的眼睛似的尖锐明亮,目光如电。当小他三岁的裴楷看到那传说中亮晶晶透着寒光的一双眼睛后对人说:“这小子的两只眼闪闪发亮,好像有电!和他对视一下目光就会让人脊梁沟发凉,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把王戎领入“竹林七贤”这个小团体的人是阮籍,王戎的父亲王浑,在洛阳任尚书郎。王戎十五岁那年,在父亲的办公室里见到了阮籍。

阮籍虽然没有做过几天官,但是他在官场的朋友却是很多,且说阮籍和王浑的交往就像是“矛”和“盾”,他们两人虽然相处得不错,是一对好朋友,但彼此又很少有多少共同语言,阮籍每次去找王浑,除了说些正事,闲聊的话题总是说不上几句就冷了场,感觉无味的阮籍就只好告辞走了。一天,阮籍又来拜访王浑,在办公室里见到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经王浑介绍得知是他的公子王戎,阮籍本是客气地和王戎寥寥几句问候的话,但是话一出口就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成年人一个少年人打开了话匣子就收不拢了,就像长江水一样滔滔不绝,两个年龄悬殊的人说起话来没有丝毫的代沟,二人谈的十分投机,阮籍和这位十五岁的少年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后来阮籍名义上虽是来找王浑的,但他说不上几句话就转到王戎的屋里。王戎年纪不大,但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即让人生畏又让人爱怜,他有着与年龄不相配的泰然自若的精神气息,浑身上下充满一种气宇轩昂的光芒让人肃然起敬。阮籍感慨地对王浑说:“和你聊天不如和你儿子聊天有趣。”如此聊来聊去,王戎就加入到了“竹林七贤”这个小团体中来。王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于世,他声情并茂的演讲、辩论就像说书似的,让人听得津津有味不会产生疲惫感,有一种让人如临其境之感。

王戎聪慧的天资从小就显示了出来,他7岁时,有一天,他和一群小朋友在大路边玩耍,大家玩了一会儿后,都感到口渴,就到处瞅着找解渴的东西,这时他们一抬头发现离他们不远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树上的李子个大皮红,看着都让人流口水。小伙伴们一哄而上你争我抢地攀到树上摘李子,王戎不但没有和伙伴们一起上树摘李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干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悠闲自得地抬头看伙伴们像花果山的猴子们似的乱哄哄地摘李子,伙伴们个个摘的没处放了才下得树来,伙伴们看到王戎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就奇怪地问他,你为何不摘,你难道不渴。这时,他才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尘土,一句三板慢悠悠地说:“这么大的李子,在大路边却没有人摘,明摆着这些李子不苦即酸嘛!”大家听他说完,半信半疑地把李子送到口边咬了一口,霎时,一个个伸了舌头、皱了眉头。只听得“呸呸”之声不断……这件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却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人都知道王浑家有个聪明绝顶的小儿子,七岁的孩子被人们越传越神,逐渐就被人们称为“神童”了。

他的“神”还有更绝的、更能显示出他的智慧他的独到眼光,王戎家里种有一棵李子树,品种很好,皮薄肉多,水分足,吃起来非常甘甜,他就让家人拿到集市上去卖钱。然而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王戎为了不让别人得到他家的优良品种,出售前总是将李子的核通通钻破!家中仆人在做这项“钻李”的工作时,都是从最初的不解到最终的无比佩服,仆人都在背后悄悄地议论:主人的才智比咱们高的不是一星半点,怪不得人家当主人咱们只能当仆人;是啊,就像你小子吃饱了睡,睡好了吃,所以你永远都是仆人的命;你还不是一样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哈哈哈……仆人们听到他俩有趣的斗嘴都是一阵大笑,由此“王戎钻李”的典故也就由此而生。

王戎不但用他的智慧征服了街坊邻居,他更用胆量让魏明帝曹叡所折服。

同样是在六七岁时,魏明帝曹叡把去掉爪牙的老虎圈在笼子里放到广场上,让人观看。王戎也去看稀奇。只见老虎在笼中喘着粗气骚动不安地来回打转,瞪着铃铛似的大眼睛看着广场上的人群,突然,笼中的老虎猛地一声长啸,震得大地似乎也抖动起来,围观的人群吓得四散而逃,王戎却一动不动,神态自若,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他看着四散逃跑的人群说:“不就是一笼中困兽吗?有什么可怕的,至于把你们吓成那样吗?”魏明帝曹叡在阁楼上看着四散而逃的人群,看着瞬间不见一人的广场,魏明帝不由得有一种失落感,这时他突然发现在空荡的广场上除了老虎笼子外,还有一个少年依然独自傲立在广场中央,与笼中老虎对视着,魏明帝曹叡不仅为这个小娃娃的胆量所赞叹、所折服。

也许正是这种有生俱来的非凡胆量,使王戎在讨伐吴国的战争中表现突出,他遣兵布阵、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他的功绩卓著被封为安丰侯,在他的人生留下光彩的一页。

卿卿我我

王戎把他的聪明才智可谓是运用的淋漓尽致,他不仅把智慧运用到政坛,还把智慧运用到商战之中,用今天的话来说,王戎就是魏晋时期的“红顶”商人。

王戎官至尚书令,拥有大量田产,富甲一方。但是,他清醒地认识到“公务员”领的是死工资,养活老婆孩子一大家只靠这点工资,钱只会越用越少,靠勤俭节约勒紧裤腰带是省不出钱来的,要想挣更多的钱、想做“世界首富”,就得另辟新径,他挖空心思地想着如何才能挣到更多的钱。充分利用他那智慧的头脑,想了许多简单易行来钱又快的办法,又被他一一推翻,他是个聪明人,他明白不劳而获获得的钱会让人提心吊胆,夜不能寐。只有用双手创造来的财富,用起来才让人心安,王戎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他发现只有经商才是致富之路。而在古时,商人属九流中人物,经商是被人瞧不起的事。但是只要能赚钱,瞧的起瞧不起这些都无所谓,钱重要还是脸面重要,孰重孰轻这些王戎拎得清。

王戎极其富有经商头脑,自从他经商后,真是财源滚滚每天忙的不亦乐乎,看着大把大把的进账,王戎更加勤奋了,他白天忙完公务和商务,晚上又雷打不动地和老婆用自制的牙筹(一种计算工具)在灯下加班加点算帐,不算完帐绝对不上床休息。看着钱财一天天多起来,王戎的老婆也越来越高兴,不由得顺口唱道:“我的宝贝,我的‘卿’你是我的最爱……”老婆肉麻的称呼让王戎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同时心里也不舒畅。在当时“卿”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而王戎的妻子因为高兴就把这句话给颠倒过来说了,王戎觉得这样叫有失自己的身份,很是不高兴。有一次,老婆又“卿”长“卿”短地叫起来,“女人称自己的丈夫为“卿”不合乎礼节,是对我不尊重,以后不要这样叫了!”王戎一本正经地对老婆说。王戎话音刚落,“我亲卿爱卿,所以才称卿为卿,我不对卿称卿,谁该对卿称卿!”老婆一顿“卿”字的绕口令,把王戎绕的哭笑不得。看老婆那天真无邪童心未眠的样子,他真的无可奈何了,从此就听任妻子“卿”长“卿”短地叫了,不过对老婆有个小小的要求,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可以叫他“卿”。老婆嘴里答应,可她高兴起来时还哪管有没有仆人在不在场。那时候虽然没有媒体,但是古代人们的一张嘴丝毫不亚于媒体的传播速度,这句在内室之中的温馨话语很快就被流传开来,并迅速在青年男女之间流行起来,后来人们就把“卿卿我我”,当成了男女恩爱的象征。

做官又经商,钱财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向王戎的口袋,钱多了生活不愁了,常人都会这样想,有了钱就会充实下自己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王戎不是这么想的,王戎想的是只挣钱不花钱,只进不出是他追求的目标,每天看着大堆的钱,那心里才叫舒坦、才叫美。“爱财如命”这个词语和王戎的爱财相比就相形见拙了,“爱财如命”的最基本解释是:把钱财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而他是爱财胜过了生命。终于,在历史上他也落得了个吝啬的“美称”。

《世说新语》共有九条记录吝啬的故事,就有四条是记录王戎的,王戎聚敛金钱,富甲京城。但如果让他花出去一个铜子儿,那就像是割他的肉一样让他心疼不已。话说王戎的侄儿要结婚,当叔叔的自然得“出点血”,表示表示。王戎咬咬牙、狠狠心、跺跺脚,在柜子里翻了半天,找出一件不值钱的单衣当作贺礼送给了侄儿。心的话,你老大不小闲着没事结什么婚呢?贺礼送去了,但是王戎越想越心疼,就有了失眠睡不着的毛病,天天晚上唉声叹气,最后他终于向侄儿“讨债”,直到把那件单衣要了回来,王戎才算舒了一口气,晚上又睡的香甜了。他不但对别人吝啬,就是对自己的儿女们都计较到很清的地步。王戎的女儿出嫁时,可能因婚事操办的阔绰了点儿,女婿手头比较紧张,就向王戎借了几万枚铜钱,结果每次女儿回娘家,王戎总是阴沉着脸。女儿当然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就和丈夫想方设法拆东墙补西墙赶紧把钱还了。这样,王戎再看见女儿时才又“阴雨转晴”阳光灿烂了。

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挣钱是让用的不是看的,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此吝啬最后受苦的仍然是自己,唉!何必和自己较劲呢?

王戎吝啬、贪财,但是他就像一个双面人一样,也有让人看不懂的时候,也有慷慨不爱财的时候,王戎的父亲王浑在凉州病亡后,他的老战友和老部下前来祭奠时,都拿出了“份子”钱给王戎随礼,礼金达数百万之多,可是王戎却一个子也没拿,这件事使他名声鹊起,人人都知道王戎不爱财。

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吝啬二字联系在一起,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格,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性情中人

王戎爱财,身在要职而于国于民又没有什么建树,最终落了个“庸俗”的称号,但是在家庭中,在父母面前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孩子面前他是一个慈父。在家庭中他用情至真,从不用圆滑、世故去糊弄家人。他年轻的时候遭遇了几次大的精神打击,首先是他的独生儿子不幸夭折,儿子死了,对王戎的打击很大,他悲痛欲绝,朋友山简前去看望,看到王戎悲伤忧郁,愁容满面,长吁短叹,就劝慰道:“就是一怀中婴儿?你就动情悲伤成这样?”王戎道:“往上说,圣人不动情,咱比不了;往下说,下等人谈不上有感情,咱不能和他比;所以,感情最专注的,正是我们这一类型的人。”王戎一番话,大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的韵味,山简听完很是佩服王戎的见解,就有点后悔自己刚才话说的莽撞了,不仅也替他悲伤不已。

晋武帝时,王戎又一次经历了失去亲人的打击,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恰好另一位大臣和峤的父亲也去世了,当时世人都以争当“孝子贤孙”来博得在公众面前认可的好名声。做官的亲人去世了,亲朋好友、同事邻里自然要前去吊唁一番,同时好事者也想看看他们对于“孝道”做得如何。众人在王戎家里看到的他是两腮深陷,面色蜡黄,形容枯槁瘦的皮包骨,那双目光如电的眼睛也变得黯淡无光,丝丝白发乱糟糟地披在脑后,让人看去就像一夜之间老了十几岁,朋友同事去吊唁老妇人,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床上斜靠着,很少回礼陪着哀哭,在礼数上不周不备,没有按照礼教规章制度办丧事;再说那位和峤,在礼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只见他一副憔悴的面容,两只大眼睛泪水汪汪的,客人一个挨一个的来拜望哭灵,和峤就一次次地陪着哀号,泪珠吧嗒吧嗒往下掉,他的眼泪似乎就没有间断过,每到有人前来吊唁,他都会十分投入地放声痛哭流涕,陪着哀号哭泣,鼻涕一把泪一把,每次都是泪水滚滚泣不成声,眼泪就像自来水似的哗哗地流,他一切都是按照封建礼仪上所规定的仪式办理、接待来客,不缺任何礼数,所以和峤也就面目沧桑,憔悴不堪。

在父母入土为安后是三年守孝期,按照礼教制度,这三年是不剃头,不动荤腥只吃素食,不得听戏唱曲搞娱乐。可是,王戎对这些礼仪可以说都没有遵从,他在守孝期间,照常喝酒吃肉,有时闷了就会去看人下棋娱乐一下,他是个清谈高手,经常和朋友们高谈阔论,当说到有趣的地方时,他也会和大家一样开怀大笑,从不约束自己的思想。该笑的时候就笑,从不装模作样忍着,不隐藏自己的情感。从王戎服丧的所作所为看,他一点都不做作、不虚假,他放开自己的情感,不畏世俗的眼光,把自己的真情投入到孝道中,而不是依照礼教的规矩装模作样,所以,虽然他很伤心,憔悴的老了十多岁,连走路都需要拐杖才能行走。但那些遵从礼制的人们还是无法原谅他的这种行为。而人家和峤呢?在守孝期间,每时每刻以礼法自制,做饭都要量出一定量的米,从不多吃一粒米,守孝期间不苟言笑,每天愁眉苦脸,做出一副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父亲音容相貌的表情。不管和峤的内心是如何想的,单从表面来看,和峤的做法是规范的,也是合乎礼制的,是真正的“孝子”所为。

魏晋风潮中,司马昭以孝治天下,所以就有很多想要晋升仕途的士子们,用所谓的假仁、假义、假慈、假悲、假孝,来博取世间的好名声,来作为进取仕途的途径之一,所以最能显示“孝道”的地方就是在丧葬礼仪上的表现。总的来说“孝道”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把你的悲伤给表现出来,甚至是表演出来也可以,只要你能让所有的人都看得懂、看得明白,才能给你打分,评判你是否是孝顺的孩子,最直接地说,就是客人来吊唁时要哭两嗓子,这时孝子要陪着客人哭,声音还要大,最好哭声能压过客人,哭天喊地嚎啕大哭才能说明你的孝道,才能说明你是真的悲伤,真的思念故去的亲人。

两位官员同时办丧事,自然就有许多无事之人拿封建礼制来衡量两个人的孝道,众人经过对比衡量确认,和峤是个孝子,王戎是个“逆子”——不孝啊!虽然他骨瘦如柴,但因为表面功夫做得不到家,街头巷尾在议论到他时说他服丧期间不在家好好呆着,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闲情雅致去看人下棋,而且还敢喝酒吃肉动荤腥,这是对亡灵的不尊重,实在不像话,这是作孽。而议论到那位和峤时,都是一片赞扬之声,和峤自从父亲病故后,就不再喝酒吃肉动荤腥了,更没有下棋听曲搞娱乐,每天吃饭都是定量的米,该哭的时候哭,该悲的时候悲,每天都是愁眉苦脸,不苟言笑,没一点乐模样,他的做法虽然像是照着剧本在演戏一样,但是人家是完全一丝不苟地执行礼制的规定,别人挑不出半丁点儿毛病。被众人一致评为是“孝子”的榜样。

这些说三道四的言论自然也从大街小巷传入到了深宫之中,传进了晋武帝司马炎耳朵中,晋武帝听到对王戎的议论心中很是不快,当听到对和峤的议论时,很是感动,同时又怕他这样悲伤下去,他的健康会出问题。当然,毕竟晋武帝是一国之君,他对这些传闻还持半信半疑,于是他传来刘仲雄查问详情。刘仲雄在当时是以正直清廉、直抒己见著称,他是汉室皇族之后,是个敢于说真话者之一,谁如果找他解决问题,他都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从不偏向任何一方;若要问他任何事,他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怕得罪人,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一定是真实情况,晋武帝要想知道孰是孰非,一问刘仲雄便知,晋武帝问刘仲雄:“你去看过王戎与和峤多次了,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很是让人担心呀!”

从刘仲雄回答晋武帝的话我们就知道,刘仲雄不但为人正直,也是一个重问题不重礼节的人,他看问题很尖锐,他看到的是实质,不是表面,他回晋武帝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损伤;王戎虽然没有拘守礼法、礼数不到,但是他哀伤过度已经是瘦的皮包骨了,他已经伤心到了欲哭无泪的地步。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有节制地尽孝道。王戎却是以不要命地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为和峤担心,而应该为王戎担心才是啊!”刘仲雄把问题分析得细致入微,他抛开了礼节、礼数,道出了两人孝道背后的实质。晋武帝听完,久久没有说话,他陷入了沉思。

让我们把二人的“孝道”再剖析一下。和峤虽然遵守礼制服丧,但是比起王戎而言,他的悲伤可以说只是表面功夫,他的孝道就像是在舞台上穿着华丽的服装在演戏一样,他照本宣科地把礼制上的“孝道”给演了出来,从外表看他的所作所都合情合理,但事实上他是做给人看的,完全是沽名钓誉。而王戎所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不做作,表面看王戎的所作所为不符合礼制规矩,但这并不能说他就不孝道,没有悲伤,他的悲伤是在精神层面,他的悲伤不是给人看的,他的悲伤是在心里,不是在做表面文章。他喝酒吃肉动荤腥,看人下棋搞娱乐,他这是在用行动无言地来反抗封建礼制的束缚,这正是:“该爱的就爱,该恨的就恨。”他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不畏世俗的眼光,放任自己的情怀不弄虚作假。更胜过和峤的假孝道、假悲伤。

说到这再补充几句,诸位可还记得阮籍母亲去世时他的所作所为吗……?竹林七贤性格虽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蔑视封建礼教,不拘守礼法,不为世俗眼光所拘束。

竹林聚会

王戎敢以说出我爱“钱”,在那个封建礼教严格的年代,这是一种多么特殊的性格,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是装模做样、虚情假意,明明喜欢某一样东西,但表面却假模假样对喜欢的东西不屑一顾,活得很累,很虚伪,他们所谓的清高也正是假清高。因为王戎爱官又爱钱,人人都说他俗,就连竹林七贤也不例外。在当时那个社会文人是不爱财的,文人爱财是一种粗鲁的行为,是应该感到羞愧、耻辱的。王戎敢于说出心中想要得到的,说明他活的真实、活的自在,那么俗一回又有何妨?王戎的钱是靠劳动致富得来的,不是运用不正当手段贪污受贿得到的,又有什么丢人,又有什么可羞愧的呢?王戎迷恋官场,经商又爱财,有人就说王戎在竹林七贤中是最丢脸的一个。

王戎爱财的传闻人皆尽知,也影响到了他和竹林七贤的友谊。在“竹林”聚会时间长了,阮籍、嵇康等人也就有点烦他了,就称他为“俗物”。而每次竹林聚会王戎又总是姗姗来迟,他一出场,阮籍就说:“你这个俗物又来扫我们的兴!”王戎也不恼,反而微微一笑说:“像你们这样的人,还有谁可以来扫你们的兴呢?”王戎说完心里好笑,心说,当初还不知是谁和我一见如故,谁一见了我就难舍难分,谁和我无话不谈,谁对我还很佩服的呢……

从这两句对白可以看出,王戎在竹林七贤中有点另类。其实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竹林七贤谁的脾气都不一般,竹林七贤本就是一个另类团体,就因为他们的另类才互相吸引聚到了一起,竹林七贤个个性格特殊,个性鲜明,各有特色,王戎能加入到竹林七贤团体中,他自然不例外也是个另类。从阮籍的话中可以看出,时人对他的迷恋官场、爱财如命多有不齿,然而人各有志,王戎丝毫不因这些讥讽而与这些贤人产生嫌隙,反而赞赏他们的气质风度已经高尚到不会因任何事而扫兴,他一如既往地和他们交往,听他们奚落的话语,从来都是一笑而过。王戎虽然吝啬,爱钱如命,但他是个很注重朋友感情的人。后来嵇康被害,而阮籍在同一年也追随而去……嵇康的故去,王戎很是悲伤,他与嵇康的认识比阮籍更早,他二人的交情自然不会比阮籍差,他跟着他俩学到了很多人生哲理,不幸的是二人英年早逝,王戎对他们极其怀念,他十分钦慕二人的洒脱,时常怀念他们在竹林一起爱,一起恨,一起饮酒、弹琴、唱歌的美好时光。随着二贤的去世“竹林七贤”也“土崩瓦解”各自东西。王戎后来在官场的无作为,也许就与朋友的离去有关,因为他把世态的炎凉看明白了、看透了,他的心冷了、淡了,朝廷辜负了他当初的满腔热情、当初的理想与抱负,少时的鸿鸪之志都随着好友的离去烟消云散,都已成为过去。

嵇康去世后,他的儿子由山涛抚养成人,嵇康的儿子嵇绍成年后,有人看见后就对王戎说:“嵇绍长得那叫一个好看,那张小脸白中透红,红中透粉,粉嘟嘟的煞是好看,就像银娃娃似的,可真是人家人爱,清秀的面庞比大姑娘都好看,唉吆,这不知要迷死多少少女的情怀。”王戎笑呵呵地说:“那是你还没见过嵇康,你见过他爹就知道嵇绍长得好看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啦,想当年,嵇康那才叫英姿飒爽,风流倜傥呢。”王戎说这话的时候,他的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那竹林清泉边聚会的情境,他似乎又听到了阮咸的琵琶声声;嵇康的琴瑟音符;山涛的高谈阔论;刘伶的豪饮;阮籍的嬉笑怒骂;向秀恬静的模样……想到昔日的一桩桩一件件,他心潮起伏不禁已是泪眼朦胧。

生于官宦世家的王戎,从小就耳濡目染,从小在其家庭背景的影响下,他的理想抱负就是冲击仕途,同时他也看到了官场的无情冷暖,这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竹林七贤的所作所为对他影响也很大。也许正是看透了官场冷暖,看到了世风日下的西晋政权,他才有了避祸的思想,才会随波逐流,追逐世俗,才使他在后来的宦海浮沉中充分利用他的聪明智慧,采用一套明哲保身的策略,身兼要职而又无所作为。

在吏部任上期间,他所选中的官吏都是依门第高低而入选,而非依才能而选;任司徒时,王戎常把政事交给同僚、属下办理,自己则从便门溜出,到外出游。他虽然地位尊贵,官至要员,然而他外出时从不带一个随从。“青衣小帽”骑头小毛驴,悠哉悠哉就出了京城来到乡村,田间地头“视察民风、民情”,王戎便装“微服私访”,他那些门生们就尴尬了,在城外大道上、田间小路中,王戎时不时就会碰到做了大官的门生故吏,他的门生们都是骑着高头大马被众人簇拥着趾高气扬地走在路上,而他却是一人一骑家常便装不慌不忙地漫步在乡村、田野间,门生们看看他是一个人,回头看看自己是一大群人前呼后拥着,那相遇的情景是很尴尬的,田野小路又不宽,门生们只好下马到路基下避让他,他呢依然和他们谈笑风生,问候他们,没一点老师、长官的架子,而门生们都是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地回答他的问话,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从他和其他官员的出行看,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个平易近人不张狂,与人为善并不爱慕虚荣的一个人。

竹林七贤中,每个人对待仕途的态度大同小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尽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王戎聪明富有智慧的大脑,并没有因官运亨通而冲昏头脑迷失方向,他看到司马氏专政朝刚,即知天下将乱,于是,他学习古代君子蘧伯玉的榜样,“与时舒卷”,不以世事名节为意,甚至故意败坏名节以求自保。从外出不带一个随从,到从不张扬跋扈,我们似乎明白了点儿,在官场他亲切随意不摆谱,生活中爱财、吝啬却宣扬的人人尽知。这极可能是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的性格,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而且那样也愧对他被称为“智慧精灵”的雅号。

智慧精灵

王戎祖籍山东,王氏一族在当地是有名望的大家族,王戎的祖父在曹魏时期官至贞陵亭侯。到了王戎辈时更是人才辈出,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时称“八王”,“八王”与同为山西名族的裴氏“八裴”并称,他们掌控着西晋、东晋的政坛。王戎还和裴氏强强联姻成为了亲家,王戎的女儿嫁给了裴秀的儿子裴頠为妻。这正是:“强强联合,所向无敌。”生长在一个官宦世家的王戎,当然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不是一直混迹于竹林中喝的烂醉如泥。

因为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成年后自然而然就走进了官场,把王戎领进竹林七贤的是阮籍,而把王戎领入政坛的人是钟会,钟会是明理派清谈的代表人物,钟会这个人和竹林七贤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就是他把“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推上了断头台。应该说他是竹林七贤的仇人,不过王戎在接受钟会的举荐时,嵇康还健在。早在少年时,王戎和钟会就有一面之识,那时是王戎和裴楷一起去拜访钟会,和钟会打了个照面就走了,并没有说一句话,有人问钟会:这两个小娃娃怎么样?钟会说:“裴楷清通,王戎简要,20年后,这两个贤人应该成为礼部尚书。”结果真如钟会所料,王戎和裴楷一起成为西晋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

王戎和钟会是有交情的,后来钟会伐蜀前,告别宴会上问王戎:“计将安出”,王戎却说:“道家有言,‘为而不待’,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后来钟会反叛失败,众人都佩服王戎智谋过人“能掐会算”知未来。

王戎确实是智慧过人,有着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不仅知道如何积累财富,更知道如何在险象环生的宦海中永不沉没。在知人识人上更是充满慧眼结晶,时称“八王”之一的王敦是王戎的族弟,曾经名噪一时,有权有势,但王戎却看出了他的致命弱点,所以每当王敦拜访王戎时,王戎总是推脱自己有病或不在家而不见他,实际上想和王敦划清界限。后来,王敦果然叛乱,王戎因此没受到牵连。孙秀为琅邪郡吏时,王戎劝弟弟王衍不要得罪孙秀,后来孙秀得志,杀了一大批官吏,王戎、王衍则安然无恙。

王戎一生在官场如鱼得水,八面玲珑,官运亨通,位高爵显,财源滚滚,然而在他手握大权身当国家重任时,只求一味自保,对国家、人民无丝毫的建树。本应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时,他却明哲保身,委曲求全。有人说:他太圆滑了,太世故了,太精于心计了,为求自保聪明的过了头。元康九年(公元299年),由于一心想要专权的皇后贾南风陷害太子,以至于发生了愍怀太子被废事件,当时贵为太傅的王戎却始终保持沉默。第二年,赵王司马伦等起兵杀了贾南风,同时数十名高级官员受牵连被诛杀,王戎虽然也受到牵连,但由于他明哲保身,所以只是被迫辞职下野,并没有遭到生命危险。在随后的八王之乱中,晋王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八王各自为尊,都想面南背北坐一坐帝王的宝座,或者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令诸侯。王戎看到天下将乱,为了不被卷入到这场政治的旋涡中,他运用智慧,学习古代君子蘧伯玉的榜样,“与时舒卷”不以世事名节为意,虚于周旋着,甚至故意败坏名节以求自保,最终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化险为夷。他把所有智慧都用在了如何避免灾难上,用在了保证自己与家人的生命安全上,从贾南风到八王之间的权力纷争,他都是向后躲,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只为保全自己而矣。

在风云变幻无常的西晋政坛,西晋政治动乱一波接着一波,危机四伏。今天贾皇后想篡位,明天八王要动乱,西晋政坛虽然乱成了一锅粥,但是王戎清醒地认识到他们都不是成大事者,看到了他们未来的结局并不尽如人意。所以他在政治斗争中从不选择队伍站,在随时都会招来杀身之祸的西晋政坛上,为了自保就已忙的焦头烂额,哪还有工夫去关心国家政务。王戎作为一个清谈高手,自然通古博今,对历史了解的十分透彻,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臣子如果功高震主,深受百姓爱戴,支持率又颇高,皇帝就会对他起疑心,这时聪明的臣子就会自毁名节,干一些以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的所作所为会引起民众及群臣的怨声载道……但是皇帝这个时候对他却是一百个放心,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不再把他放在心头。当然,脑袋不开窍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臣子那就没办法了。

王戎身在政坛几十年,虽不是开国功臣,但也曾经纵横沙场,战无不胜过。在官运亨通,位高爵显方面,他并非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令诸侯,称雄一时,也并非像那些奸佞贼子一样独霸朝纲,他是很平静地步步高升,并没在朝堂之上横行霸道的记载,那么他后来的庸庸碌碌而又官运亨通是多么的让人匪夷所思。他是用什么特殊的本领来蒙蔽所有人眼睛的,难道就没有人发现他的碌碌无为?还有山涛,他与王戎一起为官几十年,是他也没看出来还是因为同为竹林七贤才没有去揭穿真相……?王戎在政坛是否真的碌碌无为,使人半信半疑,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历史告诉我们的,很是不合情理……太不合情理了……他是自然终老,走完一生。由此看碌碌无为似乎就是他的一种自保的本能,他的吝啬、爱财,都是一种自毁名节的行为,这样他才能在混乱的官场无性命之忧。咱们都知道在八王之乱中,司马氏家族的八位藩王,不管谁辅政,第一项要做的就是排除异己,任用亲信,杀戮大臣就如杀瓜切菜般容易,那么,王戎为了保护自己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又有何妨呢?真相也许就在八王之乱时的那段历史了。

编后语

“竹林七贤”系列,写到王戎已是尾声,说再见之前,不妨把竹林七贤回顾一下。在性格上,七个人尽管都很放纵,但还是略有不同的,在精神境界爱好上有各自不同的内蕴:嵇康、阮籍、刘伶、阮咸,这四个人始终喜欢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阮咸、刘伶借纵欲来达到性灵的苏醒,与儒学无关,略有玄学的自然迹象;山涛、王戎徘徊于儒学与玄学之间,随时俯仰,是功利主义的代表;向秀已经实实在在走进了玄学的范畴,他同样放弃了儒家的操守,但目的不是为了功利,而是玄学的自然和自由。

魏晋处于社会动荡时期,是典型的乱世文学,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民不聊生,文人士子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还要时时担忧生命的安危。文人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福祸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文人士子们为了逃避忧心忡忡的现实社会,因此崇尚老庄哲学,想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寻找精神寄托,清谈、饮酒、弹琴等形式成为他们的审美追求,用佯狂等形式来排泄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就是这个时期文人们的代表。

竹林七贤之——王戎 竹林七贤酒仙

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入晋后都做过官,大家在政治舞台上互相扶持体现出深厚的友谊。如山涛就曾举荐过阮咸、向秀担任要职;阮咸的儿子阮孚,嵇康的儿子嵇绍等都是由山涛举荐入仕为官的;这些都说明“竹林七贤”是一个团体,大家彼此是有照应的。

在政治态度上七贤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用;山涛、王戎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山涛为人磊落大度,生活节俭,起先“隐身自晦”在四十岁后出仕投靠司马氏,山涛做官不过多要求什么,对待朋友赤诚坦荡。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职,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顶梁柱;王戎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太傅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之乱,仍游刃有余,不失其位,在官场上可谓如鱼得水。

在文学创作上,他们是继“三曹七子”之后,又创造了诗学新的辉煌,创造了独特的时代文化符号,形成了自由化的文化之美。七个人的文学成就各有千秋,阮籍的五言诗写得很棒;嵇康的散文写得很美;向秀的赋篇幅短小而感情深挚;刘伶的散文《酒德颂》与阮籍的《大人先生传》风格相近;阮咸精通音律,其文学作品却没有传世;山涛、王戎擅长清谈,却不擅写长篇文章。七贤在文学上各有特色,文采灿然。总而言之,他们带动了诗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心灵的完美融合,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为那段历史留下了非常有个性的一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5868.html

更多阅读

CSOL战友系统武器M249丛林之王图文评测 m249丛林之王

一:概述?*M249丛林之王使用100发5.56mm口径制式机枪弹?*竞技及求生模式下购买价格为5750金?*地速220units/s?*射速9.1发/秒,右键挥击模式攻速为1.7秒/击,攻击距离同海豹短刀,亦有90°的群伤攻击角度。?*换弹速度4.85秒?*穿墙性能:

战地之王图标怎么点亮 大话神仙图标怎么点亮

战地之王图标怎么点亮——简介战地之王ava图标已经出了很久了的,以前刚出来ava图标的时候QQ会员只需要登录游戏即可点亮战地之王图标,那么现在QQ战地之王图标怎么点亮呢?这里就来为大家分享战地之王图标点亮方法。战地之王图标怎么点

蛮族之王攻略 蛮族之王点技能

介绍蛮王经历过数次强化和削弱之后,成为Riot游戏平衡史上的主要英雄。和大家说的一样,他是目前非常不错的上单英雄。他是目前主力的上单英雄之一,有生存和保命技能,还有W的辅助效果。蛮族之王攻略——在什么时候应该使用蛮王?蛮族之王攻

三分球之王雷阿伦的秘籍 雷阿伦绝杀马刺

三分球之王雷阿伦的秘籍——简介雷阿伦的三分球,与其说是绝技,不如说是艺术人称标准的三分球教科书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向雷阿伦一样 投出牛逼的三分球吧。觉得好的话麻烦点个赞三分球之王雷阿伦的秘籍——工具/原料篮球楼主 雷阿

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免费领取 天天炫斗礼包免费领取

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免费领取——简介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领取,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获得,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免费领取,这款游戏还没有对外发布还在内测阶段,只要有激活码的人的才可以进入游戏进行试玩。不过官方网站有领取激活码的通道,下

声明:《竹林七贤之——王戎 竹林七贤酒仙》为网友朕好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